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2687发布日期:2018-06-30 11:0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线路板的制造过程中,通常在线路板的软板上粘贴一些补强片。由于在粘贴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漏贴、多贴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检测装置对这些贴有补强片的软板进行检测。

现有的检测装置在检测时,通常将软板放置于工作台上,通过检测头测量待检测位置的高度,根据高度判断该位置是否有漏贴或贴了多个。但是,由于软板自身的特性,即使通过镂空的压板将软板的四周压住,也无法保证软板的待检测处与工作台面完全贴合,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用于对输送装置沿Y轴方向输送的软板进行检测;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检测组件及与所述机架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检测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的检测头及滚动压持待检测的软板的滚动压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压持机构包括:

分设于所述检测头的两侧并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的两个滚动压持组件;及

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并驱动两个所述滚动压持组件共同沿Z轴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

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滚动压持组件均包括:

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的连接杆;及

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的滚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沿Z轴方向设置有两条滑轨;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条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均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连接的皮带及与所述机架连接并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电机;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皮带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通过滚动压持机构滚动压持待检测的软板,确保软板的待检测位置与检测台面完全贴合,从而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并且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0;检测头21;连接板22;滑轨221;主动轮31;从动轮32;皮带33;滚轮41;连接杆42;滑块43;驱动装置44;输送装置50;软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用于对输送装置50沿Y轴方向输送的软板60进行检测;检测机构包括机架10、设置于机架10上的检测组件及与机架10连接并能够驱动检测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机架10上的连接板22、连接于连接板22上的检测头21及滚动压持待检测的软板60的滚动压持机构。连接板22与驱动机构连接。本发明提出的用于软板贴补强片的检测机构,通过滚动压持机构滚动压持待检测的软板60,确保软板60的待检测位置与检测台面完全贴合,从而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并且检测效率高。

具体地,滚动压持机构包括分设于检测头21的两侧并与连接板22滑动连接的两个滚动压持组件及与连接板22连接并驱动两个滚动压持组件共同沿Z轴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44。进一步地,两个滚动压持组件均包括与连接板22滑动连接的连接杆42及转动连接于连接杆42的底端的滚轮41。驱动装置44为气缸。通过气缸驱动两个滚动压持组件共同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两个滚轮41与检测台面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对不同厚度的软板60进行检测。

为实现两个滚动压持组件的平稳滑动,可在连接板22上沿Z轴方向设置有两条滑轨221;两个连接杆42分别连接有滑块43,两个滑块43分别与两条滑轨221滑动连接;两个滑块43均与气缸的活动端连接。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10上的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与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连接的皮带33及与机架10连接并驱动主动轮31转动的电机;连接板22连接于皮带33上。通过电机驱动主动轮31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板22及连接于连接板22上的检测头21和滚动压持机构共同沿X轴方向移动。另外,由于输送装置50沿Y轴方向输送软板60,故将该检测机构与输送装置50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实现对软板60的全方位检测。在检测时,先将未粘贴有补贴强片的软板60放置于输送装置50上,以进行校准,无需设置额外的校准装置,简化了结构,并且使用比较方便。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