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内分散液态烃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_2

文档序号:9645000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 定方法中,所述的按照沉积相进行归类是将系列基础控源岩样品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湖相 泥岩。
[0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 定方法中,Si校与Si胃+S2测关系式是Wlg(Si测+S2测)为横坐标,优选其刻度范围在0.Img/g~lOOmg/g之间;W步骤一中的分散液态控量Sig为纵坐标,当为海相碳酸盐岩时,优选其 范围在0~5mg/g之间,当为湖相泥岩,优选其范围在0~40mg/g之间;绘制Si校与Si测+S2 *交汇图,统计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W确定Sig与Si胃+S2胃关系式。
[0027]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本发明所述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 定方法中,将W产控潜量S1+S2参数建立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中的S1+S2作为S1胃+S2 *代入Si校与(Sim+SzlH)关系式得Si校、之后将所得Si校代入Si校与Si测关系式,得到游罔巧 量Si胃,并W该Si胃作为Si得到W游离控量S1为参数建立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的下 限。
[0028]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定 方法,其中,W游离控量Si为参数建立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的下限为:对于海相碳酸 盐岩,当游离控量Si小于0. 09mg/g时,其为非控源岩,当游离控量S1大于等于0. 09mg/g小 于0. 13mg/g时,其为差的控源岩,当游离控量Si大于等于0. 13mg/g小于0. 20mg/g时,其 为中等控源岩,当游离控量Si大于等于0. 2mg/g时,其为好控源岩;
[0029] 对于湖相泥岩,当游离控量Si小于0. 16mg/g时,其为非控源岩,当游离控量S1大 于等于0. 16mg/g小于0. 18mg/g时,其为差的控源岩,当游离控量Si大于等于0. 18mg/g小 于0. 25mg/g时,其为中等控源岩,当游离控量Si大于等于0. 25mg/g时,其为好控源岩。即 如表2所示:
[0030] 表 2
[0031]
[0032]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判定控源岩中分散液态控是否可作为或作为何种等 级的有效气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控源岩样品并测得游离控量Si^将所测得游离控 量Si^直与上述W游离控量Si为参数建立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中的数值或上表2中 的数值进行比较,W判定所采集的控源岩中分散液态控是否可作为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 气源。优选地,采用岩石快速热解分析方法测得游离控量Si^
[003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4] 本发明利用Si胃与Si胃+S2?交汇图确定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即通过对控 源岩样品游离控量Si胃、热解控量S2?进行测定,并得到产控潜量Si胃+S2?,再对其中的参数 Si?进行校正,通过建立游离控量Si胃与Sig、Sig与产控潜量Si胃+S2?相关图,利用已有的W 产控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得到W游离控量S1为参数建立的控源岩 内分散液态控丰度的下限,从而判别控源岩中分散液态控作为气源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根 据本发明所确定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可准确判断控源岩中分散液态控是否可 作为或作为何种等级的有效气源。运对进一步认识深层古老含油气系统勘探潜力有重要理 论意义,同时对扩大勘探发现也有重要现实性。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实施例1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36] 图2是实施例1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Sig与Si胃交汇图;
[0037] 图3是实施例1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海相碳酸盐岩的Sig 与Sij则+S2测义汇图;
[003引图4是实施例1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确定方法中湖相泥岩的Sig与Si测+S2测义汇图;
[0039] 图5是川中地区高石1井寒武系巧竹寺组控源岩热解参数Si频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及附图进行W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下述实施 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 商业途径获得。 阳〇W实施例1
[004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下限的评价方法,用于控源岩中分散 液态控作为气源有效性的判定,如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0043] 步骤一、在待测区域采集系列基础控源岩样品,将每个样品分别分成两份,对其中 的一份样品进行测定,得到游离控量Si胃、热解控量S2?、产控潜量Si胃+S2?;
[0044]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样品进行抽提,对抽提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测定,得到 游离控量Si胃'、热解控量S2*',利用步骤一中相同样品测得的Si胃、S2?得到控源岩内分散 液态控量Si校=Si测+位测-Sz测'),建立Si校与Sij则的关系式;
[0045] 步骤Ξ、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得到的数据,按照沉积相进行归类,并分别建立Sig与 Si测+Sz测关系式;
[0046] 步骤四、根据W产控潜量S1+S2为参数建立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利用步骤二建 立的Si与Si胃的关系式,W及步骤Ξ建立的Si与Si胃+S2?关系式,得到按沉积相分类的W 游离控量Si为参数建立的控源岩内分散液态控丰度的下限。
[0047] 具体地,步骤一至步骤四按如下过程进行: 阳04引步骤一:
[0049] 在待测区域采集1781个基础控源岩样品,将每个样品分别分成两份,对其中的一 份样品进行测定,将适量的该份中每个基础控源岩样品直接置于仪器热解炉中,采用岩石 快速热解技术对采集的每个基础控源岩样品进行热脱附分析,加热到30(TC(第一溫阶), 恒溫3分钟,测得游离的可溶控峰Pi,由峰面积计算得到可溶控含量Si胃;
[0050] 对热脱附分析后的基础控源岩样品进行热裂解分析,W5(TC/分钟的速度继续加 热到60(TC,测得热解控峰P2,由峰面积计算得到热解控含量S2?;并计算得到产控潜量S1胃 巧2测; 阳05U 步骤二:
[0052] 对步骤一中的另一份中的39个进行氯仿抽提,对抽提后的固体残渣按照步骤一 进行岩石热解分析,获得Si测'和S2*',通过Sig=Si* + (S2*-S2测')获得控源岩中分散液 态控的数量,并通过Sig与Si胃交汇图版获得Si胃校正参数。其中,Sig与Si胃关系式是WSi ?为横坐标,其刻度范围在0~0. 08mg/g之间;WSi校为横坐标,其刻度范围在0~0. 20mg/ g之间。其结果如图2所示,计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
[0053] Si校=2. 004Si测,R2= 0. 773(式I) 阳054] 步骤Ξ:
[0055] 根据研究区已有认识,对样品进行分类,分为海相碳酸盐和湖相泥岩两个部分,分 别建立Si校与Si测+S2测交汇图,确定趋势线;其中,Si校与Si测+S2测关系式是W1邑(Sl*+S2测) 为横坐标,其刻度范围在0.Img/g~lOOmg/g之间;W步骤一中的分散液态控量Sie为纵坐 标,采用线性刻度,当为海相碳酸盐岩时,其范围在0~5mg/g之间,当为湖相泥岩时,其范 围在0~40mg/g之间;绘制Si校与Si胃+S2ii衣汇图,统计散点分布规律确定趋势线,W确定 Sig与Si胃+S2?关系式。其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计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
[0056] 对于海相碳酸盐岩:Si校=-2. 2X10 3χ咕测+S2测)2+0.1412X咕测+S2测)+0.1167, r2=0. 9356 ;(式II);
[0057] 对于湖相泥岩:Si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