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2907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一种手持式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和方法,用于解决小型PAD和大屏幕智能手机的握持不稳固的困难。所采用的方式是在手持电脑的后背附着一根冗余距离较小的带子,这样的结构可以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将至少一根手指插入上述带子与手持电脑的背面之间的缝隙,并将插入缝隙的手指与未插入缝隙的手指并拢、或者弓起插入缝隙的手指,迫使带子绷紧,让手持电脑与使用者的手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
【专利说明】一种手持式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人机交互和人体工程学领域,通过在手持式电脑背后附着一条带子等 装置,来辅助操作者操控智能手机、PAD等手持式的电脑。使操作者能更方便、舒适地操控 轻型的手持式电脑。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的手持式电脑主要包括智能手机、PAD、和各种手持式的专用测试仪,其操控 方式也是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苹果公司和安卓系统所采用的纯手指操作方式,另一种是 微软公司所倡导的手指结合手写笔方式。
[0003] 我在去年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和专利申请,完善并发展了基于动态感应的操控系 统,参见201210275826. X -种用于手持式电脑设备的操控系统和方法,这种系统通过电脑 内置的陀螺来控制手机的鼠标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这样操作者就可以通过转动手机移动 鼠标指针、并按动布置在手机上的按钮或虚拟按钮来操控电脑了。这种动感操控系统让操 作者能够轻易地单手操控屏幕大于4寸的手持式电脑,但是动感操控系统要求操作者在操 作过程中频繁地轻微转动手机,对操作者握持电脑的稳固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发明 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创新。本发明不仅对采用动感操控系统的智能手机用户体验 有巨大的提升,对上述两种现存的操控方式的握持、使用体验也具有很大的改善。
[0004] 在早期平板电脑还非常巨大沉重的时候,曾经有一种辅助握持的方式,在平板电 脑小型化以后,这种辅助握持的方式就被淘汰了。本发明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握持的方式可 以适应于小型的PAD、以及更小的智能手机。


【发明内容】

[0005] 在早期平板电脑还非常巨大沉重的时候,曾经有一种辅助握持的方式,如图1所 示,其手掌握着把手,在手腕的位置有个带子勒在手腕以上的部位,其带子的作用是防止平 板电脑沿着把手的轴向随意转动,通过带子还可以借用小臂的力量,进而通过肘关节的转 动带动电脑沿着把手的轴向转动,而另外两个轴向的用力则是靠手握的把手来控制。在平 板电脑小型化、轻型化以后,这种辅助握持的方式已经被淘汰了。本发明作为一种新的辅助 握持的方式可以适应于小型的PAD,甚至可以适用于更小的智能手机。
[0006]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007] -种手持式电脑的握持装置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
[0008] 1.在手持式电脑,或是电脑的保护罩上具备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所述的附着 装置可以在电脑的后背,也可以在电脑的侧边、甚至是正面,只要能将位于电脑背后的带子 稳固地附着在电脑上即可;
[0009] 2.在上述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附着至少一条用于辅助握持的带子,所述的带 子通过上述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附着在手持式电脑的背面,或是通过附着在电脑保护罩 上,以达到间接地附着在电脑的背面的效果;
[0010] 3.所述带子可以是倾斜布放的,即不与手机的边缘平行;
[0011] 4.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带子的长度会比将带子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绷紧带子所 需要的最短长度更长一些,这个多出来的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米,如果带子是可调整长 度的,则其调整到最短时的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米,例如,如果带子是像是背包背带那样 的,再例如,如果带子是采用自带弹性的松紧带,则上述的带子长度指的是其不受外力拉伸 时的长度。
