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84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湿度调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空调控制、安防系统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湿润程度的气象要素。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液态水分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现有的空气湿度调控装置智能提供简单的加湿功能,存在功能单一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功能多样的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空气湿度调控装置智能提供简单的加湿功能,功能单一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多样的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包括有左支架、底板、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座、风干装置、加湿装置、电机和右支架,底板顶部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右支架在左支架的右方,右支架内右侧设置有电机,左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右端与电机左侧连接,第一转轴左端连接有风干装置。

优选地,风干装置包括有固定框、固定板、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摆动杆、撞击球、第一风扇、固定杆、第一弹簧、第二风扇、第二摆动杆、连杆、第一齿轮和锯齿,左支架内右侧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下方,固定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顶部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内顶部和底部对称式设置有锯齿,固定框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连杆,连杆上设置有撞击球,左支架左端复合式铰接连接有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撞击球位于第二摆动杆和第一摆动杆下部之间,第二摆动杆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一摆动杆顶端设置有第二风扇,左支架顶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前侧与第一摆动杆之间、固定杆后侧与第二摆动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固定框内,第一齿轮于锯齿啮合。

优选地,加湿装置包括有第三滑块、支杆、齿条、压力开关、压块、曲形杆、第二弹簧、第一电磁铁、加湿器、第二滑块、第三弹簧、第二滑轨、第二电磁铁、第三滑轨和扇形齿轮,左支架内右侧设置有支杆,支杆位于电机下方,支杆左端设置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前侧连接有齿条,齿条底端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齿条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齿条啮合,左支架内右侧设置有压力开关,左支架顶部设置有加湿器,加湿器位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右上方,左支架内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底部与第二滑轨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滑块右侧设置有曲形杆,曲形杆左部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二电磁铁的正上方,曲形右部底端设置有压块,压块位于压力开关的正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有从动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扇片、主动轮和平皮带,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位于第一轴承座和扇形齿轮之间,左支架下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一轴承座下方,第二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右端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第二转轴左端设置有扇片。

优选地,还包括有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防湿罩,右支架内右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位于支杆的下方,电机、湿度传感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铁、加湿器和第二电磁铁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外围设置有防湿罩,防湿罩设置在右支架上,右支架顶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位于加湿器的右侧。

优选地,还包括有加强筋,底板顶部和右支架左下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控制器的下方,加强筋的形状为圆柱体形,加强筋的材质为优质钢材,加强筋的厚度为1cm。

工作原理:当屋内湿气太重时,启动电机,第一转轴转动,同时启动风干装置工作,使风干装置对屋内进行风干,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机和风干装置;当屋内太干燥时,启动加湿装置工作,对屋内进行加湿,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机和加湿装置。

因为风干装置包括有固定框、固定板、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摆动杆、撞击球、第一风扇、固定杆、第一弹簧、第二风扇、第二摆动杆、连杆、第一齿轮和锯齿,左支架内右侧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下方,固定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顶部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内顶部和底部对称式设置有锯齿,固定框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连杆,连杆上设置有撞击球,左支架左端复合式铰接连接有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撞击球位于第二摆动杆和第一摆动杆下部之间,第二摆动杆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一摆动杆顶端设置有第二风扇,左支架顶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前侧与第一摆动杆之间、固定杆后侧与第二摆动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转轴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固定框内,第一齿轮于锯齿啮合,初始,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当需要对室内进行风干时,打开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此时,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使第一齿轮转动,带动固定框前后移动,使前后两侧的撞击球分别间隔性的推动第二摆动杆和第一摆动杆,使前后两次的第一弹簧分别间隔性松弛,从而使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摆动,对空气进行吹风,将周围风干,风干工作完成后,关闭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关闭电机,即可。

