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0357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电风扇以及可调节温度智能床垫等等温度调节设备的发展,夏天室内不再闷热,冬天不再寒冷,但由于空调等设备开得太足,人们常在夏天室内感觉太冷,冬天室内感觉太热,尤其是人们睡觉时无法主动调节温度,而儿童对于冷热没有与成年人相当的自主意识,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根据人体的冷热状态,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的方法或系统。

本发明利用可穿戴设备时时监测人体皮肤表面温度,通过智能终端将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与预先设定的最适宜的体表温度相比较,判断用户冷热情况,同时通过智能终端向用户提示是否应该加减衣物,以及控制环境内的温度调节设备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也可以结合地域与季节因素向用户推荐最合适的衣物穿戴方案,尤其是儿童。通过本发明可有效地防止用户尤其是儿童因为不适宜的室内温度而产生生病或不适宜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利用可穿戴设备时时监测人体皮肤表面温度,结合智能终端判断用户冷热情况,同时通过智能终端向用户提示是否应该加减衣物或合适的衣物穿戴方案,以及控制环境内的温度调节设备自动调节室内温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的体表温度;

所述可穿戴式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

于所述智能终端设定一体表最适宜温度,比较所述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获取比较结果;

所述智能终端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

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通信,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

优选地,所述可穿戴式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及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通信模块,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设定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频率;

所述可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率定期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

优选地,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的步骤包括:

调取所述智能终端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应增添衣物的提示,获取适宜环境温度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加一调整温度;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体表温度高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应减少衣物的提示,获取适宜环境温度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减一调整温度。

优选地,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的步骤还应包括:

结合智能终端所处环境的当前季节与地理位置向用户显示具体的衣物穿戴方案。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通信,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的步骤包括:

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适宜环境温度,将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温度调整至所述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结合所述适宜环境温度及所述比较结果,调节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风速。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体表温度测量模块,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的体表温度;

体表温度传送模块,与所述体表温度测量模块连接,所述可穿戴式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

比较结果获取模块,与所述体表温度传送模块连接,于所述智能终端设定一体表最适宜温度,比较所述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获取比较结果;

提示模块,与所述比较结果获取模块连接,所述智能终端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

温度调节模块,与所述提示模块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通信,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

优选地,所述体表温度传送模块包括:

通信单元,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及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通信模块,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通信频率设定单元,与所述通信单元连接,设定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频率;

体表温度传送单元,与所述通信频率设定单元连接,所述可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率定期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

优选地,所述提示模块包括:

当前环境温度监测单元,调取所述智能终端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

增添衣物提示单元,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监测单元连接,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应增添衣物的提示,获取适宜环境温度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加一调整温度;

减少衣物提示单元,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监测单元连接,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体表温度高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应减少衣物的提示,获取适宜环境温度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减一调整温度。

优选地,所述提示模块还包括:

衣物穿戴方案提示单元,结合智能终端所处环境的当前季节与地理位置向用户显示具体的衣物穿戴方案。

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

通信连接单元,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适宜环境温度传送单元,与所述通信连接单元连接,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

目标温度调整单元,与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传送单元连接,根据所述适宜环境温度,将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温度调整至所述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风速调节单元,与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传送单元连接,结合所述适宜环境温度及所述比较结果,调节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风速。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智能判断用户冷热情况,向用户提示是否应该加减衣物或合适的衣物穿戴方案;

2.根据用户冷热情况自动调节室内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方法的可穿戴设备向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方法的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方法的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方法的智能终端控制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适宜环境温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温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的体表温度传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的提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符合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的提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

参阅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0: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的体表温度

