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812发布日期:2018-07-10 20:1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用户程序而控制被控对象设备的控制装置及使用该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通过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由用户创建的用户程序而控制被控对象设备的控制装置中,对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变更的用户程序的编辑方法(在线编辑)已为人所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在线编辑功能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其利用通过编辑器变换部分源程序而得到的目标代码部分,改写PLC中存储的目标代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35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PLC等所具有的现有在线编辑功能中,仅在执行在线编辑功能而变更源程序内容的程序开发支援装置中,保存了内容变更的源程序。

特别是,由多个用户(多台程序开发支援装置)开发用户程序时,如上所述,如果仅在执行在线编辑功能的程序开发支援装置中保存了内容变更的源程序,则全部用户不能共享PLC中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是哪个内容变更阶段(变更阶段)的用户程序。其结果,由多个用户开发用户程序的效率降低。

另外,在利用在线编辑功能变更用户程序的内容时,直到用户程序内容的变更结束为止,需要一直停止由控制装置控制的被控对象设备(特别是,机械臂等进行动作时伴随危险的被控对象设备)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长时间停止被控对象设备。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在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中,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是哪个变更阶段的用户程序,以及缩短伴随用户程序内容的变更而被控对象设备停止的时间。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作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说明多种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控制装置具有任务执行部、第一保存部、第一变更管理部和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

任务执行部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含有用于控制被控对象设备的用户程序的任务。在第一保存部中保存有数据容器。数据容器含有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是用于生成用户程序的资源。

当第一保存部中保存的数据容器的内容发生变更时,第一变更管理部将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另外,与此同时,第一变更管理部将在规定的时机采用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新数据容器保存在第一保存部中。

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在规定的时机,使用第一保存部中保存的新数据容器含有的新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生成用户程序。

在上述控制装置中,当第一保存部中保存的数据容器内容发生变更时,第一变更管理部将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另外,第一变更管理部在规定的时机使用上述变更历史记录生成新数据容器,将生成的新数据容器保存在第一保存部。

然后,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在上述规定的时机,采用第一保存部中保存的上述新数据容器中含有的新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生成新用户程序。

因此,在上述控制装置中,将包含生成新用户程序时所用的新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的新数据容器,保存在第一保存部。另外,将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

由此,在上述控制装置中,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是由哪个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数据容器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生成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为哪个变更阶段的用户程序相关的信息。

另外,用户程序生成部在规定的时机生成用户程序。由此,通过在线编辑功能变更用户程序的内容时,能够缩短用于更新用户程序的被控对象设备的停止时间。这是因为,仅在生成用户程序时(即,仅在规定的时机)停止用于更新用户程序的被控对象设备。

在上述控制装置中,规定的时机也可以是第一变更管理部检测到数据容器内容变更的时机。由此,在上述控制装置中,将各个阶段的数据容器内容变更存留在变更历史记录中,并且使用最新的内容发生变更的数据容器来生成最新更新状态的用户程序。

在上述控制装置中,规定的时机也可以是从外部接收到用户程序生成指令的时机。这种情况下,在用户程序生成指令中含有变更历史记录指定信息,其用于指定使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存储的哪个变更历史记录来生成新数据容器。

另外,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也可以使用被变更历史记录指定信息指定的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新数据容器来生成用户程序。

由此,可在预定的时机生成新用户程序。另外,由于能够指定使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存储的哪个变更历史记录来生成新数据容器,因此可以使用任意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的数据容器生成用户程序。

在上述控制装置中,当从外部接收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和内容变更的数据容器时,内容变更数据容器也可以保存在第一保存部。在此,内容变更数据容器是,含有生成上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时所用的内容变更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的数据容器。

另外,第一变更管理部可以将内容变更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进而,也可以将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作为以后在任务执行部执行的新用户程序。

由此,即使用户程序的内容在外部发生变更,也能够共享用户程序变更了哪些内容的相关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控制系统具有上述控制装置和服务器。服务器能够与上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另外,服务器具有第二变更管理部。第二变更管理部存储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

由此,也可以在控制装置的第一变更管理部以外的第二变更管理部,存储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

第二变更管理部可以将复制更新历史记录保存为第二更新历史记录。复制更新历史记录是对第一变更管理部中存储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进行复制而得到的更新历史记录。由此,能够将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一致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中。即,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预备性地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中。