[0012] 5.如果手持式电脑是智能手机,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同手持式电脑 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超过3厘米,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边缘是指与连接两个带子附着 装置之间的直线最接近于平行的那个边缘;如果手持式电脑是PAD,或是采用动感操控系 统的智能手机,所述的最短距离不超过5厘米;
[0013] 6.手持式电脑的使用者将至少一根手指插入上述带子与手持式电脑的背面之间 的缝隙,并至少将一根手指保持在上述带子与手持式电脑的背面之间的缝隙之外;
[0014] 7.手持式电脑的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并拢手指、或者弓起插入缝隙的手指,迫使 带子绷紧,让手持式电脑与使用者的手之间建立稳固的关系;
[0015] 8.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重量不超过500克。
[0016] 本发明在智能手机的背面增加一个辅助的带子,如图2所示,这个带子不是用于 固定手腕的,而是用于固定手指的,且需要带子与智能手机的背面之间的空隙既能有足够 的空隙穿过手指,又能在需要的时候并拢手指的缝隙来绷紧带子,使得整个智能手机的背 面紧贴在使用者的手中,在几个轴向上都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操作者在任何一个轴向上 转动手掌,智能手机都能跟随着转动。这里所说的并拢手指,并非一定要这几个手指紧密接 触,而是其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只要能够迫使带子绕着手指弯曲,从而迫使带子绷紧即可。
[0017] 通过对比,我们看看本发明的辅助握持方式与现有技术的辅助握持方式有和不 同,
[0018] 1.最大的不同是握持方式的不同,上述的那种现有的辅助握持方式实际上主要 靠手掌握持的那个把手,勒住手腕或小臂的带子主要防止平板电脑沿着把手的轴向随意转 动,进而通过肘关节的转动带动电脑转动,其基本原理与古老的握持盾牌的原理类似,不同 的是盾牌朝向外侧,而手持式电脑朝向内侧。本发明的方式不用手掌握持式的把手,只用一 根带子来使手持式电脑紧贴手掌,靠手腕的力量来控制电脑的姿态。
[0019] 2.适用的手持式电脑的重量的不同,上述的那种古老的辅助握持方式是在电脑重 量在1000克到2000克的时代采用的方式,当手持式电脑的重量降低到1000克以下后,这 种辅助握持装置就基本上被淘汰了。本发明的方式主要是用于握持轻型手持式电脑,经过 我们的测试,即便用很复杂的辅助握持方式,想要仅仅依靠手腕的力量长时间握持1000克 以上的电脑有些困难,那样的重量还是采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带把手的且借靠带子来助 小臂力量的辅助装置比较合适。如果考虑长时间握持的因素,手腕所能承受的应该低于700 克,当然考虑到国人的平均体形和力量要比我小许多,这个重量界限应该再低一些,应当是 500克甚至是300克以下。当然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这个限制不成问题,因为现有的几乎所 有智能手机的重量都控制在200克以内。
[0020] 3.目的不一样,上述的那种古老的辅助握持方式是为了让使用者一只手及手臂能 够稳定地握持手持式电脑,另一只手用来操控电脑,总而言之是双手操作。本发明的目的是 不仅要单手握持,还要能够让使用者的大拇指能够空闲出来用于按压按钮、虚拟按钮、以及 划屏等操作,即用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或其中的几个手指来实现稳定握持的效果; 更进一步,在使用动感操控系统的时候,使用者还需要能够用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 灵活地转动手机,以实现通过手机的内置陀螺来控制屏幕中的鼠标指针的移动,即这四个 手指不仅起到握持的作用,还要起到辅助操控的作用,总而言之是单手实现握持并操作。
[0021] 4.带子的冗余长度不同,上述的那种古老的辅助握持方式为了让整个手掌、手臂 都伸进去,必须具有较大的冗余长度,而本发明只需要几个手指伸进去,且需要绷紧带子, 所以冗余长度更小。
[0022] 5.利用带子的方式不同,现有技术的握持方式中,带子只是简单地套住腕关节以 上的小臂,因为其主要的握持还是靠手握持把手来控制电脑的姿态,所以带子套住手臂的 时候可以比较松弛。而在本发明中,没有专门握持的把手,主要依靠这个带子来吃力,所以 在握持的时候带子必须是绷紧的,但是如果带子在没有插入手指的时候就是绷紧的,则手 指难以插入,本发明的解决方式有几个,
