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3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屏幕的触控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触摸屏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子书、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各种可触控的显示设备的纷纷面世,消费者对触摸屏幕的美观、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广泛的应用于显示设备的触控结构,外挂式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主要为gf(glass-film)结构或gff(glass-film-film)结构,即玻璃盖板-薄膜电极的结构或玻璃盖板-薄膜电极-薄膜电极的结构,并且薄膜电极需要与位于触控面板一端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绑定,从而实现与显示设备的其他电子器件的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中间部分为可视区域,可视区域的边缘通过不透明的金属引线将薄膜电极与位于触控面板顶部或底部的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实现柔性电路板与薄膜电极的电连接,再将柔性电路板绕折并连接到显示面板上。但是柔性电路板成本较高,并且柔性电路板与触控面板的绑定过程复杂,从而导致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成本较高,并且柔性电路板与触控面板的绑定过程复杂,从而导致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电连接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柔性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边缘,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所述延伸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弯折并固定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表面,所述主体部设有触控电极,所述延伸部设有绑定点,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均设有导电引线以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绑定点,所述绑定点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从而使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柔性的延伸部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主体部与显示面板,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延伸部作为透明导电薄膜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取代了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成本较高的柔性电路板,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包括弯折端和固定端,所述弯折端柔性连接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弯折端相对所述主体部弯折并固定连接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弯折端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端的尺寸。如此可提高弯折端的弯折灵活性,有利于提升延伸部的柔性,主板与触控面板的连接更灵活。

进一步,所述导电引线包括第一导电引线和第二导电引线,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引线对应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引线,所述第一导电引线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边缘,并将所述触控电极的两端之一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引线,所述第二导电引线位于所述延伸部并电连接所述绑定点,所述绑定点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从而使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包括设有所述第二导电引线的导电面,所述导电面覆盖有绝缘层,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导电引线。如此,当延伸部弯折时,导电面易于显示设备中的其他电子器件接触,绝缘层将第二导电引线与其他电子器件隔离,即使延伸部与其他电子器件接触,也不会发生触控面板与其他电子器件电连接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弯折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如此可以仅固定端突出于主体部,节省了延伸部的尺寸,且能够满足固定端相对于主体部弯折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盖板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垂直方向的投影形成投影区,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投影区重合或位于所述投影区范围内,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投影区的外部。如此盖板保护主体部,以防止主体部暴露在外;同时延伸部位于所述投影区的外部可以保证设置在延伸部上的导电引线不需要设置还是边框来遮挡,因此可以减少黑色边框的面积。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边缘设有黑色边框,所述黑色边框在所述主体部的垂直投影区域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引线。如此,盖板的黑色边框仅遮挡第一导电引线,从而进一步减小了黑色边框的尺寸,在不影响触控面板与主板电连接的前提下,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边缘形成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边缘形成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垂直方向的投影与第二延伸部不相交。如此,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不相交以减小延伸部的厚度,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单独弯折,避免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叠加导致厚度太大而不易弯折。

进一步,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补强片,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固定端贴合于所述补强片的表面,所述补强片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如此可避免由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柔软且较薄的特点导致固定端易断裂或固定端与显示面板脱离等情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并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通过所述延伸部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输出图像并穿过所述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柔性的延伸部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主体部与显示面板,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延伸部作为透明导电膜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透明导电膜10,透明导电膜10为导电材料制成,透明导电膜10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摸,并将用户触摸包含的信息转换成触控信号(电信号)传递至显示设备的主板等处理器件处理分析。同时,透明导电膜10与显示面板20也相互电连接以进行电信号的相互传递。进一步的,透明导电膜10同时具有透明度高的特点,以使显示面板20发出的包含图像信息的光线穿过触控面板传递至用户。

透明导电膜10包括主体部12和延伸部14,延伸部14柔性连接于主体部12的一端边缘,具体的,延伸部14具有可弯折的特点,从而使延伸部14可相对主体部12任意弯折。主体部12为触控面板用于接触用户手指的部分,并且主体部12对应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20,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4柔性连接于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即顶端或底端,其他实施方案中,延伸部14也可以柔性连接于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

