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16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窄边框触控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触控屏制作商通过采取缩小引线宽度、降低制作引线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金属的面阻等措施来减小触控屏边框的宽度,然而这些措施已基本达到极限,触控屏边框的宽度难以进一步减小。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100包括触控感应区域110和邻接该触控感应区域110的引线区域130,该触控感应区域110设置有多条触控电极111,该引线区域130设置有多条与该多条触控电极111相连的引线131。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B线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具有一第一表面101a的基板101以及在该第一表面101a上依次形成的第一功能层103、第二功能层105和设置在该第一功能层103和该第二功能层105之间的透明绝缘层104,该多条触控电极111包括设置在该第一功能层103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113和设置在该第二功能层105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114,该多条引线131包括设置在该第一功能层103的多条第一引线133和设置在该第二功能层105的多条第二引线134。现有技术中,该多条第一引线133和该多条第二引线134分层设置且该多条第一引线133和该多条第二引线134在该第一表面101a的投影不相重合,使得触控屏边框的宽度过大。

公布号为CN105867667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相对狭窄走线区域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含一走线区域,该走线区域包括一设置地线的接地层、一设置于该接地层之上的绝缘层以及设置于该绝缘层之上的引线。该技术方案的问题在于,引线之间设置地线以防止相互干扰,而引线与地线之间以绝缘层隔开,引线与地线分别设置于绝缘层两侧,间距较窄,引线与地线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可以大幅减小引线宽度,从而减小触控面板的边框宽度,且该触控面板不会出现引线与地线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上定义有触控感应区域和邻接该触控感应区域的引线区域,该触控面板包括一具有一第一表面的基板、一第一功能层和一第二功能层,该第一功能层、该第二功能层依次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之上,该触控感应区域设置有多条触控电极,该引线区域设置有多条引线,该引线区域设置有多条副引线,该多条引线位于该第一功能层/该第二功能层,该多条副引线位于该第二功能层/该第一功能层,每一该副引线与一位于其正下方/正上方的该引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功能层直接形成在该第一功能层之上,该多条副引线/该多条引线直接形成在该多条引线/该多条副引线上。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第三功能层,该第三功能层位于该第一功能层和该第二功能层之间,该第三功能层的主体部分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引线区域还设置有位于该第三功能层的多个搭接件,每一该副引线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与一该引线连接,该多条副引线在该第一表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该多个搭接件在该第一表面上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功能层上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搭接件形成于该多个通孔中,该多条副引线/引线与该多个搭接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区域设置有位于该第一功能层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该第二功能层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该引线区域设置有位于该第一功能层并与该多条第一触控电极相连的多条第一引线以及位于该第二功能层并与该多条第二触控电极相连的多条第二引线,该引线区域还设置有位于该第二功能层并与该多条第一引线相连的第一副引线和位于该第一功能层并与该多条第二引线相连的第二副引线。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引线区域设置有位于该第三功能层的多个搭接件,每一该第一副引线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与一该第一引线连接,每一该第二副引线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与一该第二引线连接,该多条第一副引线在该第一表面上的投影和该多条第二副引线在该第一表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该多个搭接件在该第一表面上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功能层上于该引线区域形成有多个通孔,该多个搭接件形成于该多个通孔中,该多条第一副引线和该多条第二引线与该多个搭接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功能层上于该引线区域形成有多条第一辅助引线和多条第二辅助引线,该多条第一辅助引线直接形成在该多条第一引线上,该多条第一副引线直接形成在该多条第一辅助引线上,该多条第一引线在该第一表面的投影、该多条第一辅助引线在该第一表面的投影以及该多条第一副引线在该第一表面的投影完全重合,该多条第二引线在该第一表面的投影、该多条第二辅助引线在该第一表面的投影以及该多条第二副引线在该第一表面的投影完全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设置双层或者多层引线,且上下层引线之间相互电性导通,使得引线的宽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大幅减小,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边框大幅变窄。

同时,相互电性连接的上下层引线连接到同一触控电极,上下层引线之间不会有相互干扰的问题。而同层设置的连接不同的触控电极的引线之间的距离较远,也不会产生相互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于本实用新型一变化实施例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7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变化实施例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7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变化实施例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文字说明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200上定义有触控感应区域210和邻接该触控感应区域210的引线区域230。图5为图4沿A`-A`线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该触控面板200包括一具有一第一表面201a的基板201、第一功能层203以及第二功能层204,该第一功能层203、该第二功能层204依次形成在该第一表面201a之上。

