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9533发布日期:2019-08-13 21:3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U型辐射管焊接检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辐射管是一种利用管内燃烧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受热的管表面以热辐射为主要形式把热量传递到被加热物体的加热装置,目前带钢连续热处理炉加热段一般采用燃气辐射管加热,以实现带钢在炉膛内的无氧化加热或控制气氛加热,辐射管本体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辐射给带钢的关键部件,管体有多种形式,其中常见的是U型辐射管,但U型辐射管的组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处理,由于U型辐射管使用环境多样,人工进行检验难免出现误差,如何保证器焊接处的密封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准确的检验是否脱焊的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固定板、第一钩管和第二钩管,所述左立柱位于底板的顶部左侧设置,所述左立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位于左立柱的右侧设置,所述固定板的左侧与左立柱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立柱位于固定板的右侧设置,所述右立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右立柱的左侧底部与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钩管位于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钩管的表面底部与固定板的内壁卡接,所述第二钩管位于第一钩管的左侧设置,所述第二钩管的表面底部与固定板的内壁卡接,所述第一钩管的顶部包括第一立管和连接管,所述第一立管的底部与第一钩管的右侧顶部焊接,所述连接管位于第一立管的左侧设置,所述第一立管的左侧顶部与连接管的右侧底部焊接,所述连接管的左侧底部与第二钩管的右侧顶部焊接,所述第二钩管的左侧顶部包括第二立管和左支架,所述第二立管的底部与第二钩管的左侧顶部焊接,所述左支架位于第二立管的表面设置,所述左支架的内壁与第二立管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左支架的左侧与左立柱的右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立管的顶部包括第二扣盖、右支架、密封垫、送水管和送风管,所述第二扣盖的内壁与第二立管的表面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垫位于第二扣盖的内部设置,所述密封垫的上表面与第二扣盖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的下表面与第二立管的顶部粘接,所述右支架位于第二扣盖的表面设置,所述右支架所述送水管位于第二扣盖的顶部设置,所述右支架的右端与右立柱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管的左侧底部贯穿第二扣盖和密封垫延伸至第二立管的内部,所述送水管的表面分别与第二扣盖和密封垫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送风管位于送水管的右侧设置,所述送风管的左侧底部贯穿第二扣盖和密封垫延伸至第二立管的内部,所述送风管的表面分别与第二扣盖和密封垫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管和送风管的表面均与右立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管和送风管的右端均贯穿右立柱延伸至右立柱的右侧,所述第一立管和第一钩管、第二立管和第二钩管、第一钩管和连接管及第二钩管和连接管的焊接处表面均包括试水贴纸,所述试水贴纸的内壁分别与第一立管和第一钩管、第二立管和第二钩管、第一钩管和连接管及第二钩管和连接管的表面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架的顶部包括卡块和固定螺栓,所述卡块位于第二立管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立管的表面与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位于卡块的右侧设置,所述固定螺栓的表面左侧与卡块的内壁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管的顶部包括密封圈和第一扣盖,所述密封圈的下表面与第二立管的顶部粘接,所述第一扣盖位于密封圈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扣盖的底部与密封圈的上表面粘接,所述第一扣盖的表面与密封圈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扣盖的表面底部与第二立管的内壁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的左侧底部包括扩风口,所述扩风口位于第二立管的内部设置,所述扩风口的顶部与送风管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立柱的右侧包括Z形支架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底板的顶部设置,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Z形支架位于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所述Z形支架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Z形支架的左侧与右立柱的右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Z形支架的顶部包括水泵和风机,所述水泵位于Z形支架的顶部左侧设置,所述水泵的底部与Z形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左侧与右立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顶部与送水管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风机位于水泵的右侧设置,所述风机的底部与Z形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顶部与送风管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通过在辐射管的两侧设置左立柱、右立柱和固定板,从而达到了将辐射管立起方便观察的目的,通过在第二立管的顶部设置第一扣盖、第一立管的顶部设置第二扣盖,在右立柱的右侧设置水泵和风机,从而解决了单一的检验方法可能出现漏检的问题。

