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053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红外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是人机交互过程中的重要纽带,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均需要触控技术的支持。现有触控技术主要有电容式、电阻式、超声波式和红外式等。其中,由于电容式和电阻式触控技术都有其最佳使用环境,在非正常环境下,例如遇到强烈的电磁干扰时,便会影响这两种触控技术的使用效果,造成误判。相比之下,红外式触控技术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仅抗外界电磁波干扰能力强,而且使用寿命长,因此红外式触控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现有红外线触摸屏(infraredtouchscreen)的主要实施方式是,在触摸屏外框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探测器,在屏幕表面形成红外线探测网,即形成纵横排列的密集红外线矩阵,触控操作的物体(比如手指)可以改变触摸位置的红外线,利用红外探测器扫描探测红外线是否被阻挡来定位触控位置。然而,在触摸屏外框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探测器,不仅增加了触摸屏的厚度,不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而且不能实现多点触控,限制了红外式触控技术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外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以克服现有红外线触摸屏厚度较大和不能实现多点触控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模组,包括红外发射单元和层状结构的触控结构单元,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和触控结构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用于发射红外光,所述触控结构单元用于在被触摸时通过改变红外光透过率来确定触摸位置。

可选地,所述触控结构单元包括干涉滤光层和红外感应层,所述干涉滤光层用于透射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发射的红外光,被触摸时在触摸位置产生变形,改变触摸位置处红外光的透过率;所述红外感应层设置在所述干涉滤光层远离红外发射单元的一侧,用于接收从所述干涉滤光层透射的红外光,根据透射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确定触摸位置。

可选地,所述干涉滤光层包括多个第一透过层和多个第二透过层,所述第一透过层和第二透过层交替设置,所述第一透过层和第二透过层的厚度为3~5μm,所述第一透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过层的折射率。

可选地,所述干涉滤光层包括面状结构的红外长波干涉滤光膜或条状结构的红外短波干涉滤光膜。

可选地,所述红外感应层包括条状结构的多个第一接收单元和多个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交叉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透过所述干涉滤光层的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进行光电转换,形成电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红外触控模组。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红外触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红外荧光粉;或者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上设置红外荧光层,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红外触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上;所述彩膜基板的彩膜基底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触摸感应层,红外触控模组的干涉滤光层和红外感应层设置在彩膜基底与黑矩阵之间;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所述背光源中设置有红外荧光粉;或者所述彩膜基板上还设置有红外荧光层,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红外触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发光功能层中设置红外功能层,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红外触控模组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封装盖板上;所述封装盖板的封装基底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触摸感应层,红外触控模组的干涉滤光层和红外感应层设置在封装基底上;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发光功能层中设置红外功能层,作为所述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通过采用层状结构,有效降低了红外触控模组的厚度,实现了薄型化,使得红外触控模组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形成显示面板上配置触摸(on-cell)结构,也可以嵌入至显示面板内部,形成显示面板内配置触摸(in-cell)结构。同时,由于红外触控模组是通过改变触摸位置的红外光透过率来确定触摸位置,因此可以实现多点触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有效克服了现有红外线触摸屏厚度较大以及不能实现多点触控的缺陷。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实施例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干涉滤光膜的透过率与入射角度的变化曲线;

图3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结构的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形成红外感应层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形成干涉滤光层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形成黑矩阵和彩膜层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光源;2—阵列基板;3—彩膜基板;

4—液晶层;10—红外发射单元;20—触控结构单元;

21—干涉滤光层;22—红外感应层;23—触摸感应层;

24—红外荧光层;31—彩膜基底;32—黑矩阵;

33—彩膜层;221—第一接收单元;222—第二接收单元;

223—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红外光路方向。如图1所示,红外触控模组的主体结构包括红外发射单元10和层状结构的触控结构单元20,红外发射单元10和触控结构单元20相对设置,红外发射单元10用于发射红外光30,触控结构单元20用于在被触摸时通过改变红外光的透过率来确定一个或多个触摸位置。