主体部12与显示面板20层叠设置,延伸部14相对主体部12弯折并固定连接显示面板20背离主体部12的一侧表面,以使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具体得到图1,显示面板20包括显示面202与非显示面204,显示面202为显示面板20用于显示图像的一侧表面,非显示面204为与显示面202相对的一侧表面。主体部12贴合于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202,以使显示面202发出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光线穿过触控面板显示。进一步的,延伸部14绕着显示面板20的连接显示面202与非显示面204的侧面弯折,从而将贴合于显示面202的主体部12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面204,即实现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的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电连接以实现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电信号的传递,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还设有电连接至移动终端的主板的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以将触控面板传递至显示面板20的电信号与显示面板20自身的电信号传递至主板进行计算处理。

主体部12设有触控电极122,延伸部14设有绑定点52,主体部12和延伸部14均设有导电引线以电连接触控电极122与绑定点52,绑定点52电连接显示面板20,从而使触控电极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具体的,导电引线包括第一导电引线124a和第二导电引线124b,每个第一导电引线124a对应电连接一个第二导电引线124b,第一导电引线124a位于触控电极122的边缘,并将触控电极122的两端之一电连接至第二导电引线124b,第二导电引线124b位于延伸部14并电连接绑定点52,绑定点52电连接显示面板20,从而使触控电极122电连接至绑定点52。优选的,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面204设有用于连接绑定点52的接触点,接触点与绑定点52接触并固定以使显示面板20与触控面板电连接。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绑定点52为凸设于固定端144表面的金属,接触点为凸设于显示面板20上的金属。图1中仅示出了部分第一导电引线124a与第二导电引线124b,实际每一个触控电极122均连接一个第一导电引线124a,绑定点52的每一个接触点均连接一个第二导电引线124b,并且每一个第一导电引线124a对应连接一个接触点。进一步的,触控电极122为主体部12表面经过图案化形成,触控电极122用于感应用户手指的触控。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引线124a分布于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触控电极122分布于触控面板的中心位置,从而在触控面板的中心位置显示图像,最大化显示面积。

柔性的延伸部14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2与显示面板20,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延伸部14作为透明导电膜10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取代了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的成本较高的柔性电路板,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

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4包括弯折端142和固定端144,弯折端142柔性连接于固定端144与主体部12之间,固定端144通过弯折端142相对主体部12弯折并固定连接显示面板20,弯折端142的尺寸小于固定端144的尺寸。本实施例中,弯折端142的尺寸小于固定端144的尺寸,具体的,弯折端142在触控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固定端144的尺寸,从而提高弯折端142的弯折灵活性,有利于提升延伸部14的柔性,主板与触控面板的连接更灵活。

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4包括设有第二导电引线124b的导电面,导电面覆盖有绝缘层,用于保护第二导电引线124b。具体的,延伸部14弯折时,导电面易于显示设备中的其他电子器件接触,绝缘层将第二导电引线124b与其他电子器件隔离,即使延伸部14与其他电子器件接触,也不会发生触控面板与其他电子器件电连接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2的边缘设有收容空间80,弯折端142收容于收容空间80。具体到图4,收容空间80位于主体部12连接延伸部14的一端,弯折端142收容于收容空间80,仅固定端144突出于主体部12,节省了延伸部14的尺寸,且能够满足固定端144相对于主体部12弯折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盖板30,盖板30位于主体部12背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盖板30为玻璃材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板30也可以为塑料等其他透明材料制成。具体的,盖板30保护主体部12,以防止主体部12暴露在外。盖板30的边缘设有黑色边框300用于遮挡触控面板边缘的导电引线,进一步的,黑色边框300遮挡全部的第一导电引线124a与部分第二导电引线124b,从而起到美观显示设备的作用。