该触控感应区域210包括多条触控电极211,该触控电极211设置于该第一功能层203或该第二功能层204,图5和图6仅示出该触控电极211设置于该第二功能层204。该引线区域230设置有多条与该多条触控电极211相连的引线231和多条副引线231a,该多条引线231设置于该第一功能层203,该多条副引线231a设置于该第二功能层204。或该多条引线231设置于该第二功能层204,该多条副引线231a设置于该第一功能层203,图5和图6仅示出此例。每一该引线231连接一该触控电极211,该多条引线231在该第一表面201a的投影与该多条副引线231a在该第一表面201a的投影重合,每一该引线231与位于其正上方或者其正下方的一该副引线231a搭接,每一该副引线231a与位于其正下方或者其正上方的一该引线231搭接。

图6为图4于本实用新型一变化实施例中沿A`-A`线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于该一变化实施例中,该触控面板200还包括第三功能层205,该第三功能层205位于该第一功能层203和该第二功能层204之间。该多条引线231与该多条副引线231a通过设置在该第三功能层205中的多个导电性的搭接件236相互连接,每一该引线231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236与一该副引线231a连接,每一该副引线231a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236与一该引线231搭接。该多条引线231在该第一表面201a的投影与该多条副引线231a在该第一表面201a的投影相互重合,该多条引线231在该第一表面201a的投影完全覆盖该多个搭接件236在该第一表面201a的投影。优选地,该多条引线231、该多个搭接件236以及该多条副引线231a一体成型。

第二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300上定义有触控感应区域310和邻接该触控感应区域310的引线区域330。图8为图7沿A``-A``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7沿B``-B``线的剖视图,如图8、图9所示,该触控面板300包括一具有一第一表面301a的基板301、第一功能层303、第三功能层305以及第二功能层304,该第一功能层303、该第三功能层305以及该第二功能层304依次形成在该第一表面301a之上。

该第一功能层303的该触控感应区域310设置有多条第一触控电极313,该第二功能层304的该触控感应区域310设置有多条第二触控电极314。该第一功能层303的该引线区域330设置有多条与该多条第一触控电极313相连的第一引线333和多条第二副引线334a,每一该第一引线333与一该第一触控电极313相连。该第二功能层304的该引线区域330设置有多条与该多条第二触控电极314相连的第二引线334和多条第一副引线333a,每一该第二引线334与一该第二触控电极314相连。

该第三功能层305的该引线区域330设置有多个导电性的搭接件336,该多条第一引线333和该多条第一副引线333a通过该搭接件336相互连接,每一该第一引线333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336与一该第一副引线333a连接,每一该第一副引线333a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336与一该第一引线333搭接;该多条第二引线334和该多条第二副引线334a通过该搭接件336相互连接,每一该第二引线334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336与一该第二副引线334a连接,每一该第二副引线334a通过至少一该搭接件336与一该第二引线334搭接。该多条第一引线333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与该多条第一副引线333a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重合,该多条第二引线334在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与该多条第二副引线334a在该第二表面上的投影重合。该多条第一引线333、该多条第二引线334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完全覆盖该多个搭接件336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

图10为图7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变化实施例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11为图7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变化实施例中沿B``-B``线的剖视图,如图10、图11所示,于该另一变化实施例中,该第三功能层305的该引线区域330设置有多条第一辅助引线333b和多条第二辅助引线334b。该多条第一引线333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该多条第一辅助引线333b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以及该多条第一副引线333a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相互重合。该多条第二引线334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该多条第二辅助引线334b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以及该多条第二副引线334a在该第一表面301a上的投影相互重合。

于该另一变化实施例中,每一该第一副引线333a直接搭接在位于其正下方的一该第一辅助引线333b上,每一该第一辅助引线333b直接搭接在位于其正下方的一该第一引线333上;每一该第一引线333在其正上方直接搭接有一该第一辅助引线333b,每一该第一辅助引线333b在其正上方直接搭接有一该第一副引线333a。

于该另一变化实施例中,每一该第二引线334直接搭接在位于其正下方的一该第二辅助引线334b上,每一该第二辅助引线334b直接搭接在位于其正下方的一该第二副引线334a上;每一该第二副引线334a在其正上方直接搭接有一该第二辅助引线334b,每一该第二辅助引线334b在其正上方直接搭接有一该第二引线33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设置双层或者多层引线,且上下层引线之间相互电性导通,使得引线的宽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大幅减小,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边框大幅变窄。

同时,相互电性连接的上下层引线连接到同一触控电极,上下层引线之间不会有相互干扰的问题。而同层设置的连接不同的触控电极的引线之间的距离较远,也不会产生相互干扰问题。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面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改进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