其中,触控结构单元20包括干涉滤光层21和红外感应层22,干涉滤光层21与红外发射单元10相对设置,用于透射红外发射单元10发射的红外光,被触摸时在触摸位置产生变形,改变触摸位置处红外光的透过率;红外感应层22设置在干涉滤光层21远离红外发射单元10的一侧,用于接收从干涉滤光层20透射的红外光,并根据透射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确定一个或多个触摸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触摸时触摸位置发生形变,使得干涉滤光层的红外光透过率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透过干涉滤光片的红外光强度发生变化,红外感应层通过检测透射的红外光强度的变化来确定触摸位置。通常,光入射到光学器件的表面要发生反射和折射,不同的光学器件可以有不同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可以通过镀膜的方法在光学器件表面制作透明电解质或金属薄膜形成光学薄膜,利用光学薄膜的多波束干涉效应改变反射和透射的光强分布,增加或减少反射率或透射率,调整光的相位。根据功能特点,光学薄膜可以归纳为增强膜、反射膜、滤光膜、分光膜、偏振膜和保护膜等,滤光膜(也称干涉滤光膜)是利用干涉原理使特定光谱范围的光通过的光学薄膜,主要分为使特定波段的光通过的带通滤光膜和用于减弱光强的密度滤光膜。其中,带通滤光膜(如法布里-珀罗干涉滤光膜)由多层薄膜构成。图2为干涉滤光膜的透过率与入射角度的变化曲线,图中实线为垂直入射干涉滤光膜时的透过率曲线,虚线为入射角为20度时的透过率曲线。如图2所示,当入射光偏离垂直方向入射到干涉滤光膜时,工作波长λ将偏离中心波长λ0,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工作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光程发生改变,影响光波的干涉而引起的。由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透过率曲线偏移,入射光透过率降低。

本发明实施例即是利用带通滤光膜的该种特性,通过检测透过干涉滤光层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来确定触摸位置。具体地,当红外触控模组没有被触摸时,红外发射单元出射的红外光垂直入射到干涉滤光层,干涉滤光层具有正常透过率。当手指触压红外触控模组时,触摸位置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导致干涉滤光层发生形变,因而在触摸位置处,红外发射单元出射的红外光入射到干涉滤光层的入射角度改变,导致触摸位置的干涉滤光层的透过率降低,透过率小于正常透过率。触摸位置的透过率降低,使得透过干涉滤光层的红外光的强度降低,当红外感应层检测到透过干涉滤光层的红外光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即可确定红外光强度发生变化的位置为触摸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模组,由于红外触控模组采用层状结构,因此有效降低了红外触控模组的厚度,实现了薄型化,红外触控模组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形成显示面板上配置触摸(on-cell)结构,也可以嵌入至显示面板内部,形成显示面板内配置触摸(in-cell)结构。同时,由于红外触控模组是通过改变触摸位置的红外光透过率来确定触摸位置,因此可以实现多点触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模组,有效克服了现有红外线触摸屏厚度较大以及不能实现多点触控的缺陷。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结构的平面图。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可以作为独立的红外触控面板。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的主体结构包括红外发射单元10和层状结构的触控结构单元20,红外发射单元10和触控结构单元20相对设置,红外发射单元10用于发射红外光30,触控结构单元20用于在被触摸时通过改变红外光的透过率来确定触摸位置。本实施例触控结构单元20包括干涉滤光层21、红外感应层22和触摸感应层23,干涉滤光层21与红外发射单元10相对设置,用于透射红外发射单元10发射的红外光,在触摸位置产生变形时改变红外光的透过率。红外感应层22设置在干涉滤光层21远离红外发射单元10一侧的表面,用于接收从干涉滤光层20透射的红外光,并根据透射的红外光的强度变化确定一个或多个触摸位置。触摸感应层23设置在红外感应层22远离红外发射单元10一侧的表面,用于感受触摸并在触摸位置产生变形。或者说,红外感应层22设置在触摸感应层23朝向红外发射单元10的表面上,干涉滤光层21设置在红外感应层22朝向红外发射单元10的表面上,触摸感应层23、红外感应层22和干涉滤光层21形成层状的整体结构,使得红外发射单元10发射的红外光依次入射到干涉滤光层21、红外感应层22和触摸感应层23。

本实施例红外感应层22包括多个第一接收单元221和多个第二接收单元222,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均为条状结构,第一接收单元221与第二接收单元222交叉绝缘设置。多个第一接收单元221位于同一层,且平行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接收单元222位于同一层,且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23,以使得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彼此绝缘。多个第一接收单元221和多个第二接收单元222接收透过干涉滤光层21的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进行光电转换,形成电流,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光强不同,形成的电流的大小不同。本实施例红外感应层的工作原理是,多个第一接收单元221和多个第二接收单元222均与外围的触控电路(未示出)连接,触控电路按照预设频率分别对多个第一接收单元221和多个第二接收单元222进行扫描,采集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的电流,当采集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便认定电流发生变化的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的对应位置有触摸行为发生,根据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的位置确定一个或多个触摸位置。

