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体自动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0517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体自动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体自动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非浸水式检测的排水阀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排水阀是全自动洗衣机中重要部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家用电器的需求在日益提高,自动洗衣机的市场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但排水阀的出厂检测这一重要环节却成了制约产量提高的瓶颈。
[0003]目前,行业内排水阀的检测仍然采用原始的浸水法手工检测,即:人工分别将排水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堵上,然后分别对排水阀进水侧阀腔和出水侧阀腔内充入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再将充气阀体整个浸入水中,并在水中保持数秒钟,视其是否冒泡,从而判定合格与否。实践证明,上述检测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0004]1、由于是浸水检验,工作场所必需具备几个大水槽,工件拿进拿出时滴得地上都是水,导致工作场所潮湿。
[0005]2、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时,几个人围着大水桶进行着塞堵口子、充气,一手握阀,一手握气管,然后将阀浸入水中,在水中保持一定时间,再将排水阀拿出来,卸去堵头和气管,将阀体擦干等一系列烦琐的过程,并且在寒冷的冬季,双手直接浸泡在冰冷的水中,是很难受的。
[0006]3、产品检验的一致性差。检验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工件浸在水中的时间难以保证,尤其是冬季,在水中保持的时间里,不能保证操作者的视线不离开工件,所以,易造成产品的漏检和误检。
[0007]4、工作效率低。如前述手工检验必需完成多个步骤,一个人一次只能检一个阀,导致效率低下,并且效果不佳。
[0008]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一致性好,同时改善工人劳动强度的自动检测装置,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体自动检测装置,旨在改革现有浸水检测的方式,解决现有检测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检测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以及检测参数一致性差等问题。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体自动检测装置,其包括用于实现阀体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堵塞及充气的机械操作系统,以及控制试验过程中机械操作系统动作的电气控制系统。
[0011]其中,机械操作系统包括用于安置阀体的固定架,位于阀体的进水管口上方的第一气动机构,以及位于阀体的出水管口一侧的第二气动机构。
[0012]第一气动机构包括第一主气缸,在第一主气缸带动下可上下运动的第一气缸联动板,安装在第一气缸联动板上且与进水管口相适配的第一气动塞盖,以及第一副气缸。该第一副气缸通过第一推杆与第一气动塞盖相连,在第一推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充气口,第一气动塞盖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充气口相通的第一气孔。优选的,上述第一推杆的下部设有第一凹槽压块,在第一气动塞盖的外缘处设有与第一凹槽压块相配合的第一 O型密封圈,上述第一副气缸用于驱动第一凹槽压块作轴向运动,第一凹槽压块在第一副气缸的作用下对第一 O型密封圈作轴向挤压,使之径向膨胀,以达到第一气动塞盖外径与进水管口内径之间完全密封的效果。上述结构用于完成对阀体进口侧的检测。优选的,为方便第一主气缸的运动,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主气缸导轨。
[0013]第二气动机构包括第二主气缸,在第二主气缸带动下可左右运动的第二气缸联动板,安装在第二气缸联动板上且与出水管口相适配的第二气动塞盖,以及第二副气缸。该第二副气缸通过第二推杆与第二气动塞盖相连,在第二推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充气口,第二气动塞盖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充气口相通的第二气孔。优选的,上述第二推杆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压块,在第二气动塞盖的外缘处设有与第二凹槽压块相配合的第二 O型密封圈,上述第二副气缸用于驱动第二凹槽压块作左右运动,第二凹槽压块在第二副气缸的作用下对第二 O型密封圈作横向挤压,使之纵向膨胀,以达到第二气动塞盖外径与出水管口内径之间完全密封的效果。上述结构与第一气动机构相似,用于对阀体出口侧的检测。为进一步提高动作的稳定性,还包括第二主气缸导轨和第二副气缸导轨。