[0023] 1)用服装业常用的松紧带,作为带子,这样依靠带子本身的弹性就能让整个手持 式电脑紧贴着手指和手掌了。
[0024] 2)在机器背面与带子之间的缝隙中只插入一个或几个手指,其他的手指在缝隙以 夕卜,这样当使用者并拢手指的时候,就能迫使带子在手指的缝隙之间大幅度的弯曲消耗带 子的长度,这样,带子的其他部分就不得不绷紧,其结果就是整个手持式电脑就紧贴着手指 和手掌了。
[0025] 本发明中有关技术术语的含义及内容进一步解释如下:
[0026] 1.带子
[0027]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带子,不一定是经典的扁长形状的编织带子,可以有多种形式, 只要能起到本发明所述的辅助握持作用的长条状的有一定的柔韧性的材料都可以。例如, [0028] 1)带子可以简化为绳子的形状;
[0029] 2)带子也可以是一个条状的塑胶条;
[0030] 3)带子也可以是服装中常用的松紧带;
[0031] 4)带子还可以是管状的空心编织带子或塑胶带子,且这种空心带子形式的带子的 应用性能最好,因为扁平条状形式的带子只有在正常握持的时候最舒适,而当用户不是采 用握持的姿势、而是将其作为提手拎着智能手机的时候,带子的边缘对着手指,很不舒适, 而这种管状的空心编织带子在受力的时候可以顺着受力方向被压扁,所以其在任何方向都 可以让扁平的一面对着手指受力,让使用者感觉舒适。
[0032] 5)带子还可以是上述几种样式的拼接方式,例如带子的中间的需要与手接触的部 分是扁平的或是空心管状的样式,而带子的两端采用细绳子的样式,两种样式之间可以是 固定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等方式连接起来,这样的好处是,两端的细绳子在连接到位于 机身上的附着装置上的时候,更为方便,且这个附着装置可以做得很小,对机身形状的影响 也很小,且当附着装置为一个点的时候,也方便带子旋转,以适应各种握持姿势。
[0033] 6)带子的形状也可以不是一个平面的样式,可以是一个曲面的形状,例如在面向 手指插入的位置和方向有一个圆弧状的略微鼓起,这样方便手指插入其与手持式电脑的背 面的之间的空隙。
[0034] 2.带子附着装置
[0035] 本发明中所述的附着装置是指将带子附着在手持式电脑上或是其保护罩上的装 置,有多种方式,且不一定是固定的方式,某些形式的附着装置还可以允许调节带子的长短 和松紧程度。附着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几种方式,
[0036] 1)栓固点形式,在手机壳子或保护罩上穿孔,这是最简单的附着装置,绳子可以穿 过这个小孔然后用打结等方式固定在这个位置。
[0037] 2)可活动的环形扣形式,如同登山装备中的金属环形扣的装置,当然其形状要更 小些。
[0038] 3)卡扣形式,如同登山背包上一些带子上的卡扣,插入卡扣即锁住,捏住卡扣可拔 出。
[0039] 4)按扣形式,如同牛仔裤上的金属按扣,用一定的力量就能按上或拔下。
[0040] 5)尼龙拉扣形式,这是服装上常用的连接方式,其一边是许多微型钩子另一边是 尼龙毛,很容易粘在一起,用一定的力量就能拉开。
[0041] 6)腰带扣形式,类似于一般腰带的样式,这种方式可以调节带子的松紧程度。
[0042] 7)磁性扣方式,利用磁性将带子附着在手机壳或保护套上。
[0043] 8)传统衣服纽扣形式,这种方式适合与将带子固定在有合页护套的手机上的护套 上。
[0044] 9)注塑形式,直接用注塑的方式将带子固定在机壳、或是手机的保护套上,附着装 置就是与机壳或是保护套融合为一体的了。
[0045] 10)粘接形式,当然最简单的附着方式就是用胶水将带子粘接在手机壳或保护套 上,而附着装置就是凝固的胶水了。
[0046] 3.带子的冗余长度,就是当带子附着在上述带子附着装置上后,在两个附着装置 之间带子的实际长度会比将带子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绷紧所需要的最短长度更长一些,这 个多出来的长度在本文中称为带子的冗余长度,它决定了带子与手持式电脑背面之间的缝 隙的大小,并进一步决定了握持的姿势。
[0047] 4.并拢手指,这里所说的并拢手指只是一个大概的动作趋势,并非一定要这几个 手指紧密接触,而是其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只要能够迫使带子绕着手指弯曲,从而迫使带子 绷紧即可。更何况有带子的间隔也很难做到绝对紧密接触式的的并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8] 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握持方式,用于比较沉重的手持式电脑,其中201 是握持把手,202是一个带子绷着手腕以上的小臂上。
[0049]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辅助握持方式,实际上是通过手指的动作绷紧带子,从而 间接地使得手持式电脑附着在手上,手持式电脑的边缘位于食指根部的关节,让大拇指有 足够的活动范围以实现对整个屏幕的触摸操作。本发明的图2至图7的比例是按照身高 1. 8米的男性手掌和4. 7寸的大屏幕手机的比例来绘制的。
