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6344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包括:电路板及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包括:本体及手持部,该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且该第一端部具有第一电性连接部;该手持部自该第一端部沿该第二端部指向该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该连接器具有插槽,该插槽具有第二电性连接部,该电路板的该手持部插入并穿过该插槽以带动该本体插入该插槽,并使得该第一电性连接部插接于该插槽内,且与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以实现该电路板与该连接器的电性结合。上述藉由手持部插入并穿过连接器插槽以带动电路板本体插入插槽,并使得第一电性连接部与第二电性连接部准确对位的方式,有效降低电路板与连接器插拔的对位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
【专利说明】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并且特别地,本发明是关于具有手持结构且其能协助组装至连接器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软性电路板具有可挠性、能随意弯折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要求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里,作为这些电子产品里某些单元之间的电气连接元件。
[0003]请参阅图1,示意地绘示现有技术的软性电路板10以及与其配合组装的连接器21。连接器21是设置于系统电路板20上,系统电路板20不具有可挠性。连接器21具有插槽22及多个设置在插槽22内的端子23。设置在插槽22内的多个端子23与系统电路板2上的其他电路(未绘示于图1中)电性连接。软性电路板10的基底11的末端上具有多个接点12,例如,类似金手指型态的接点。如图1所示,每一接点12对应于一个端子23。
[0004]组装时,将软性电路板10具有多个接点12的末端插入插槽22内,让多个接点12得以与插槽22内部的对应的端子23电性接触,进而让软性电路板10通过连接器21与系统电路板20电性连接。然而,此插入式连接器21虽已改善机械复杂度,但由于设置于系统电路板20上的连接器21厚度较薄、体积小,软性电路板10不易用手拿取,且一般来说会因为软性电路板的弯曲、皱折、定位等问题,将软性电路板10的长度设计得刚好能与连接器21连接,不会过长,但如此会导致在连接的过程中软性电路板10连接到连接器21的宽裕长度会不足,不易连接上,也使得软性电路板10不好对位容易偏移,从而不易准确插入插槽22中,因而,造成插拔的过程过于耗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具有手持结构且其结构能协助电路板组装至连接器,且于组装过程中使得电路板和连接器准确对位,提高组装效率。
[0006]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包括:电路板及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且该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性连接部;及手持部,该手持部自该第一端部沿该第二端部指向该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该连接器具有插槽,该插槽具有该第二电性连接部,该电路板的该手持部插入并穿过该插槽以带动该本体插入该插槽,并使得该第一电性连接部插接于该插槽内,且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以实现该电路板与该连接器的电性结合。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手持部的材质为抗静电的绝缘材料。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端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手持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该第一端部沿该第二方向的长度,使得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被限制于该插槽内以阻挡该本体随该手持部继续移动,其中,该第二方向为该第一端指向该第二端的方向,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异。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插槽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用以于该手持部穿过该插槽后卡合该本体的该第一端部并阻挡该本体随该手持部继续移动。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手持部的形状为矩形、椭圆、三角形或梯形。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手持部与该第一端部之间具有第三连接部。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连接部具有骑缝线,便于将该手持部撕除。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连接部与该手持部之间可拆卸地结合。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接器包括固定件,于该电路板插入该连接器后,该固定件下压于该本体表面,以施压于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的电性连接处。
[0016]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电路板连接器,藉由电路板的手持部插入并穿过连接器插槽以带动电路板本体插入插槽,并使得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性连接部准确对位,从而有效降低电路板与连接器插拔的过程的对位时间,显著提高了组装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路板及其配合组装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板及其配合组装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及其配合组装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与连接器配合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及其配合组装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A至图SC为本发明的电路板其连接区段与手持部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6]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板及与其配合组装的连接器的示意图,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电路板30以及连接器41,其中电路板30例如为软性电路板,当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亦可为其他类型的电路板。连接器41例如设置于其他电子元件上,用以电性连接电路板30与电子元件,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是以连接器41设置于系统电路板40上,系统电路板40例如为硬性电路板,连接器41具有插槽42,多个连接端子43以及贯穿槽44,其中,多个连接端子43设置于插槽42中,且贯穿槽44与插槽42相连通。
[0027]软性电路板30包括本体31及手持部33,其中,本体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2与第二端部34,第一端部32具有电性连接部32a,电性连接部32a可以是类似于例如:金手指型态的接点,并且电性连接部32a中的每一接点是对应一个连接端子43 ;手持部33自第一端部32沿SI方向延伸,SI方向为第二端部34指向第一端部32的方向。
[0028]组装时,沿图2中所示的方向,将软性电路板30的手持部33插入插槽42并穿过贯穿槽44,带动电路板本体31插入插槽42中,并使得电性连接部32a的每一接点与每一个连接端子43准确对位,从而实现软性电路板30与连接器41之间的电性连接。
