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7565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车辆停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及控制系统。该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主体,和设置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电机控制端子、电机供电端子和电动机接触器开关;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印刷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与电机控制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机控制信号;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印刷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与电机供电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机工作电流。本发明提供的该立体车库控制电路,通过使用印刷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替代了相关技术中的传输线,使传输线不会造成相互交叉干扰和不会造成裸露在外的情况,使得在对线路进行理顺的时候不会在造成理线错误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专利说明】
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停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合理的利用位置空间来停放数量众多的车辆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0003]传统的停车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人工指挥的固定停车位,其多出现于小区,或者街道附近的露天停车场。这种停车位置是由人工划分的区域来确定的。停车操作员通过人工查找是否有空闲额停车位,再根据已经划定的区域,将车辆停放到没有车辆停靠的位置上。第二种是较为智能化的停车库,多见于地下停车场。里面的停车位通常是由人工划分,或者由电脑自动划分的,并且通过记录驶进和驶出车辆的数量(已知总停车位的数量)便能够确认尚有多少个空闲停车位,也有使用传感器来探测每个车位上是否有车辆存在,以便于直观的告知停车操作员是否能够停放在车库内部,也就是停车库没是否有空闲的车位。
[0004]但,第二种停车库,在进行信号传感器布线的时候,由于线路是裸露在外的,经常将大量的传输线捆绑在一起,用接头压上压线帽用扎带固定并放在了线槽内,很容易造成理线错误,增加理线时间。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和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包括:
[0007]电路板主体,和设置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电机控制端子、电机供电端子和电动机接触器开关;
[0008]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印刷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与电机控制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机控制信号;
[0009]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印刷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与电机供电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机工作电流。
[0010]优选的,电机控制端子和电机供电端子均为多个,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分区,每个电机控制端子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分区内,每个电机供电端子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分区内。
[0011]优选的,设置在同一分区内的电机供电端子,和/或电机控制端子使用同一个固定件进行连接。
[0012]优选的,固定件与其对应的电机供电端子,和/或电机控制端子为一体化设计。
[0013]优选的每个电机控制端子和每个电机供电端子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端子标识,每个端子标识用于显示与其对应的端子的功能。
[00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包括立体车库控制电路,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包括首站电路,中间站电路和尾站电路,电机控制端子包括首站电机控制端子,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和尾站电机控制端子,是电动机接触器开关包括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和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
[0015]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首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首站电机;
[0016]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中间站电机;
[0017]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尾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尾站电机。
[0018]优选的,还包括总站电源模块,总站电源模块包括相序保护器、总接触器,电机供电端子包括首站电机供电端子、中间站电机供电端子和尾站电机供电端子;
[0019]相序保护器、总接触器、首站电机供电端子、中间站电机供电端子和尾站电机供电端子顺序串联;
[0020]总接触器当首站电路,或中间站电路,或尾站电路异常时断开。
[0021]优选的,总接触器和首站电机供电端子通过过载保护器电连接。
[0022]优选的,首站电机控制端子包括首站信号输入端子和首站信号输出端子,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包括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和中间站信号输出端子,尾站电机控制端子包括尾站信号输入端子和尾站信号输出端子;
[0023]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首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首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首站电机;
[0024]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中间站电机;
[0025]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尾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尾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尾站电机。
[0026]优选的,首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首站车位信号端子和首站上级信号端子,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中间站车位信号端子和中间站上级信号端子,尾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尾站车位信号端子和尾站上级信号端子;
[0027]首站上级信号端子与总站电源模块电连接;
[0028]中间站上级信号端子与首站电路,或中间站电路电连接;
[0029]尾站上级信号端子与中间站电路电连接。
[00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中的在进行信号传感器布线的时候,由于线路是裸露在外的,经常将大量的传输线捆绑在一起,用接头压上压线帽用扎带固定并放在了线槽内,对传输线的管理混乱,很容易造成理线错误,增加理线时间相比,其通过使用印刷在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替代了相关技术中的传输线,使传输线不会造成相互交叉干扰和不会造成裸露在外的情况,使得在对线路进行理顺的时候不会在造成理线错误的问题,并且在线路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路进行整体更换的方式来解决理线错误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的基本结构图;