[0050] 图3所示的是另一种握持手持式电脑的姿势,手持式电脑的边缘位于大拇指根部 的关节,食指末端可以扣住边缘以实现稳固地握持,但是大拇指没有足够的活动范围来实 现对整个屏幕的触摸操作,必须用另一只手对屏幕进行触摸操作。
[0051]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剖面图,描述带子如何围着食指绕行,其中101是手机的机 身,201和202是两个带子附着装置,301是带子,401是使用者的大拇指,402是食指,403是 中指,404是无名指,405是小拇指。
[0052]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剖面图,描述带子如何围着中指绕行,其中101是手机的机 身,201和202是两个带子附着装置,301是带子,401是使用者的大拇指,402是食指,403是 中指,404是无名指,405是小拇指。
[0053] 图6所示的是,多层带子的情形下手指与带子间的关系,其中101是手机的机身, 201和202是两个带子附着装置,301是带子,401是使用者的大拇指,402是食指,403是中 指,404是无名指,405是小拇指。
[0054] 图7所示的是将带子当作是携带手机的时候作为一个提手,这样比捏着或掐着手 机要舒适很多。
[0055] 图8所示的是带子在小型PAD中的应用。图中位于上方的横向的带子是当使用 者将PAD旋转过来纵向使用的时候使用的,当然,为了便于在纵向使用的时候,方便另一只 手的辅助握持也可以在下方再增加一个带子,当纵向使用的时候原本带子与上下边缘的距 离,就变成了带子与左右边缘的距离了,也就是说在使用的时候,使用者的手总归是要从左 侧或右侧来握持电脑的。
[0056] 具体实现案例
[0057] 实施例1
[0058] 现行的大屏幕智能手机在单手操作的时候,经常需要大拇指脱离手机正面的屏幕 寻求另一个触摸点,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完全是靠重力保持其与手掌的接触,也就是说手掌 是托着手机,而不是握持手机,这样很不稳定。在功能手机时代,这个问题还不存在,因为其 屏幕和机身都很小,食指中指都可以弯曲过来扣住手机边缘,但是当大屏幕智能手机的屏 幕超过4寸以后,手指的长度就不够了,就难以扣住手机边缘了,当采用动感操控系统后, 需要经常转动手机来控制鼠标指针在屏幕上的移动,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本发明的大部 分附图的比例是按照身高1. 8米的男性手掌和4. 7寸的大屏幕手机的比例来绘制的,如果 让手机紧卡在大拇指根部,如图3所示,则仅凭大拇指的长度根本无法做到对整个屏幕实 施触摸操作,而必须用另一只手来协助进行屏幕触摸操作,所以这种握持方式,都是在操作 4. 7寸以上大屏幕手机甚至是更大的PAD的时候,一手握持、另一手做触摸屏操作的时候所 采用。从图2可以看到,为了让大拇指有充分的活动范围,手机的边缘不能紧卡在大拇指的 根部,而是应该放在食指、中指的根部关节,但是这种握持姿势的后果就是手指末端无法扣 住4寸以上的手机的边缘,只能用手掌的四个手指部分托着手机,这是一种很不稳固的握 持方式。如果是一个5. 5寸以上的智能手机则必须是大个子的人才能勉强用大拇指和中指 的末端关节卡着手机的左右两侧才能抓住,而小个子几乎是任何姿势都无法稳固地抓住手 机的左右两个边缘了。
[0059] 对于身高1. 8米的人来说,要想做到只用一只手既能稳固握持,又能让拇指对整 个手机屏幕进行触摸操作,手机的屏幕尺寸不能超过4寸,而对于身高更低的人来说,屏幕 的极限尺寸应该是3. 5寸。苹果公司就是基于这个方面因素的考虑一直不肯推出屏幕尺寸 更大的手机的。
[0060] 本发明就是试图通过辅助握持的方式来解决上述矛盾,当然现有技术中也有辅助 握持装置,但它们都是面向更笨重的手持式电脑的,本发明的辅助握持方式主要是面向轻 薄型的手持式的电脑的,这就要求辅助握持装置必须更加轻薄,且适应于这些轻薄型设备 所特有的握持方式。
[0061]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在手机或是PAD等轻型手持式电脑的背面和下边 缘分别布置一个附着辅助握持带子的装置,其中一个附着装置是允许用户调节带子的松紧 程度的,其调节的原理和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常用的皮带的通过卡扣卡紧带子所穿过 的缝隙来松开或卡紧皮带的方式;或是在带子上打孔,通过扣住带子上的某个孔洞来固定 带子、并调节其松紧等等。