第一变更管理部可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在第二变更管理部备份并保存为新历史记录。由此,能够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预备性地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

第二变更管理部从外部接收到数据容器的内容变更后,可以将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二更新历史记录中。外部变更历史记录是从外部接收的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另外,与此同时,第二变更管理部也可以将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发送给第一变更管理部。

此时,第一变更管理部将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并且可以将在规定的时机基于外部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数据容器保存在第一保存部。

由此,即使从外部要求变更数据容器的内容,也能够将从外部接收到的数据容器变更历史记录都保存在第一变更管理部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和第二变更管理部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中。

在控制装置中从外部接收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和内容变更数据容器时,内容变更数据容器被保存在第一保存部,并且变更历史记录也可以存储在第二变更管理部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中。另外,也可以将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作为以后在任务执行部中执行的新用户程序。

由此,即使用户程序的内容在外部发生变更,也能够将在外部生成用户程序时所用的数据容器,保存在第一保存部和第二更新历史记录中。即,能够将上述数据容器预备性地保存。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控制系统具有控制装置和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

在上述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具有任务执行部、第一保存部和第一变更管理部。任务执行部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含有控制被控对象设备的用户程序的任务。在第一保存部中保存有含有用于生成用户程序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的数据容器。在第一保存部中保存的数据容器的内容发生变更时,第一变更管理部将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另外,与此同时,第一变更管理部将在规定的时机使用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新数据容器保存在第一保存部。

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具有第三保存部和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

第三保存部接收并保存在第一变更管理部生成的数据容器。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使用在第三保存部中保存的数据容器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生成用户程序。另外,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将生成的用户程序发送给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系统中,在第一变更管理部中规定的时机使用变更记录生成新数据容器时,将新数据容器不仅保存在第一保存部中,还保存在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的第三保存部中。然后,使用第三保存部中保存的新数据容器生成用户程序。

由此,能够由外部服务器(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生成用户程序。其结果,能够降低控制装置的计算负荷。

发明效果

在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中,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是哪个变更阶段的用户程序,能够缩短伴随用户程序的内容变更而被控对象设备停止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控制装置和开发支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A是表示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3B是表示控制装置变形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更新历史记录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控制系统中用户程序的更新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服务器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8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结构的图。

图8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详细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成

首先,采用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00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控制系统100具有PLC系统1和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

例如从由传感器、开关等构成的信号输入部5向PLC系统1输入信号。另外,PLC系统1根据需要采用来自信号输入部5(后述)的输入信号执行程序,计算出控制被控对象设备7的输出信号。

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实现包括用于创建或者变更PLC系统的控制装置11中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图3)的编辑功能的各种功能。另外,可连接到PLC系统1的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数量不限于一台,例如,只要分配给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地址数量等允许,就能够连接任意数量的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

下面,分别对PLC系统1、控制装置11和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2)PLC系统的结构

下面,采用图1说明PLC系统1的详细结构。本实施方式的PLC系统1具有控制装置11、输入单元13、输出单元15和电源单元17。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中央处理(CPU)单元。在控制装置11中,输入单元13(后述)中输入的输入信号与控制装置11内部使用的输入变量相关联。另外,输出单元15(后述)的输出信号与控制装置11内部使用的输出变量相关联。

另外,在控制装置11中,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规定任务。其中,任务是处理单位,包括基于输入单元13的输入信号更新输入变量、基于输出变量更新向输出单元15输出的输出信号的输入输出刷新处理,以及执行用户程序1131和/或系统程序115a(后述)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任务还可以包括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处理等其他处理。另外,任务也可以仅包括程序执行处理。

输入单元13从传感器、开关等信号输入部5被输入输入信号,向控制装置11输出该输出信号。作为输入单元13,可以使用与由信号输入部5输入的信号种类对应的输入单元。具体地说,例如信号输入部5由测定温度的热电偶构成时,可以将以热电偶中产生的电压为输入信号的输入单元作为输入单元13使用。另外,例如,信号输入部5由电气开关构成时,可以将以该开关ON/OFF状态为输入信号的输入单元作为输入单元13使用。