本实施例中,干涉滤光层21采用红外长波干涉滤光膜,为一整体的面状结构,可以同时透射可见光和红外光。在与显示面板组合成触控显示装置时,面状的干涉滤光膜完全覆盖整个显示面板。本实施例干涉滤光片可以采用多个第一透过层和多个第二透过层交替层叠的周期性结构,第一透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过层的折射率,第一透过层和第二透过层的厚度为3~5μm,周期数为2~8。实际实施时,第一透过层可以采用锗ge或碲化铅pbte,形成高折射率层,第二透过层可以采用硫化锌zns或硒化锌znse,形成低折射率层。当手指触压触摸感应层23时,触摸位置的触摸感受层20受到按压时发生形变,由于触摸感应层23、红外感应层22和干涉滤光层21为整体结构,因而带动干涉滤光层21亦发生形变,在发生形变的触摸位置,红外发射单元10入射到干涉滤光层21的角度从垂直方向变为非垂直方向,透过率曲线向短波方向移动,导致触摸位置的干涉滤光层21的透过率降低,透过干涉滤光层21的红外光的强度降低。透过干涉滤光层21的红外光由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接收并转换成电流,触控电路采集该电流并判断电流是否小于预设的阈值,当采集的电流小于预设的阈值时,便认定有触摸行为发生,根据第一接收单元221和第二接收单元222的位置,即可确定触摸位置。

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单元既可以是单独的红外光源,也可以利用显示面板的可见光,将可见光转化为红外光。触摸感应层可以采用塑料或聚合物等柔性基底,实现在受到按压时在触摸位置发生形变。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的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干涉滤光层21采用红外短波干涉滤光膜,仅透射红外光。红外短波干涉滤光膜可以包括多个条状结构,多个条状结构平行且间隔设置。在与显示面板组合成触控显示装置时,每个条状结构的位置与显示面板的不透光区域对应,即本实施例干涉滤光层21仅覆盖显示面板的不透光区域。本实施例通过将干涉滤光层设置成条状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干涉滤光层对显示面板透过率的影响。实际实施时,本实施例干涉滤光层也可以设置成与触摸感应层类似的网状结构,或设置成点阵结构。进一步地,也可以将红外发射单元设置成与触摸感应层类似的网状结构,或设置成点阵结构,只需红外发射结构与干涉滤光结构相对应即可。

第三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是与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组合成on-cell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包括lcd面板和设置在lcd面板出光面上的触控结构单元。lcd面板的主体结构包括背光源1、阵列(thinfilmtransistor,tft)基板2和彩膜(colorfilter,cf)基板3,阵列基板2与彩膜基板3对盒并将液晶(lc,liquidcrystal)层4设置在两基板之间,背光源1设置在阵列基板2一侧。本实施例触控结构单元20包括干涉滤光层21、红外感应层22和触摸感应层23,干涉滤光层21设置在彩膜基板3远离阵列基板2一侧的外表面上,红外感应层22设置在干涉滤光层21上,触摸感应层23设置在红外感应层22上。

本实施例中,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发射单元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将lcd面板的背光源作为红外发射单元,在现有背光源中设置红外荧光粉,如在背光源的荧光粉中加入红外荧光粉,即可使背光源发射红外光。又如,在彩膜基板的膜层结构中设置红外荧光层作为红外发射单元,将背光源发射的可见光转换成红外光。再如,在彩膜基板的外表面与干涉滤光层之间设置红外荧光层作为红外发射单元等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虽然本实施例以红外触控模组与lcd面板组成触控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也适用于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组合成on-cell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此时,触控结构单元设置在oled面板的出光侧表面,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发射单元可以采用在oled面板的发光功能层中设置红外功能层的结构。

