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65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触控面板(Touch Panel)以操控电子产品的操作模式也逐渐变得普及。而且,由于仅以接触触控面板的显示屏幕就能直接操控电子产品,其简单操作、容易使用的特性,也深受使用者的欢迎。

然而,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电子产品已变得越来越单薄,而触控面板也是其中一个需要在设计继而在制作上有效减薄的重要的电子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其能在制作过程中,有效提升其脱泡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包含基板、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基板具有表面,表面具有周边区与主动区,周边区围绕主动区设置,周边区邻接基板的边缘,周边区具有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与第四区,第一区与第三区相对设置,第二区与第四区相对设置。第一线路自第一区沿顺时针方向绕主动区延伸,第一线路具有第一端远离第一区。第二线路自第一区沿逆时针方向绕主动区延伸,第二线路具有第二端远离第一区。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间隙的范围实质上为0.1公厘至0.5公厘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二端具有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实质上平行,第一间隙位于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凸出部朝向第二端凸出,第二端具有第二凸出部朝向第一端凸出,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互错开,且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三区。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线路至少部分于第三区沿直线朝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线路至少部分于第三区沿直线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线路沿直线具有第一长度,第二线路沿直线具有第二长度,第一长度相对第二长度的比例实质上为0.8至1.2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第四区。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面板结构还包含光学胶。此光学胶覆盖于表面上,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至少部分埋设于光学胶中。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面板结构还包含绝缘胶。此绝缘胶覆盖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绝缘胶位于基板与光学胶之间。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与已知现有技术相较,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一线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线路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因此,在光学胶覆盖于基板的表面时可能会出现的气泡,将可通过第一间隙而离开主动区的范围,也即气泡不会积聚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朝向主动区的一侧。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间隙,在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过程中,其脱泡的性能得以有效提升。

(2)由于在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过程中其脱泡的性能得以有效提升,因此,使用者不需要为了脱泡而采取其他手段,例如增加压力、增加脱泡时间或增加温度等,使得触控面板结构的制程时间不会增加,而触控面板结构的外观也不会因为采取了其他脱泡手段而受到破坏或影响。也就是说,触控面板结构的良率将有效得以提升,而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成本则可相应有效降低。

(3)通过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间隙的简单设置,触控面板结构的薄形化设计得以有效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局部放大侧示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结构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触控面板结构

110:基板

111:表面

112:周边区

1121:第一区

1122:第二区

1123:第三区

1124:第四区

113:主动区

114:边缘

120:第一线路

121:第一端

122:第一倾斜面

123:第一凸出部

130:第二线路

131:第二端

132:第二倾斜面

133:第二凸出部

140:光学胶

150:绝缘胶

DA:逆时针方向

DC:顺时针方向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1:第一间隙

G2:第二间隙

L1:第一长度

L2:第二长度

SL: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是能够被熟悉此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领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涵。

请参照图1,其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结构100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一种触控面板结构100包含基板110、第一线路120与第二线路130。基板110具有表面111,表面111具有周边区112与主动区113,周边区112围绕主动区113设置,周边区112邻接基板110的边缘114。周边区112具有第一区1121、第二区1122、第三区1123与第四区1124,第一区1121与第三区1123相对设置,第二区1122与第四区1124相对设置。第一线路120自第一区1121沿顺时针方向DC绕主动区113延伸,第一线路120具有第一端121,第一端121远离第一区1121。第二线路130自第一区1121沿逆时针方向DA绕主动区113延伸,第二线路130具有第二端131,第二端131远离第一区1121。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

请参照图2,其为图1的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31的局部放大侧示图。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结构100还包含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140。光学胶140覆盖于基板110的表面111上,第一线路120与第二线路130至少部分埋设于光学胶140中。

在实际的应用中,当用户把光学胶140覆盖于基板110的表面111上时,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线路120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线路130的第二端1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因此,在光学胶140覆盖于基板110的表面111时可能会出现的气泡(图未示),将可通过第一间隙G1而离开主动区113的范围,即气泡不会积聚于第一线路120与第二线路130朝向主动区113的一侧。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31之间的第一间隙G1,在触控面板结构100的制作过程中,其脱泡的性能得以有效提升。

而且,由于在触控面板结构100的制作过程中其脱泡的性能得以有效提升,因此,使用者不需要为了脱泡而采取其他手段,例如增加压力、增加脱泡时间或增加温度等,如此一来,触控面板结构100的制程时间不会增加,而触控面板结构100的外观也不会因为采取了其他脱泡手段而受到破坏或影响。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31之间的第一间隙G1,触控面板结构100的良率将有效得以提升,而触控面板结构100的制作成本则可相应有效降低。

再者,通过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31之间第一间隙G1的简单设置,触控面板结构100的薄形化设计得以有效实现。

另外,请参照图3,其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31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结构100还包含绝缘胶150。绝缘胶150覆盖第一线路120与第二线路130,绝缘胶150位于基板110与光学胶14之间0。在这情况下,第一间隙G1实质上为包覆第一端121的绝缘胶150与包覆第二端131的绝缘胶15之间0的距离。

请回到图1,如图1所示,第一线路120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线路130的第二端131分别位于周边区112的第三区1123。再者,具体而言,第一线路120至少部分于周边区112的第三区1123沿直线SL朝第一方向D1延伸,而第二线路130至少部分于周边区112的第三区1123沿直线SL朝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延伸。

更具体而言,第一线路120沿直线SL具有第一长度L1,第二线路130沿直线SL具有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相对第二长度L2的比例实质上为0.8至1.2之间,也即第一长度L1可比第二长度L2短20%,或是第一长度L1可比第二长度L2长20%,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为要提升在触控面板结构100的制作过程中其脱泡的性能,第一间隙G1的范围实质上为0.1公厘至0.5公厘之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其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3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线路120的第一端121具有第一倾斜面122,第二线路130的第二端131具有第二倾斜面132,第一倾斜面122与第二倾斜面132实质上平行且彼此相对,而第一间隙G1则位于第一倾斜面122与第二倾斜面132之间。

请参照图5,其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3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线路120的第一端121具有第一凸出部123朝向第二端131凸出,而第一凸出部123与第二端1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相似地,第二线路130的第二端131具有第二凸出部133朝向第一端121凸出。再者,第一凸出部123与第二凸出部133相互错开,且第一凸出部123与第二凸出部133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2。举例而言,第二间隙G2可约为0.2公厘,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6,其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结构100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线路120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线路130的第二端131分别位于周边区112的第四区1124。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第一线路120的第一端121与第二线路130的第二端131,也即位于第一端121与第二端131之间的第一间隙G1,是可以设置于邻接第一区1121的第四区1124,使得触控面板结构100的设计能够更具灵活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一线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线路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因此,在光学胶覆盖于基板的表面时可能会出现的气泡,将可通过第一间隙而离开主动区的范围,也即气泡不会积聚于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朝向主动区的一侧。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间隙,在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过程中,其脱泡的性能得以有效提升。

(2)由于在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过程中其脱泡的性能得以有效提升,因此,使用者不需要为了脱泡而采取其他手段,例如增加压力、增加脱泡时间或增加温度等,使得触控面板结构的制程时间不会增加,而触控面板结构的外观也不会因为采取了其他脱泡手段而受到破坏或影响。也就是说,触控面板结构的良率将有效得以提升,而触控面板结构的制作成本则可相应有效降低。

(3)通过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间隙的简单设置,触控面板结构的薄形化设计得以有效实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修改与变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