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1647发布日期:2019-11-27 17:4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制动软管是使用在铁路车辆制动系统中的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制动中传递制动介质,保证制动力传递到车辆制动钳产生制动力,从而使制动随时有效,在铁路运输中,一旦制动软管发生破损、漏泄将造成列车抱闸途停等事故,严重时还将危及行车安全。按照车辆段修规定,车辆段修时,制动软管必须下车全部进行压力试验检修,将制动软管一端封堵另一端连接试验装置,通过试验装置的试验压力系统对制动软管进行风压试验或水压试验检修,来检测制动软管是否发生破损、漏泄。目前制动软管的检修试验采用检修人员手动进行,检修过程全靠人工进行,检修质量得不到保证。随着铁路运输发展,车辆段年检修试验制动软管数量越来越多,如还继续沿用检修人员手动进行检修试验,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势必会大幅增加,检修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得行车安全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动软管检修的机械化和优化的检修作业流程、提高了检修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保证检修质量的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连接有驱动所述基座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基座上转动设置有至少一个管接头,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管接头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各所述管接头通过测试连接管连通有试验压力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往复板,所述管接头上固定套装有驱动齿轮,所述往复板上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基座上侧设有旋转风缸,所述旋转风缸活塞杆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往复板,所述往复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往复摆动约束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往复摆动约束装置包括所述基座上设有的两立架,两所述立架上分别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分别设有摆动约束头,所述往复板上设有与两所述摆动约束头对应的滑槽,两所述摆动约束头分别插入对应的滑槽内,两所述摆动约束头的端部设有约束挡止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所述水槽一端设有的升降风缸,所述升降风缸的工作端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端伸出所述水槽并连接所述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设置有导向装置。

所述升降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风缸工作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杆连接两所述连接架,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所述水槽上靠近各所述升降杆处分别设置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分别转动设置有一对相互配合夹持升降杆的哑铃状导向槽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内部设有流通腔,所述管接头连通所述流通腔,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基座之间转动密封配合,所述测试连接管连通所述流通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试验压力系统包括高压风源,所述高压风源通过气源管路连通所述测试连接管,所述测试连接管连通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气源管路上依次设有控制阀和单向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试验压力系统还包括高压水源,所述高压水源包括加压风缸,所述加压风缸工作端连接有加压水缸,所述加压风缸与加压水缸密封连接,所述加压风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加压水缸的水缸活塞;所述加压风缸连接有与高压风源连通的进气管和回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回气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所述测试连接管连接有水压管路,所述水压管路通过水源管路连通水源,所述水源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水压管路上位于所述水源管路和所述测试连接管之间依次设有单向阀和控制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槽设有水槽连通管,所述泄压管连接所述水槽连通管;所述水槽设有电加热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槽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安装室,所述试验压力系统安装在所述安装室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连接有驱动所述基座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基座上转动设置有至少一个管接头,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管接头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各所述管接头通过测试连接管连通有试验压力系统。使用时通过管接头连接制动软管,通过升降机构升降将制动软管下降到水槽内的水下或浮出水面,通过与测试连接管连通的试验压力系统如高压风源或高压水源对制动软管进行风压及水压试验,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管接头旋转,使制动软管可左右旋转180°,以便在制动软管试验过程中对制动软管进行360°检查;本实用新型使得制动软管检修试验由手工检修变为机械集中检修,实现了制动软管检修的机械化,优化了检修作业流程、提高了检修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保证检修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和旋转驱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试验压力系统的管路示意图。