欲通过人体冷热情况自主调节环境内温度,首先需要获得人体体表温度,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的体表温度,体表温度为人体皮肤表面温度,由于人体体温一般维持在37摄氏度,只有在生病时才会发生不太大的变化,因此不能通过测量体温来监测人体的冷热状态,而皮肤表面对环境温度的感知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因此通过体表温度判断人体的冷热情况。以夏天为例,人们长时间呆在制冷空调的室内并且觉得有些冷时,皮肤表面会较为冰凉,而当人体感觉较热时,皮肤表面温度也会偏高,因此通过人体体表温度可直接显示人体的冷热状态。可穿戴设备中存在多个传感器用来监测人体指标,调用温度传感器即可监测用户的体表温度。

s200:所述可穿戴式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

获取用户的体表温度后,需要将体表温度传送至智能终端进行分析,因此可穿戴式设备需要与智能终端通信,通信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短距离内nfc通信、家庭射频通信或红外通信等。上述通信方式均需要一定对应的硬件支持,因此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内需要建立相应的通信模块,可穿戴式设备需要与智能终端通信通过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后,可穿戴设备需要将监测获得的体表温度数据通过上述通信方式传送到智能终端。传送时可根据一定的频率定期传送,也可根据用户的体表温度情况决定是否传送,如在可穿戴设备中设定一高阈值与一低阈值,当体表温度高于高阈值或低于低阈值时向智能终端传送体表温度数据。

s300:于所述智能终端设定一体表最适宜温度,比较所述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获取比较结果

智能终端获取体表温度后,需要通过温度的高低判断用户的冷热情况,因此,需要在智能终端中设定一体表最适宜温度,体表最适宜温度为人体在最适宜的温度情况下皮肤表面的最适宜温度,此时人体处于最舒适的状态,体表最适宜温度可通过大量处于不冷不热的舒适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进行均值分析获取,样本数量应足够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样本中应包含各类人群,如根据年龄层划分的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婴幼儿,根据性别划分的男性、女性等,除了人群,还有季节的区分,人们在不同季节的体表最适宜温度也会有所差异,既可以对各种人群、季节组成的总样本进行均值分析,也可以对各类人群、不同季节进行分类,分别获取其体表最适宜温度,对于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体表最适宜温度。除了通过统计获取,也可直接从医学研究成果中获取体表最适宜温度。设定体表最适宜温度后,将所述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s400:所述智能终端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

获取所述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的比较结果后,需要结合当前的环境温度向用户提示是否需要增添或减少衣物,同时计算较适宜的环境温度。如,当所述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用户此时偏冷,因此当前环境温度偏低,提示用户应增添衣物或换更厚的衣物,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前的环境温度向用户提示较合适穿戴的衣物,由于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因此,应将环境温度提高,适宜环境温度应为比当前环境温度稍高的温度。当前环境温度需要由智能终端调用温度传感器等测温设备进行检测获得。向用户显示衣物穿戴调节提示的方法并不限于在智能终端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也包括通过语音提醒进行显示。

s500: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通信,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

获取比较结果与适宜环境温度后,需要控制环境温度至适宜环境温度,因此,需要智能终端与所处环境内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进行通信,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应包括所有具有与空调、电风扇相似的具有调节环境温度功能的设备,包括空调、电风扇、可调节温度的智能床垫等。通信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短距离内nfc通信、家庭射频通信或红外通信等,一方面需要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适宜环境温度,另一方面,需要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如当前环境温度偏低时,对于空调,可以设定目标温度为比当前环境温度偏高的适宜环境温度,如果当前为制冷状态,可以将风速降低,如果为制热状态,可以将风速提高,对于电风扇,可以将风速降低,对于可调节温度的智能床垫,直接将目标温度设定为比当前环境温度偏高的适宜环境温度。通过上述方式,可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优选地,智能终端可直接集成在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内部。

具有上述配置后,可结合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判断用户冷热情况,同时通过智能终端向用户提示是否应该加减衣物或合适的衣物穿戴方案,以及控制环境内的温度调节设备自动调节室内温度。

参阅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式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通信,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有:

s201: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及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通信模块,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体表温度后,需要将体表温度传送至智能终端进行分析,因此,首先需要在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内建立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需要与通信方式相适应,如通过蓝牙通信则需要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均建立蓝牙设备,如通过wi-fi通信则需要建立无线信号收发系统,如通过nfc通信则需要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均支持nfc功能。具有通信模块后,需要通信时,由可穿戴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s202:设定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频率