[0029]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手持部33为抗静电的绝缘材料制成的软性或者硬性薄片结构,其中,薄片结构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椭圆、三角形或梯形等。
[0030]请继续参照图3与图4,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及其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与连接器配合后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图3中具有与图2相同号码标记的元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做赘述。
[0031]第一端部3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2c及第二端32b,第一端32c指向第二端32b的方向为S2方向,第一端部32具有第一长度Dl,第一长度Dl为第一端32c沿S2方向延伸至第二端32b之间的距离;手持部33与第一端部32的接合处沿S2方向延伸的长度为第二长度D2 (未绘视于图3中),其中,D2小于等于Dl。上述将第一端部32的第一长度Dl设置为大于等于手持部33沿S2方向的第二长度D2的方式,使得手持部33更容易穿过贯穿槽44,而带动本体31进入插槽42,并使得电性连接部32a与连接端子43之间的对位更容易,因此,减少了软性电路板30与连接器41插接过程中对位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
[0032]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对应于第一端部32的第一端32c及第二端32b,连接器41的插槽42内设有与之配合的阻挡部45,当手持部33穿过贯穿槽44带动本体31进入插槽42,阻挡部45用于阻止软性电路板30的电性连接部32a在进入插槽42后继续移动,防止因过度拉扯手持部33而造成的电性连接部32a穿出插槽42进入贯穿槽44的现象,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0033]进一步的为使得电路板与连接器之间实现更稳定的连接,请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及与其组装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中具有与上述图示中相同号码标记的元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做赘述。
[0034]如图5所示,连接器41还包括上盖47,上盖47通过枢轴(枢轴未绘视于图5中)枢接于连接器41上,其中,当电性连接部32a进入插槽42中并与连接端子43之间准确对位后,下压上盖47使之扣合于本体31表面,并使得电性连接部32a稳定地被固定于连接器41内。
[0035]此外,为取得更好的固定效果,还可以于上盖47上设置凸起或者凹槽,对应这些凸起和凹槽于本体31上设置相适配的凹槽和凸起,以增加软性电路板30和连接器4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6]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软性电路板30进一步包括连接区段35,连接区段35连接软性电路板30的第一端部32及手持部33 ;其中,连接区段35上设有骑缝线36。图6中具有与图3相同号码标记的元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做赘述。当软性电路板30插入连接器41组装完成后,利用连结区段35上的多个骑缝线36,将手持部33撕开,与本体31分离。这种组装后将手持部33撕除的方式,可以避免手持部33影响电路板连接器的下一步操作。
[0037]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持部33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区段35A上。图7中具有与图6相同号码标记的元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做赘述。连接区段35上设有多个凸块37,对应于凸块37,手持部33上设有与之结构及形状相适配的凹槽38。藉由凸块37和凹槽38的配合,使得手持部33与软性电路板30的本体31稳定连接,为手持部33能够带动本体31进入连接器41的插槽中提供稳定的拉力。当软性电路板30插入连接器41组装完成后,将手持部33从连接区段35A上拆除,与本体31分离。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手持部33可以重复使用。
[0038]图8A至图SC为本发明的电路板其连接区段与手持部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A至图8C所示,连接区段35A上的凸块371、372、37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十字形或梯形,相对的,手持部33上的凹槽381、382、383的形状为与凸块371、372、373相适配的圆形、十字形或梯形。
[0039]综上,本发明的电路板连接器,于上述电路板与连接器对位过程中,藉由手持部的引导作用,通过”拉”的方式使得电路板的电性连接部与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快速对位,从而避免了习知的将电路板的电性连接部推入连接器插槽中进行对位方式造成的连接器损伤及对位歪斜的现象。
[0040]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连接器包括: 电路板,其包括: 本体,该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且该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电性连接部;及 手持部,该手持部自该第一端部沿该第二端部指向该第一端部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插槽,该插槽具有第二电性连接部,该电路板的该手持部插入并穿过该插槽以带动该本体插入该插槽,并使得该第一电性连接部插接于该插槽内,且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以实现该电路板与该连接器的电性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手持部的材质为抗静电的绝缘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手持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该第一端部沿该第二方向的长度,使得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被限制于该插槽内以阻挡该本体随该手持部继续移动,其中,该第二方向为该第一端指向该第二端的方向,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槽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用以于该手持部穿过该插槽后卡合该本体的该第一端部并阻挡该本体随该手持部继续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手持部的形状为矩形、椭圆、三角形或梯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手持部与该第一端部之间具有第三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连接部具有骑缝线,便于将该手持部撕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连接部与该手持部之间可拆卸地结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固定件,于该电路板插入该连接器后,该固定件下压于该本体表面,以施压于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的电性连接处。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04425978SQ201310382825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刘煌立, 龙盛杰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