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321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包括:一盖板、一遮光层及至少一感应层结构。该盖板具有一顶部及一背部。该遮光层设于该盖板的背部的两侧上。该感应层结构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上依序具有一感应电极层、一信号传送层、一保护层及一光学黏合层。以该光学黏合层与该盖板背部黏合。以该感应电极层隔着光学黏着层与该盖板黏合,可增加感应层结构寿命及与盖板及贴合作业的合格率,该光学黏合层具一特定厚度以上,在加工时提供应力缓冲的功效,该保护层作为该光学黏合层与该感应电极层间可强化黏合效果,并且阻隔该感应电极层与空气的接触增加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触控面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触控面板的感应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伴随着移动信息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导航系统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高能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在显示元件的前方已广泛地安装有具透光性的触控面板(touch panel)。触控面板按照其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可大致区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等,其中又以电容式触控面板因准确度较高、抗干扰能力强而应用面较为广泛。
[0003]一般来说,现有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包括一盖板、一绝缘遮光层、一黏着层、一感应电极层及一显示元件,其中感应电极层可以是单层或多层。感应层结构至少包含:一基板、一感应电极层、一信号传送层及一保护层,其是利用感应电极层是提供手指或触控笔与该感应电极层形成触控动作产生的感应电容变化,进一步藉信号传送层传递信号变化给驱动模块达成检知触控感应的效果。
[0004]请参图1所示,为现有的感应层结构Ia与盖板2a的结合结构,该盖板2a —侧面具有一遮光层21a,使该盖板2a形成有一透光区22a及一非透光区23a。该感应层结构Ia上包含有一基板Ila,该基板Ila上具有一感应电极层12a及一信号传送层13a,该感应电极层12a及部分的信号传送层上具有一保护层14a,并以该基板Ia的非具有感应电极层的一侧通过黏着层15a与盖板2a贴合(利用保护层或黏合层与显示元件贴合),其优点是信号传送层13a利于此结构可轻易地藉由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FPC)与驱动模块电性连接(图中未示),但仍有其缺失存在,该缺失是该感应层结构Ia的感应电极层12a直接面临显示元件(图中未示),仅隔着该保护层14a或是该黏着层15a与显示元件贴合,易使该感应电极层12a的线路产生应力断裂而导致断路,或者感应电极层12a的线路易接受到结构内环境的气体而发生氧化质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构,是让该感应电极层直接隔着光学黏着层与该盖板进行黏合,可以增易感应层结构寿命提升及与盖板及贴合作业的合格率。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光学黏合层提供感应电极层与触控面板结构的盖板贴合,该光学黏合层并具一特定厚度以上以提该加工时应力缓冲之效,而利用该保护层作为该光学黏合层与该感应电极层间可强化黏合效果,并且阻隔该感应电极层与空气的接触增加使用寿命。
[0007]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包括:
[0008]一盖板,其上具有一顶部及一背部;
[0009]一遮光层,设于该盖板的背部的两侧位置上;及[0010]至少一感应结构层,该感应层结构包含:
[0011]一基板,其上具有一硬化层;
[0012]—感应电极层,设于该基板一侧面上;
[0013]—信号传送层,设于该基板上并与该感应电极层同一侧面的电性连接;
[0014]一保护层,设于该感应电极层的表面上;
[0015]一光学黏合层,设于该保护层的表面上;
[0016]其中,部分的该遮光层及该盖板的背部黏合于该光学黏合层的表面上,使该盖板形成有一对应该感应电极层的透光区及一对应该信号传送层的非透光区。
[0017]其中,该基板为透明或不透明的塑料的聚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板。
[0018]其中,该感应电极层设于该硬化层的表面上,该感应电极层具有一层X轴的感应电极及一层Y轴的感应电极,或者该感应电极层具有单一层X轴的感应电极或单一层Y轴的感应电极。
[0019]其中,该感应电极层为透明或不透明的有机导体材料或无机导体材料层。
[0020]其中,该信号传送层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及与该些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的导线部,该信号传送层设于该基板一侧面的硬化层的表面上。
[0021]其中,该保护层不覆盖该些电性连接部。
[0022]其中,该保护层为透明或不透明的绝缘材料层,该保护层的厚度小于lOum。
[0023]其中,该保护层厚度为3?5um。
[0024]其中,该光学黏合层其面积对应该保护层,不覆盖该些电性连接部。