[0062] 如图2和图4所示,使用者在将要握持手持式电脑的时候,先将食指插入带子与手 机的背面之间的空隙,然后食指、无名指并起来,这样就使带子在中指周围形成2个拐弯绕 过食指和中指,从而迫使其他部分的带子绷紧;另一种方式是,如图5所示,使用者在将要 握持手持式电脑的时候,先将中指插入带子与手机的背面之间的空隙,然后食指、中指、无 名指并起来,这样就迫使带子在中指周围形成3个拐弯绕过中指,从而迫使其他部分的带 子绷紧,当然带子绕过手指的拓扑结构可以有多种多样,甚至可以将除大拇指外的其他四 个手指都伸进带子与手持式电脑之间的缝隙中,手指背弓起以达到绷紧带子的目的,最终 的结果就是迫使整个手机的背面与使用者的手掌建立稳固的关系,使用者的大拇指可以完 全放心地脱离手机自由活动,而且使用者大拇指放开的时候,还可以灵活地通过转动手掌 来控制手机的转动,这一点对使用动感操控系统的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带子的冗余长度就 是当带子附着在带子附着装置上后,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带子的长度会比将带子在两个附 着装置之间绷紧带子所需要的最短长度更长一些,这个多出来的长度在本文中称为带子的 冗余长度,它决定了带子与手持式电脑背面之间的缝隙的大小,并进一步决定了握持姿势。 本发明只需要几个手指伸进去,且需要绷紧带子,所以冗余长度更小,带子的冗余长度一般 不超过2厘米到2. 5厘米,如果超过2. 5厘米,必须采用非常复杂的方式在几个手指之间绕 过才能绷紧带子,这是一般人的手指的直径及其可以弓起的程度所决定的,上述的那种古 老的辅助握持方式为了让整个手掌、手臂都伸进去,必须具有较大的冗余长度一般都超过3 厘米,一般在4厘米左右。另外还有一种腕式手机,就是将手机小型化到如手表一般大小, 并如同手表一般佩戴,具体参见实用新型9921735. 9,本发明与之重要的区别就是带子的冗 余长度,和及屏幕的大小,本发明主要针对大屏幕手机难以握持的问题,所以采用本发明的 手机的屏幕最小都不会小于3. 5英寸,一般要超过4英寸才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0063] 带子与手机左右边缘的距离,如图2中的501所示的距离,也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 部分。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握持方式,手机边缘放在使用者的食指根部关节这种便于大拇 指对整个屏幕进行触摸操作的姿势,则手机边缘与带子之间的距离应该不超过4厘米,如 果考虑到个头较小的人,这个距离应该不超过3厘米;如果采用图3所示的握持方式,手机 边缘放在使用者的大拇指根部关节,则手机边缘与带子之间的距离应该不超过6厘米、或5 厘米;如果带子是平行与手机边缘布放的,则这个距离是固定的,如果将带子倾斜布放,如 图8所示,则这个距离就是根据手指上下的位置而变化的了,所以说,对于较大智能手机或 是PAD,倾斜布放带子,甚至是布放多根倾斜的带子,是较好的选择。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兼顾 两种不同的握持方式,也能兼顾手掌大小不同的人对用户体验舒适度的需求。图8中位于 上方的横向的带子是当使用者将PAD旋转过来纵向使用的时候使用的,当然,为了便于在 纵向使用的时候,方便另一只手的辅助握持也可以在下方再增加一个带子,当纵向使用的 时候如图8中的502所示的原本带子与上边缘的距离,就变成了带子与左右边缘的距离了, 也就是说在使用的时候,手持式电脑可以旋转90度来使用,但使用者的手总归是要从左侧 或右侧来握持电脑的。因为带子本身是柔软的,且有一定的冗余长度,可以变形,所以用带 子与边缘的距离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可能有些不够精确,且带子的终点可能附着在上下两个 边缘,而手持式电脑在使用的时候会旋转90度来使用,这样容易误解,所以采用这样的表 述如图2中的501所示的距离可能比较精确: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同手持式 电脑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超过3厘米,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边缘是指与连接两个带子 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最接近于平行的那个边缘;
[0064] 从上述的描述和图2中可以看出,其实本发明的精确的含义并非如标题所述的那 样是一种握持方式,使用者不用握住手机,也没有一个附加的把手来握持,而是用手指夹住 或捏住带子,通过带子间接控制手机,同时迫使带子紧绷从而迫使手指与手机背面的紧密 接触,而这个紧密接触的姿势也起到控制手机姿态的作用,只是其最终作用达到了类似于 稳固握持的作用,由于现有的汉语词汇中没有一个现成的词汇来精确地表达这种相互之间 的复杂力学关系和动作姿态,只好借用辅助握持这个词汇组合了。
[0065] 本发明中,带子可以是一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复杂形式,如图6所示,其双层的 部分可以用来调整带子的整体松紧程度,其原理与同背包带的原理类似;也可以用来穿过 一个或几个手指来起到辅助固定手指的作用。