第四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是与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组合成in-cell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包括lcd面板和设置在lcd面板内的触控结构单元。lcd面板的主体结构包括背光源1、阵列基板2和彩膜基板3,阵列基板2与彩膜基板3对盒并将液晶层4设置在两基板之间,背光源1设置在阵列基板2一侧。与前述第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的触控结构单元设置在lcd面板的彩膜基板朝向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彩膜基板3的结构包括彩膜基底31,以及依次设置在彩膜基底31上的红外感应层22、干涉滤光层21、黑矩阵32和彩膜层33。本实施例中,彩膜基底31既作为彩膜基板的基底,又作为红外触控模组的触摸感应层,用于感受触摸并在触摸位置产生变形。lcd面板的背光源作为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发射单元,在现有背光源的荧光粉中加入红外荧光粉,即可使背光源发射红外光。干涉滤光层21和红外感应层22的作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彩膜基板的制备过程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构图工艺”包括沉积膜层、涂覆光刻胶、掩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处理,是现有成熟的制备工艺。沉积可采用溅射、蒸镀、化学气相沉积等已知工艺,涂覆可采用已知的涂覆工艺,刻蚀可采用已知的方法,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首先,在彩膜基底31上沉积一层导电薄膜,在导电薄膜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单色调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显影,在第一接收单元图案位置形成未曝光区域,保留有光刻胶,在其它位置形成完全曝光区域,光刻胶被去除,对完全曝光区域的导电薄膜进行刻蚀并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第一接收单元221图案。在形成有第一接收单元图案的彩膜基底上沉积一层绝缘层223。在绝缘层上沉积一层导电薄膜,在导电薄膜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单色调掩膜版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并显影,在第二接收单元图案位置形成未曝光区域,保留有光刻胶,在其它位置形成完全曝光区域,光刻胶被去除,对完全曝光区域的导电薄膜进行刻蚀并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第二接收单元222图案,如图8所示。第一接收单元221、绝缘层223和第二接收单元222构成红外感应层。其中,导电薄膜可以采用钼mo、铝al、铜cu等导电材料,也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绝缘层可以采用硅氧化物sio2、氮氧化硅sion、硅氮化物sin或其组合等等。

随后,在形成有上述图案的彩膜基底31上形成干涉滤光层21。形成干涉滤光层21可以采用沉积工艺,周期性沉积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如图9所示。形成干涉滤光层时,可以通过沉积速率来控制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也可以采用厚度仪控制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实际实施时,也可以单独制备干涉滤光薄膜,在制备彩膜基板时将干涉滤光薄膜贴附在彩膜基底上,

随后,在形成有上述图案的彩膜基底31上涂覆黑矩阵薄膜,采用掩膜版对黑矩阵薄膜进行曝光和显影,在彩膜基底31上形成黑矩阵22图案,黑矩阵间隔设置。接下来,在形成有黑矩阵32图案的彩膜基底31上形成彩膜层33图案,彩膜层33图案包括红色(r)光阻图案、绿色(g)光阻图案和蓝色(b)光阻图案,红色、绿色和蓝色光阻分别设置在黑矩阵32之间,并按照设定规律排列,如图10所示。

虽然本实施例以面状结构的干涉滤光层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也适用于条状结构的干涉滤光膜。对于条状结构的干涉滤光膜,干涉滤光膜图案与黑矩阵图案相同,且两者的位置相对应,即干涉滤光膜图案在彩膜基底上的正投影与黑矩阵图案在彩膜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叠。虽然本实施例以触控结构单元设置在彩膜基底与黑矩阵之间进行了说明,但实际实施时,触控结构单元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的任意膜层之间,也可以将红外感应层和干涉滤光层分开设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此外,彩膜基板还可以包括平坦层(overcoat,oc)和取向层。

虽然本实施例以红外触控模组与lcd面板组成触控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也适用于与oled面板组合成in-cell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此时,触控结构单元设置在oled面板的封装盖板上,封装盖板的封装基底既作为封装基底,又作为红外触控模组的触摸感应层,用于感受触摸并在触摸位置产生变形。干涉滤光层和红外感应层设置在封装基底朝向发光功能层的表面上。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发射单元可以采用在oled面板的发光功能层中设置红外功能层的结构。

第五实施例

图11为本发明红外触控模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是与液晶显示面板组合成in-cell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是前述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扩展,主体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和触控结构单元均设置在lcd面板的彩膜基板朝向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彩膜基板3的结构包括彩膜基底31,以及依次设置在彩膜基底31上的红外感应层22、干涉滤光层21、红外荧光层24、黑矩阵32和彩膜层33。本实施例中,彩膜基底31既作为彩膜基板的基底,又作为红外触控模组的触摸感应层,用于感受触摸并在触摸位置产生变形。红外荧光层24作为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将背光源发射的可见光转换成红外光。干涉滤光层21和红外感应层22的作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红外荧光层可以通过在基材中添加红外荧光粉,通过涂覆方式制备。实际实施时,也可以利用彩膜基板的现有膜层制备红外荧光层,如在平坦层中添加红外荧光粉形成红外荧光层,既作为彩膜基板的平坦层,又作为红外触控模组的红外发射单元。

同样,本实施例也适用于与oled面板组合成in-cell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也适用于条状结构的干涉滤光膜,触控结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的其它膜层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