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传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2145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容器传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分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器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全自动样本分析装置应用于生化分析、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等样本分析技术领域,在对全血、血浆、血清或尿液等样本中的物质含量进行检测时,需要扫描样本容器上的条形码,以便录入病人的信息。中国专利CN201520158588.3公开了一种自动旋转条码扫描结构,包括转动盘架、多个试管夹、对试管上的条码进行扫描的扫描头以及驱动试管夹转动的驱动机构;试管夹活动安装在转动盘架上,驱动机构驱动试管夹自转,扫描头设于转动盘架的外侧。试管夹的驱动端具有从动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主动轮,主动轮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转轴,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随着转动盘架转动,主动轮需要在不同的从动轮之间切换啮合,主动轮在某个时刻只能与单个试管夹的从动轮啮合,因此,驱动电机设置为浮动式,以实现主动轮的啮合切换。
[0003]上述自动旋转条码扫描结构不需要人工手动调整试管位置,提高了样本试管扫描的自动化程度,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零部件多且多零部件配合,相对应的,故障率也容易提高。如:转动盘架上的试管夹上均需要安装一个从动轮,以实现与主动轮的啮合;并且,主动轮需要不断切换啮合每个一个从动轮,切换过程中主动轮的齿轮极易与从动轮的齿轮卡死,长期使用磨损程度高,这对控制精度和齿轮的硬度要求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故障率低的容器传送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0006]—种容器传送装置,包括用于传送若干容器的传送架和连接在传送架上的容器底座,所述容器底座包括容器夹持端和用于带动底座旋转的驱动端,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端传送路径侧边的导向件,导向件与驱动端之间设有间隙,导向件用于保持驱动端的纵剖面与导向件处于预设的角度。
[0007]优选地,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设置在驱动端传送路径的里侧边。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分布在驱动端传送路径的部分路径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板分布在驱动端的整个传送路径上,第一导向板面向驱动端的一侧设有用于给驱动端提供旋转空间的第一缺口。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缺口呈圆弧状。
[0011]优选地,所述导向件还包括与第一导向板并排分布的第二导向板,第二导向板设置在驱动端传送路径的另一侧边,第二导向板面向第一缺口的一侧设有用于给驱动端提供旋转空间的第二缺口。
[0012]优选地,所述驱动端为一挡块,挡块呈长方体状。
[0013]优选地,所述驱动端设有一导向面,导向面面向导向件。
[0014]优选地,所述驱动端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为圆滑曲面,所述侧面与导向面相邻。
[0015]优选地,所述传送架呈弧形、圆环形或直线形。
[0016]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导向件调整驱动端的方向,使驱动端保持一定的方向沿导向件传送,使得驱动端在传动过程中不会大幅度的旋转而改变驱动端的方向,在传送过程中,导向件始终与驱动端的纵剖面处于预设的角度,保证了驱动端与驱动组件配合时,可以顺利进入槽道。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状态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3-1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4]图5-1是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2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容器底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7]图6-1是图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2是图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6-3是本实用新型中容器底座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4是本实用新型中容器底座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与导向件配合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导向件和驱动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导向件和驱动端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件、导向件和驱动端配合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件和驱动端的一种配合状态示意图。
[0036]图10-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件和驱动端的另一种配合状态示意图。
[0037]图10-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件和驱动端的再一种配合状态示意图。
[0038]图11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示意图。
[0040]图13是去除样本仓侧挡板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42]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9000,如图11-13所示包括样本仓9300、试剂仓9400、反应杯储存仓9500、孵育仓9600、清洗仓9700和检测仓9800。待测样本进行成分分析时,先将样本和试剂分别放入样本仓和试剂仓,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从反应杯储存仓9500中取出反应杯,并将其放入孵育仓中。接着按预定的程序将样本和试剂加入到反应杯中,启动孵育程序、清洗程序,最后使反应杯进入检测仓完成样本成分分析。其中所述的样本仓包括身份信息读取装置,所述试剂仓包括试剂混匀传送装置。
[0043]其中,身份信息读取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若干个设有身份信息的容器2、信息读取器4和容器传送装置。容器传送装置传动容器并带动容器自旋转时,容器自转过程中由信息读取器4读取容器2上的身份信息来识别该容器。信息读取器4和容器传送装置均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控制容器传送装置对容器2进行传送,并在特定位置完成容器2的自转,同时控制信息读取器4读取容器2上的身份信息并存储。优选地,所述身份信息由条码、射频标签、图形载体或颜色载体体现。其中,条码可以为一维条形码、二维码等信息标识符。优选地,所述容器2为试管、试剂瓶或饮料瓶。
[0044]一种容器传送装置,如图1、1-1、2、3、3_1和4所示,包括用于传送若干个容器2的传送架6、连接在传送架6上的容器底座8和设置在驱动端804传送路径侧边的导向件,容器底座8包括容器夹持端802和驱动端804,导向件与驱动端804之间设有间隙,导向件用于保持驱动端804的纵剖面与导向件处于预设的角度。导向件用于调整驱动端804的方向,使驱动端804保持一定的方向沿导向件传送,使得驱动端在传动过程中不会大幅度的旋转而改变驱动端的方向。其中,驱动端804面向导向件的一面为导向面。驱动端的纵剖面与导向面平行,若导向件为规则的形状,则以导向件侧壁所在的面度量预设角度,若导向件为不规则形状,则以驱动端纵剖面到导向件侧壁距离最短的点的切线度量预设角度。在传送过程中,导向件始终与驱动端804的纵剖面处于预设的角度,保证了驱动端804与驱动组件10配合时,可以顺利进入槽道106,而不会被夹持件104阻挡,也允许驱动端804在导向件的导向下,可以在该角度内小幅度的转动,超过该预设角度的转动会被导向件阻止。驱动端804沿传送路径运动时与导向件间隙配合,导向件与驱动端之间的间隙使得驱动端可以相对导向件运动,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优选地,传送架6呈弧形、圆环形或直线形。图1-4中以传送架6为圆环形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5]优选地,参照图5、5_1和5-2,所述自转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容器底座8自转的驱动组件10。驱动组件10包括电机102及由电机驱动的夹持件104,夹持件104上设有与驱动端804配合的槽道106,当驱动端804运动到槽道106中并停留时,该夹持件104驱动所述驱动端804旋转。夹持端802用于夹持容器,保持容器2稳固连接在容器底座8中,驱动端804用于在驱动组件10的配合下带动夹持端802旋转。夹持件104由电机102直接驱动,如夹持件104直接连接在电机的1 2的输出轴上,或夹持件104由电机1 2间接驱动,如夹持件104通过转轴或轴承与电机相连。
[0046]其中,传送架6和驱动组件10的运动由控制器控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由传送架6逐个传送容器底座8,当容器底座8运动到夹持件104的位置时,即驱动端804运动到槽道106中,控制器控制传送架6停止,使驱动端804停留在槽道106中,并控制电机102驱动夹持件104旋转,由夹持件104带动容器底8座旋转。参照图3、3-1和4,驱动端804运动在传送路径上,靠近槽道106的入口处并未进入槽道106,此时,传送架6继续运动,当驱动端804进入到槽道106中时,传送架6停止运动,驱动端804停留在槽道106中,参照图1、1_1和2,此时控制电机102驱动夹持件104旋转。容器传送装置在旋转时,将夹持件104上的槽道106设置成驱动端804传送路径上的一部分,即槽道10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