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立式冲击耐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5897发布日期:2019-10-19 04:0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立式冲击耐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立式冲击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供电的可靠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耐压的试验尤为重要,保证安全的供电。

目前,GIS等电力设备现场冲击试验,能准确发现设备故障进行检修。一般,这种冲击发生器配重不均、放置过程不方便,整个试验周期长,试验效率低。

冲击电压发生器设备产生高电压,设备元器件都是绝缘材料和电器元件如环氧板、环氧管、干式电容器、放电球、板式电阻等组成,存放期间不能受到潮湿影响,而在设备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风、雨、雪、灰尘、振动和高温低温的影响,这就需要将冲击电压发生器设备存放在一个相对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在存储上需要方便,运输时可以耐受常规的路途颠簸,到达存放地点易于使用常规吊装工具卸货,存放期间可以防雨防尘,并保持集装箱内部湿度不超过设定值,在 GIS站现场使用时,只需要电源就可以依靠自身动力装置和手动辅助,完成打开箱盖、竖起冲击电压发生器器本体、推移分压器到合理距离,拉出支腿等一系列动作,待所有试验仪器就位,即可开始试验。试验完成后在依次收回,运回存放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大大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的自立式冲击耐压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立式冲击耐压试验装置的展开方法,包括集装箱、顶盖、后盖板、顶盖液压顶杆、液压杆、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分压器、轨道;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和所述分压器平置于所述集装箱中,所述轨道铰接于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的底端,且所述分压器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集装箱的顶盖的一侧边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侧边铰接,所述顶盖朝向所述集装箱的一面与所述集装箱的内壁之间设有顶盖液压顶杆,所述集装箱的后盖板的下部与所述集装箱的底板铰接,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集装箱的底板内侧铰接,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后盖板的中部上的三角支架铰接,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后盖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大大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靠近所述的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上设有本体充气均压环,所述集装箱远离所述后盖板的一端内设有通过管道与所述本体充气均压环连接、用于为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提供液压的液压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均压环的作用将高压均匀分布在物体周围,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通过液压装置给所述液压缸打压,然后液压系统通过杆推动底部的作用点,翻转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主体外侧设有多个绝缘组件,多个所述绝缘组件层叠连接形成塔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稳固,占地面积小,便于储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多个所述绝缘组件之间采用X型支架进行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主体在翻转过程中所需要的承受的剪切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分压器的顶端安装有分压器均压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高压均匀分布在物体周围,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液压采用轴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紧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分压器的底端设有轨道小车,所述轨道小车滑动设在所述轨道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轨道小车可以很方便调到分压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集装箱,2、顶盖,3、顶盖液压顶杆,4、液压装置,5、液压杆,6、本体充气均压环,7、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8、分压器均压环,9、分压器,10、轨道,11、轴,12、轨道小车,13、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自立式冲击耐压试验装置,包括集装箱1、顶盖2、后盖板13、顶盖液压顶杆3、液压杆5、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分压器9、轨道10;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和分压器9平置于集装箱1中,轨道10铰接于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的底端,且分压器9滑动连接在轨道1O上,集装箱1包括前盖板、后盖板13、底板、与底板相对两侧的侧板及顶盖2,集装箱1的前盖板、后盖板13的一侧边与底板铰接,集装箱1的顶盖2的一侧边与集装箱1的顶部侧边铰接,顶盖2朝向集装箱1的一面与集装箱1的内壁之间设有顶盖液压顶杆3,集装箱1的后盖板13的下部与集装箱 1的底板铰接,液压杆5的一端与集装箱1的底板内侧铰接,液压杆 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后盖板13的中部上的三角支架铰接,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固定连接在后盖板13上。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由多个绝缘组件组成,多个所述绝缘组件层叠连接,形成塔式结构。该结构上主要由四根环氧立柱和安装放电球的环氧筒组成,环氧立柱按照冲击电压发生器要求做成每隔770毫米一级,每级上安装了两个干式电容器以及电阻等元件。由于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设备存放时水平放置在集装箱内,使用时又要竖直,除了水平放置需要底部支撑以外,在翻转过程中四根主立柱受到巨大的弯矩和剪切力,固多个所述绝缘组件之间采用X型支架进行连接,来克服剪切力。在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的顶端设有本体充气均压环 6,所述分压器9的顶端安装有分压器均压环8,将高压均匀分布在物体周围,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本体充气均压环6以及分压器均压环8属于现有技术,而其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的连接也为本领域常用技术,不需要进一步赘述。通过液压装置4给液压杆5打压,带动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实现翻转。后盖板13的一侧与底板远离液压装置4一侧通过铰接在轴11 上。通过集装箱1的翻转结构,便于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的展开和存放。由于分压器9是一根高度10米重量400公斤的圆柱体,在翻转期间自身没有足够的抗弯能力,只能依附在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 上,那么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的翻转也要考虑分压器9的重量。分压器9的底端设有轨道小车12,轨道小车12滑动设在轨道10上,通过轨道小车12可以很方便调到分压器9的位置。

工作原理:

敞开自立式GIS现场冲击耐压试验开展试验前需要进行的动作主要有箱盖的打开关闭锁定,后盖板的翻转与锁定,分压器9的轨道 10翻转以及支腿展开。

展开的过程为:打开集装箱1;由顶盖液压顶杆3推开顶盖2;启动液压装置4将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及分压器9从集装箱1中推出;展开轨道10;将分压器9沿轨道10推出;完成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展开。

在现场使用该套冲击耐压试验装置,将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立起时,首先控制打开集装箱1的顶盖2进一步控制液压系统,将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和分压器9整体立起,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完成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的立起后;下一步,需要将分压器9 的轨道10推出;最后,将分压器9沿轨道推出,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冲击耐压试验装置的立起过程,整个过程历时不到30分钟。在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7立起的过程中,状态稳定,不会出现剧烈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大大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