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9978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支撑基板、一可挠性显示面板、一弹性透光体、至少一发光元件及至少一感测元件。可挠性显示面板配置于支撑基板的上方。透光弹性体配置于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发光元件配置于透光弹性体的一第一侧旁且适于朝透光弹性体提供一光线。感测元件配置于透光弹性体的一第二侧旁。光线经透光弹性体而传递至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以定义出一感测空间。
【专利说明】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touch display panel),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现今一般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设计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声波式及电磁式等,其中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已成为新一波的发展趋势。
[0003]一般而言,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包含: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前方的光学触控模块。当触控物体接触显示面板时,光学触控模块会根据触控物体所引起的光遮断与光强度变化来判断触碰物体的位置。由于光源与用以导引光源的导光单元是设置于显示面旁的前框上,这会导致显示面旁的结构过于凸出,进而造成显示面板的外观不佳,而不具有平面化的现代感。因此,如何提升光学触控模块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整合程度,已成为光学式触控面板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光阻断与光强度变化的方式来推算出触碰点的位置,非常适于实用。
[0005]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一支撑基板、一可挠性显示面板、一弹性透光体、至少一发光元件及至少一感测元件。可挠性显示面板配置于支撑基板的上方。透光弹性体配置于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发光元件配置于透光弹性体的第一侧旁。发光元件适于朝透光弹性体提供一光线。感测元件配置于透光弹性体的第二侧旁。光线经透光弹性体而传递至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以定义出一感测空间。
[000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基板的材质包括玻璃、塑胶或金属。
[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可挠性液晶显示面板、可挠性电泳显示面板或可挠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透光弹性体的形状包括一口字形。
[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透光弹性体的材质包括树脂或合成橡胶。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透光弹性体包括多个透光弹性体单元,且透光弹性体单元分散排列于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兀件为一不可见光光源,且光线为一不可见光。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不可见光光源包括一红外光光源。
[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感测元件为一不可见光感测元件。
[00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感测元件为一红外光感测元件。
[00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兀件为一可见光光源,且光线为一可见光。[00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感测元件为一可见光感测元件。
[00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元件包括一发光二极管。
[00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感测元件包括一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感测元件或一电荷稱合元件。
[00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可挠性显示面板被至少一触控物体触碰时,触控物体在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触碰位置同时形成一触碰凹点与对应触碰凹点的一突出部,突出部进入感测空间而阻断光线,且感测元件感测到突出部所造成的光线变化,据此判断出突出部在感测空间中的位置。
[00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发光元件是配置于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且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可经透光弹性体而传递至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以定义出感测空间。因此,相比较于现有习知的红外线式触控显示面板而言,本发明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无须在显示面板的上方预留红外线光路径,因此可使其外观设计上具有较佳的灵活度。
[0021]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支撑基板、一可挠性显示面板、一弹性透光体、至少一发光元件及至少一感测元件。可挠性显示面板配置于支撑基板的上方。透光弹性体配置于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发光元件配置于透光弹性体的一第一侧旁且适于朝透光弹性体提供一光线。感测元件配置于透光弹性体的一第二侧旁。光线经透光弹性体而传递至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以定义出一感测空间。
[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1B是一触控物体触碰图1A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1C是图1A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2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2B是图2A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8]100a、IOOb: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110:支撑基板
[0029]120:可挠性显示面板130a、130b:弹性透光体
[0030]132a、132b:第一侧134a、134b:第二侧
[0031]136:透光弹性体单元140:发光元件
[0032]150:感测元件200:触控物体
[0033]200a:触碰凹点200b:突出部
[0034]L:光线S、S’:感测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6]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A所75,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式触控显面板IOOa包括一支撑基板110、一可挠性显不面板120、一弹性透光体130a、至少一发光元件140及至少一感测元件150。
[0037]详细来说,可挠性显示面板120配置于支撑基板110的上方,其中支撑基板110的材质例如是玻璃或塑胶或金属,并且不以此为限。而可挠性显示面板120例如是可挠性液晶显示面板、可挠性电泳显示面板或可挠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在此并不以此为限。
[0038]透光弹性体130a配置于支撑基板11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之间,其中透光弹性体130a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132a与一第二侧134a。此处,透光弹性体130a是包括多个透光弹性体单元136,且透光弹性体单元136分散排列(例如是呈矩阵式排列,请参阅图1C所示,或呈不规则排列)在支撑基板11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之间。透光弹性体130a的第一侧132a与第二侧134a是由排列于支撑基板11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周围相对两侧边的透光弹性体单元136所定义,且透光弹性体130a的材质例如是树脂或合成橡胶,并且不以此为限。
