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距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5912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轨距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中低速磁浮技术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正式的商业运营线。试验线上主要是全线检测时,利用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对磁浮轨道的静态几何参数进行检测;日常的检查中,通常利用简单工具通过人工完成,没有专业的检测装置。这种检查精度差、效率低,已不能满足中低速磁浮轨道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的需求。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精度并且高效率的轨距检测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距检测装置,以实现提供一种高精度并且高效率的轨距检测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轨距检测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等腰三角形架,等腰三角形架底边上设置有两个关于底边中心线对称的第一轨道接触点和第二轨道接触点,二者贴靠外侧轨道的外侧壁设置,等腰三角形架的顶点位于底边中心线延长线上设置有具有内缩弹性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三轨道触点,第三轨道触点贴靠内侧轨道的外侧壁设置;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沿等腰三角形架底边中心线设置并可滑动的连接于其上的滑动杆,滑动杆位于等腰三角形架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一测量触点,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测量触点,二者分别贴靠于外侧轨道和内侧轨道的外侧壁设置;滑动杆的中部设置有断开的断点,断点一侧的截面设置有间隙传感器。
[0007]优选的,固定杆包括固接于等腰三角形架顶端的内轴、套装连接于内轴外的套筒和设置于套筒内处于拉伸状态并连接内轴的第一弹性连接件,第三轨道触点设置于套筒顶端。
[0008]优选的,等腰三角形架上设置有与其两条斜边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线性轴承安装座,滑动杆上设置有与其装配的第一线性轴承。
[0009]优选的,等腰三角形架的顶点位置设置有第二线性轴承安装座,滑动杆上设置有与其装配的第二线性轴承。
[0010]优选的,套筒上设置有第三线性轴承安装座,滑动杆上设置有与其装配的第三线性轴承。
[0011]优选的,滑动杆的断点两侧分别连接有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两端。
[0012]优选的,第二测量触点与第三轨道触点共用同一触点。
[0013]优选的,第一轨道触点、第二轨道触点、第三轨道触点、第一测量触点和第二测量触点均为压紧轮触点,通过其上的定位杆与等腰三角形架、滑动杆或套筒连接。
[0014]优选的,等腰三角形架底端中部设置有沿底边中心线方向的长条孔,第一测量触点的定位杆的顶端插装于长条孔内。
[0015]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等腰三角形架,等腰三角形架底边上设置有两个关于底边中心线对称的第一轨道接触点和第二轨道接触点,二者贴靠外侧轨道的外侧壁设置,等腰三角形架的顶点位于底边中心线延长线上设置有具有内缩弹性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三轨道触点,第三轨道触点贴靠内侧轨道的外侧壁设置;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沿等腰三角形架底边中心线设置并可滑动的连接于其上的滑动杆,滑动杆位于等腰三角形架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一测量触点,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测量触点,二者分别贴靠于外侧轨道和内侧轨道的外侧壁设置;滑动杆的中部设置有断开的断点,断点一侧的截面设置有间隙传感器。定位装置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性,在弯曲轨道中,位于其底边两端对称的第一轨道触点和第二轨道触点贴靠在外侧轨道外壁,这样可以保证等腰三角形架的底边中线指向弯曲轨道的圆心位置,配合具有内缩弹性的固定杆和其上的第三轨道触点,可以对轨距检测装置定位,保证精准,然后依靠滑动杆进行测量,滑动杆两端分别为第一测量触点和第二测量触点,用于确定轨距,安装完毕后滑动杆中部的断点两侧的截面会靠近或远离,通过间隙传感器的测量既可以测量轨距。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0019]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定位原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测量原理示意图;
[0021]上图中:11为等腰三角形架,12为连接杆、13为第一轨道触点、14为长条孔、15为第二轨道触点、16为第三轨道触点、17为套筒、18为第一弹性连接件、19为内轴、21为第一测量触点、22为间隙传感器、23为第二弹性连接件、24为滑动杆、25为线性轴承、26为线性轴承安装座、3为内侧轨道、4为外侧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距检测装置,实现了提供一种高精度并且高效率的用于日常检测的轨距检测装置。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侧向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定位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的测量原理示意图。
[0025]本申请提供的轨距检测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等腰三角形架11,等腰三角形架11底边上设置有两个关于底边中心线对称的第一轨道接触点13和第二轨道接触点15,二者贴靠外侧轨道4的外侧壁设置,等腰三角形架11的顶点位于底边中心线延长线上设置有具有内缩弹性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三轨道触点16,第三轨道触点16贴靠内侧轨道3的外侧壁设置;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沿等腰三角形架11底边中心线设置并可滑动的连接于其上的滑动杆24,滑动杆24位于等腰三角形架11底部一端设置有第一测量触点2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测量触点,二者分别贴靠于外侧轨道4和内侧轨道3的外侧壁设置;滑动杆24的中部设置有断开的断点,断点一侧的截面设置有间隙传感器22。定位装置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性,在弯曲轨道中,位于其底边两端对称的第一轨道触点13和第二轨道触点15贴靠在外侧轨道4外壁,这样可以保证等腰三角形架11的底边中线指向弯曲轨道的圆心位置,配合具有内缩弹性的固定杆和其上的第三轨道触点16,可以对轨距检测装置定位,保证精准,然后依靠滑动杆24进行测量,滑动杆24两端分别为第一测量触点21和第二测量触点,用于确定轨距,安装完毕后滑动杆24中部的断点两侧的截面会靠近或远离,通过间隙传感器22的测量既可以测量轨距。
[0026]本装置原理包括定位原理和测量原理。
[0027]定位原理如下:参见图3,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两端点B、C位于一个圆上时,底边中心线一定通过该圆的圆心O,并垂直于圆弧BC中点D对应的切线DE。通过上述原理,等腰三角形架11底边两端贴紧一侧F轨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