[0066] 本发明中带子除了可以辅助握持以外,还可以在使用者不用电脑、而仅仅是携带 电脑的时候作为一个提手,如图7所示,如果只是使用一般的扁平带子,使用者在提着的时 候,会有不舒适的感觉,因为带子的狭窄的边缘对着手指,会有勒手的感觉。我们的解决方 式可以采用松紧带,因为松紧带有可以变形的特性,可以让带子转动,让其扁平的一面对着 使用者的手指。另一个解决方式就是采用管状的空心塑胶带子或编织带子,当用户不是采 用握持的姿势、而是将其作为提手拎着智能手机的时候,这种管状的空心带子在受力的时 候可以顺着受力方向被压扁,所以其在任何方向都可以让扁平的一面对着手指受力,让使 用者感觉舒适。如图7所示的姿势也可以作为一种握持方式,其姿势就是将图7逆时针旋 转90度后的样子,在用这种姿势的时候,舒适性较差,但对于握持400克以上的手持式电脑 例如PAD比较合适。
[0067] 具体实现步骤
[0068] -种手持式电脑的握持方法,其特征在于
[0069] 1.在手持式电脑,或是电脑的保护罩上具备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所述的附着 装置可以在电脑的后背,也可以在电脑的侧边、甚至是正面,只要能将位于电脑背后的带子 稳固地附着在电脑上即可;
[0070] 2.在上述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附着至少一条用于辅助握持的带子,所述的带 子通过上述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附着在手持式电脑的背面,或是通过附着在电脑保护罩 上,以达到间接地附着在电脑的背面的效果;
[0071] 3.所述带子可以是倾斜布放的,即不与手机的边缘平行;
[0072] 4.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带子的长度会比将带子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绷紧带子所 需要的最短长度更长一些,这个多出来的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米,如果带子是可调整长 度的,则其调整到最短时的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米,例如,如果带子是像是背包背带那样 的,再例如,如果带子是采用自带弹性的松紧带,则上述的带子长度指的是其不受外力拉伸 时的长度。
[0073] 5.如果手持式电脑是智能手机,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同手持式电脑 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超过3厘米,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边缘是指与连接两个带子附着 装置之间的直线最接近于平行的那个边缘;如果手持式电脑是PAD,或是采用动感操控系 统的智能手机,所述的最短距离不超过5厘米;
[0074] 6.手持式电脑的使用者将至少一根手指插入上述带子与手持式电脑的背面之间 的缝隙,并至少将一根手指保持在上述带子与手持式电脑的背面之间的缝隙之外;
[0075] 7.手持式电脑的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将插入缝隙的手指与未插入缝隙的手指并 拢、或者弓起插入缝隙的手指,迫使带子绷紧,让手持式电脑与使用者的手之间建立稳固的 关系;
[0076] 8.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重量不超过500克。
[0077] 实施例2
[0078] 根据实施例1,在本发明中,带子不仅可以直接附着在手持式电脑上面,还可以通 过保护罩间接地附着在手持式电脑上面。现在的手机有多种样式的保护罩,例如,
[0079] 1.有一种像文件夹一样的保护罩,在使用手机的时候需要翻开保护罩封面;
[0080] 2.有一种塑胶材料的保护罩,保护手机的四个周边和背面;
[0081] 3.有一种只保护周边的称为保险杠的样式的保护罩,可以是塑胶的也可以是金属 材质的。
[0082]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带子以及带子的附着装置可以通过附着在保护罩上而间接 地附着在手机、PAD等手持式电脑上。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像文件夹一样的保护罩,带子及其 附着装置不仅可以附着在夹子的背面,还可以附着在位于正面的页面的背后,这样当使用 者打开页面将其翻到背后的时候,带子正好位于手持式电脑的背面,可以用于辅助握持手 持式电脑。
[0083] 作为一种组合方式,带子的附着装置,可以分别分布在机壳上和保护罩上,特别是 当保护罩是保险杠样式的时候,如图2中202所示的位置,保险杠式的保护罩会遮挡位于机 壳周边的带子附着装置,例如,图2中201所示的位置的附着装置;但保护罩不会遮挡位于 机壳背面的带子附着装置,例如,图2中202所示的位置的附着装置。这样的情况下,采用 组合方式比较合适,即带子附着装置201是固定在手机机壳的背面,而带子附着装置202是 固定在保护罩上的。当然两个带子的附着装置可以全都位于手机机壳的背面,或是全都位 于手机的边缘,或是全都位于手机的保护罩上,所以本发明中的带子附着装置的布放形式 和位置是可以非常灵活多样的。