输出单元15将与控制装置11的输出变量相关联的输出信号输出给对应的被控对象设备7。由此,控制装置11能够根据通过执行程序而计算出来的输出变量来控制被控对象设备7。

输出单元15可以构成为与输出信号种类相应的输出单元。例如,被控对象设备7为马达,进行马达的位置控制等时,可以使用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输出单元。另外,例如,被控对象设备7是电炉时,可以使用输出用于控制电炉的继电器的控制信号(例如,控制ON/OFF占空比的信号)的输出单元。

电源单元17能够向控制装置11、输入单元13和输出单元15供给电力。

需要说明的是,PLC系统1可以是将上述全部构成部分编入一个框体内而成的系统,也可以是将各个构成部分编入不同的框体并彼此连接该构成部分而成的PLC系统。特别是,通过将输入单元13和输出单元15设计成独立的构成部分,PLC系统1可以按照所需的数量连接所需的被控对象设备和信号输入部。

(3)控制装置的结构

I.整体结构

下面,采用图2和图3A说明控制装置11的详细结构。图2是表示控制装置和开发支援装置的结构的图。图3A是表示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图。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11是PLC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1具有进行程序执行等运算处理的中央处理器(CPU)111、提供能够写入和读出的存储区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3、提供仅以读出为主要目的的存储区域的只读存储器(ROM)115、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117和存储部119。

通信接口117例如采用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等数据通信协议,执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由此,能够在控制装置11与可分配给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地址数量所对应的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

存储部119是存储各种数据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存储部119中存储的数据,有新数据容器119a(后述)和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后述)。存储部119例如可以由SD存储卡等小型存储介质、写入和读出该存储介质的数据的装置(图中未示出)等构成。

下面,采用图3A更详细地说明实现控制装置11的各种功能的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11的CPU111中执行只读存储器115存储的系统程序115a,来执行下面说明的控制装置11各个部分的功能。

如图3A所示,控制装置11具有任务执行部1111、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生成指令部1117和发送接收部1171。

任务执行部1111参照随机存取存储器113中存储的控制被控对象设备7的用户程序1131,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含有用户程序1131的任务。需要说明的是,任务执行部1111中执行的任务数可以为多个。

任务执行部1111通过执行用户程序1131,能够计算出与控制装置11内部所用的控制系统100的输出信号相关联的输出变量。

另外,发出指令以使任务执行部1111通过上述输入输出刷新处理,向输出单元15输出基于用户程序计算的输出变量的输出信号,从而控制与输出单元相连的被控对象设备7。即,通过执行用户程序1131,控制被控对象设备7。

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生成并存储新数据容器119a,该新数据容器119a用于在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后述)中生成更新后的新用户程序1131。新数据容器119a包含用于生成新用户程序1131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

数据容器119a是将用于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通常为多个)汇总并保存的一种数据文件夹。当采用该数据容器119a生成用户程序1131时,保存在数据容器119a中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被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后述)和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中执行的用户程序生成处理程序参照,从而生成用户程序。

另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是生成用户程序1131所用的源程序(用户可识别形式的程序)或记载有各种配置信息的配置文件。配置信息包括表示控制系统100的硬件构成和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物理信息以及上述硬件的配置、变量映射配置和任务配置等逻辑信息。

另外,在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时,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使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后述)中保存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因此,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保存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如后文所述,变更历史记录119b-1记录有对用户程序1131(数据容器119a)进行了哪些变更(加以变更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其具体变更内容(差异)等)。

后文中详细说明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的结构。

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使用在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的第一保存部113-3(后述))保存的新数据容器119a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用户程序1131。当生成指令部1117(后述)发出指令时,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生成用户程序1131。

因此,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例如是使用数据容器119a中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在控制装置11中可执行形式的程序的编辑器。

生成指令部1117向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发出生成用户程序的指令。如图3A所示,生成指令部1117从外部(例如,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接收到用户程序生成指令时,向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发出生成用户程序的指令。

由此,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从外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接收到用户程序生成指令时,能够生成用户程序1131。即,在任意时间都能够生成用户程序1131。

另外,在上述用户程序生成指令中含有变更历史记录指定信息,其指定使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哪个变更历史记录119b-1来生成新数据容器。由此,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可以使用任意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数据容器生成用户程序1131。

