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4310发布日期:2018-06-19 23:3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品检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因现包装印刷品运用诸如胶印、凹印、丝印等多种印刷工艺,不同工艺的油墨呈现不同的印刷效果,这对我们制程控制产品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为油墨的干燥有红外、热风、紫外、电子束等等多种方式,有些油墨的干燥需要一个过程,少则瞬间干燥,多则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时间,作为制程监控有时不能马上判断是否达到控制要求,胶印普通油墨就经常遇到表面先干燥而内部逐渐干燥的情况。另外油墨叠印组合工艺日益常见,不同承重条件下的印刷品发生粘花的程度不同。

在包装印刷企业中经常遇到产品使用时出现油墨粘连,表面发麻外观破坏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这对生产企业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如何判断印刷过程中油墨的干燥是否达到合格的程度。通常包装印刷使用的油墨为UV体系和挥发自干体系,虽然UV油墨瞬间可以固化,但前提条件是油墨中的光引发成分完全激发,以及外部UV光源达到一定功率,实际运用中UV油墨未完全固化而发生反粘的情况较为常见,严重的能够将表面反拉;而自干油墨更是需强调需要外部温度和风量的辅助,并且干燥时间远长于UV油墨。现今并无统一的检验干燥完全的标准,而且单张存放与多张堆码的干燥效果截然不同,当生产中必须高厚度叠放时建立一个量化的检测方法成为迫切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通过对少量印刷纸施加压力进行印刷品粘连检测,设定承受同等重量以及倍数重量的承印物来达到模拟实际生产中产品的干燥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包括竖直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支撑壁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部固定有压力气缸,所述压力气缸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撑壁的底部还设有底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试纸,所述检测试纸粘贴于所述压力气缸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试纸为单面涂布铜版纸。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压力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气缸,对少量纸张施加正常叠放时所受到的压力,测试印刷品上的油墨是否完全干燥,从而避免出现油墨粘连以及外观损坏等不良后果,同时也对叠放高度和存放时间等印刷品存放参数起到参考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包括竖直的支撑壁1,支撑壁1的顶部设有与支撑壁1垂直的固定板2,固定板2 的下部固定有压力气缸3,压力气缸3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4;支撑壁1的底部还设有底板5。支撑臂1用于为固定板2提供支撑,固定板2用于固定压力气缸3,压力气缸3用于向待测试的印刷品施加压力,模拟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承重力,对印刷产品上的油墨干燥度进行测试。压力传感器4用于检测压力气缸3施加的压力,实时反馈压力值。底板5用于承载待检测的印刷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试纸6,检测试纸6粘贴于压力气缸3的底部,优选的,检测试纸6为单面涂布铜版纸。检测试纸6通常要求使用表面光泽度大于90%,白度大于85%,平滑度大于750S的特定单面涂布铜版纸,光面朝向承印物的检测面,背面粘附于压板的下部,当施加一定力压向承印物时模拟正常生产条件而又不用生产一定数量产品。

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4连接有压力表7。压力表7检测压力气缸3对检测试纸6所施加的压力,在使用时可以直观的看到压力数值,便于检测过程的进行。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时,设计一个压力气缸可以对堆叠印刷品上下施加压力,以纸加工印刷企业为例,每板230克/M2,计3000张/板,高度为0.3MM*3000=900MM,预设最下面一张纸承重力为690KG,利用气缸从上至下施加相应的力度以模拟真实情况。

通常用于试验的纸张5-10张,最上面一张与气缸的下部接触,在气缸下面粘贴一个检测试纸,气缸的压板装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当下压与承压物接触时实时反馈压力值。这个压力值根据实际产品的重量为基准,用于模拟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承重力,同时可以最大数倍于承重。

因为有些特殊油墨的粘花一般在16-48小时以上才逐渐达最大值,故为加速可以施加一定倍数的重力,此力具体数值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油墨测试得出参数范围。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品粘连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气缸,对少量纸张施加正常叠放时所受到的压力,测试印刷品上的油墨是否完全干燥,从而避免出现油墨粘连以及外观损坏等不良后果,同时也对叠放高度和存放时间等印刷品存放参数起到参考效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