因为加湿装置包括有第三滑块、支杆、齿条、压力开关、压块、曲形杆、第二弹簧、第一电磁铁、加湿器、第二滑块、第三弹簧、第二滑轨、第二电磁铁、第三滑轨和扇形齿轮,左支架内右侧设置有支杆,支杆位于电机下方,支杆左端设置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前侧连接有齿条,齿条底端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齿条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齿条啮合,左支架内右侧设置有压力开关,左支架顶部设置有加湿器,加湿器位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右上方,左支架内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底部与第二滑轨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滑块右侧设置有曲形杆,曲形杆左部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二电磁铁的正上方,曲形右部底端设置有压块,压块位于压力开关的正上方,所以当屋内空气比较干燥时,给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带相反的磁性,此时,电机工作,带动扇形齿轮转动,齿条因为扇形齿轮的带动作用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间隔性向上和向下运动,由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带相反的磁性相互吸引,当齿条向下运动时,曲形杆向下运动,当压块向下运动至触碰到压力开关时,加湿器工作,对空气进行加湿,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断电。

因为还包括有从动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扇片、主动轮和平皮带,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位于第一轴承座和扇形齿轮之间,左支架下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一轴承座下方,第二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右端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第二转轴左端设置有扇片,所以当电机转动时,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从动轮在平皮带的带动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转动,扇片转动,生成风,因此不管在空气加湿还是在风干过程中,都有利于屋内快速湿度扩散或者湿气降低。

因为还包括有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防湿罩,右支架内右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位于支杆的下方,电机、湿度传感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铁、加湿器和第二电磁铁均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外围设置有防湿罩,防湿罩设置在右支架上,右支架顶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位于加湿器的右侧,所以湿度传感器可以感应空气湿度状况,防湿罩可以保护控制器不受潮,控制器控制电机的打开与关闭,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加湿器的工作,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通电状况,使整个空气湿度调控智能化,便利化。

因为还包括有加强筋,底板顶部和右支架左下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控制器的下方,加强筋的形状为圆柱体形,加强筋的材质为优质钢材,加强筋的厚度为1cm,所以可以增强本装置的稳固性,从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控制器选择厦门海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为S24S0T型PLC控制器,主机外部24VDC供电,16路输入,8路输出。输入输出端口的定义为:X0为启动开关,X1为停止开关,X2为压力开关,X3为湿度传感器;Y0为电机,Y1为加湿器,Y2为第一风扇,Y3为第二风扇,Y4为第一电磁铁,Y5为第二电磁铁。根据图7所示的电气控制原理图,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通过编程即可实现控制器控制各部件按上述工作原理进行动作,编程的相关指令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功能多样的效果。利用本装置进行空气湿度调控,不仅可以利用加湿装置进行空气加湿,而且可以利用风干装置对空气进行风干,有效避免空气潮湿带来的生活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支架,2-底板,3-第一转轴,4-第一轴承座,5-风干装置,6-加湿装置,7-电机,8-右支架,9-从动轮,10-第二轴承座,11-第二转轴,12-扇片,13-主动轮,14-平皮带,15-控制器,16-湿度传感器,17-防湿罩,18-加强筋,501-固定框,502-固定板,503-第一滑块,504-第一滑轨,505-第一摆动杆,506-撞击球,507-第一风扇,508-固定杆,509-第一弹簧,510-第二风扇,511-第二摆动杆,512-连杆,513-第一齿轮,514-锯齿,601-第三滑块,602-支杆,603-齿条,604-压力开关,605-压块,606-曲形杆,607-第二弹簧,608-第一电磁铁,609-加湿器,610-第二滑块,611-第三弹簧,612-第二滑轨,613-第二电磁铁,614-第三滑轨,615-扇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左支架1、底板2、第一转轴3、第一轴承座4、风干装置5、加湿装置6、电机7和右支架8,底板2顶部设置有左支架1和右支架8,右支架8在左支架1的右方,右支架8内右侧设置有电机7,左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上安装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右端与电机7左侧连接,第一转轴3左端连接有风干装置5。

实施例2

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左支架1、底板2、第一转轴3、第一轴承座4、风干装置5、加湿装置6、电机7和右支架8,底板2顶部设置有左支架1和右支架8,右支架8在左支架1的右方,右支架8内右侧设置有电机7,左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上安装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右端与电机7左侧连接,第一转轴3左端连接有风干装置5。

