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7040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路板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板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板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线路板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线路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含线圈线路板产品作为高端线路板,其对电压和幽默耐压的要求较高,因此生产后,均需要对线圈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品质。现有的线路板生产企业对线圈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时,均采用人工将单PCS线圈线路板放置在高压测试治具架上,然后操作人员使用活动电压笔测量每个PCS中的pin孔,此效率非常低下。线圈线路板在高压测试合格后,再通过人工将线圈线路板从高压测试治具中取出,并放置在油墨耐压测试治具中,在通过一条条铝带贴紧线圈线路板进行导通测试,此测试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测试。

另外,由于单PCS线圈线路板尺寸小,采用人工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时,增加测试难度,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线圈线路板的生产。因此,如何克服现有的线圈线路板的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的测试效率问题,成为线路板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实用性强,测试效率高的线路板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治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线路板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治具,包括上治具和与上治具相配合的下治具;所述的上治具包括上治具本体、设置在上治具本体上的上治具定位件以及平行排布在上治具本体上用于对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的多组上治具测试组件;所述的下治具包括与上治具本体相匹配的下治具本体、与上治具定位件相匹配的下治具定位孔以及与上治具测试组件相匹配的下治具测试组件;所述的上治具测试组件包括用于对线路板进行油墨耐压测试的上治具铝条和用于对线路板进行高压测试的多组上治具测试针组;所述的下治具测试组件包括与上治具铝条位置相对应的下治具铝条和分别与上治具测试针组对应的多组下治具测试针组;所述的上治具测试针组和下治具测试针组均包括数量相同的测试针,且设置在上治具测试针组的测试针与设置在下治具测试针组的测试针之间错位分布;所述的上治具铝条和下治具铝条相配合、上治具测试针组和下治具测试针组相配合实现对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

优选地,所述的上治具定位件的数量和与下治具定位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上治具测试组件的数量与下治具测试组件相同,且上治具测试组件的数量大于1。

优选地,设置在同一个上治具测试组件的多组上治具测试针组中的测试针呈直线分布,且该直线与上治具铝条平行。

优选地,上治具测试针组的数量和下治具测试针组的数量相同,且上治具测试针组的数量大于2。

优选地,所述的上治具定位件包括与待测线路板高度相同的限位部和固定在下治具定位孔上的固定部,且限位部和固定部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部和固定部均为圆柱体结构,且限位部的外径大于固定部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部的外径与下治具定位孔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强,治具制作成本低,且测试时,将多个线路板放置在下治具内,然后通过上治具和下治具配合,实现一次能够同时对多个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减少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产能,减少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加的高端线路板需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治具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治具;11上治具本体;12上治具定位件;121限位部;122固定部;13上治具测试组件;131上治具铝条;132上治具测试针组;2下治具;21下治具本体;22下治具定位孔;23下治具测试组件;231下治具铝条;232下治具测试针组;3测试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线路板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治具,包括上治具1和与上治具相配合的下治具2,通过1上治具与下治具2相互配合实现对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避免不良品线路板流入客户端,影响企业信誉。其中。所述的上治具1包括上治具本体11、设置在上治具本体11上的上治具定位件12以及平行排布在上治具本体11上用于对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的多组上治具测试组件13。所述的上治具本体11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的上治具定位件1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上治具定位件12分别安装固定在上治具本体11的四个对角位置处。所述的上治具测试组件13为四组,且四组上治具测试组件13设置在上治具本体11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的下治具2包括下治具本体21、设置在下治具本体21上的下治具定位孔22和下治具测试组件23。所述的下治具本体21为长方形结构,且下治具本体21的形状和大小均与上治具本体1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所述的下治具定位孔2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下治具本体21的四个对角位置处。其中,所述的下治具定位孔22的位置与上治具定位件12的位置相对应,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时,通过下治具定位孔22和上治具定位件12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下治具2与上治具1之间的定位和固定。所述的下治具测试组件23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下治具测试组件23设置在下治具本体21的中间位置处,且每一组下治具测试组件23均与一组上治具测试组件13相对应。所述的上治具测试组件13与下治具测试组件23分别与高压测试设备和油墨耐压设备连接,并通过上治具测试组件13与下治具测试组件23联合作用对线路板进行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其中根据业内标准,介质厚为1mil线路板基板的可以耐500v高压,厚度为1mil的油墨可以耐1500-2300v电压,具体线路板的高压和油墨耐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定和测试。

为了提高线路板的高压和油墨耐压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所述的上治具测试组件13包括用于对线路板进行油墨耐压测试的上治具铝条131和用于对线路板进行高压测试的多组上治具测试针组132;设置在同一个上治具测试组件13的多组上治具测试针组132中的测试针呈直线分布,且该直线与上治具铝条131平行。所述的下治具测试组件23包括用于对线路板进行油墨耐压测试的下治具铝条231和用于对线路板进行高压测试的多组下治具测试针组232。设置在同一个下治具测试组件23的多组下治具测试针组232中的测试针呈直线分布,且该直线与下治具铝条231平行。其中,所述的上治具铝条131和下治具铝条231均为形状和结构相同的铝条,该铝条分别与油墨耐压测试电压连接,通过上治具铝条131和下治具铝条231联合作用对线路板进行油墨耐压测试。所述的上治具测试针组132和下治具测试针组232的数量均为12组,且12组上治具测试针组132和12组下治具测试针组232分别与高压测试电压连接,通过上治具测试针组132和下治具测试针组232相互配合实现一组上治具测试组件13和一组下治具测试组件23能够同时对12块线路板进行高压测试。

为了更好的对线路板进行高压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所述的上治具测试针组132和下治具测试针组232均包括结构和数量相同的测试针3。设置在上治具测试针组132内的测试针3的数量为线路板测试孔的一半,设置在下治具测试针组232内的测试针的数量为线路板测试孔的一半,且设置在上治具测试针组132的测试针3与设置在下治具测试针组232的测试针3的之间的位置呈错位分布,通过设置在上治具测试针组132内的测试针3和设置在下治具测试针组232内的测试针3联合作用对线路板进行高压测试。其中线路板测试孔的数量为偶数,且所述的上治具测试针组132内的测试针3的数量和治具测试针组232内的测试针3的数据根据线路板的测试孔的具体数量进行设定。

为了更好的对上治具和下治具进行定位和固定,提高测试效率,从而避免测试针不能对线路板的测试孔进行测试,所述的上治具定位件12包括与待测线路板高度相同的限位部121和固定在下治具定位孔22上的固定部122,且限位部121和固定部122为一体结构。所述的限位部121和固定部122均为圆柱体结构,且限位部121的外径大于固定部122的外径。所述的固定部122的外径与下治具定位孔22的直径相同。当下治具固定在上治具时,通过下治具定位孔22固定在上治具的固定部122上,从而实现上治具和下治具之间的定位和固定,提高了线路板测试的精准性。

工作时,将线路板固定在上治具上,然后将下治具固定在上治具上,并进行通电测试,测试时,高压测试和油墨耐压测试同时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治具测试组件13数量与下治具测试组件23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四组,其数量在一组以上;上治具测试针组132的数量和下治具测试针组232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12组,其数量在2组以上,具体数量根据上治具本体11和下治具本体21的大小进行设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