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管理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632092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具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管理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寿命追踪管理系统及方 法。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而模具使用寿命是在选择模具时的关键参数,当模 具冲击次数达到了使用寿命极限时,其刀口会被磨损,加工过程中会达不到加工精度要求, 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随着现代电子产品发展的日新月异,相应的模具种类越来越多, 如何对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做实时追踪,并在选择模具时,能选择使用寿命最佳的模具,既 能提高模具使用效率,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传统的人工操作管控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 代工业的需求。即使通过人工操作管控方式对模具剩余冲击次数作追踪管控,仍然难以保 证人为疏失不会发生,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管理系统,建立一套企业电子化平台,可实现对模 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作实时追踪。然,还需要提供一种模具管理方法,可实现对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作实时追踪。一种模具管理系统,内植于应用服务器中,并通过网络通讯系统与生产现场管理 系统通讯连接,用于管理模具,每个模具上均刻有唯一标识所述模具的条形码。其中,所述 模具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入库监控模块、查询模块、选择模块及提示模块。数据库用于储 存所述模具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模具的编码、流水码、使用寿命及寿命极限 值等,并与所述模具的条形码相关联。入库监控模块,用于在模具入库时,获取所述模具条 形码以将所述模具的特征信息存储于与所述数据库中,并根据所述模具的实际冲击次数计 算所述入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所述数据库中符合指定模具编码的模 具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根据所述模具编码对应的生产工单号连接生产现 场管理系统并在所述生产现场管理系统中查询所述模具对应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及 实际生产数量,并依据所述信息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及实际冲击次数。选择模块 用于将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作比对分析,对剩余冲击次数小于所 述计划冲击次数的模具作预警提示,并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具。提示 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是否达到了其寿命极限值,若所述出库模具的 剩余冲击次数小于其寿命极限值,则对所述出库模具作报废提示。一种模具管理方法,通过网络通讯系统与生产现场管理系统通讯连接,用于管理 模具,每个模具上均刻有唯一标识所述模具的条形码。其中,所述模具管理方法包括建 立模具管理数据库,包括将模具的条形码与相应模具的特征信息相关联,所述模具的特征 信息包括所述模具的编码、流水码、使用寿命及寿命极限值等;查询指定模具编码对应的 模具,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将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作比对分析,对剩余冲击次 数小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的模具作预警提示,并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 具;当所述出库模具归还入库时,查询所述加工工件的实际生产数量及所述出库模具在加 工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计算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及判断所述剩余冲击次数 是否小于所述出库模具的寿命极限值,若小于所述寿命极限值,则对所述出库模具作预警 提示并更新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本发明提供的模具管理系统,将模具的仓库管理作业与生产现场管理系统相结 合,可对模具的冲击次数进行统计,并对模具剩余冲击次数作实时追踪,在选择模具时,选 择使用寿命最佳的模具,既提高了模具使用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模具管理系统所应用的网络拓朴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模具管理系统的主要软件功能模块图。图3是本发明模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模具管理系统所应用的网络拓朴示 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网络拓朴中,包括多个用户终端10、网络11、应用服务器12、连接13、 数据库14、生产现场管理系统(Shopping Floor Control, SFC)15。用户终端10用于供仓 库管理员执行模具管理的相关操作,如新建模具入库信息、查询模具信息、借用模具、归还 模具及报废模具等操作,并用于显示模具的全部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10可以 是生产现场用工业计算机、条形码扫描仪或其它输入输出设备。应用服务器12通过网络11 分别与用户终端10及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连接,其包括本发明模具管理系统的多个软件 功能模块,用于实时追踪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为使用者在选择模具时提供剩余冲击次数 依据。网络11可以是企业内部网,也可以是因特网或其它类型的通讯网路。应用服务器12 根据生产工单号通过网络11连接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并在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中查询 模具对应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实际生产数量及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依 据所述信息计算模具计划冲击次数及实际冲击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生产现场管理系统 15包括数控装置,用于提供上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例如,假设模具的冲击次数 为N,所述模具对应加工工件生产数量为M,所述模具在加工的单个工件的冲击次数为X,则 N = M*X。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管理的模具上均刻有条形码(Barcode),用于唯一标识 所述模具并记录相应模具的信息以作为本发明模具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的依据。数据库14为本发明模具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存储模具管理过程中使用或产 生的各种信息,包括模具的编码、流水码、剩余冲击次数、寿命极限值、使用状态等信息。在 本实施方式中,数据库14通过连接13与应用服务器12相连接。连接13为数据库连接, 如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ODBC),或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DBC)等。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数据库14可为应用服务器 12的内部存储装置,或为其它的网络存储组件,例如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0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模具管理系统的主要软件功能模块,包括入库监控模块 121、查询模块122、选择模块123及提示模块1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软件功能模块系 植于应用服务器12中,并由应用服务器12的处理单元执行。入库监控模块121用于在模具入库时,获取所述模具条形码以将所述模具的特征 信息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并根据所述模具的实际冲击次数计算所述入库模具的剩余冲击 次数。所述模具特征信息包括模具的编码、流水码、使用寿命及寿命极限值。模具入库时, 使用者只需用扫描仪扫描所述条形码,所述模具的特征信息及剩余冲击次数即被存储于数 据库14中。查询模块122用于查询数据库14中符合指定模具编码的模具,并根据所述模具编 码对应的生产工单号连接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在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中查询所述模具 对应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实际生 产数量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根 据所述信息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及实际冲击次数。选择模块123用于将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作比对分析, 对剩余冲击次数小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的模具作预警提示,并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 具作为出库模具。