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465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触控面板(touch pad)的底座(base),且特别是涉 及一种可提供触控面板位移触感的底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资讯科技不断的演进,笔记型电脑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由 于笔记型电脑具有轻薄短小且易于携带等优点,因此,笔记型电脑已经逐渐 成为现代人最常使用的电脑设备之一。
一般而言,当使用者在操作笔记型电脑时,不外乎是使用键盘、鼠标或 触控面板等输入装置以进行输入的动作。传统的触控面板最主要的功用在于 提供使用者通过操作触控面板控制笔记型电脑荧幕上所显示的鼠标游标或 视窗巻轴的移动状态。
举例而言,使用者可用手指或其他物件碰触该触控面板并在触控面板上 进行移动的动作,触控面板接受该移动的动作并产生移动信号,笔记型电脑 自触控面板接收到移动信号后,笔记型电脑即4艮据移动信号控制荧幕上所显 示的鼠标游标或视窗巻轴作相对应的移动。
在一般的笔记型电脑上的触控面板旁通常会另外设置有两个按键,该两 个按键可以分别用以模拟按压鼠标的左键或右键。然而,当使用者在操作笔 记型电脑时,若欲同时用手指控制触控面板及该两个按4建,使用起来的确相 当不方便。此外,在一般的笔记型电脑上,触控面板通常皆为固定式的,亦 即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时,并不会产生像按压鼠标左键或右键时的位移触 感。
如果可以让触控面板产生位移触感,并且在触控面板下方设置按压开 关,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即产生类似鼠标左键或右4建的功能输出,对使 用者而言将更为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触控面板位移触感的底 座,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将承栽触控面 板的托座枢接至壳体,以提供触控面板位移触感。
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包
含壳体(casing)、托座(bracket)以及触控面板。壳体具有凹槽(recess),其中, 凹槽限定底表面、垂直底表面的第一側壁以及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側壁, 第一侧壁具有第一枢接部,且第二側壁具有第二枢接部。托座设置在凹槽中。 托座具有第三枢接部以及第四枢接部,其中,第三枢接部与第一枢接部枢接, 第四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致使托座可相对于凹槽的底表面转动。此外, 触控面板则是设置在托座上。
由此,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即可伴随着托座相对于壳体 转动,进而产生位移触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将承栽触控 面板的托座枢接至键盘,以提供触控面板位移触感。
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包含壳体、键 盘、托座以及触控面板。壳体具有凹槽,且凹槽限定一底表面。键盘设置在 凹槽中。键盘包含板状构件,且板状构件具有第一枢接部以及第二枢接部。 托座设置在凹槽中,且邻近键盘。托座包含连接构件,且连接构件具有第三 枢接部以及第四枢接部,其中,第三枢接部与第一枢接部枢接,且第四枢接 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致^f吏托座可相对于凹槽的底表面转动。此外,触控面 板则是设置在托座上。
由此,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即可伴随着托座相对于壳体 转动,进而产生位移触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承载触控面板的托座选择性地枢接至壳体或 键盘底部,使得使用者按压触感面板时,可产生类似按压鼠标左键或右键的 按压触感。同时,在触控面板下方设置开关,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时,即 可触发开关,进而产生控制信号。此外,如果枢接处离触控面板愈远,则使 用者在按压触控面板时,所感受到的位移触感会愈接近直上直下,且按压力 量会比较平均。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的外观
图2绘示图1中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的分解图3绘示图2中壳体的分解图4绘示图3中壳体于另一一见角的外观图5绘示图3中壳体于另一视角的外观图6绘示图2中托座的外观图7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 一具体实施例的托座的外观图; 图8绘示图7中托座的背面视图; 图9绘示图8中托座枢接至键盘的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 12:触控面板 140:第一悬臂 142:第二悬臂 16、 36:键盘 20:壳体 2000:底表面 204:第一侧壁 206:第二侧壁 340:连接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具有触控 面板的底座1的外观图。图2绘示图1中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1的分解图。 图3绘示图2中壳体20的分解图。图4绘示图3中壳体20于另一视角的外 观图。图5绘示图3中壳体20于另一视角的外观图。
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1包含聚脂薄膜(mylar)10、触控面板12、托座14、
6
10、 30:聚脂薄膜
14、 34:托座
1400、 3400:第三枢接部
1420、 3402:第四枢接部
18:开关
200:凹槽
202:底板
2040、 3600:第一枢接部 2060、 3602:第二枢接部 360:板状构件键盘(keyboard)16、开关(switch)18以及壳体20。如图2所示,壳体20具有 凹槽200,且凹槽200限定底表面2000。在此实施例中,壳体20包含可拆 卸的底板202,且底板202提供上述凹槽200所限定的底表面2000,如图3 所示。
此外,壳体20具有垂直底表面2000的第 一侧壁204以及与第 一侧壁204 相对的第二侧壁206,其中,第一側壁204具有第一枢接部2040,且第二侧 壁206具有第二枢接部2060。
请参阅图6。图6绘示图2中托座14的外观图。托座14包含第一悬臂 140以及第二悬臂142,其中,第一悬臂140上具有第三枢接部1400,且第 二悬臂142上具有第四枢接部1420。当托座14被设置在壳体20的凹槽200 中,第三枢接部1400与第一枢接部2040枢接,且第四枢接部1420与第二 枢接部2060枢接,致使托座14可相对于凹槽200的底表面2000转动。
在此实施例中,壳体20上的第一枢接部2040与第二枢接部2060分别 设计为孔洞(如图4与图5所示),且托座14上的第三枢接部1400与第四枢 接部1420分别设计为凸柱(如图6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也可将壳体 20上的第一枢接部2040与第二枢接部2060分别设计为凸柱,且将托座14 上的第三枢接部1400与第四枢接部1420分别设计为孔洞,视实际应用而定。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壳体20上的第一枢接部2040与第二枢接部 2060较靠近壳体20的前端,在托座14被按压时,托座14会向顺时针方向 转动。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枢接部2040与第二枢接部2060设 计在靠近键盘16的一端,使得枢接在壳体20上的托座14被按压时,变成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2设置在托座14上,且聚脂薄膜IO设置在 触控面板12上。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12时,触控面板12即可伴随着托 座14相对于壳体20转动,进而产生位移触感。
