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检测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7046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检测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易扬尘,接缝的设置导致美观度和舒适度降低,其已难以满足市政道路和高等级公路的要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的整治工程已广泛开展。在进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之前,应对路面损坏状况、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状况进行调查评价,但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的调查评价方法针对路面损坏状况(断板率、平均错台量)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状况分别进行调查评价,并未形成一个综合的调查评价体系,设计者难以对整治路段路面状况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加之针对板底脱空状况的分级评价标准并未统一明确,设计者也不能明确相应的修补方法。从而影响了加铺层的结构设计及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措施的选择。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检测评价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案存在的未形成综合评价体系、标准不明确的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检测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调查路面状况,确定各指标的分级标准;b、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步骤b1-b6:b1.确定评价因素集;b2.确定评语集;b3.根据对路面状况的统计数据确定评价体系指标的隶属度;b4.结合评价因素及隶属度确定模糊评价矩阵;b5.结合模糊评价矩阵及对应权重确定模糊评价结果;b6根据模糊评价结果确定路面状况最终评价等级。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a中,所述调查路面状况,具体包括:调查路面的断板率、平均错台量、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状况。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1中,所述因素集是由影响评价对象的各因素组成的集合,以U表示,则有:U=(u1,u2,...,un)各因素ui(i=1,2,…,n)代表对评价对象有影响的因素。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2中,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以V表示,设有n种级别评语所构成的评语集,则有:V=(v1,v2,...,vn)。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3中,设某一指标因素ui(i=l,2,...,n),对该指标的评语为j级的所对应的相关指标因素的比例为rij,即rij为评价指标对V的隶属度。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4中,假设第i个因素ui(i=l,2,...,n)对评语集V中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j(j=l,2,3,4),则第i个因素的评价结果可用模糊集合表示为Ri,Ri=(ril,ri2,ri3ri4),当对m个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时,其结果可构成模糊评价矩阵R: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5中,通过由所有因素构成的模糊评价矩阵右乘专家研究得到的权重,得到模糊评价结果C: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6中,定义G为原路面状况评价的最终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原路面状况评价越高,S为V对应分值,S=(s1,s2,s3,s4),则有:本发明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是:对旧混凝土路面应调查的路面状况指标和分级标准进行了明确;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整治路段路面进行综合评价,让设计者对项目有整体认识与把控;为确定修补方法和加铺层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检测评价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案存在的未形成综合评价体系、标准不明确的问题。本发明在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有路段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等级,甚至可以得到精确的分数,以方便设计者采取相应的修补方法和进行加铺层结构设计。实施例:1、在进行旧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前,应调查的原路面状况:路面损坏状况(断板率、平均错台量)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状况;断板率:依据路段破损状况调查得到的断裂类病害的板块数,裂缝种类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权系数进行修正后,以确定该路段的断板率,以百分数表示。平均错台量:采用错台仪量测接缝两侧板边的高程差,量测点的位置在错台严重车道的右侧边缘内300mm处,以调查路段内各条接缝高程差的平均值表示该路段的平均错台量。接缝传荷系数:测定接缝传荷能力的试验荷载应采用设计轴载的一侧轮载,将荷载施加在邻近接缝的路面表面,实测接缝两侧边缘的弯沉值。取未受荷板接缝边缘处的弯沉值与受荷板接缝边缘处的弯沉值的比值百分比。板角脱空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区域在平面上表现为三角形。在脱空分析时假设脱空区域在平面上为等腰三角形,定义等腰三角形边长为板角脱空范围。在调查完路面状况后,本发明确定的分级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表1各指标的分级评价标准等级优良中次差断板率(%)≤55~1010~20>20平均错台量(mm)≤33~77~12>12接缝传荷系数kj≥8060~8040~60<40板角脱空尺寸(m)≤0.40.4~0.550.55~0.7>0.7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某路段路面整治工程为例:1)确定因素集:因素集U是由影响评价对象的各因素组成的集合。例如有n种因素构成的因素集:U=(u1,u2,...,un)(i=1,2,...,n)(1)各因素ui(i=1,2,…,n)代表对评价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即断板率为u1,平均错台量为u2,接缝传荷系数为u3,板角脱空尺寸为u4。2)确定评语集: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设有n种级别评语所构成的评语集,通常用V表示:V=(v1,v2,...,vn)(2)即V=(v1,v2,v3,v4)=(优良,中,次,差)。3)确定隶属度:根据统计数据来确定评价体系指标的隶属度。设某一指标因素ui(i=l,2,...,n),对该指标的评语为j级的所对应的相关指标因素的比例为rij,即rij为评价指标对V的隶属度。各指标的隶属度如表2所示:表2各指标的隶属度4)确定模糊评价矩阵:假设第i个因素ui(i=l,2,...,n)对评语集V中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j(j=l,2,3,4),则第i个因素的评价结果可用模糊集合表示为Ri,Ri=(ril,ri2,ri3ri4)。当对m个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时,其结果可构成模糊评价矩阵R,R的形式如下:即:5)通过由所有因素构成的模糊评价矩阵右乘专家研究得到的权重,得到模糊评价结果C,其计算公式如下: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即模糊评价结果对V的隶属度,公式如下:c=max(c1,c2,c3,c4)(5)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即式(5)确定的评价结果为中。6)定义G为原路面状况评价的最终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原路面状况评价越高。S为V对应分值,S=(s1,s2,s3,s4)=(100,80,60,40)。其计算方法如下:根据得到的评价等级和得分,设计者即对该整治路段的路面状况有了总体认识,方便整体把控,为确定相关修补方法和加铺层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利于控制投资造价。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