可穿戴设备向所述智能终端发送体表温度时可根据一定的频率定期传送,也可根据用户的体表温度情况决定是否传送,如果根据一定的频率定期传送,则需要设定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频率,当通信请求由可穿戴设备发起时,可仅在可穿戴设备设比上设定通信频率,智能终端只需应答即可。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定频率进行定期调节控制温度,另一方面通过设定合适的频率可节省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s203:所述可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率定期向所述智能终端传送所述体表温度

设定通信频率后,可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率定期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终端穿松监测的体表温度。

参阅图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有:

s401:调取所述智能终端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

为了实现对温度的调节,智能终端获取与可穿戴设备传送的体表温度,并与智能终端内设定的适宜环境温度相比较分析后,需要获取用户当前的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因此需要调取所述智能终端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对于可调节温度床垫一类的设备,当前环境温度是指可调节温度床垫即设备自身的当前温度,此时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优选地需要将智能重点集成在可调节温度床垫上,即设备内部。

s402: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应增添衣物的提示,获取适宜环境温度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加一调整温度

获取当前环境温度后,当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的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低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人体会感觉冷,即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因此,用户衣物穿戴稍少,需要向用户提示应增添衣物。同时由于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因此,适宜环境温度为比当前环境温度稍高的温度,需要将当前环境温度加一调整温度从而计算获取适宜环境温度。调整温度用来稍微调整当前温度,可预先设定,如1摄氏度、2摄氏度等,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可以改变,设置一个较小的值即可。调整温度也可通过问过计算获取,将其设置为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的差值,取其绝对值。

s403: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体表温度高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于所述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应减少衣物的提示,获取适宜环境温度为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减一调整温度

当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的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高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人体会感觉热,即当前环境温度偏高,因此,用户衣物穿戴稍多,需要向用户提示应减少衣物。同时由于当前环境温度偏高,因此,适宜环境温度为比当前环境温度稍低的温度,需要将当前环境温度减一调整温度从而计算获取适宜环境温度。调整温度用来稍微调整当前温度,可预先设定,如1摄氏度、2摄氏度等,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可以改变,设置一个较小的值即可。调整温度也可通过问过计算获取,将其设置为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的差值,取其绝对值。

参阅图4,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方法的智能终端向用户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及适宜环境温度的步骤,还应包括:

s404:结合智能终端所处环境的当前季节与地理位置向用户显示具体的衣物穿戴方案

在向用户显示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时,除了增减衣物,还可以结合当前季节与地理位置给出具体的衣物穿戴方案,如,当前季节为夏天,地理位置为上海,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低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即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可提示用户穿长袖衣物或加一件外套。若当前季节为冬天,地理位置为上海,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低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即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可提示用户穿棉袄或羽绒服或加棉袄或羽绒服等,可结合当前环境温度或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的差异情况具体确定,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差别较大时,即人体很冷,则提示用户穿或加羽绒服。

参阅图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通信,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s501:所述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获取适宜环境温度后需要调节环境内温度,首先需要将适宜环境温度从智能终端传送至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中,因此,首先需要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当智能终端集成在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可直接通过内部电路进行有线连接。

s502: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

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控制。

s503:根据所述适宜环境温度,将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温度调整至所述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获取智能终端传送的适宜环境温度后,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可直接将适宜环境温度输入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温度参数中,改变其目标温度为适宜环境温度,由环境温度调节设备根据目标温度进行调节。

s504:结合所述适宜环境温度及所述比较结果,调节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风速。

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获取智能终端传送的适宜环境温度后,除了可以进行目标温度的调节,一方面一些设备还可以进行风速的调节,可改变其调节温度的速率,如空调,当比较结果中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较多,同时空调处于制冷状态时,可降低风速,另一方面,存在如大部分没有温度设定模块的电风扇类的设比不能设定目标温度,也可以通过调节风速来调节环境温度,同样的,比较结果中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较多时,可自动降低风速。

参阅图6,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系统,其具体包括以下部件:

体表温度测量模块,欲通过人体冷热情况自主调节环境内温度,首先需要获得人体体表温度,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的体表温度,体表温度为人体皮肤表面温度,由于人体体温一般维持在37摄氏度,只有在生病时才会发生不太大的变化,因此不能通过测量体温来监测人体的冷热状态,而皮肤表面对环境温度的感知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因此通过体表温度判断人体的冷热情况。以夏天为例,人们长时间呆在制冷空调的室内并且觉得有些冷时,皮肤表面会较为冰凉,而当人体感觉较热时,皮肤表面温度也会偏高,因此通过人体体表温度可直接显示人体的冷热状态。可穿戴设备中存在多个传感器用来监测人体指标,调用温度传感器即可监测用户的体表温度。

体表温度传送模块,与所述体表温度测量模块连接,获取用户的体表温度后,需要将体表温度传送至智能终端进行分析,因此可穿戴式设备需要与智能终端通信,通信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短距离内nfc通信、家庭射频通信或红外通信等。上述通信方式均需要一定对应的硬件支持,因此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内需要建立相应的通信模块,可穿戴式设备需要与智能终端通信通过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后,可穿戴设备需要将监测获得的体表温度数据通过上述通信方式传送到智能终端。传送时可根据一定的频率定期传送,也可根据用户的体表温度情况决定是否传送,如在可穿戴设备中设定一高阈值与一低阈值,当体表温度高于高阈值或低于低阈值时向智能终端传送体表温度数据。

比较结果获取模块,与所述体表温度传送模块连接,智能终端获取体表温度后,需要通过温度的高低判断用户的冷热情况,因此,需要在智能终端中设定一体表最适宜温度,体表最适宜温度为人体在最适宜的温度情况下皮肤表面的最适宜温度,此时人体处于最舒适的状态,体表最适宜温度可通过大量处于不冷不热的舒适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进行均值分析获取,样本数量应足够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样本中应包含各类人群,如根据年龄层划分的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婴幼儿,根据性别划分的男性、女性等,除了人群,还有季节的区分,人们在不同季节的体表最适宜温度也会有所差异,既可以对各种人群、季节组成的总样本进行均值分析,也可以对各类人群、不同季节进行分类,分别获取其体表最适宜温度,对于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体表最适宜温度。除了通过统计获取,也可直接从医学研究成果中获取体表最适宜温度。设定体表最适宜温度后,将所述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提示模块,与所述比较结果获取模块连接,获取所述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的比较结果后,需要结合当前的环境温度向用户提示是否需要增添或减少衣物,同时计算较适宜的环境温度。如,当所述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用户此时偏冷,因此当前环境温度偏低,提示用户应增添衣物或换更厚的衣物,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前的环境温度向用户提示较合适穿戴的衣物,由于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因此,应将环境温度提高,适宜环境温度应为比当前环境温度稍高的温度。当前环境温度需要由智能终端调用温度传感器等测温设备进行检测获得。向用户显示衣物穿戴调节提示的方法并不限于在智能终端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也包括通过语音提醒进行显示。

温度调节模块,与所述提示模块连接,获取比较结果与适宜环境温度后,需要控制环境温度至适宜环境温度,因此,需要智能终端与所处环境内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进行通信,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应包括所有具有与空调、电风扇相似的具有调节环境温度功能的设备,包括空调、电风扇、可调节温度的智能床垫等。通信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短距离内nfc通信、家庭射频通信或红外通信等,一方面需要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适宜环境温度,另一方面,需要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如当前环境温度偏低时,对于空调,可以设定目标温度为比当前环境温度偏高的适宜环境温度,如果当前为制冷状态,可以将风速降低,如果为制热状态,可以将风速提高,对于电风扇,可以将风速降低,对于可调节温度的智能床垫,直接将目标温度设定为比当前环境温度偏高的适宜环境温度。通过上述方式,可控制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调节环境温度至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优选地,智能终端可直接集成在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内部。

参阅图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体表温度传送模块具体包括:

通信单元,可穿戴设备监测用户体表温度后,需要将体表温度传送至智能终端进行分析,因此,首先需要在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内建立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需要与通信方式相适应,如通过蓝牙通信则需要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均建立蓝牙设备,如通过wi-fi通信则需要建立无线信号收发系统,如通过nfc通信则需要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均支持nfc功能。具有通信模块后,需要通信时,由可穿戴设备发起通信请求,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通信频率设定单元,与所述通信单元连接,可穿戴设备向所述智能终端发送体表温度时可根据一定的频率定期传送,也可根据用户的体表温度情况决定是否传送,如果根据一定的频率定期传送,则需要设定可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频率,当通信请求由可穿戴设备发起时,可仅在可穿戴设备设比上设定通信频率,智能终端只需应答即可。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定频率进行定期调节控制温度,另一方面通过设定合适的频率可节省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的功耗。

体表温度传送单元,与所述通信频率设定单元连接,设定通信频率后,可穿戴式设备根据所述通信频率定期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终端穿松监测的体表温度。

参阅图8,一优选实施例中,提示模块具体包括:

当前环境温度监测单元,为了实现对温度的调节,智能终端获取与可穿戴设备传送的体表温度,并与智能终端内设定的适宜环境温度相比较分析后,需要获取用户当前的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因此需要调取所述智能终端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对于可调节温度床垫一类的设备,当前环境温度是指可调节温度床垫即设备自身的当前温度,此时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优选地需要将智能重点集成在可调节温度床垫上,即设备内部。

增添衣物提示单元,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监测单元连接,获取当前环境温度后,当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的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低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人体会感觉冷,即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因此,用户衣物穿戴稍少,需要向用户提示应增添衣物。同时由于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因此,适宜环境温度为比当前环境温度稍高的温度,需要将当前环境温度加一调整温度从而计算获取适宜环境温度。调整温度用来稍微调整当前温度,可预先设定,如1摄氏度、2摄氏度等,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可以改变,设置一个较小的值即可。调整温度也可通过问过计算获取,将其设置为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的差值,取其绝对值。

减少衣物提示单元,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监测单元连接,当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的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高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人体会感觉热,即当前环境温度偏高,因此,用户衣物穿戴稍多,需要向用户提示应减少衣物。同时由于当前环境温度偏高,因此,适宜环境温度为比当前环境温度稍低的温度,需要将当前环境温度减一调整温度从而计算获取适宜环境温度。调整温度用来稍微调整当前温度,可预先设定,如1摄氏度、2摄氏度等,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可以改变,设置一个较小的值即可。调整温度也可通过问过计算获取,将其设置为体表温度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的差值,取其绝对值。

参阅图9,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提示模块还包括:

衣物穿戴方案提示单元,在向用户显示显示一衣物穿戴调节提示时,除了增减衣物,还可以结合当前季节与地理位置给出具体的衣物穿戴方案,如,当前季节为夏天,地理位置为上海,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低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即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可提示用户穿长袖衣物或加一件外套。若当前季节为冬天,地理位置为上海,比较结果为体表温度低于体表最适宜温度时,即当前环境温度偏低,可提示用户穿棉袄或羽绒服或加棉袄或羽绒服等,可结合当前环境温度或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的差异情况具体确定,体表温度与体表最适宜温度差别较大时,即人体很冷,则提示用户穿或加羽绒服。

参阅图10,一优选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通信连接单元,获取适宜环境温度后需要调节环境内温度,首先需要将适宜环境温度从智能终端传送至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中,因此,首先需要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当智能终端集成在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可直接通过内部电路进行有线连接。

适宜环境温度传送单元,与所述通信连接单元连接,智能终端与用户所处环境中环境温度调节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所述智能终端向所述环境温度调节设备传送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控制。

目标温度调整单元,与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传送单元连接,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获取智能终端传送的适宜环境温度后,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可直接将适宜环境温度输入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温度参数中,改变其目标温度为适宜环境温度,由环境温度调节设备根据目标温度进行调节。

风速调节单元,与所述适宜环境温度传送单元连接,环境温度调节设备获取智能终端传送的适宜环境温度后,除了可以进行目标温度的调节,一方面一些设备还可以进行风速的调节,可改变其调节温度的速率,如空调,当比较结果中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较多,同时空调处于制冷状态时,可降低风速,另一方面,存在如大部分没有温度设定模块的电风扇类的设比不能设定目标温度,也可以通过调节风速来调节环境温度,同样的,比较结果中体表温度低于所述体表最适宜温度较多时,可自动降低风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