[0032]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的基本分区图;
[0033]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的分区结构图;
[003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0035]图中:1、电路板主体;2、电动机接触器开关;3、电机控制端子;4、电机供电端子;
5、分区;6、端子标识;7、总站电源t吴块;8、首站;9、中间站;10、尾站;11、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I提供了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如图1至4所示,包括:
[0037]电路板主体1,和设置在电路板主体I上的电机控制端子3、电机供电端子4和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 ;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印刷在电路板主体I上的焊接线与电机控制端子3电连接,以获取电机控制信号;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印刷在电路板主体I上的焊接线与电机供电端子4电连接,以获取电机工作电流。
[0038]立体车库控制电路通常有三个种类,分别是首站8、中间站9和尾站10的控制电路,其中,中间站9的控制电路可以有多个。每个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相应的电机进行动作,当停放在车库中的汽车需要移出,或者移入的时候,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电机控制端子3获取电机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机进行相应的动作(动作包括有平移、升降等),并进一步控制停放车辆的平台进行动作。通常,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站所控制的电机在进行动作,也就是只有一个平台在进行动作,以防止多个平台相互造成影响,而发生事故。
[0039]工作的时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电机供电端子4来获取电能,并且根据电机控制端子3所提供的电信号来判断是否给电机进行供电和需要电机执行何种动作,并进一步对电机进行控制。
[0040]由于对电机进行控制的信号传输线是较多的(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电机正转控制、电机反转控制等等),由此,相关技术中的信号传输线是非常多的,将如此多的信号传输线直接连接在接线端子上,并且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到接触器开关上是十分繁琐的,大量的信号传输线通过线槽进行的固定,但在理线的时候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区分哪根线是连接哪两端的,这样,在理线的时候,需要在大量的传输线中查找哪根线出现问题是很困难的,并且找到指定的传输线后,还需要查看传输线两端都连接了什么才能够确定这根线的作用,这样十分浪费时间。
[0041]由此,通过使用电路板上的焊接线来替代传输线便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电路板主体I上设置有已经印刷好的焊接线,焊接线的两端连接有指定的电机控制端子3、电机供电端子4和电机接触器开关。当出现电路故障的时候,可以较为便利的查找到接线的端子和连接线,以便确认故障所在,并且可以通过整个电路板进行更换的方式来进行维修,相比传统的接线方式,其更换速度更加快速(大量的传输线已经印刷在电路板上,不需要连接),并且同一种控制电路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以准备大量的同种类的电路板,以在出问题的时候快速的更换。
[0042]进一步,电机控制端子3和电机供电端子4均为多个,电路板主体I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分区5,每个电机控制端子3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的分区5内,每个电机供电端子4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的分区5内。
[0043]将多个电机控制端子3,或者电机控制端子3设置在指定的分区5内,能够便于对焊接线的梳理,如可以设置电机正转分区5,该分区5内设置有与电机正转和正转保护相关的端子,这样,在电机正转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针对性的在这一分区5内进行排查,以加快排查的速度。还可以是,按照串联和并联的不同对区域进行区分,也可以是按照信号种类的不同对区域进行区分,以加快故障的排查速度和维修速度。
[0044]为了便于端子故障的时候进行批量的更换,设置在同一分区5内的电机供电端子4,和/或电机控制端子3使用同一个固定件进行连接。设置在同一分区5内的电机供电端子4使用同一个固定件,那么在进行端子更换的时候也就可以将同一分区5内的端子同时更换,大大节约了时间。
[0045]为了提高立体车库控制电路的牢固性和保证使用的持久,固定件与其对应的电机供电端子4,和/或电机控制端子3为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设计能够加强端子之间的连接,那么在进行同一分区5内的端子进行更换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将多个端子同时更换下来,加快更换的速度和各个结构之间的稳定性。
[0046]进一步,每个电机控制端子3和每个电机供电端子4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端子标识6,每个端子标识6用于显示与其对应的端子的功能。为了起到有效的区分作用,可以在接线端子的旁边设置上用于描述该端子功能、作用,或者连接方式的标识文字,以在电路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较为快速的查找到问题的所在,进而能够快速的进行检修工作。
[0047]本发明所提供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通过使用印刷在电路板主体I上的焊接线替代了相关技术中的传输线,使传输线不会造成相互交叉干扰和不会造成裸露在外的情况,使得在对线路进行理顺的时候不会在造成理线错误的问题,并且在线路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路进行整体更换的方式来解决理线错误的问题,并且通过在电路板主体I上设置了多个分区5,使每个电机控制端子3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分区5内,每个电机供电端子4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分区5内,并且一体化的将多个电机供电端子4,或者电机控制端子3连接到一起,起到了快速更换的作用,还在每个电机供电端子4,或者电机控制端子3旁边设置了用于说明该端子功能的标识,加快了端子的查找和定位速度,从而更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48]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如图1至4所示,该系统包括实施例1所提供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包括首站电路,中间站电路和尾站电路,电机控制端子3包括首站电机控制端子3,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3和尾站电机控制端子3,是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包括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和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 ;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首站电机控制端子3控制首站电机;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3控制中间站电机;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尾站电机控制端子3控制尾站电机。
[0049]每个站的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用于控制所对应的电动机11 (首站电机、中间站电机和尾站电机),以实现对不同位置的停放车辆的平台进行控制(包括升降和平移)。其中首站8包括首站电路,中间站9包括中间站电路,尾站10包括尾站电路。
[0050]进一步,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还包括总站电源模块7,总站电源模块7包括相序保护器、总接触器,电机供电端子4包括首站电机供电端子4、中间站电机供电端子4和尾站电机供电端子4 ;相序保护器、总接触器、首站电机供电端子4、中间站电机供电端子4和尾站电机供电端子4顺序串联;总接触器当首站电路,或中间站电路,或尾站电路异常时断开。