[0039]发光元件140配置于透光弹性体130a的第一侧132a旁,且发光元件140适于朝透光弹性体130a提供一光线L。感测元件150配置于透光弹性体130a的第二侧134a旁。也就是说,发光元件140与感测元件150是位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的下方,且发光元件140与感测元件150例如是呈水平排列。特别是,光线L可经透光弹性体130a而传递至支撑基板11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之间以定义出一感测空间S。此处,以红外光为例,发光元件140为一红外光光源,其中红外光光源例如是一红外光发光二极管,而光线L为一红外光。感测元件150为一红外光感测元件,而红外光感测元件包括一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感测元件或一电荷稱合元件,在此并不以此为限。
[0040]值得一提的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40可为一不可见光光源,其中不可见光光源例如是一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而光线L可为一不可见光。同时,所搭配的感测元件150可为一不可见光感测元件,且不可见光感测元件例如是一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感测元件或一电荷耦合元件,但并不以此为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40也可为一可见光光源,其中可见光光源例如是一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而光线L可为一可见光。同时,所搭配的感测元件150也可为一可见光感测元件,且可见光感测元件例如是一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感测元件或一电荷耦合元件,但并不以此为限。
[0041]图1B是一触控物体触碰图1A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B所示,当可挠性显示面板120被至少一触控物体200触碰时,由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具有弹性,触控物体200在可挠式显示面板120的触碰位置同时形成一触碰凹点200a与对应此触碰凹点200a的一突出部200b,此时,突出部200b进入感测空间S而阻断光线L,且感测元件150感测到突出部200b所造成的光线变化。更具体来说,突出部200b进入了感测空间S而阻断光线L在感测空间S中的传递,即造成感测空间S中的光线变化,因此感测元件150会侦测到被突出部200b遮蔽住的光线的变化,据此判断出突出部200b在感测空间S中的位置,并经控制模块(未绘示)进行信号处理,进而计算得知触控物体200相对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的位置。[0042]由于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140是配置于支撑基板11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之间,且发光元件140所发出的光线L可经透光弹性体130a而传递至支撑基板11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之间以定义出感测空间S。相比较于现有习知的红外线式触控显示面板而言,本实施例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IOOa无须在显示面板的上方预留红外线光路径,因此可使其外观设计上具有较佳的灵活度。
[0043]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透光弹性体130a的形态,虽然此处所提及的透光弹性体130a具体化是包括多个透光弹性体单元136。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A与图2B所示,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IOOb的透光弹性体130b也可为一体成形的连续结构,其中透光弹性体130b的形状例如是一口字形,而透光弹性体130b位于支撑基板11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20的周围,且透光弹性体130b的第一侧132b与第二侧134b彼此相对;或者是,已知的其他能达到同等维持可挠性显示面板120与支撑基板110之间的间距的结构设计,仍属于本发明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0044]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发光元件是配置于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且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可经透光弹性体而传递至支撑基板与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以定义出感测空间。因此,当可挠性显示面板被至少一触控物体触碰时,触控物体在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触碰位置同时形成一触碰凹点与对应触碰凹点的一突出部,突出部进入感测空间而阻断光线,且感测元件感测到突出部所造成的光线变化,据此判断出突出部在感测空间中的位置,并经控制模块进行信号处理,进而计算得知触控物体相对于可挠性显示面板的位置。相比较于现有习知的红外线式触控显示面板而言,本发明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无须在显示面板的上方预留红外线光路径,因此可使其外观设计上具有较佳的灵活度。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式触控显不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基板; 一可挠性显示面板,配置于该支撑基板的上方; 一透光弹性体,配置于该支撑基板与该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 至少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透光弹性体的该第一侧旁,该发光元件朝该透光弹性体提供一光线;以及 至少一感测元件,配置于该透光弹性体的该第二侧旁,其中该光线经该透光弹性体而传递至该支撑基板与该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以定义出一感测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基板的材质包括玻璃、塑胶或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可挠性液晶显示面板、可挠性电泳 显示面板或可挠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弹性体的形状包括一口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弹性体的材质包括树脂或合成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弹性体包括多个透光弹性体单元,且该些透光弹性体单元分散排列于该支撑基板与该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元件为一不可见光光源,且该光线为一不可见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不可见光光源包括一红外光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测元件为一不可见光感测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测元件包括一红外光感测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元件为一可见光光源,且该光线为一可见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测元件为一可见光感测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元件包括一发光二极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测元件包括一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感测元件或一电荷耦合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可挠性显示面板被至少一触控物体触碰时,该触控物体在该可挠式显示面板之触碰位置同时形成一触碰凹点与对应该触碰凹点的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进入该感测空间而阻断该光线,且该感测元件感测到该突出部所造成 的光线变化,据此判断出该突出部在该感测空间中的位置。
【文档编号】G06F3/042GK103455211SQ201310045092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丁冠福 申请人: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