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828086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过氧化物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 过氧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过氧化爆炸物如"赌炸药"(H过氧化H丙丽,TATP),因为其制备简单并且极易爆 炸,在恐怖活动和犯罪活动中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它们既不像TNT那样是个典型的浑灭 齐U,又缺少芳环,不能通过紫外吸收或英光光谱来检测。尽管它们在常温下有较高的饱和蒸 气压(TATP,7. 87Pa),对于此类爆炸物的检测却一直是个难题。过氧化氨(双氧水)是制备 TATP的原料,对双氧水和过氧化物炸药的快速、灵敏和现场检测非常重要。当然,还是有一 些方法,如电化学和质谱被用来检测TATP,但是,该些方法要么操作复杂,要么需要笨重的 仪器,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成本、降低了检测效率。近来,有报道利用英光传感材料和过氧 化物在溶液里的脱测化反应后英光启亮来实现液相的过氧化爆炸物检测。Suslick等报道 利用过氧化物和不同染料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其气相的比色检测,虽然该方法有一定 的灵敏度,但是却需要较为复杂的预处理过程。因此,目前气相过氧化爆炸物的高效、实时 检测仍然是个非常大的难题。文献方法也有基于芳香化合物的测醋或测酸对过氧化物液体 或蒸气进行检测的报道,但要么响应时间长,要么需要配合具有催化效应的纳米结构才能 得W实现,而且,此类化合物的合成非常复杂,需要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才能合成。
[0003] 鉴于W上现状,开发新的快速、灵敏的过氧化物检测的新方法,W满足日益严峻的 安检现场和快速检测需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 化物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无需催化剂,解决了材料本身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问题,使薄 膜的制备更容易,该传感薄膜可检测低到Ippt的过氧化物蒸气,有望在相应的环境污染、 公共安全领域等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相关传感材料的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0005]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包括:
[0006] 制备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酸
【主权项】
1. 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包括: 制备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然后配制等摩尔比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
7 与脂肪族胺的复合物的溶液,将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传感薄膜;将传感薄 膜置于过氧化物蒸气氛围中,同时检测光谱信号的变化,即实现对过氧化物的检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 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选自 申的 、 、
、'^ 、 > 一种; 其中,R5为一至十二个碳的焼基取代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芳基酷邻位取代的酵基为一个或两个。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胺选自丙胺、下胺、戊胺、己胺、环己胺、二己胺、二正丙胺、二异丙胺、 二下胺、二戊胺、二己胺、H己胺、H下胺、H戊胺、H己胺、脈巧、对甲基脈巧、化巧、二环己 胺中的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物溶液的溶剂为己醇、四氨巧喃或二氯甲焼。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石英片、云母片、娃片、纳米颗粒、纳米柱、纳米线或纳米纤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氨溶液、H过氧化H丙丽、二过氧化二丙丽、过氧化苯甲 醜、过氧化脈、过氧化己離或过氧化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薄膜的厚度为lnm-5m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邻对位酵基取代的芳基酷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薄膜不与过氧化物直接接触,反应时间为0. 1-10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包括:制备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然后配制等摩尔比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与脂肪族胺的复合物的溶液,将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传感薄膜;将传感薄膜置于过氧化物蒸气氛围中,同时检测光谱信号的变化,即实现对过氧化物的检测。本发明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无需催化剂,解决了材料本身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问题,使薄膜的制备更容易,该传感薄膜可检测低到1ppt的过氧化物蒸气,有望在相应的环境污染、公共安全领域等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相关传感材料的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IPC分类】G01N21-75, G01N21-64, G01N21-31
【公开号】CN104596954
【申请号】CN201410756494
【发明人】贺庆国, 徐炜, 高宜逊, 付艳艳, 朱德峰, 曹慧敏, 程建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