[0051]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中对供电线路的连接是采用串联控制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当一个站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切断相序保护器、总接触器、首站8、中间站9和尾站10中任意一个的方式来切断整体的电能供应,从做到对整体进行掉电动作,起到了整体保护的功能。
[0052]并且通过加设了相序保护器,能自动相序判别的保护继电器,保证一些特殊机电设备因为电源相序接反后倒转而导致事故或设备损坏。
[0053]总接触器和首站电机供电端子4通过过载保护器电连接。
[0054]除了使用相序保护器来保证立体车库控制系统整体的工作稳定,还可以使用过载保护器来保证立体车库控制系统整体工作环境的安全。当工作电压超过了预定的额度,则切断对首站8、中间站9和尾站10的电能供应。
[0055]进一步,首站电机控制端子3包括首站信号输入端子和首站信号输出端子,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3包括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和中间站信号输出端子,尾站电机控制端子3包括尾站信号输入端子和尾站信号输出端子;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首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首站电机控制端子3控制首站电机;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3控制中间站电机;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2通过尾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尾站电机控制端子3控制尾站电机。
[0056]需要说明的是,首站信号输入端子、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和尾站信号输入端子是通过相应的控制器来提供控制信号的,控制器是通过设置在停放车辆的平台上的传感器和上位机的控制指令来获取到原始数据,并且根据原始数据来判断需要对哪个位置的电机进行相应的控制,进而通过发送控制信号,来控制首站8、中间站9或尾站10的电动机11进行相应的动作。
[0057]首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首站车位信号端子和首站上级信号端子,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中间站车位信号端子和中间站上级信号端子,尾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尾站车位信号端子和尾站上级信号端子;首站上级信号端子与总站电源模块7电连接;中间站上级信号端子与首站电路,或中间站电路电连接;尾站上级信号端子与中间站电路电连接。
[0058]控制信号的传达可以使用串联控制的方式进行,以提高安全性。
[00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主体上的电机控制端子、电机供电端子和电动机接触器开关; 所述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印刷在所述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与所述电机控制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机控制信号; 所述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印刷在所述电路板主体上的焊接线与所述电机供电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机工作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端子和所述电机供电端子均为多个,所述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电机控制端子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分区内,每个所述电机供电端子设置在预设的模块化分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同一分区内的所述电机供电端子,和/或所述电机控制端子使用同一个固定件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其对应的所述电机供电端子,和/或所述电机控制端子为一体化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机控制端子和每个所述电机供电端子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端子标识,每个所述端子标识用于显示与其对应的端子的功能。
6.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控制电路包括首站电路,中间站电路和尾站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端子包括首站电机控制端子,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和尾站电机控制端子,是电动机接触器开关包括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和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 所述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所述首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首站电机; 所述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所述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中间站电机; 所述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所述尾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尾站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站电源模块,所述总站电源模块包括相序保护器、总接触器,所述电机供电端子包括首站电机供电端子、中间站电机供电端子和尾站电机供电端子; 所述相序保护器、所述总接触器、所述首站电机供电端子、所述中间站电机供电端子和所述尾站电机供电端子顺序串联; 所述总接触器当所述首站电路,或所述中间站电路,或所述尾站电路异常时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接触器和所述首站电机供电端子通过过载保护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站电机控制端子包括首站信号输入端子和首站信号输出端子,所述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包括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和中间站信号输出端子,所述尾站电机控制端子包括尾站信号输入端子和尾站信号输出端子; 所述首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所述首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首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首站电机; 所述中间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所述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中间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中间站电机; 所述尾站电动机接触器开关通过所述尾站信号输入端子获取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尾站电机控制端子控制尾站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首站车位信号端子和首站上级信号端子,所述中间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中间站车位信号端子和中间站上级信号端子,所述尾站信号输入端子包括尾站车位信号端子和尾站上级信号端子; 所述首站上级信号端子与所述总站电源模块电连接; 所述中间站上级信号端子与所述首站电路,或所述中间站电路电连接; 所述尾站上级信号端子与所述中间站电路电连接。
【文档编号】G05B7/02GK104199282SQ201410456958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吕国利, 王茂润, 李晓宇, 孙付磊 申请人:中瑞丸达机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