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4083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管母线是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应用在电网输电导线与变电站变压器之间的导体连接、输电线路中的跳线、电力设备中的连接导体以及大电流直流融冰装置中作过流导体,管型母线的质量和性能对输变电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管母线主要采用铝或铝合金管焊接而成,焊缝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管母线的使用,由于焊接过程中受焊接热的影响,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将严重影响管母线的整体力学性能、电阻率,焊缝外观形状还会影响电晕产生等。存在焊缝缺陷的管母线如果被运用到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中,将给线路的电气性能和稳定运行带来潜在的威胁。
[0003]为避免存在焊缝缺陷的管母线被应用在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中,现多采用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电器性能试验等检测方法对管母线的焊缝进行检验。但是管母线的使用众多,运用现有的检测设备将耗费重大的人力物力。
[0004]可见,如何方便管母线缺陷的检测,提高管母线缺陷检测的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以方便管母线缺陷的检测,提高管母线缺陷检测的效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用于室内检测管母线焊缝,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通流装置、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绝缘支架和热红外成像仪;其中:
[0008]所述通流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通流装置为可改变输出电流大小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电连接所述通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绝缘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的拍摄方向背离所述箱体。
[0009]优选的,上述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中,所述箱体为长方体结构的箱体。
[0010]优选的,上述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中,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固定于所述箱体上表面的中心位置。
[0011]优选的,上述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中,所述绝缘支架数量大于或等于4个,且均匀的排列在所述箱体的上表面。
[0012]优选的,上述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手柄,所述手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面。
[0013]优选的,上述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末端分别设置电夹。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在进行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时,将管母线放置在绝缘支架上,管母线的焊缝对准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连接管母线的两端,通流装置工作为管母线通电流,操作热红外成像仪,对管母线的焊缝进行红外成像处理,分析焊缝的红外图像判断管母线的焊缝是否存在缺陷。利用此装置可以对管母线在焊接完成后立即进行焊缝质量检测,方便管母线焊缝缺陷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避免存在焊缝缺陷的管母线被装配到线路上,影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使用。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通过红外热像仪,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
[0018]1-箱体,2-通流装置,3-绝缘支架,4-第一触头,5-第二触头,6_热红外成像仪,7_管母线,8-管母线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方便管母线缺陷的检测,提高了管母线缺陷检测的效率
[00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参考附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的基本结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主要包括箱体1、通流装置2、绝缘支架3、第一触头4、第二触头5和热红外成像仪6。通流装置2为可改变输出电流大小的电流互感器,为检测管母线焊缝提供高电流,通流装置2被固定安装在箱体I内,箱体I如同其他仪器设备的外壳,将其他的构件仪器集中在一块,便于设备的使用,同时又保护设备。箱体I的形状选择规则的多面体形状,优选为长方体。
[0022]绝缘支架3固定设置于箱体I的上表面,用于支撑管母线7,当进行管母线焊缝8的检测时候,将管母线7放置在绝缘支架3上。第一触头4和第二触头5分别电连接通流装置2的输出端,通流装置2在用于给管母线7通电流的时候,通过第一触头4和第二触头5连通管母线7。热红外成像仪6被固定在箱体I的上表面,热红外成像仪6的扫描拍摄端固定于箱体I的上表面,且扫描拍摄端的拍摄方向背离箱体I,当进行管母线焊缝8的检测时候,热红外成像仪6的扫描拍摄端对准管母线焊缝8。静止不动的管母线7和被固定的热红外成像仪6有利于提尚成像的准确性。
[0023]通流装置2可改变输出电流的大小,通过热红外成像仪6拍摄的图像的效果以及管母线7本身选择合适大小的电流,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在进行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时,将管母线7放置在绝缘支架3上,管母线7的管母线焊缝8对准热红外成像仪6的扫描拍摄端,第一触头4和第二触头5分别连接管母线7的两端,通流装置2工作为管母线7通电流,操作热红外成像仪6,对管母线焊缝8进行红外成像处理,分析焊缝的红外图像判断管母线焊缝8是否存在缺陷。利用此装置可以对管母线7在焊接完成后立即进行焊缝质量检测,方便管母线焊缝缺陷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避免存在焊缝缺陷的管母线被装配到线路上,影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使用。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通过红外热像仪,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0025]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可以在管母线7焊接完成后在室内立即进行焊缝质量检测,避免管母线7装配到线路上后出现质量问题。同时避免了手持热红外成像仪检测时由于位置变化造成误差,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
[0026]为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的使用,将热红外成像仪6的扫描拍摄端固定于箱体I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如此热红外成像仪6的在箱体I上表面的可拍摄范围将最广,方便热红外成像仪6对管母线焊缝8的成像。
[002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箱体I的上表面设置绝缘支架3的数量大于或等于4个,均匀的分布于箱体I的上表面。优选的,选用4个,如附图1所示,均匀的分布于箱体I的上表面,对管母线7提供均匀的支撑。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方便箱体I的移动,在箱体I上设置手柄。优选的,在箱体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置一个手柄。
[002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30]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用于室内检测管母线焊缝,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通流装置、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绝缘支架和热红外成像仪;其中: 所述通流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通流装置为可改变输出电流大小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电连接所述通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绝缘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的拍摄方向背离所述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长方体结构的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固定于所述箱体上表面的中心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数量大于或等于4个,且均匀的排列在所述箱体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手柄,所述手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末端分别设置电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用于室内检测管母线焊缝,包括:箱体、通流装置、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绝缘支架和热红外成像仪;其中:所述通流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通流装置为可改变输出电流大小的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电连接所述通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绝缘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热红外成像仪的扫描拍摄端的拍摄方向背离所述箱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母线焊缝缺陷检测装置提高了检测的效率,方便管母线焊缝缺陷的检测,避免存在焊缝缺陷的管母线被装配到线路上,影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使用。
【IPC分类】G01N25/72
【公开号】CN205352985
【申请号】CN201620079712
【发明人】刘荣海, 张轩, 郭新良, 杨迎春, 杨鹏
【申请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