例如,在图4所示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执行更新序号11的更新时接收用户程序生成指令,并在变更历史记录指定信息中记录为“更新序号9”时,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使用应用(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应用更新序号6至9)了直至更新序号9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数据容器119a生成新用户程序。

发送接收部1171进行控制装置11和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数据通信。因此,发送接收部1171是上述通信接口117。

另外,当发送接收部1171从外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接收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和内容变更数据容器时,进行之后的处理。其中,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是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等中创建的执行形式的用户程序1131。另外,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是含有在生成上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内容变更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数据容器119a。

接收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和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后,将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后述)中。另外,与此同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后述)将接收到的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进而,随机存取存储器113中存储的(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被替换为接收到的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即,接收到的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成为以后执行任务时在任务执行部1111中执行的新用户程序1131。

由此,即使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等在外部进行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变更时,也可以将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替换为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

另外,通过将生成上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即使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在外部被变更,也能够共享用户程序1131变更了哪些内容的相关信息。

II.数据容器生成部的构成

下面,采用图3A说明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的构成。如图3A所示,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具有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和第一保存部1113-3。当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即,生成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时,将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

将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第一保存部1113-3(后述)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所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变更差异,存储在变更历史记录119b-1中。

在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或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等中生成用户程序1131时,在编译源文件的同时,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反映在源文件编译中,生成可执行形式的用户程序1131。

另外,在存储变更历史记录1119b-1的同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在规定的时机将使用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的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

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通过向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数据容器119a反映上述变更历史记录119b-1,从而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

例如,当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数据容器119a是新数据容器119a时,从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至本次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全部变更历史记录119b-1均适用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存储的数据容器119a。上述“新数据容器119a”是从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新生成用户程序1131所用的数据容器119a。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数据容器119a并不限于生成新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数据容器119a。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数据容器119a也可以是在规定的更新阶段(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在这种情况下,将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数据容器119a生成时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至目前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变更历史记录反映到该数据容器119a中,从而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另外,将在后面详细描述上述变更历史记录119b-1。

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数据容器119a。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是生成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数据容器119a。由此,通过参照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能够掌握生成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

即,通过将生成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是由哪个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数据容器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的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可以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内容应用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以作为新数据容器119a。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可以将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生成了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至当前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反映到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从而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

III.更新历史记录的构成

下面,采用图4说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的构成。图4是表示第一更新历史记录的构成一例的图。

如图4所示,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具有更新序号记录区域119b-11、更新对象记录区域119b-12、更新内容记录区域119b-13、更新用户记录区域119b-14、更新时间记录区域119b-15、用户程序生成执行记录区域119b-16和备注记录区域119b-17。另外,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记录的一行数据对应变更历史记录119b-1。

更新序号记录区域119b-11记录用于识别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更新序号。更新对象记录区域119b-12记录有对哪个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进行了变更。需要说明的是,更新序号1的更新对象记录区域119b-12中记载的“新”意味着用于用户程序1131的数据容器119a重新被创建。

更新内容记录区域119b-13记录有针对更新对象记录区域119b-12中记录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具体更新内容。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或第一保存部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中,将更新内容记录区域119b-13中记录的更新内容应用于上述更新对象记录区域119b-12中记录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从而能够生成用于新用户程序1131生成的新数据容器119a。

更新用户记录区域119b-14记录执行了内容变更的用户名。更新时间记录区域119b-15记录执行了内容变更的时间(更新时间)。用户程序生成执行记录区域119b-16记录在哪个变更历史记录119b-1中生成了用户程序1131。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当执行更新序号1的更新(新创建)和更新序号6的更新时,生成用户程序1131或从外部接收用户程序1131。即,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目前更新更新序号6时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因此,目前(例如,更新序号12的更新时),向前推至更新序号6更新时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能够生成数据容器119a(既是目前可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又是最旧更新内容的数据容器是更新序号6更新时的数据容器119a)。

在如图4所示的更新历史记录的情况下,执行更新序号6的更新时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这是因为执行更新序号6的更新是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最新的更新执行。

备注记录区域119b-17记录各更新的备注。当进行各数据容器119a的更新时,也可以由用户记录该更新的备注,当控制装置11自动更新时,也可以由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记录该更新的备注。

