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7023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多联机空调系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中,需要检测内机的管路是否正常,因为内机的管路是否正常对于空调系统后续的运行至关重要。如果在安装调试阶段未能确保内机管路正常,则很容易导致售后投诉率和维修率的升高,甚至引起部分元器件的损坏。

对于一般的空调系统而言,因为通常只有一台到两台内机,内机管路相对简单,因此对内机管路的检测也相对容易实现。然而,对于多联机空调系统而言,由于内机数量多,内机管路明显要复杂得多,要做到对所有的内机管路的正常与否进行实际检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目前,在机组的调试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来确认管路是否有异常,这种做法实现起来很不方便,效率低下,而且也难以做到对管路是否异常的准确检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多联机内机管路是否异常的检测方法,以便能方便、快速地完成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其能够自动地完成对多联机内机管路的调试检测,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s10、使至少一部分内机制冷运行;

s20、检测制冷运行的内机的进管温度tin和出管温度tout,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env;

s30、根据每一台制冷运行的内机的进管温度tin、出管温度tout以及室内环境温度tenv之间的关系判断内机管路是否异常。

优选地,步骤s30中,针对每一台制冷运行的内机,将出管温度tout与进管温度tin的差值记为第一温差△t1,将室内环境温度tenv与进管温度tin的差值记为第二温差△t2,若任一台内机的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中的至少一者小于或等于预设值a,则判断该内机管路异常。

优选地,所述预设值a的取值为3-10度。

优选地,所述检测方法用于多联机的调试时,调试过程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分别执行步骤s10至步骤s30,其中,不同的阶段中,步骤s10中制冷运行的内机有所不同。

优选地,在调试过程的第一阶段中,步骤s10中,使所有内机制冷运行,然后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

优选地,第一阶段中,步骤s10中,所有内机制冷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t1后,开始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其中t1为预设值。

优选地,在步骤s30中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系统继续运行,并循环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直至检测出管路异常或者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t2为止,其中t2为预设值。

优选地,在调试过程的第一阶段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进入调试过程的第二阶段,本阶段中,步骤s10中,使一部分内机制冷运行,其余部分内机以送风模式运行,然后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

优选地,第二阶段中,步骤s10中,系统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三时长t3后,开始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其中t3为预设值。

优选地,在步骤s30中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系统继续运行,并循环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直至检测出管路异常或者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四时长t4为止,其中t4为预设值。

优选地,在调试过程的第二阶段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进入调试过程的第三阶段,本阶段中,步骤s10中,使在第二阶段中以送风模式运行的内机制冷运行,使在第二阶段中制冷运行的内机以送风模式运行,然后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

优选地,第三阶段中,步骤s10中,系统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五时长t5后,开始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其中t5为预设值。

优选地,在步骤s30中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系统继续运行,并循环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直至检测出管路异常或者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六时长t6为止,其中t6为预设值。

优选地,所述一部分内机为一半数量的内机。

优选地,经过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的调试后,未检测出管路异常时,则判断为管路正常。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并判断相应温度之间的关系,即可自动检测出相应内机的管路是否存在异常,实现容易,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高。特别地,通过将调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并在三个阶段中分别使内机全开制冷运行、部分内机轮流制冷运行,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地,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包括多种不同的情形,例如堵塞、泄漏、管路接错等等,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管路异常主要是指管路堵塞、以及其他导致冷媒流动不畅的情况。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管路异常的检测方式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内机管路异常的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该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s10、使至少一部分内机制冷运行;

s20、检测制冷运行的内机的进管温度tin和出管温度tout,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env;

s30、根据每一台制冷运行的内机的进管温度tin、出管温度tout以及室内环境温度tenv之间的关系判断内机管路是否异常。

当机组运行一段时间后,对于制冷运行的内机而言,在其内机管路正常的情况下,由于该内机换热器发生热交换,因而该内机的出管温度tout和进管温度tin必然会有温差,同样,室内环境温度tenv与该内机的进管温度tin之间也必然会有温差;相反,在该内机管路异常(例如堵塞)的情况下,由于冷媒无法从进管流动到出管,甚至也流不到进管位置,便会造成上述温度之间没有温差。