[0014]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开关电源、可编程控制器、气压传感器、气压变化比较电路、检测结果显示器、继电器组和电磁阀组。其中,开关电源,用于提供测试过程中电气控制系统所需的电源。可编程控制器,用于在预设程序内发出信号进而控制其他元器件动作。继电器组,一方面接收可编程控制器输出的指令,另一方面与电磁阀组相连,使得气动装置按程序完成所需动作。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保压期间阀体进口侧或出口侧的气压值。气压变化比较电路,用于将上述检测到的气压值进行比较,评价该值有无变化,若气压不变,则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检测结果显示器,用于将检测结果呈现出来。本实用新型根据排水阀检测的过程步骤、动作和时间,按要求编入可编程控制器,由可编程控制器输出指令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带动气路电磁阀使气动装置按程序完成所要求的动作,达到自动检测的目的。
[0015]工作时,第一主气缸带动第一气缸联动板以及安装在该第一气缸联动板上的第一副气缸、第一气动塞盖一起向下运动,进而完成第一气动塞盖进入进水管口的动作。接着,第一副气缸开始工作,推动上述凹槽压块向下运动,使得第一 O型密封圈受挤压后直径变大,胀满了第一气动塞盖外径与进水管口内径之间,达到密封作用。然后,由第一充气口向阀体内腔充气到规定压力,并保持压力数秒钟,在保压期间,由气压传感器检测其气压有无变化,若气压不变,则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以上一系列的动作都是由可编程控制器发出的指令来控制的,在完成了进水侧检测后,可编程控制器会发出指令,启动出水管口处第二气动塞盖开始动作,其过程、原理与进水侧相同。最后,在分别完成了进水侧和出水侧的检测后,完成阀体的检测。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阀体自动检测方法这一主题,其包括如下步骤:101、启动检测按钮,102、第一主气缸工作,103、第一副气缸工作,104、充气保压,105、气压传感器工作,106、气压变化比较电路工作,107、显示检测结果,108、第一气动机构复位,109、第二主气缸工作,110、第二副气缸工作,111、充气保压,112、气压传感器工作,113、气压变化比较电路工作,114、显示检测结果,115、第二气动机构复位,116、检测结束。
[0017]本实用新型采用程序控制第一气动机构、第二气动机构自动完成各步骤的动作,自动控制充气时间和保压时间,自动检测气压变化,从而判定其合格与否,完成了从人工到机器、从手动到自动的变革;同时,本装置一改多年传统的浸水检测方式,完成了从“湿”到“干”的变革。
[0018]此外,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19]1、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除装夹和取下待测阀体之外,所有动作全部由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自动完成。
[0020]2、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将传统的“湿测法”改为“干测法”,彻底解决了工作环境潮湿的问题。
[0021]3、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由于测试参数输入在可编程控制器中,由本实用新型自动检测判定,避免了人为误检和漏检的可能,同时保证了产品检测参数的一致性。
[0022]4、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检测工作主要由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自动完成,一名工人可以照看多台本装置,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被测阀体的立体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阀体自动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0029]图中,1、排水阀;2、进水管口 ;3、出水管口 ;4、固定架;5、第一气动塞盖;6、第一 O型密封圈;7、第一气缸联动板;8、第一充气口 ;9、第一副气缸;10、第一主气缸;11、第一主气缸导轨;12、第二气动塞盖;13、第二气缸联动板;14、第二副气缸导轨;15、第二主气缸导轨;16、第二副气缸;17、第二主气缸;18、第二气动固定架;19、第一气动固定架;20、工作台板;21、开关电源;22、可编程控制器;23、气压传感器;24、气压变化比较电路;25、检测结果显示器;26、继电器组;27、电磁阀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
[0031]请一并参阅图1至3,一种阀体自动检测装置,尤其针对于排水阀I的自动检测装置。该排水阀I上具有进水管口 2和出水管口 3。上述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排水阀进水管口2和出水管口 3堵塞及充气的机械操作系统,以及控制试验过程中机械操作系统动作的电气控制系统。
[0032]其中,机械操作系统包括位于排水阀的进水管口 2上方的第一气动机构,位于排水阀的出水管口 3—侧的第二气动机构,用于安置排水阀I的固定架4,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