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更新序号6的备注记录区域119b-17记载有“资源A添加”。在这种情况下,在更新对象记录区域119b-12中记录有“资源A”,在更新对象记录区域119b-12中记录有“添加”。这样,能够在备注记录区域119b-17中记录对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内容的概要。

利用如图4所示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每次更新内容时能够记录控制系统100中对用户程序1131进行了哪些内容的变更。另外,当通过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等可阅览图4所示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时,开发用户程序1131的用户能够使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从视觉上确认对用户程序进行变更的具体内容。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具有上述构成部分,因此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是由哪个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来生成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是哪个变更阶段的用户程序1131的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上述图3A说明的控制装置11中,当接收到来自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用户程序生成指令时,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生成了用户程序1131。但是,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时间不限于接收到用户程序生成指令的时候。

作为变形例,如图3B所示,接收来自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的指令,当接收到该指令时,生成指令部1117可向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发出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指令。即,可根据来自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的指令,生成用户程序1131。图3B是表示控制装置变形例的图。

在这种情况下,每当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检测到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时,可向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发出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指令。由此,将各个阶段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存留在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同时,能够使用最新内容变更后的数据容器119a生成最新更新状态的用户程序1131。

(4)程序开发支援装置的构成

下面,采用图2说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详细构成。

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例如是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因此,如图2所示,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具有进行程序执行等运算处理的CPU31、提供存储区域的存储部33、由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装置构成的操作单元35、与控制装置11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37和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部39。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接口37采用与控制装置11的数据通信协议相同的协议,与控制装置11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37是例如TCP/IP协议的可通信接口。

在上述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中,通过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中执行存储部33所存储的开发支援程序33a,能够编辑用户程序1131或生成用户程序11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编辑用户程序1131(数据容器119a)时,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下载第一保存部1113-3(数据容器生成部111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或数据容器119a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并编辑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

如上所述,在第一保存部1113-3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是生成控制装置11中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数据容器。因此,下载并编辑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相当于变更了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即,通过上述方法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中生成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实现了在线编辑功能。

编辑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根据用户指令,使用编辑后的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能够有选择与数据容器119a一同发送至控制装置11,还是仅将编辑的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发送至控制装置11。

由此,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能够选择将编辑的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内容立即应用到用户程序1131,或者,不立即应用而将内容的变更在控制装置11中存储为变更历史记录119b-1。

(5)控制系统中对用户程序的更新操作

下面,采用图5说明控制系统100(控制装置11)中对用户程序1131的更新操作。图5是表示控制系统中对用户程序的更新操作的流程图。以下说明的用户程序1131的更新操作是在控制系统100的控制装置11中执行用户程序1131过程中进行的用户程序1131的更新操作(在线编辑)。

首先,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中,可通过执行开发支援程序33a来编辑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然后,由使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的用户编辑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步骤S1)。

具体地说,首先,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从控制装置11接收控制装置11的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或该数据容器119a中想要编辑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然后,用户编辑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由此,变更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

编辑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将编辑后的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发送至控制装置11(步骤S2)。此时,可在上述步骤S1的阶段,使用编辑后的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用户程序1131。而且,也可以将与编辑后的数据容器119a一同生成的用户程序1131发送至控制装置11。

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等编辑数据容器119a或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过程中,确认控制装置11是否接收到编辑后内容变更的数据容器119a、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和/或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步骤S3)。

当控制装置11未接收到数据容器119a、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和/或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时(步骤S3中“否”的情况),返回到步骤S1,控制装置11待机以接收编辑后的数据容器119a、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和/或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

一方面,当控制装置11接收到数据容器119a、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和/或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时(步骤S3中“是”的情况),控制装置11确认是否接收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步骤S4)。

当控制装置11接收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时(步骤S3中“是”的情况),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与该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一同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步骤S5)。

此时,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本身(全部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存储为变更历史记录119b-1,也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中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内容变更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存储为变更历史记录。

这样,即使由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变更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从而用户程序1131转换为执行形式被发送,控制装置11也能够共享对用户程序1131进行了哪些内容变更的相关信息。

另外,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然后,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向发送接收部1171发出指令,使其将接收到的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存储在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的存储区域(步骤S6)。由此,能够将接收到的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作为以后任务执行部1111中执行的新用户程序1131。由此,能够将生成以后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