柔性的延伸部14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2与显示面板20,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延伸部14作为透明导电膜10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取代了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的成本较高的柔性电路板,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延伸部14取代了柔性电路板,盖板30的黑色边框300不需要遮挡柔性电路板,取而代之的是尺寸较小的部分延伸部14,从而减小了黑色边框300的尺寸,在不影响触控面板与主板电连接的前提下,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盖板30在透明导电膜10的垂直方向的投影形成投影区,主体部12与投影区重合或位于投影区范围内,延伸部14位于投影区的外部。延伸部14从盖板30的一端边缘突出于盖板30,盖板30未覆盖延伸部14,盖板30的黑色边框300仅遮挡第一导电引线124a,从而进一步减小了黑色边框300的尺寸,在不影响触控面板与主板电连接的前提下,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柔性的延伸部14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2与显示面板20,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延伸部14作为透明导电膜10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取代了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的成本较高的柔性电路板,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6、图7、图8及图9,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透明导电膜10的数量为两个,具体的,主体部12包括第一主体部102a与第二主体部104a,延伸部14包括第一延伸部102b与第二延伸部104b,第一延伸部102b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2a的一端边缘形成第一透明导电膜102,第二延伸部104b连接于第二主体部104a的一端边缘形成第二透明导电膜104,第一主体部102a与第二主体部104a层叠设置,第一延伸部102b在第二透明导电膜104的垂直方向的投影与第二延伸部104b不相交。进一步的,第一延伸部102b与第二延伸部104b不相交以减小延伸部14的厚度,第一延伸部102b与第二延伸部104b单独弯折,避免第一延伸部102b与第二延伸部104b叠加导致厚度太大而不易弯折。

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补强片40,第一延伸部102b的固定端144与第二延伸部104b的固定端144均贴合于补强片40的表面,补强片40用于支撑第一延伸部102b与第二延伸部104b。具体的,补强片40通过双面胶粘贴固定端144,避免由于第一延伸部102b与第二延伸部104b柔软且较薄的特点导致固定端144易断裂或固定端144与显示面板20脱离等情况。一种实施方式中,补强片4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覆铜板(fr4)等具有一定硬度且不易弯折的材料。补强片40将第一延伸部102b和第二延伸部104b组成一个整体固定并电连接在显示面板20上。进一步的,第一透明导电膜102与第二透明导电膜104相对层叠设置形成gff结构的触控面板。

柔性的延伸部14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2与显示面板20,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延伸部14作为透明导电膜10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取代了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的成本较高的柔性电路板,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延伸部14取代了柔性电路板,盖板30的黑色边框300不需要遮挡柔性电路板,取而代之的是尺寸较小的部分延伸部14,从而减小了黑色边框300的尺寸,在不影响触控面板与主板电连接的前提下,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0,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面板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盖板30在第一透明导电膜102或第二透明导电膜104的垂直方向的投影形成投影区,第一主体部102a与投影区重合或位于投影区范围内,第一延伸部102b位于投影区的外部,第二主体部104a与投影区重合或位于投影区范围内,第二延伸部104b位于投影区的外部。第一延伸部102b和第二延伸部104b从盖板30的一端边缘突出于盖板30,盖板30未覆盖第一延伸部102b和第二延伸部104b,盖板30的黑色边框300仅遮挡第一透明导电膜102和第二透明导电膜104第一导电引线124a,从而进一步减小了黑色边框300的尺寸,在不影响触控面板与主板电连接的前提下,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柔性的延伸部14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2与显示面板20,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延伸部14作为透明导电膜10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取代了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的成本较高的柔性电路板,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膜10为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及纳米管中的一种。以上材料具有透明、导电、可弯折的特性,从而既可以满足主体部12对透明度和导电性的要求,又可以满足延伸部14对柔软性、可弯折性的要求。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膜10的主体部12和延伸部14一体成型,成型方式简单,易实现,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20及以上所述的触控面板,显示面板20与触控面板层叠设置,并且显示面板20与触控面板通过延伸部14电连接,显示面板20输出图像并穿过触控面板的透明区域显示。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

进一步的,显示设备还包括系统主板、壳体及电池,系统主板电连接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20并控制电连接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20工作,电池用于向主板供电,壳体收容主板、电池、触控面板及显示面板20,起到保护显示设备内部器件及美观的作用。

柔性的延伸部14弯折后可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2与显示面板20,从而将触控面板电连接至显示面板20,延伸部14作为透明导电膜10的一部分也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形成,材料成本低,并且导电性能好,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取代了电连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20的成本较高的柔性电路板,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延伸部14取代了柔性电路板,盖板30的黑色边框300不需要遮挡柔性电路板,取而代之的是尺寸较小的部分延伸部14,从而减小了黑色边框300的尺寸,在不影响触控面板与主板电连接的前提下,增大了可视区域的尺寸,提高了显示设备的屏占比,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