此外,开关18设置在凹槽200的底表面2000与托座14之间。当使用 者按压触控面板12时,即可触发开关18,进而产生控制信号。在实际应用 时,开关18所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设计为鼠标左键或右键的输出。键盘16 则设置在壳体20上,且邻近触控面板12。键盘16与一般笔记型电脑上的键 盘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至图9。图7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托座34的外观图。图8绘示图7中托座34的背面视图。图9绘示图8中托座34枢 接至键盘36的视图。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此实施例 的托座34枢接在键盘36上,而非上述的壳体。
如图9所示,键盘36包含板状构件360,且板状构件360具有第一枢接 部3600以及第二枢接部3602。此外,如图7与图8所示,托座34包含连接 构件340,且连接构件340具有第三枢接部3400以及第四枢接部3402。在 此实施例中,键盘36上的第一枢接部3600与第二枢接部3602分别设计为 孔洞(如图9所示),且托座34上的第三枢接部3400与第四枢接部3402分别 设计为凸柱(如图7与图8所示)。此外,连接构件340大致上呈"n "字形, 如图8所示。
如图9所示,组装时,连接构件340的第三枢接部3400与板状构件360 上的第一枢接部3600枢接,且连接构件340的第四枢接部3402与板状构件 360上的第二枢接部3602枢接,致使托座34可相对转动。在此实施例中, 触控面板(未显示)设置在托座34上,且聚脂薄膜30设置在触控面板上,如 图7所示。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即可伴随着托座34相对转 动,进而产生位移触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连接构件340与板状构件360的枢接处离触控面板 愈远,则使用者在按压触控面板时,所感受到的位移触感会愈接近直上直下, 且按压力量会比较平均。
相比较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承载触控面板的托座选择性地枢接至 壳体或键盘底部,使得使用者按压触感面板时,可产生类似按压鼠标左键或 右键的按压触感。同时,在触控面板下方设置开关,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 时,即可触发开关,进而产生控制信号。此外,如果枢接处离触控面板愈远, 则使用者在按压触控面板时,所感受到的位移触感会愈接近直上直下,且按 压力量会比较平均。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具有一凹槽,该凹槽限定一底表面、一垂直该底表面的第一侧壁以及一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具有一第一枢接部,该第二侧壁具有一第二枢接部;托座,设置在该凹槽中,该托座具有一第三枢接部以及一第四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一枢接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枢接,致使该托座可相对于该凹槽的该底表面转动;以及触控面板,设置在该托座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另 包含一键盘,设置在该壳体上,且邻近该触控面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另 包含一开关,设置在该凹槽的该底表面与该托座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另 包含一聚脂薄膜,设置在该触控面板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 含一可拆卸的底板,该底板提供该底表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托座包 含一第一悬臂以及一第二悬臂,该第三枢接部位于该第一悬臂上,且该第四 枢接部位于该第二悬臂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 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分别为 一孔洞,且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四枢接部分别为 一凸柱。
8、 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具有一凹槽, 该凹槽限定一底表面;键盘,设置在该凹槽中,该键盘包含一板状构件,该 板状构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以及一第二枢接部;托座,设置在该凹槽中,且 邻近该键盘,该托座包含一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具有一第三枢接部以及一 第四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一枢接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与该第二枢 接部枢接,致使该托座可相对于该凹槽的该底表面转动;以及触控面板,设 置在该托座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 开关,设置在该凹槽的该底表面与该托座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 聚脂薄膜,设置在该触控面板上。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 含一可拆卸的底板,该底板提供该底表面。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构 件呈n字形。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 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分别为 一孔洞,且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四枢接部分别为 一凸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其包含壳体、托座以及触控面板。壳体具有凹槽。凹槽限定底表面、垂直底表面的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具有第一枢接部,且第二侧壁具有第二枢接部。托座设置在凹槽中。托座具有第三枢接部以及第四枢接部,其中,第三枢接部与第一枢接部枢接,第四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致使托座可相对于凹槽的底表面转动。此外,触控面板则是设置在托座上。当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即可伴随着托座相对于壳体转动,进而产生位移触感。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1311627SQ200820130869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9日
发明者刘家宏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