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及一种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949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及一种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发生装置及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烟发生装置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油脂、有机物以及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统称为油烟。油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每年有160万人死于油烟所导致的肺癌。食用油受热之后会产生3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PAHs)是主要致癌物。长期吸入油烟,会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降低人体免疫力。油烟中含有致癌物苯并芘,苯并芘可导致人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长期吸入可诱发肺脏组织癌变。

目前,油烟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有:(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HJ 2526-2012;(3)饮食业油烟快速检测-检气管法DB31/T 287-2002。

(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为中国公布的油烟测定的唯一国家标准方法,但该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需四氯化碳。而在2009年后四氯化碳已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严格规范,限制四氯化碳生产、购买和使用,并且在使用前需要经当地环境主管机关审批,时程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该标准的检测原理为,利用等速采样法抽取油烟排气筒内的气体,将油烟吸附在油烟雾采集头内。将收集了油烟的采集滤芯置于带盖的聚四氟乙烯套筒中,回实验室后用四氯化碳作溶剂进行超声清洗,移入比色管中定容,红外分光亮度法测定,借由测定其吸收度来判定含量。所使用的装置包括:红外分光仪、油烟采样器与滤筒、带盖聚四氟乙烯圆柱形套筒、烟尘测试仪。

其缺点包括:1)采样分析周期较长,步骤较繁琐,例如,通常一个样品的采样分析的时间需100min;2)由于四氯化碳溶剂在超声波清洗时并不能将滤筒内滤积的油污完全洗净,造成油污不断累积所致,导致检测装置中的金属滤筒多次使用后,空白值增高。

(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HJ 2526-20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便携式饮食油烟检测仪》HJ 2526-2012为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主要规范便携式油烟检测仪器为达到作为合格的油烟检测仪器所需要的测试与条件,通过测试后可作为标准的油烟检测仪器。

其检测原理为利用油烟气溶胶粒子通过高压电场时被荷电,在电场力和流动气流的作用下,被推向电荷收集网,在与电荷收集网连接的电路内产生电信号,该信号的变化与排出油烟的浓度呈比例关系,检测信号经过处理和换算即可得到油烟浓度。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快速油烟检测仪。

其缺点包括:1)检测结果受湿度影响较大,在检测时要将采样枪预热,不适用于湿度较大的烟道油烟检测。2)快速油烟检测仪的检测成本较高。

(3)《饮食业油烟快速检测-检气管法》DB31/T 287-2002:《饮食业油烟快速检测-检气管法》DB31/T 287-2002为上海市地方标准,主要是针对《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GB18483-2001附录A在执法成本与执法手段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替代的饮食业油烟气用快速检测管来做油烟浓度测定。

其检测原理为利用空气采集装置采集烟气再转至检气管内,并被固定在过滤层面,在此层面中通过催化剂作用与浓硫酸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深色反应物,通过目测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较,可以快速定性判别油烟浓度达标情况。所使用的装置包括:空气采样装置、气体检测管、专用采集泵。

其缺点包括:1)仅能监测管道内油烟的实测排放浓度,不能同步测量管道内烟气流量,故无法监督企业稀释排放的情况,无法控制油烟的排放总量。2)该方法采用单点采样,所采样品的代表性不够。3)因对颜色的感观度有所不同,监测结果易受监测人员视觉的影响。

以上现有的三种标准方法采集油烟的方式均为直接采集排烟管道的油烟气,此种方式能直接检测饮食业的油烟排放浓度,但对于样品为食用油的油烟浓度则无法进行有效检测。

鉴于此,期望获得一种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该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油烟可直接用于检测,能够直观反映所检测食用油的油烟浓度,藉由所检测到的食用油的油烟浓度初步判别食用油品质的好坏。由该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产生的油烟在检测时无需四氯化碳处理,检测流程简易,环境污染小,检测成本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该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油烟易于被采集,采用该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采集方法简单快速,采集流程简易,成本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包括:

箱体;

油样容器,置于所述箱体内;

加热装置,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加热食用油;

温度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所述箱体内的温度变化;

输气管路,设于所述箱体上,将箱体内产生的油烟引出。

结合食用油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的过程,对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进一步说明:

取一定量(例如50ml)的食用油置于油样容器内,通过加热装置对食用油进行加热,加热温度由温度监控装置进行检测。当食用油达到发烟温度时产生烟气,烟气从输气管路中引出。引出的烟气随后用于定量或定性分析测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易于采集食用油所产生的烟气,采集方法简单快速,并且采集流程简易,成本小。