图中:1-水槽;11-支架;12-安装室;13-水槽连通管;14-电加热器;15-防溅罩;2-升降风缸;21-连接杆;22-连接架;23-升降杆;24-导向座;25-导向槽轮;3-管接头;31-驱动齿轮;32-往复板;33-横杆;34-滑槽;35-基座;36-测试连接管;37-立架;38-摆动约束头;4-旋转风缸;41-连接柱;5-泄压管;6-制动软管;7-气源管路;71-进气管;72-回气管;8-水源管路;81-水压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包括水槽1、以及控制系统plc,所述水槽1内设有基座35,所述水槽1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基座35,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基座35升降,所述基座35上转动设有至少一个管接头3,比如1、2、3、4或更多个,本申请采用4个管接头,所述基座35上设有驱动所述管接头3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各所述管接头3通过测试连接管36连通有试验压力系统,试验压力系统可以采用常用的高压风源或高压水源,基座35、升降机构、旋转驱动装置可以罩扣在罩壳内,以起到防护作用。使用时在控制系统plc控制下,通过管接头3连接制动软管6,通过升降机构升降将制动软管6下降到水槽1内的水下或浮出水面,通过与测试连接管36连通的试验压力系统如高压风源或高压水源对制动软管6进行风压和水压试验,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管接头3旋转,使制动软管6可左右旋转180°,以便在制动软管6试验过程中对制动软管6进行360°检查;使得制动软管6检修试验由手工检修变为机械集中检修,实现了制动软管6检修的机械化,优化了检修作业流程、提高了检修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和安全隐患、保证检修质量。所述水槽1底部设有支架11,所述支架11上设有安装室,所述试验压力系统如高压风源或高压水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室12内,便于本车辆制动软管试验装置各部分布置在安装室12内,简化了结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往复板32,所述管接头3上固定套装有驱动齿轮31,所述往复板32上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31啮合的齿条,所述基座35上侧设有旋转风缸4,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摆动油缸、电动推杆等方式,所述旋转风缸4活塞杆通过连接柱41连接所述往复板32,所述往复板32与所述基座35之间设有往复摆动约束装置。所述往复摆动约束装置包括所述基座35上设有的两立架37,两所述立架37上分别设有横杆33,所述横杆33的端部分别设有摆动约束头38,所述往复板32上设有与两所述摆动约束头38对应的滑槽34,两所述摆动约束头38分别插入对应的滑槽34内,两所述摆动约束头38的端部设有约束挡止装置;复摆动约束装置也可以采用导轨导槽配合的方式。管接头3的转动也可以采用管接头3套装带轮,通过皮带传动使带轮转动带动管接头3方式。旋转风缸4通过控制阀连接高压风源并有控制系统控制工作,通过旋转风缸4和连接柱41带动往复板32,在摆动约束头38和滑槽34配合下往复摆动,由往复板32的齿条使驱动齿轮31转动,带动管接头3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管接头3的制动软管6转动,实现制动软管6左右旋转180°,以便在制动软管6试验过程中对制动软管6进行360°检查的目的,降低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检修质量。约束挡止装置可采用摆动约束头38外径小于横杆33外径,且在摆动约束头38端部连接有挡止螺栓和挡片的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所述水槽1一端设有的升降风缸2,升降风缸2通过控制阀连接高压风源并有控制系统控制工作,所述升降风缸2的工作端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基座35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22,所述连接架22上端伸出所述水槽1并连接所述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设置有导向装置。通过升降风缸2工作,由升降架、连接架22带动基座35升降,从而带动旋转风缸4、往复板32、驱动齿轮31、管接头3和连接在管接头3上的制动软管6升降,实现制动软管6下降到水槽1内的水下或浮出水面,便于检修试验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检修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所述升降架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风缸2工作端的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两端分别通过升降杆23连接两所述连接架22,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所述水槽1上靠近各所述升降杆23处分别设置的导向座24,所述导向座24上分别转动设置有一对相互配合夹持升降杆23的哑铃状导向槽轮25,通过导向座24和导向槽轮25对两升降杆23夹持导向和支撑,保障连接架22带动基座35、旋转风缸4、往复板32、驱动齿轮31、管接头3和连接在管接头3上的制动软管6的正常升降。所述基座35内部设有流通腔,所述管接头3连通所述流通腔,所述管接头3与所述基座35之间转动密封配合,所述测试连接管36连通所述流通腔,简化了结构。管接头3与测试连接管36的连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管接头3通过旋转接头转动密封连接测试连接管36的方式。