[0084] 具体实现步骤
[0085] 一种手式持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0086] 1.在手持式电脑或是手持式电脑的保护罩上具备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所述的 附着装置可以在电脑的后背,也可以在电脑的侧边、甚至是正面,只要能将位于电脑背后的 带子稳固地附着在电脑上即可;
[0087] 2.在上述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附着至少一条用于辅助握持的带子;
[0088] 3.所述带子可以是倾斜布放的,即不与手机的边缘平行;
[0089] 4.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同手持式电脑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超 过3厘米,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边缘是指与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最接近于平 行的那个边缘;
[0090] 5.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带子的长度会比将带子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绷紧带子所 需要的最短长度更长一些,这个多出来的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米,如果带子是可调整长 度的,则其调整到最短时的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米,
[0091] 6.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重量不超过500克。
[0092] 实施例3
[0093] 根据实施例1,考虑到多种实际情况,带子及其附着装置的位置可以有多种方式, 例如,一般的5寸以下的手机,只需要在机器背后中线附近坚直布放一条带子就能同时照 顾到左右手的使用。
[0094] 如果是较大的手机或是PAD,其尺寸较大不能左右手共享同一条带子,且要同时考 虑横向握持和纵向握持,所以就需要布放多条带子和更多的带子附着装置,例如可以用三 个带子附着装置及一个连续的带子做出一个V型的结构,用以照顾两个侧面的握持,这种 方式在PAD中比较实用,因为PAD可能需要经常横屏和坚屏转换操作。
[0095] 当然实现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分步实施的方式来实现,例如手机出厂的时候,只是 在手机上装备带子附着装置,如图2、图4、图5、图6中所示的201和202,而带子301则先 不装配,由用户自己或是经销商自行搭配,如同手机的屏幕贴膜一样。且这样的方式也有其 优势,那就是用户所配的带子可以非常个性化,可以选择各种样式、颜色、图案花式。甚至可 以准备多个不同样式带子经常更换、清洗。
[0096] 本发明中的带子的功能还可以由一些现有的装置改造来实现,例如现在有一种可 以保护屏幕的样式类似于文件夹的保护罩,当把保护屏幕的一面翻到背面的时候,可以将 这一面作为带子,并将其翻过来的一面的两端或一端用带子附着装置固定,这样就可以将 手指伸入其与手机背面之间的缝隙,但现有的保护罩,都是采用比较坚硬的材料制成,用户 体验不舒适,如果将其封面材料改为比较柔韧的材料、或是只是部分材料改为柔韧的材料, 就能将其作为一个超宽的带子来使用了。
[0097] 具体实现步骤
[0098] 一种手式持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0099] 1.在手持式电脑上,或是电脑的保护罩上具备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所述的附 着装置可以在电脑的后背,也可以在电脑的侧边、甚至是正面,只要能将位于电脑背后的带 子稳固地附着在电脑上即可;
[0100] 2.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同手持式电脑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超 过3厘米,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边缘是指与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最接近于平 行的那个边缘;
[0101] 3.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重量不超过500克。
[0102] 有益效果