风干装置5包括有固定框501、固定板502、第一滑块503、第一滑轨504、第一摆动杆505、撞击球506、第一风扇507、固定杆508、第一弹簧509、第二风扇510、第二摆动杆511、连杆512、第一齿轮513和锯齿514,左支架1内右侧连接有固定板502,固定板502位于第一轴承座4的下方,固定板502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504,第一滑轨504上设置有第一滑块503,第一滑块503顶部连接有固定框501,固定框501内顶部和底部对称式设置有锯齿514,固定框50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连杆512,连杆512上设置有撞击球506,左支架1左端复合式铰接连接有第一摆动杆505和第二摆动杆511,撞击球506位于第二摆动杆511和第一摆动杆505下部之间,第二摆动杆511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扇507,第一摆动杆505顶端设置有第二风扇510,左支架1顶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杆508,固定杆508前侧与第一摆动杆505之间、固定杆508后侧与第二摆动杆51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09,第一转轴3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513,第一齿轮513位于固定框501内,第一齿轮513于锯齿514啮合。

实施例3

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左支架1、底板2、第一转轴3、第一轴承座4、风干装置5、加湿装置6、电机7和右支架8,底板2顶部设置有左支架1和右支架8,右支架8在左支架1的右方,右支架8内右侧设置有电机7,左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上安装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右端与电机7左侧连接,第一转轴3左端连接有风干装置5。

风干装置5包括有固定框501、固定板502、第一滑块503、第一滑轨504、第一摆动杆505、撞击球506、第一风扇507、固定杆508、第一弹簧509、第二风扇510、第二摆动杆511、连杆512、第一齿轮513和锯齿514,左支架1内右侧连接有固定板502,固定板502位于第一轴承座4的下方,固定板502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504,第一滑轨504上设置有第一滑块503,第一滑块503顶部连接有固定框501,固定框501内顶部和底部对称式设置有锯齿514,固定框50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连杆512,连杆512上设置有撞击球506,左支架1左端复合式铰接连接有第一摆动杆505和第二摆动杆511,撞击球506位于第二摆动杆511和第一摆动杆505下部之间,第二摆动杆511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扇507,第一摆动杆505顶端设置有第二风扇510,左支架1顶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杆508,固定杆508前侧与第一摆动杆505之间、固定杆508后侧与第二摆动杆51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09,第一转轴3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513,第一齿轮513位于固定框501内,第一齿轮513于锯齿514啮合。

加湿装置6包括有第三滑块601、支杆602、齿条603、压力开关604、压块605、曲形杆606、第二弹簧607、第一电磁铁608、加湿器609、第二滑块610、第三弹簧611、第二滑轨612、第二电磁铁613、第三滑轨614和扇形齿轮615,左支架1内右侧设置有支杆602,支杆602位于电机7下方,支杆602左端设置有第三滑轨614,第三滑轨614上设置有第三滑块601,第三滑块601前侧连接有齿条603,齿条603底端与底板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07,齿条603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613,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扇形齿轮615,扇形齿轮615与齿条603啮合,左支架1内右侧设置有压力开关604,左支架1顶部设置有加湿器609,加湿器609位于第一风扇507和第二风扇510的右上方,左支架1内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轨612,第二滑轨61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610,第二滑块610底部与第二滑轨61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611,第二滑块610右侧设置有曲形杆606,曲形杆606左部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铁608,第一电磁铁608位于第二电磁铁613的正上方,曲形右部底端设置有压块605,压块605位于压力开关604的正上方。

实施例4

一种智能家居数据采集用空气湿度调控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左支架1、底板2、第一转轴3、第一轴承座4、风干装置5、加湿装置6、电机7和右支架8,底板2顶部设置有左支架1和右支架8,右支架8在左支架1的右方,右支架8内右侧设置有电机7,左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4上安装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右端与电机7左侧连接,第一转轴3左端连接有风干装置5。