2、该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通过在风机和水泵的底部设置形支架,从而达到了防止水泵影响风机工作的目的,通过在第一立管和第一钩管、第二立管和第二钩管、第一钩管和连接管及第二钩管和连接管的焊接处表面设置试水贴纸,从而解决了细小水流人眼观察不到而忽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其中,1底板、2右立柱、3第一立管、4第一钩管、5第二钩管、6固定板、7试水贴纸、8左立柱、9左支架、10连接管、11送风管、12风机、13送水管、14水泵、15 Z形支架、16支撑柱、17密封圈、18卡块、19固定螺栓、20第一扣盖、21第二立管、22第二扣盖、23扩风口、24右支架、25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U型乙烯辐射管组件焊接检验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包括左立柱8、右立柱2、固定板6、第一钩管4和第二钩管5,左立柱8位于底板1的顶部左侧设置,左立柱8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6位于左立柱8的右侧设置,固定板6的左侧与左立柱8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板6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右立柱2位于固定板6的右侧设置,右立柱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右立柱2的左侧底部与固定板6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板6、左立柱8和右立柱2为辐射管提供支撑,将辐射管立起,方便观察焊接处四周的检验情况,第一钩管4位于固定板6的顶部设置,第一钩管4的表面底部与固定板6的内壁卡接,第二钩管5位于第一钩管4的左侧设置,第二钩管5的表面底部与固定板6的内壁卡接,第一钩管4的顶部包括第一立管3和连接管10,第一立管3的底部与第一钩管4的右侧顶部焊接,连接管10位于第一立管3的左侧设置,第一立管3的左侧顶部与连接管10的右侧底部焊接,连接管10的左侧底部与第二钩管5的右侧顶部焊接,第二钩管5的左侧顶部包括第二立管21和左支架9,第二立管21的底部与第二钩管5的左侧顶部焊接,左支架9位于第二立管21的表面设置,左支架9的内壁与第二立管21的表面滑动连接,左支架9的左侧与左立柱8的右侧固定连接,左支架9的顶部包括卡块18和固定螺栓19,卡块18位于第二立管21的表面设置,第二立管21的表面与卡块18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螺栓19位于卡块18的右侧设置,固定螺栓19的表面左侧与卡块18的内壁螺纹连接,卡块18和固定螺栓19在左支架9的顶部将辐射管上的第二立管21固定,防止在检验时晃动造成意外情况,第二立管21的顶部包括密封圈17和第一扣盖20,密封圈17的下表面与第二立管21的顶部粘接,第一扣盖20位于密封圈17的顶部设置,第一扣盖20的底部与密封圈17的上表面粘接,第一扣盖20的表面与密封圈17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扣盖20的表面底部与第二立管21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一扣盖20配合密封圈17将二管的顶部密封住,配合后续向辐射管内加压检验。

第一立管3的顶部包括第二扣盖22、右支架24、密封垫25、送水管13和送风管11,第二扣盖22的内壁与第二立管21的表面顶部螺纹连接,密封垫25位于第二扣盖22的内部设置,密封垫25的上表面与第二扣盖22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密封垫25的下表面与第二立管21的顶部粘接,右支架24位于第二扣盖22的表面设置,右支架24送水管13位于第二扣盖22的顶部设置,右支架24的右端与右立柱2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送水管13的左侧底部贯穿第二扣盖22和密封垫25延伸至第二立管21的内部,送水管13的表面分别与第二扣盖22和密封垫25的内壁固定连接,送风管11位于送水管13的右侧设置,送风管11的左侧底部贯穿第二扣盖22和密封垫25延伸至第二立管21的内部,送风管11的表面分别与第二扣盖22和密封垫25的内壁固定连接,送水管13和送风管11的表面均与右立柱2的内壁固定连接,送水管13和送风管11的右端均贯穿右立柱2延伸至右立柱2的右侧,送水管13注水检测有无大面积脱焊,送风管11向辐射管内的水加压,进行二次细致检验,第一立管3和第一钩管4、第二立管21和第二钩管5、第一钩管4和连接管10及第二钩管5和连接管10的焊接处表面均包括试水贴纸7,试水贴纸7的内壁分别与第一立管3和第一钩管4、第二立管21和第二钩管5、第一钩管4和连接管10及第二钩管5和连接管10的表面粘接,水流和空气均没有颜色,人眼观察易漏查,试水贴纸7有遇水变红的特性,利用这个特性能够更直观的观察到焊接处的检验情况,送风管11的左侧底部包括扩风口23,扩风口23位于第二立管21的内部设置,扩风口23的顶部与送风管11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右立柱2的右侧包括Z形支架15和支撑柱16,支撑柱16位于底板1的顶部设置,支撑柱16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Z形支架15位于支撑柱16的顶部设置,Z形支架15的底部与支撑柱16的顶部固定连接,Z形支架15的左侧与右立柱2的右侧固定连接,Z形支架15的顶部包括水泵14和风机12,水泵14位于Z形支架15的顶部左侧设置,水泵14的底部与Z形支架15的顶部固定连接,水泵14的左侧与右立柱2的右侧固定连接,水泵14的顶部与送水管13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风机12位于水泵14的右侧设置,风机12的底部与Z形支架15的顶部固定连接,风机12的顶部与送风管11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风机12工作需要空间吸收空气,而水泵14工作容易漏水,利用Z形支架15,将两个设备隔在不同高度,互不影响。

使用时,将辐射管的第二立管21穿过左支架9,用卡块18固定,第一钩管4和第二钩管5在固定板6内固定,用第一扣盖20和密封圈17将第二立管21的顶部密封,将第二扣盖22固定在右支架24上并将送水管13和送风管11固定在第二扣盖22内壁,放在第一立管3的表面暂不固定,打开水泵14向辐射管内注入一定水量,第一立管3和第二立管21的高度高于连接管10的高度,根据U型管效应,连接管10、第一钩管4和第二钩管5内部均会充满水,此时将第二扣盖22固定在第二立管21的顶部,观察焊接处有无肉眼可见大水流流出,若没有,打开风机12,向辐射管内压入空气,使得内部水流被压缩,观察焊接处设置的试水贴纸7是否变红,若未变红则说明辐射管焊接处焊接良好,若变红,则说明焊接处有脱焊,需要检修返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