因此,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并判断相应温度之间的关系,即可自动判断出相应内机的管路是否存在异常,实现容易,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高。而通过合理安排制冷运行的内机,能够实现对任何一台内机进行检测。

具体实施时,例如只需要读取进管感温包、出管感温包及室内环境感温包的实测值,便可以方便地完成对内机管路是否异常的检测,不会增加硬件成本。

优选地,步骤s30中,针对每一台制冷运行的内机,将出管温度tout与进管温度tin的差值记为第一温差△t1,将室内环境温度tenv与进管温度tin的差值记为第二温差△t2,若任一台内机的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中的至少一者小于或等于预设值a,则判断该内机管路异常。其中,所述预设值a的优选取值为3-10度,在实际机组的应用中更优选取值为5度。也即,当其中任意一个温差小于5度的话,则可以认为相应的内机管路异常。

更优选地,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在程序中设置成“若任一台内机的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同时小于或等于预设值a,则判断该内机管路异常”,由此可以排除因感温包异常等其他偶发干扰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可能出现的误判断,尽管这种误判断的几率很低,因为通常情况下,空调系统对于感温包异常的检测的优先级更高。

优选地,当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检测方法用于多联机的调试时,也即在机组完成安装后首次上电运行时,调试过程可以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分别执行步骤s10至步骤s30,其中,不同的阶段中,步骤s10中制冷运行的内机有所不同,例如可以在一个阶段中同时检测全部内机的管路,而在另外的阶段中则检测一部分内机的管路。

通过进行多个阶段的调试,在不同的阶段中选择不同的内机进行检测,可以为该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提供多重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优选地,在调试过程的第一阶段中,步骤s10中,使所有内机制冷运行,然后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

也即,在首次调试时,可以先使所有内机都以制冷模式运行,并针对所有内机检测相应的温度,并判断前述第一温差和第二温差,以便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存在管路异常的内机。

优选地,第一阶段中,步骤s10中,所有内机制冷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t1后,开始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其中t1为预设值,其优选的取值范围例如为15min~25min。本发明中,设置第一时长t1的意义在于确保整个系统(即所有内机)都已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检测到的各个温度参数的可信度更高。

优选地,在系统运行第一时长t1后,如果在步骤s30中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系统仍可继续运行,保持各内机运行模式不变,并循环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直至检测出管路异常或者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t2为止,其中t2为预设值,其优选的取值范围例如为10min~15min。也即,第一阶段的最大运行时长为t1+t2,如果一直没有检测到管路异常,则可在系统运行时长达到t1+t2后结束第一阶段的调试。

尽管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未检测到管路异常已表明各内机管路正常,然而,为了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例如防止部分内机在随后的运行过程中仍有可能存在管路问题,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在后续的第二阶段和/或第三阶段中进行保障性补充检测。

也即,在调试过程的第一阶段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进入调试过程的第二阶段,本阶段中,步骤s10中,使一部分内机制冷运行,其余部分内机以送风模式运行(优选高速送风运行),然后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也即第二阶段中,可以针对一部分内机进行检测,因此使这一部分内机制冷运行,而其余的内机仅需开启送风模式即可。

优选地,第二阶段中,步骤s10中,系统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三时长t3后,开始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其中t3为预设值,其优选的取值范围例如为10min~15min。与第一时长t1类似地,第三时长t3的意义也在于确保相应的内机制冷运行达到稳定状态。