此外,由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所得到的烟气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测试,通过对食用油所产生的烟气的测试分析,能够直观反映所检测的食用油的油烟浓度,藉由所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初步判别食用油品质的好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中,所述加热装置为一电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中,所述油样容器为一油样杯,置于所述电炉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中,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置于油样容器附近的热电偶以及与热电偶连接的温度计。

上述方案中,附近是指温度监控装置靠近油样容器以监测感应油样容器内食用油的温度的位置范围。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该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检测时无需对食用油进行四氯化碳处理,对环境友善无毒,并且检测流程简易,检测效率高,检测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包括:上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检气管,和采样泵。

上述方案中,通过采用泵将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中产生的烟气进行采样,所采集到的烟气用于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DB31/T 287-2002饮食业油烟快速检测-检气管法》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油烟可直接用于检测,能够直观反映所检测食用油的油烟浓度,藉由所检测到的油烟浓度初步判别食用油品质的好坏。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采集方法简单快速,并且采集流程简易,成本小。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检测油烟时无需对食用油进行四氯化碳处理,对环境友善无毒,并且检测流程简易,检测效率高,检测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检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采样泵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及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然而该解释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成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包括箱体1、油样容器7、加热装置6、温度监控装置以及输气管路3。其中,加热装置6为一电炉,其置于箱体1内。油样容器7为一油样杯,置于加热装置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置于油样容器7附近的热电偶2以及与热电偶连接的温度计4。输气管路3为圆柱形输气管,其通过支架5设于箱体1上,用于将箱体1内产生的油烟引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检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的结构可参考图1,检气管的具体结构参考图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气管8采用厂牌Drager的检气管,该检气管8由填充有特殊组合物、针剂、弹性收缩管套和玻璃管组成,其中,检气管8两端设有玻璃保护端81,一端用于与采样泵连接,另一端与指示箭头810的连接处具有空白标签书写面83。此外,检气管8管体中间套设有弹性收缩管套86,检气管管内沿轴向方向自指示箭头810到与采样泵连接的玻璃保护端81依次设有包含检测液(例如浓硫酸)的针剂84、可折断点85、纤维过滤层87、中间介质层88以及显示层89。

采样泵的结构可进一步参考图3。

图3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采样泵的结构。如图3所示,采样泵9设有与检气管8适配连接的连接头端91。

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以及食用油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需要检测的食用油油烟进行制样,取一定量(例如50ml)的食用油置于油样容器7内,通过加热装置6对食用油进行加热,加热温度6通过热电偶2感应监测加热温度,通过与热电偶2连接的温度计4实时读取加热温度数值。当食用油达到发烟温度时产生烟气,烟气从输气管路3中引出。引出的烟气随后用于检气管的定量或定性分析测试。

检测时,首先将检气管8连接在采样泵9上进行检漏,经检验采样泵9不漏气后,将检气管接近显示层89的一端的玻璃保护端81剪碎,随后沿指示箭头810指示的方向插入采样泵连接头端91内,与采样泵9连接,然后将检气管完全伸入输气管路3内,使用采样泵9进行采集。

采样结束后,将检气管8从采样泵9上取下,在可折断点85处折断检气管,使得针剂84内的检测液流出,此时,检气管的两端由弹性收缩管套86连接,将检气管8沿指示箭头810箭头方向向下垂直防止,使得针剂内的检测液作用于纤维过滤层87(反应时间1min),然后轻轻敲打检气管8,使得检测液按箭头方向流入中间介质层88,再用针筒或手泵自剪碎的玻璃保护端81内抽取清洁空气,让油烟在显示层89的15mm处发生变色反应,将变色反应后的检气管内颜色与标准色列进行对比,从而对烟气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上述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方案的结构。而下文表1则列出了实施例1-6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及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对不同食用油进行检测后的检测结果。

实施例1-6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及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对不同食用油进行检测,步骤包括:

取所需检测食用油50ml作为油样,将油样置于油样容器内,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置于油样容器附近的热电偶感应监测加热温度,通过与热电偶连接的温度计实时读取加热温度数值,加热至205-220℃时油样产生烟气;

随后,采用检气管采集烟气,通过按压采样泵定量采样(按压采集泵100次,100ml/次),折断检气管标记有黑点的标记段,以释放检测液,检测液在检气管内部发生反应,并在30秒内将检气管中反应颜色与标准色列进行对照,测得油烟浓度并记录于表1中。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品种的食用油以及生产日期不同的食用油均可以采用本案的食用油油烟发生装置发生烟气,所获得的烟气经本案的食用油油烟检测装置检测得到油烟浓度,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灵敏度高。

此外,油烟检测装置检测时,无需对食用油进行四氯化碳处理,对环境友善无毒,并且检测流程简易,检测效率高,检测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