然后,结束控制系统100中对用户程序1131的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步骤S1~S6的方法更新用户程序的内容时,仅在执行步骤S6时将用户程序1131作为新用户程序1131时需要停止被控对象设备7。由此,缩短了变更用户程序1131内容时被控对象设备7的停止时间。

另一方面,当控制装置11中未接收到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时(步骤S4中“否”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步骤S7)。此时,作为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与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的差异。

例如,当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内容发生变更时,将接收到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或数据容器119a中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差异)存储为变更历史记录119b-1。

另外,当通过删除或新添加数据容器119a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来变更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时,将内容变更(删除或添加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数据容器119a存储为变更历史记录119b-1。

存储变更历史记录119b-1后,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判断是否生成用户程序1131(步骤S8)。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是否接收到来自生成指令部1117的指令来进行判断。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等向生成指令部1117发送了用户程序生成指令时,判断为生成用户程序1131。

另外,在图3B所示控制装置11的变形例中,每当在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中检测到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时(即,每次内容变更时),能够判断为生成用户程序1131。

当判断为在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中不生成用户程序1131时(步骤S8中“否”时),结束用户程序1131的更新。由此,即使在数据容器119a内容发生变更却未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情况下,也能够存储与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相关的信息(变更历史记录119b-1)。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中生成用户程序1131时(步骤S8中“是”时),执行新数据容器119a的生成和保存(步骤S9)。

具体地说,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基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和用户程序生成指令中含有的更新历史记录指定信息中显示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采用上述说明的方法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

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后,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

将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后,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使用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新数据容器119a含有的新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新用户程序1131(步骤S10)。

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生成新用户程序1131后,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例如将生成的新用户程序1131写入随机存取存储器113目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的存储区域,从而能够使新用户程序1131作为以后任务执行时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步骤S11)。

通过执行上述说明的步骤,能够在控制系统100(控制装置11)中,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是由哪个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的数据容器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生成的信息。

另外,即使在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产生变更时未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内容变更的具体内容存储为变更历史记录119b-1。其结果,能够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参照对用户程序1131进行的全部内容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步骤S1~S11的方法更新用户程序的内容时,仅在步骤S8中接收用户程序生成指令(在规定的时机)、执行步骤S11时将用户程序1131改为新用户程序1131时,需要停止被控对象设备7。由此,缩短了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变更时被控对象设备7的停止时间。

2.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00中,除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外无其他计算机。然而并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在下面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200中,也可以连接有服务器2。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构成的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200具有PLC系统1、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和服务器2。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200中,经由通信网络NW相互可通信的方式连接PLC系统1的控制装置11、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和服务器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200的PLC系统1(控制装置11)和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PLC系统1和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说明。

服务器2是例如以服务器进行操作的计算机。因此,如图6所示,服务器2具有进行程序执行等运算处理的CPU21、存储有提供服务器功能的服务器程序23a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3、提供用于存储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后述)的存储区域的存储部25和通信接口27。

通信接口27采用与控制系统200的数据通信协议相同的协议,与控制装置11和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27是例如采用TCP/IP协议可通信的接口。

下面,采用图7说明服务器2的详细构成。图7是表示服务器的详细构成的图。图7所示的服务器2各构成的功能通过上述服务器程序23a来实现。

如图7所示,服务器2具有发送接收部211和第二变更管理部213。发送接收部211采用上述通信接口27与控制装置11和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第二变更管理部213存储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存储有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第二变更管理部213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将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

第一种方法:将控制装置11的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中保存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进行复制得到复制更新历史记录,并保存为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镜像)。由此,能够将通常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一致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中。即,能够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预备性地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中。

第二种方法:控制装置11(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中保留备份并保存为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保留备份)。由此,能够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预备性地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中。

从外部(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接收到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后,将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该外部变更历史记录是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而且,第二变更管理部213将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存储的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发送给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恢复)。

此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接收到的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另外,与此同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也将在规定的时机基于外部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

由此,即使需要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等从外部变更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外部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保存在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和第二变更管理部213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

如上所述,由于控制系统200具有服务器2,能够将控制装置11中存储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预备性地保存在服务器2中。其结果,当由于控制装置11不正常等导致不能访问控制装置11中存储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时,或者,当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从控制装置11中丢失时,可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从服务器2恢复到控制装置11中。