风干装置5包括有固定框501、固定板502、第一滑块503、第一滑轨504、第一摆动杆505、撞击球506、第一风扇507、固定杆508、第一弹簧509、第二风扇510、第二摆动杆511、连杆512、第一齿轮513和锯齿514,左支架1内右侧连接有固定板502,固定板502位于第一轴承座4的下方,固定板502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504,第一滑轨504上设置有第一滑块503,第一滑块503顶部连接有固定框501,固定框501内顶部和底部对称式设置有锯齿514,固定框50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连杆512,连杆512上设置有撞击球506,左支架1左端复合式铰接连接有第一摆动杆505和第二摆动杆511,撞击球506位于第二摆动杆511和第一摆动杆505下部之间,第二摆动杆511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扇507,第一摆动杆505顶端设置有第二风扇510,左支架1顶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杆508,固定杆508前侧与第一摆动杆505之间、固定杆508后侧与第二摆动杆51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09,第一转轴3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513,第一齿轮513位于固定框501内,第一齿轮513于锯齿514啮合。

加湿装置6包括有第三滑块601、支杆602、齿条603、压力开关604、压块605、曲形杆606、第二弹簧607、第一电磁铁608、加湿器609、第二滑块610、第三弹簧611、第二滑轨612、第二电磁铁613、第三滑轨614和扇形齿轮615,左支架1内右侧设置有支杆602,支杆602位于电机7下方,支杆602左端设置有第三滑轨614,第三滑轨614上设置有第三滑块601,第三滑块601前侧连接有齿条603,齿条603底端与底板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07,齿条603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613,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扇形齿轮615,扇形齿轮615与齿条603啮合,左支架1内右侧设置有压力开关604,左支架1顶部设置有加湿器609,加湿器609位于第一风扇507和第二风扇510的右上方,左支架1内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轨612,第二滑轨61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610,第二滑块610底部与第二滑轨61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611,第二滑块610右侧设置有曲形杆606,曲形杆606左部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铁608,第一电磁铁608位于第二电磁铁613的正上方,曲形右部底端设置有压块605,压块605位于压力开关604的正上方。

还包括有从动轮9、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转轴11、扇片12、主动轮13和平皮带14,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主动轮13,主动轮13位于第一轴承座4和扇形齿轮615之间,左支架1下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0位于第一轴承座4下方,第二轴承座10上安装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右端设置有从动轮9,从动轮9和主动轮13之间绕有平皮带14,第二转轴11左端设置有扇片12。

还包括有控制器15、湿度传感器16和防湿罩17,右支架8内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5,控制器15位于支杆602的下方,电机7、湿度传感器16、第一风扇507、第二风扇510、压力开关604、第一电磁铁608、加湿器609和第二电磁铁613均分别与控制器15连接,控制器15外围设置有防湿罩17,防湿罩17设置在右支架8上,右支架8顶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6位于加湿器609的右侧。

还包括有加强筋18,底板2顶部和右支架8左下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8,加强筋18位于控制器15的下方,加强筋18的形状为圆柱体形,加强筋18的材质为优质钢材,加强筋18的厚度为1cm。

工作原理:当屋内湿气太重时,启动电机7,第一转轴3转动,同时启动风干装置5工作,使风干装置5对屋内进行风干,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机7和风干装置5;当屋内太干燥时,启动加湿装置6工作,对屋内进行加湿,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机7和加湿装置6。

因为风干装置5包括有固定框501、固定板502、第一滑块503、第一滑轨504、第一摆动杆505、撞击球506、第一风扇507、固定杆508、第一弹簧509、第二风扇510、第二摆动杆511、连杆512、第一齿轮513和锯齿514,左支架1内右侧连接有固定板502,固定板502位于第一轴承座4的下方,固定板502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轨504,第一滑轨504上设置有第一滑块503,第一滑块503顶部连接有固定框501,固定框501内顶部和底部对称式设置有锯齿514,固定框50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连杆512,连杆512上设置有撞击球506,左支架1左端复合式铰接连接有第一摆动杆505和第二摆动杆511,撞击球506位于第二摆动杆511和第一摆动杆505下部之间,第二摆动杆511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扇507,第一摆动杆505顶端设置有第二风扇510,左支架1顶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杆508,固定杆508前侧与第一摆动杆505之间、固定杆508后侧与第二摆动杆51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09,第一转轴3左端设置有第一齿轮513,第一齿轮513位于固定框501内,第一齿轮513于锯齿514啮合,初始,第一弹簧509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当需要对室内进行风干时,打开第一风扇507和第二风扇510,此时,电机7工作,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使第一齿轮513转动,带动固定框501前后移动,使前后两侧的撞击球506分别间隔性的推动第二摆动杆511和第一摆动杆505,使前后两次的第一弹簧509分别间隔性松弛,从而使第一风扇507和第二风扇510摆动,对空气进行吹风,将周围风干,风干工作完成后,关闭第一风扇507和第二风扇510,关闭电机7,即可。