[0025]其中,该光学黏合层为透明或不透明的绝缘材料层,其厚度至少大于75um。
[0026]其中,该光学黏合层厚度为lOOum。
[0027]其中,该盖板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板。
[0028]其中,该盖板的顶部为曲面。
[0029]其中,该遮光层为黑色的塑料层。
[0030]其中,该盖板下方配置二组堆叠的感应层结构。
[0031]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新的触控面板结构,可以让该感应电极层直接隔着光学黏着层与该盖板进行黏合,以增易感应层结构寿命提升及与盖板及贴合作业的合格率。
[0032]此外,该光学黏合层并具一特定厚度以上以提该加工时应力缓冲之效,而利用该保护层作为该光学黏合层与该感应电极层间可强化黏合效果,并且阻隔该感应电极层与空气的接触增加使用寿命。
[003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现有的感应层结构与盖板的结合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层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36]图3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0037]图4为图3的信号传送层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示意图;
[0038]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39]其中,附图标记
[0040]现有技术:
[0041]感应层结构 Ia
[0042]基板Ila
[0043]感应电极层 12a
[0044]信号传送层 13a
[0045]保护层14a
[0046]黏着层15a
[0047]盖板2a
[0048]遮光层21a
[0049]透光区22a [0050]非透光区23a
[0051]本实用新型:
[0052]感应层结构 1、7
[0053]基板11、71
[0054]硬化层111、711
[0055]感应电极层 12、72
[0056]感应电极121、122
[0057]信号传送层 13、73
[0058]电性连接部 131
[0059]导线部132
[0060]保护层14、74
[0061]光学黏合层 15、75
[0062]盖板2
[0063]顶部21
[0064]背部22
[0065]遮光层3
[0066]透光区201
[0067]非透光区202
[0068]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4
[0069]驱动电路5
[0070]手指6
【具体实施方式】
[0071]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72]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层结构的俯视及触控面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结构包括:一感应层结构1、一盖板2及一遮光层3。[0073]该感应层结构I包含:一基板11、一感应电极层12、一信号传送层13、一保护层14及一光学黏合层15。
[0074]该基板11,其上表面具有经硬化处理的硬化层111。在本图中,该基板I为透明或不透明的塑料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材质。
[0075]该感应电极层12,是设于该基板11 一侧面的硬化层111的表面上,该感应电极层12具有一层X轴的感应电极121及一层Y轴的感应电极122。在本图中,该感应电极层12为透明或不透明的有机导体材料或无机导体材料涂覆于该基板11的硬化层111的表面,并经干式或湿式蚀刻形成。
[0076]该信号传送层13,是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131及与该些电性连接部131电性连接的导线部132,该信号传送层13设于该基板11 一侧面的硬化层111的表面上,该该些导线部132与二层的感应电极121、122 (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言述)电性连接,该些电性连接部131之后提供与传统技术的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电性连接,可将感应信号传送至与该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上。在本图中,该信号传送层13为导体材料,经涂覆于该基板11的硬化层111表面经干式或湿式蚀刻形成线路或网印形成线路。
[0077]该保护层14,是设于该感应电极层12的表面上。在本图中,该保护层14为透明或不透明的绝缘材料,以厚膜涂布作业如网印涂覆后经烘焙干燥而成,该保护层14的厚度小于10um,以3?5um为佳,并不覆盖该些电性连接部131。
[0078]该光学黏合层15,是设于该保护层14的表面上。在本图中,该光学黏合层15为透明或不透明的绝缘材料,其厚度至少大于75um,以IOOum为佳,并配合该保护层14设置区域对应黏贴,并不确保覆盖该些电性连接部131,以利该些电性连接部131与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0079]该盖板2,其上具有一顶部21及一背部22,系以黏合于该光学黏合层15上。在本图中,该盖板2为玻璃或塑料材质,且该盖板2的顶部21进一步可以为曲面。
