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HUB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918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HUB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HUB,具体是一种多功能HUB。



背景技术:

HUB是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在以HUB为中心设备时,即使网络中某条线路产生了故障,并不影响其它线路的工作。所以HUB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的时候它用在星型与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中,以RJ45接口与各主机相连(也有BNC接口),HUB按照不同的说法有很多种类。HUB按照对输入信号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分为无源HUB、有源HUB、智能HUB,现有的HUB大多功能单一,使用范围较小,因此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HUB,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HUB,包括数据传输控制单元、电源切换供电单元、USB2.0HUB控制单元、过载自恢复保护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控制单元上还连接有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之间通过USB2.0及USB1.1协议规范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控制单元还连接USB2.0HUB控制单元,USB2.0HUB控制单元还分别连接电源切换供电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和过载自恢复保护单元,下行端口还分别连接充电控制单元和过载自恢复保护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供电切换单元包括PC总线自供电单元和外部辅助电源单元,上述个单元通过二极管隔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HUB克服单一U盘需多口使用才可数据传输,硬件条件差,特提供一种体积小,轻便,可数据传输,可充电的功能HUB。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HUB的模块图;

图2为多功能HUB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多功能HUB,包括数据传输控制单元、电源切换供电单元、USB2.0HUB控制单元、过载自恢复保护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控制单元上还连接有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之间通过USB2.0及USB1.1协议规范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控制单元还连接USB2.0HUB控制单元,USB2.0HUB控制单元还分别连接电源切换供电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和过载自恢复保护单元,下行端口还分别连接充电控制单元和过载自恢复保护单元。

电源供电切换单元包括PC总线自供电单元和外部辅助电源单元,2个单元通过二极管隔离。

主机发射/接收模块分别连接H桥逻辑控制电路和电子开关电路,H桥逻辑控制电路还连接H桥驱动电路,H桥驱动电路还分别连接直线电机和直线电机工作状态取样电路,所述电子开关电路还分别连接延时电路、电源低压警示电路、直线电机和直线电机工作状态取样电路和电机释放轴位置取样电路,电机释放轴位置取样电路还连接直线电机,电源低压警示电路还连接电源供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设计提供一种基于FE1.1S主控的多功能HUB电路,包括多个数据传输控制单元,电源供电切换单元,输出端过载可恢复保护单元,输出端充电控制单元。数据传输控制单元又包括上行端控制单元和下行端控制单元,2个单元之间通过USB2.0及USB1.1协议规范进行数据传输。电源供电切换单元包括PC总线自供电单元和外部辅助电源单元,2个单元通过二极管隔离,电源切换速度达到纳秒级别。通信单元通过BC1.2及BC1.1协议控制输出端充电电路,过载可恢复保护单元通过监控USB端口总输出电流,电流超过设置电流阈值后进行保护动作。

数据传输电路当上行数据传输端口连接电脑USB后,下行端再接入数据存储等外设设备,外设设备即可与电脑建立连接,通信协议兼容USB2.0及USB1.1标准,此时HUB供电来自PC总线电源。在PC总线供电不足以满足下行端设备需求的时候,自供电端口通过外接供电电源,此时双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启动切换工作,不再从PC总线吸取电流,完全由外部供电电源提供。USB输出充电端口最大支持BC1.2协议,可以更大限度的满足外设设备充电的需求。输出过载保护单元正常工作情况下其阻值会相当的小,一旦电流超过阈值,其内部阻值会快速的增大,相当于把整个回路断开,从而有效的保护外设设备的运行安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