优选地,在系统运行第三时长t3后,如果在步骤s30中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系统仍可继续运行,保持各内机运行模式不变,并循环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直至检测出管路异常或者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四时长t4为止,其中t4为预设值,其优选的取值范围例如为5min~10min。也即,第二阶段的最大运行时长为t3+t4,如果仍然一直没有检测到管路异常,则可在系统运行时长达到t3+t4后结束第二阶段的调试。

随后,系统可进入第三阶段的调试,也即,在调试过程的第二阶段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的情况下,进入调试过程的第三阶段,本阶段中,步骤s10中,使在第二阶段中以送风模式运行的内机制冷运行,使在第二阶段中制冷运行的内机以送风模式运行(优选高速送风运行),然后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也即,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中,各内机互换运行模式,使两部分内机轮流制冷运行,从而轮流对这两部分内机进行管路异常的检测。

优选地,第三阶段中,步骤s10中,系统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五时长t5后,开始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其中t5为预设值,其优选的取值范围例如为10min~15min。与第三时长t3类似地,第五时长t5的意义也在于确保相应的内机制冷运行达到稳定状态。

优选地,在系统运行第五时长t5后,如果在步骤s30中未检测出管路异常,系统仍可继续运行,保持各内机运行模式不变,并循环执行步骤s20和步骤s30,直至检测出管路异常或者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六时长t6为止,其中t6为预设值,其优选的取值范围例如为5min~10min。也即,第三阶段的最大运行时长为t5+t6,如果仍然一直没有检测到管路异常,则可在系统运行时长达到t5+t6后结束第三阶段的调试。

通常地,在经过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的调试后,未检测出管路异常时,则可以判断为管路正常,且判断结果的可信度非常高。

优选地,在第二阶段,使一部分内机制冷运行可以是使一半数量的内机制冷运行,而另一半数量的内机则送风运行,而在第三阶段中,这两部的内机互相交换运行模式,仍为一半数量的内机制冷运行,另一半数量的内机则送风运行,这种安排内机运行模式的方式使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在这两个阶段中比较均衡,相应地,第三时长t3和第五时长t5可以相同,第四时长t4和第六时长t6也可相同。

以下再结合图2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检测方法的执行过程。

如图2所示,机组上电后,便可进入调试阶段。

首先,进入第一阶段,所有内机制冷运行,并在系统运行第一时长t1后,判断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是否同时小于a;

若是,则判断相应的内机管路异常;若否,则系统继续运行,并在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二时长t2之前,实时检测相关温度并反复判断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是否同时小于a,一旦有内机满足这一条件,则判断相应的内机管路异常,如果始终没有内机满足前述条件,则在达到第二时长t2后结束第一阶段的调试。

随后,进入第二阶段,一部分内机制冷运行,其余内机以送风模式运行,并在系统运行第三时长t3后,判断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是否同时小于a;

若是,则判断相应的内机管路异常;若否,则系统继续运行,并在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四时长t4之前,实时检测相关温度并反复判断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是否同时小于a,一旦有内机满足这一条件,则判断相应的内机管路异常,如果始终没有内机满足前述条件,则在达到第四时长t4后结束第二阶段的调试。

再随后,进入第三阶段,使第二阶段中以送风模式运行的那部分内机制冷运行,第二阶段中制冷运行的那部分内机以送风模式运行,并在系统运行第五时长t5后,判断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是否同时小于a;

若是,则判断相应的内机管路异常;若否,则系统继续运行,并在继续运行的时长达到第六时长t6之前,实时检测相关温度并反复判断第一温差△t1和第二温差△t2是否同时小于a,一旦有内机满足这一条件,则判断相应的内机管路异常,如果始终没有内机满足前述条件,则在达到第六时长t6后结束第三阶段的调试。

如果到第三阶段仍为检测到任何管路异常,则退出检测,报管路无异常。

利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以自动、方便、快捷、高效、高可靠性地检测出多联机内机管路是否异常,从而在安装调试阶段能彻底消除内机管路异常的情况,保证机组在安装调试后内机管路符合要求,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售后投诉率和维修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