3.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00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200中,控制装置11具有生成执行形式的用户程序1131的功能(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然而并不限于此。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300中,也可以使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具有生成执行形式的用户程序1131的功能。图8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构成的图。图8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详细构成的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300具有PLC系统1、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和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如图8A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300中,经由通信网络NW以相互可通信的方式连接有PLC系统1的控制装置11、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和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

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300的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说明。

另外,如图8B所示,除了PLC系统1的控制装置11不具有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和生成指令部1117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11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对控制装置11的说明。

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是例如作为服务器进行操作的计算机。因此,如图8A所示,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具有进行程序执行等运算处理的CPU(中央处理器)41、用于存储具有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功能的生成程序43a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43、提供保存数据容器119a的存储区域的存储部45、控制装置11、以及根据需要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通信接口47。

下面,采用图8B说明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的详细构成。图8B所示的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各构成的功能是通过上述生成程序43a来实现。

如图8B所示,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具有第三保存部411、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和发送接收部415。

第三保存部411接收并保存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中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使用第三保存部411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用户程序1131。另外,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将生成的用户程序1131发送给控制装置11。

发送接收部415采用上述通信接口47,与控制装置11并且根据需要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300中,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在规定的时机(例如,从程序开发支援装置3接收用户程序生成指令的时机)使用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时,将新数据容器119a不仅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还保存在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的第三保存部411中。

当新数据容器119a被保存在第三保存部411时,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使用第三保存部中保存的新数据容器119a生成用户程序1131。然后,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将生成的用户程序1131发送给控制装置11。

控制装置11接收到上述生成的用户程序1131后,将接收到的用户程序1131写入随机存取存储器113的存储有用户程序1131的区域。由此,能够将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中生成的用户程序1131存储为控制装置11的用户程序1131。

通过在如上所述的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中生成用户程序1131,能够降低控制装置11的计算负荷。

4.实施方式的共同事项

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下述的构成和功能。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的一例),具有任务执行部1111(任务执行部的一例)、第一保存部1113-3(第一保存部的一例)、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第一变更管理部的一例)和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的一例)。

任务执行部1111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含有用户程序1131(用户程序的一例)的任务,所述用户程序1131用于控制被控对象设备7(被控对象设备的一例)。将数据容器119a(数据容器的一例)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数据容器119a含有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的一例)。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是用于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资源。

当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发生变更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变更历史记录的一例)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第一更新历史记录的一例)中。另外,与此同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在规定的时机使用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的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

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在规定的时机,使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新数据容器119a含有的新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用户程序1131。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中,当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内容发生变更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数据容器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另外,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在规定的时机使用上述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并将生成的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

然后,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在规定的时机,采用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上述新数据容器119a中含有的新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新用户程序1131。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中,将生成新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包含新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另外,对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

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中,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是由哪个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中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共享当前执行的用户程序1131为哪个变更阶段的用户程序1131相关的信息。

另外,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在规定的时机生成用户程序1131。由此,在在线编辑功能中,当变更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时,能够缩短用于更新用户程序的被控对象设备的停止时间。这是因为,仅仅在生成用户程序时(即,仅在规定的时机),才需要用于更新用户程序1131的被控对象设备的停止时间的缘故。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中,规定的时机是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检测到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的时机。由此,在控制装置11中,能够将各阶段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存留在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同时,使用进行了最新内容变更的数据容器119a来生成最新更新状态的用户程序1131。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中,规定的时机是从外部接收到用户程序生成指令(用户程序生成指令)的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程序生成指令中含有变更历史记录指定信息(变更历史记录指定信息的一例),其指定了使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哪个变更历史记录119b-1来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

另外,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1115使用新数据容器119a来生成用户程序1131,所述新数据容器119a是使用变更历史记录指定信息中指定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

由此,能够在预定的时机生成新用户程序1131。另外,由于可以指定使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存储的哪个变更历史记录119b-1来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因此能够使用任意变更阶段(变更历史记录119b-1)的数据容器119a生成用户程序1131。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1中,当从外部接收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和内容变更的数据容器119a(内容变更的数据容器的一例)时,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被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是含有生成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内容变更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内容变更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的一例)的数据容器。

另外,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进而,将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作为以后在任务执行部执行的新用户程序1131。