[0103]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实施本发明后,在操作大屏幕智能手机的时候,大拇指可以 完全放心地脱离手机握持并用非常灵活的姿势来操作触摸屏,解决了一般人握持大屏幕手 机的困难,不用小心翼翼地托着手机操作了,一个1.8米个头的人,如果没有本发明的辅助 最多能单手操作4英寸的大屏幕手机,在本发明的辅助下,他可以很很稳固地握着5寸手机 单手灵活操作,而个头稍小的人可以很很稳固地握着4寸至5寸的手机单手灵活操作,这一 点对移动上网业务非常重要,因为小屏幕手机浏览网页、地图等应用的时候用户体验很差, 大屏幕手机在使用这些应用的时候用户体验较好,但是大屏幕手机的单手握持、操作有一 定的困难。如果采用传统的把手式的辅助握持装置,则严重破坏手机、PAD等设备的轻薄时 尚外形。而本发明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仅用本发明,虽然能让用户使用更大的屏幕 的手机,用户体验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大拇指的活动范围有限,屏幕尺寸还是有上线 的限制,对于1. 8米的人来说,这个上线大约是4. 7寸。将本发明与我的另一个发明结合, 将彻底突破屏幕尺寸的限制。
[0104] 如果采用动感操控系统,即通过转动手机来控制手机屏幕中的鼠标指针的移动进 而操控手机,在申请号:201210275826. X -种用于手持式电脑设备的操控系统和方法所描 述的发明中有详细的描述,这样的系统能够提供一个利用陀螺控制鼠标指针来操作的系统 解决方案,从而完全单手操控大屏幕手机,但是这个方案对握持的稳固性的要求更高。在本 发明与上述专利得以共同实施以后,不用大拇指的辅助,仅仅用其余四个手指就能稳定自 如地握持一个6寸或7寸的大屏幕手机,大拇指完全空出来用于点击虚拟鼠标按钮。而且 考虑到动感操控系统不需要大拇指对整个触摸屏进行触摸操作,将两个解决方案结合后我 们将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1. 5米身高的女士可以左手拎着包,只用右手就稳固地拿着 一个5. 5寸、6寸甚至7寸的大屏幕手机,而且是不用左手的协助来操作手机,只用右手就能 完全自如地单手操作这个大屏幕手机。这种效果是许多使用者梦寐以求的,但用其他的现 有技术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手持式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1) 在手持式电脑上,或是电脑的保护罩上具备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 2) 有至少一根带子的两端附着于上述的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上,所述的带子的长度比将 带子在两个附着装置之间绷紧带子所需要的最短长度更长,这个多出来的冗余长度不超过 2. 5厘米,如果带子是可调整长度的,则是将带子调整到最短时的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 米; 3) 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重量不超过500克; 4) 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同手持式电脑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超过3 厘米,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边缘是指与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最接近于平行的 那个边缘。
2. -种手持式电脑的辅助握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1) 在手持式电脑上,或是电脑的保护罩上具备至少两个带子附着装置; 2) 至少一根带子的两端附着于上述的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上,所述的带子是带弹性的松 紧带,其冗余长度不超过2. 5厘米,上述的带子长度指的是其不受外力拉伸时的长度; 3) 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同手持式电脑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超过3 厘米,所述的手持式电脑的边缘是指与连接两个带子附着装置之间的直线最接近于平行的 那个边缘。
【文档编号】G06F1/16GK203894671SQ201320553926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顾红波, 顾耀 申请人:顾红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