[0080]该遮光层3,是设于该盖板2的背部22的两侧上,且部分的遮光层3位于该盖板2的背部22与该光学黏合层15之间,该遮光层3为黑色可以是塑料或经涂布设置于盖板2的背部22的两侧上,使该盖板形成有一对应该感应电极层12的透光区201及一对应该信号传送层13的非透光区202。
[0081]请参图4,为图3的信号传送层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结构在使用时,将该信号传送层13的电性连接部131电性连接该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4,在通过该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4与外部的驱动电路5电性连接。
[0082]当使用者的手指6 (或触控笔)于该盖板2的顶部21的透光区201范围内触摸时,在触摸时该手指6 (或触控笔)将被该感应电极层12感应,所感应的感应信号经信号传送层13传至该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4后,再由该软性薄膜印刷电路板4传至于外部的驱动电路5上,以进行触摸感应信号的处理或控制。
[0083]在上述的全新的触控面板结构是提供一种让该感应电极层12直接隔着光学黏着层15与该盖板2进行黏合,可以增易感应层结构寿命提升及与盖板及贴合作业的合格率。
[0084]且利用光学黏合层15提供感应电极层12与触控面板结构的盖板2贴合,该光学黏合层15并具一特定厚度以上以提该加工时应力缓冲之效,而利用该保护层14作为该光学黏合层15与该感应电极层12间可强化黏合效果,并且阻隔该感应电极层12与空气的接触增加使用寿命。
[0085]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图2至图4大致相同,所不同是在该盖板2的下方可配置第一组的感应层结构I及第二组的感应层结构7,该第二组的感应层结构7上同样包含有一基板71、一感应电极层72、一信号传送层73、一保护层74及一光学黏合层75。以该第二组的感应层结构7的光学黏合层75黏合在该第一组的感应层结构I的基板11的硬化层11上,使该第一组的感应电极层12与该第二组的感应电极层72呈反方向,使该二组的感应层结构1、7形成堆叠组合。
[0086]当选用二组的感应层结构时,单一层X轴的感应电极或单一层Y轴的感应电极设于该基板11的硬化层111上或者另一基板71的硬化层711上。
[0087]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盖板,其上具有一顶部及一背部; 一遮光层,设于该盖板的背部的两侧位置上 '及 至少一感应结构层,该感应层结构包含: 一基板,其上具有一硬化层; 一感应电极层,设于该基板一侧面上; 一信号传送层,设于该基板上并与该感应电极层同一侧面的电性连接; 一保护层,设于该感应电极层的表面上; 一光学黏合层,设于该保护层的表面上; 其中,部分的该遮光层及该盖板的背部黏合于该光学黏合层的表面上,使该盖板形成有一对应该感应电极层的透光区及一对应该信号传送层的非透光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透明或不透明的塑料的聚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感应电极层设于该硬化层的表面上,该感应电极层具有一层X轴的感应电极及一层Y轴的感应电极,或者该感应电极层具有单一层X轴的感应电极或单一层Y轴的感应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感应电极层为透明或不透明的有机导体材料或无机导体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传送层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及与该些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的导线部,该信号传送层设于该基板一侧面的硬化层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不覆盖该些电性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为透明或不透明的绝缘材料层,该保护层的厚度小于lOu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厚度为3?5u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黏合层其面积对应该保护层,不覆盖该些电性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黏合层为透明或不透明的绝缘材料层,其厚度至少大于75u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黏合层厚度为lOOu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为玻璃或塑料材质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板的顶部为曲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为黑色的塑料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下方配置二组堆叠的感应层结构。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786702SQ201420188359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陈耀宗, 许国祥, 黄昶仁, 王铭志 申请人: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