由此,即使在外部进行了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的变更,也能够共享对用户程序1131进行了哪些内容的变更的相关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系统200具有上述控制装置11和服务器2(服务器的一例)。服务器2可与控制装置11通信连接。另外,服务器2具有第二变更管理部213(第二变更管理部的一例)。第二变更管理部存储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

由此,也能够在控制装置11的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以外的第二变更管理部213存储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

第二变更管理部213将复制更新历史记录(复制更新历史记录的一例)保存为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第二更新历史记录的一例)。复制更新历史记录是对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中存储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进行复制而得到的更新历史记录。由此,能够将与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一致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中。即,能够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备份并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中。

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中保留备份,并保存为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由此,能够将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备份并保存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

第二变更管理部213从外部接收到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变更后,将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外部变更历史记录的一例)存储在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外部变更历史记录是从外部接收的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另外,与此同时,第二变更管理部213将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发送给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

此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外部变更历史记录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中的同时,将在规定的时机基于外部变更历史记录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

由此,即使需要从外部变更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外部接收到的数据容器119a变更历史记录119b-1,都保存在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的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和第二变更管理部213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

当控制装置11从外部接收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和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时,内容变更数据容器119a被保存在第一保存部的同时,变更历史记录119b-1被存储在第二变更管理部213的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另外,将内容变更的用户程序1131作为以后在任务执行部1111中执行的新用户程序1131。

由此,即使用户程序1131的内容在外部发生了变更,也能够将在外部生成用户程序1131时所用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和第二更新历史记录213a中。即,能够将上述数据容器119a预备性地保存。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控制系统300具有控制装置11和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的一例)。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300中,控制装置11具有任务执行部1111、第一保存部1113-3和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任务执行部1111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含有控制被控对象设备7的用户程序1131的任务。将含有用于生成用户程序1131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的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当第一保存部1113-3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的内容发生变更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数据容器119a的变更历史记录119b-1存储在第一更新历史记录119b中。另外,与此同时,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将在规定的时机使用变更历史记录119b-1生成的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

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具有第三保存部411(第三保存部的一例)和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的一例)。

第三保存部411接收并保存在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生成的数据容器119a。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使用在第三保存部411中保存的数据容器119a所含有的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119a-1生成用户程序1131。另外,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413将生成的用户程序1131发送给控制装置11。

控制系统300的第一变更管理部1113-1中,当在规定的时机使用变更记录119b-1生成新数据容器119a时,不仅将新数据容器119a保存在第一保存部1113-3中,还保存在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的第三保存部411中。然后,使用在第三保存部411中保存的新数据容器119a生成用户程序1131。

由此,能够通过外部服务器(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4)生成用户程序1131。其结果,能够降低控制装置11的计算负荷。

5.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根据需要可对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任意组合。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通过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用户程序来控制被控对象设备的控制装置以及使用该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 控制系统

1 PLC系统

11 控制装置

111 CPU(中央处理器)

1111 任务执行部

1113 数据容器生成部

1113-1 第一变更管理部

1113-3 第一保存部

1115 第一用户程序生成部

1117 生成指令部

113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1131 用户程序

115 ROM(只读存储器)

115a 系统程序

117 通信接口

1171 发送接收部

119 存储部

119a 数据容器

119a-1 用户程序生成用资源

119b 第一更新历史记录

119b-1 变更历史记录

119b-11 更新序号记录区域

119b-12 更新对象记录区域

119b-13 更新内容记录区域

119b-14 更新用户记录区域

119b-15 更新时间记录区域

119b-16 用户程序生成执行记录区域

119b-17 备注记录区域

13 输入单元

15 输出单元

17 电源单元

2 服务器

21 CPU(中央处理器)

211 发送接收部

213 第二变更管理部

213a 第二更新历史记录

23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23a 服务器程序

25 存储部

27 通信接口

3 程序开发支援装置

31 CPU(中央处理器)

33 存储部

33a 开发支援程序

35 操作部

37 通信接口

39 显示部

4 用户程序生成服务器

41 CPU(中央处理器)

411 第三保存部

413 第二用户程序生成部

415 发送接收部

43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43a 生成程序

45 存储部

47 通信接口

5 信号输入部

7 被控对象设备

NW 通信网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