如图4所示,所述试验压力系统包括高压风源,所述高压风源连接有气源管路7,所述气源管路7连通所述测试连接管36,所述测试连接管36连通有泄压管5,所述泄压管5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气源管路7上依次设有控制阀和单向阀,所述测试连接管36上设有气压计。并且升降风缸2和旋转风缸4均通过管路连通高压风源,并且连通升降风缸2、旋转风缸4与高压风源的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同时,为保证高压风源的正常工作,位于高压风源输出处的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和过滤器。所述试验压力系统还包括高压水源,所述高压水源包括加压风缸,所述加压风缸工作端连接有加压水缸,所述加压风缸与加压水缸密封连接,所述加压水缸内设有水缸活塞,所述水缸活塞与所述加压水缸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加压风缸活塞杆连接加压水缸的水缸活塞;所述加压风缸连接有与高压风源连通的进气管71和回气管72,所述进气管71和回气管72上分别设有控制阀,所述测试连接管36连接有水压管路81,所述水压管路81通过水源管路8与水源连通,所述水源管路8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水压管路81上位于所述水源管路8和所述测试连接管36之间依次设有单向阀和控制阀。采用风动液压方式实现对水的加压,动作灵敏,结构简单。所述高压水源也可以采用风缸和水缸串联,由风缸驱动水缸内活塞实现对水进行加压目的。这样本车辆制动软管6试验装置的高压风源和高压水源通过单向阀和控制阀的控制,使得高压风源和高压水源的管路可以共用,相互关联,简化了管路布置和结构,使得试验压力系统以及管路可以安转布置在水槽1的安装室12内,便于使用和控制。

工作时,在控制系统plc控制下,连接在管接头3上制动软管6在升降机构的工作下下降到水槽1内的水中,气源管路7上控制阀打开,泄压管5上控制阀、进气管71和回气管72上的控制阀以及水压管路81上控制阀关闭,气流由高压风源经气源管路7上控制阀和单向阀、测试连接管36和管接头3进入制动软管6,在气源管路7上单向阀作用下持续向制动软管6内供气并保压,查看是否漏气,实现风压试验,风压试验的压力可达6-6.5公斤;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管接头3带动制动软管6实现360°转动进行检查,实现风压试验检查;风压试验完成后,关闭气源管路7上控制阀,打开泄压管5上控制阀进行排气泄压,风压试验结束;如要进行水压试验,可以将泄压管5上控制阀关闭,打开水压管路81上控制阀,水源的水经由水源管路8、水源管路8上单向阀、水压管路81向加压水缸以及管路供水,之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进气管71和回气管72上的控制阀控制加压风缸工作,推动水缸活塞对加压水缸内水施压,使得加压后的水经由水压管路81、水压管路上单向阀和控制阀、测试连接管36和管接头3进入制动软管6,在水压管路81上单向阀作用下持续向制动软管6内供水并保压,查看制动软管6是否出现臌胀、鼓包或变径等现象,实现水压试验,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管接头3带动制动软管360°转动进行检查,实现水压试验检查,水压试验的压力可达10公斤;水压试验完成后,关闭水压管路81上控制阀,同时关闭进气管71和回气管72上的控制阀,打开泄压管5上控制阀进行排水泄压,实现制动软管6的清洗→检查→风压试验→水压试验→涂打标记等检修试验步骤,实现了制动软管6检修的机械化,优化检修作业流程、提高了检修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和安全隐患、保证检修质量。所述水槽1设有水槽连通管13,水槽连通管13上也可以设置控制阀,用于水槽内水的补充和排出,便于水槽1内水的控制,同时水槽1内位于水槽连通管13管口处设置有防溅罩15,防止进水补充时流速压力过大的冲击。所述泄压管5连接所述水槽连通管13,以便于简化管路,便于布置。所述水槽1设有电加热器14,电加热器14与电源连接,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对水槽1内的水进行加热,以解决冬季水槽1内水结冰的问题。本材料中的控制阀均可采用电磁阀,并且各电磁阀连接控制系统plc,并控制系统plc控制。

如上所述,已经在上面具体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或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或者替换,而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