因为加湿装置6包括有第三滑块601、支杆602、齿条603、压力开关604、压块605、曲形杆606、第二弹簧607、第一电磁铁608、加湿器609、第二滑块610、第三弹簧611、第二滑轨612、第二电磁铁613、第三滑轨614和扇形齿轮615,左支架1内右侧设置有支杆602,支杆602位于电机7下方,支杆602左端设置有第三滑轨614,第三滑轨614上设置有第三滑块601,第三滑块601前侧连接有齿条603,齿条603底端与底板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07,齿条603顶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613,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扇形齿轮615,扇形齿轮615与齿条603啮合,左支架1内右侧设置有压力开关604,左支架1顶部设置有加湿器609,加湿器609位于第一风扇507和第二风扇510的右上方,左支架1内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轨612,第二滑轨61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610,第二滑块610底部与第二滑轨61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611,第二滑块610右侧设置有曲形杆606,曲形杆606左部下方设置有第一电磁铁608,第一电磁铁608位于第二电磁铁613的正上方,曲形右部底端设置有压块605,压块605位于压力开关604的正上方,所以当屋内空气比较干燥时,给第一电磁铁608和第二电磁铁613通电,带相反的磁性,此时,电机7工作,带动扇形齿轮615转动,齿条603因为扇形齿轮615的带动作用和第二弹簧607的弹力作用,间隔性向上和向下运动,由于第一电磁铁608和第二电磁铁613带相反的磁性相互吸引,当齿条603向下运动时,曲形杆606向下运动,当压块605向下运动至触碰到压力开关604时,加湿器609工作,对空气进行加湿,第一电磁铁608和第二电磁铁613断电。

因为还包括有从动轮9、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转轴11、扇片12、主动轮13和平皮带14,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主动轮13,主动轮13位于第一轴承座4和扇形齿轮615之间,左支架1下部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轴承座10位于第一轴承座4下方,第二轴承座10上安装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右端设置有从动轮9,从动轮9和主动轮13之间绕有平皮带14,第二转轴11左端设置有扇片12,所以当电机7转动时,第一转轴3转动,带动主动轮13转动,从动轮9在平皮带14的带动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11转动,扇片12转动,生成风,因此不管在空气加湿还是在风干过程中,都有利于屋内快速湿度扩散或者湿气降低。

因为还包括有控制器15、湿度传感器16和防湿罩17,右支架8内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5,控制器15位于支杆602的下方,电机7、湿度传感器16、第一风扇507、第二风扇510、压力开关604、第一电磁铁608、加湿器609和第二电磁铁613均分别与控制器15连接,控制器15外围设置有防湿罩17,防湿罩17设置在右支架8上,右支架8顶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6位于加湿器609的右侧,所以湿度传感器16可以感应空气湿度状况,防湿罩17可以保护控制器15不受潮,控制器15控制电机7的打开与关闭,控制第一风扇507和第二风扇510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加湿器609的工作,控制第一电磁铁608和第二电磁铁613的通电状况,使整个空气湿度调控智能化,便利化。

因为还包括有加强筋18,底板2顶部和右支架8左下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8,加强筋18位于控制器15的下方,加强筋18的形状为圆柱体形,加强筋18的材质为优质钢材,加强筋18的厚度为1cm,所以可以增强本装置的稳固性,从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控制器15选择厦门海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为S24S0T型PLC控制器15,主机外部24VDC供电,16路输入,8路输出。输入输出端口的定义为:X0为启动开关,X1为停止开关,X2为压力开关604,X3为湿度传感器16;Y0为电机7,Y1为加湿器609,Y2为第一风扇507,Y3为第二风扇510,Y4为第一电磁铁608,Y5为第二电磁铁613。根据图7所示的电气控制原理图,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通过编程即可实现控制器15控制各部件按上述工作原理进行动作,编程的相关指令都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