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多路对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417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式多路对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线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拼接式多路对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造或改造办公楼时,有很多线路需要从机房中配线对接到用户终端,以电话线为例,需要敷设机房至办公室的音频电缆,即连接机房的音频配线端口和用户办公室墙面上的信息面板,用于提供人员的办公电话。为了保证电话分配时准确无误的找到相应端口,需要将和机房的音频配线端口一一对应,并按照机房的音频配线端口序号为墙面的信息面板分配相应的数字,这就是对线工作。由于大楼内办公室房间多、信息点量大且分散,从机房或楼层机房至办公室敷设的往往是4芯电话线或者8芯网线,线路的色谱从第二根线就开始重复,传统的色谱对线法在很难发挥作用。

而且传统的做法通常由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个在机房,一个在办公房间,两人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在办公室的人员将某个墙面的信息面板短接,在机房的人员用万用表依次对配线排的端口进行短路测试,找出相应的短路端口后,办公房间的人员再标示上该信息面板端口所对应的机房配线端口号。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显然,这种对线的方法太麻烦,而且还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人工成本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线需要两个人进行操作,工作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拼接式多路对线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拼接式多路对线装置,包括相拼接的端头单元和中间单元,端头单元包括第一拼接端,中间单元包括第一拼接端、与第一拼接端相配合的第二拼接端,端头单元和中间单元都包括有若干对线口、输入母线、输出母线、与对线口相对应的若干特征电阻,端头单元的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一端设置在第一拼接端上,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另一端相连接,中间单元的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一端设置在第一拼接端上,特征电阻以串联形式连接在输出母线上,在对线口内设有输入接头、输出接头,各输入接头分别连接在输入母线上,各输出接头分别连接在与其对应的特征电阻近第一拼接端的一端上,特征电阻的电阻值相同。本发明多路对线装置的电阻采用串联方式,每个对线口连接的电阻个数各不相同,使得各对线口的阻值逐个递增,各对线口按阻值大小顺序排列,这样通过检测客户终端对接端口的阻值即可获得对线装置对线口编号,从而完成对线。另外本发明对线装置之间还能将中间单元作为基础单元进行相互拼接,以构成更多对线口的组合对线装置,且各对线口阻值递增,使得对线装置无需按照阻值制作多个型号,更方便了生产,也方便了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特征电阻的阻值都为1k。各特征电阻相串联,各对线口根据连接的电阻数量阻值递增,则各对线口的阻值依次为1k、2k、3k、……nk,n为电阻数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拼接端包括拼接头,在拼接头端面上设置有插槽,插槽一端封闭,另一端在拼接头侧面上开口,在插槽槽口内侧面上设置有挡沿,使得插槽槽体形成开口小内腔大的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所述第二拼接端包括拼接头,在拼接头端面上设置有插条,所述插条形状为与插槽槽体形状相配合的倒t形,插条插入在插槽内。本方案通过插接方式将端头单元与中间单元、中间单元与中间单元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一拼接端上设置有两个电接触片,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一端分别与电接触片相连接,在第二拼接端上设置有两个电弹片,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另一端分别与电弹片相连接,端头单元与中间单元、中间单元与中间单元相拼接时,电弹片与电接触片相接触形成电连接。输入母线一端与一个电接触片连接,输出母线一端与另一个电接触片连接。同样输入母线另一端与一个电弹片连接,输出母线另一端与另一个电弹片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端头单元和中间单元分别设置有10个对线口,10个对线口的阻值按小到大排列依次为1k、2k、3k、4k、5k、6k、7k、8k、9k、10k,其中拼接后的中间单元10个对线口的阻值按小到大排列依次为(1+10m)k、(2+10m)k、(3+10m)k、(4+10m)k、(5+10m)k、(6+10m)k、(7+10m)k、(8+10m)k、(9+10m)k、(10+10m)k,其中m为第m个进行拼接的中间单元。

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电阻采用串联方式,每个对线口连接的电阻个数各不相同,使得各对线口的阻值逐个递增,各对线口按阻值大小顺序排列,这样通过检测客户终端对接端口的阻值即可获得对线装置对线口编号,从而完成对线。另外本发明对线装置之间还能将中间单元作为基础单元进行相互拼接,以构成更多对线口的组合对线装置,且各对线口阻值递增,使得对线装置无需按照阻值制作多个型号,更方便了生产,也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中端头单元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中间单元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拼接端和第二拼接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第二拼接端2-第二拼接端3-拼接头4-插槽5-挡沿6-插条7-电弹片8-电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拼接式多路对线装置,包括相拼接的端头单元和中间单元,端头单元包括第一拼接端,中间单元包括第一拼接端、与第一拼接端相配合的第二拼接端,如图1和图2所示,端头单元和中间单元都包括有若干对线口、输入母线、输出母线、与对线口相对应的若干特征电阻,端头单元的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一端设置在第一拼接端上,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另一端相连接,中间单元的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一端设置在第一拼接端上,特征电阻以串联形式连接在输出母线上,在对线口内设有输入接头、输出接头,各输入接头分别连接在输入母线上,各输出接头分别连接在与其对应的特征电阻近第一拼接端的一端上,特征电阻的电阻值相同。

第一拼接端包括拼接头3,在拼接头端面上设置有插槽4,插槽一端封闭,另一端在拼接头侧面上开口,在插槽槽口内侧面上设置有挡沿5,使得插槽槽体形成开口小内腔大的结构。第二拼接端包括拼接头3,在拼接头端面上设置有插条6,插条形状为与插槽槽体形状相配合的倒t形,插条插入在插槽内。在第一拼接端上设置有两个电接触片8,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一端分别与电接触片相连接,在第二拼接端上设置有两个电弹片7,输入母线和输出母线另一端分别与电弹片相连接,端头单元与中间单元、中间单元与中间单元相拼接时,电弹片与电接触片相接触形成电连接。

特征电阻的阻值都为1k。端头单元和中间单元分别设置有10个对线口,10个对线口的阻值按小到大排列依次为1k、2k、3k、4k、5k、6k、7k、8k、9k、10k,其中拼接后的中间单元10个对线口的阻值按小到大排列依次为(1+10m)k、(2+10m)k、(3+10m)k、(4+10m)k、(5+10m)k、(6+10m)k、(7+10m)k、(8+10m)k、(9+10m)k、(10+10m)k,其中m为第m个进行拼接的中间单元。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使用时,在机房内将设置对线装置,将配线端口号按顺序对应对线装置的对线口。将对线口与用户端的对接端口连接。操作者在用户端用万用电表在接线端口检测电阻,测出的阻值去掉前三位即得到配线端口的端口号。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二拼接端、第二拼接端、拼接头、插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