提示模块124用于判断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是否达到了其寿命极限值, 若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小于其寿命极限值,则对所述出库模具作报废提示。当指定模具编码对应的模具有出库需求时,仓库管理员将模具编码、模具编码对 应的生产工单号输入模具管理系统,查询模块122接收到所述信息后,查询数据库14中符 合所述指定模具编码的模具,并根据所述生产工单号连接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在生产现 场管理系统15中查询所述生产工单号相对应的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及所述模具在单 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依据所述信息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选择模块123将所 述计划冲击次数与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作比对分析,对剩余冲击次数小于所述计划冲 击次数的模具作预警提示,并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具。仓库管理员从 仓库中找出所述出库模具并扫描其条形码,实现所述模具的出库作业。当所述出库模具需归还入库时,仓库管理员扫描所述模具条形码,将所述模具对 应的生产工单号输入模具管理系统,查询模块122根据所述生产工单号连接生产现场管理 系统15,在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中查询所述生产工单号相对应的加工工件的实际生产数 量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依据所述信息计算所述模具的实际冲击次数。 入库监控模块121依据所述实际冲击次数计算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将所述剩余冲击 次数传送给提示模块125。提示模块125将所述剩余冲击次数与所述模具寿命极限值作比 对,若所述模具的剩余寿命小于所述模具寿命极限值,则对所述模具标示报废讯号提示仓 库管理员报废所述模具;若所述模具的剩余寿命大于所述模具寿命极限值,则更新所述模 具在数据库14中的信息。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
中模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300中,扫 描模具的条形码,建立模具管理数据库,包括将模具的条形码与相应模具的特征信息相关 联,所述模具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模具的编码、流水码、使用寿命及寿命极限值等。在步骤 S302中,查询模块122依据指定模具编码在数据库14中查询符合所述模具编码的模具,并 连接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查询所述模具对应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根据所述信息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在步骤S304中,选择 模块123将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作比对分析,对剩余冲击次数小 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的模具作预警提示,并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具。 在步骤S306中,当所述出库模具归还时,扫描所述出库模具的条形码,查询模块122依据 所述出库模具对应的生产工单号连接生产现场管理系统15查询所述出库模具对应加工工 件的实际生产数量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依据所述信息计算所述模具的 实际冲击次数,入库监控模块121依据所述实际冲击次数计算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 数。在步骤S308,提示模块124判断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是否小于所述模具的寿命极 限值,若小于所述寿命极限值,则对所述模具作报废提示;若大于所述寿命极限值,则更新 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
本发明提供的模具管理系统,将模具的仓库管理作业与生产现场管理系统相结 合,对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与实际冲击次数进行统计,自动选择与计划冲击次数相比,剩余 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具,并对剩余冲击次数达到寿命极限值的模具作报废提 示,从而当使用者在选择模具时,能通过电子化平台选择使用寿命最佳的模具,避免了人工 的疏失,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
一种模具管理系统,内植于应用服务器中,并通过网络通讯系统与生产现场管理系统通讯连接,用于管理模具,每个模具上均刻有唯一标识所述模具的条形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用于储存所述模具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模具的编码、流水码、使用寿命及寿命极限值等,并与所述模具的条形码相关联;入库监控模块,用于在模具入库时,获取所述模具条形码以将所述模具的特征信息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并根据所述模具实际冲击次数计算所述入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所述数据库中符合指定模具编码的模具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根据所述模具编码对应的生产工单号连接生产现场管理系统并在所述生产现场管理系统中查询所述模具对应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及实际生产数量,并依据所述信息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及实际冲击次数;选择模块,用于将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作比对分析,对剩余冲击次数小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的模具作预警提示,并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具;及提示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是否达到了所述出库模具的寿命极限值,若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小于其寿命极限值,则对所述出库模具作报废提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连接与所 述应用服务器通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库监控模块与用户终端相 连,用于通过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模具特征信息。
4.一种模具管理方法,通过网络通讯系统与生产现场管理系统通讯连接,用于管理模 具,每个模具上均刻有唯一标识所述模具的条形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管理方法包括建立模具管理数据库,包括将模具的条形码与相应模具的特征信息相关联,所述模具 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模具的编码、流水码、使用寿命及寿命极限值等;查询指定模具编码对应的模具、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及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 冲击次数以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将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与所述计划冲击次数作比对分析,对剩余冲击次数小于所 述计划冲击次数的模具作预警提示,并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具;当所述出库模具归还入库时,查询所述出库模具对应加工工件的实际生产数量及所述 出库模具在加工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并计算所述出库模具的实际冲击次数及剩余冲击 次数;及判断所述剩余冲击次数是否小于所述出库模具的寿命极限值,若小于所述寿命极限 值,则对所述出库模具作报废提示并更新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
全文摘要
一种模具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入库监控模块、查询模块、选择模块及提示模块。数据库用于储存所述模具的数据。入库监控模块用于获取模具条形码以将所述模具的特征信息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并计算所述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查询模块用于查询符合指定模具编码的模具、所述模具在单个工件中的冲击次数、加工工件的计划生产数量及实际生产数量,并计算所述模具的计划冲击次数及实际冲击次数。选择模块用于选择剩余冲击次数最多的模具作为出库模具。提示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出库模具的剩余冲击次数是否达到了其寿命极限值。本发明提供的模具管理系统,将模具的仓库管理作业与生产现场管理系统相结合,可实现对模具剩余冲击次数的实时追踪。
文档编号G05B19/4065GK101825882SQ20091030073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6日
发明者周春林, 张云峰, 沈腾蛟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