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0050发布日期:2018-08-03 19:1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目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的正下方设置有主页键,在使用移动终端时,通常通过按压主页键实现显示屏幕从黑屏到唤醒状态,以及将显示屏幕的显示界面切换到主页面的功能。

然而,目前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大多设计得较大,用户在手持移动终端时,该手的手指很难按到主页键,造成难以实现单手操作完成唤醒屏幕或切换主页面的操作,给用户带来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实现通过单手操作完成按压主页键的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屏以及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后壳,所述后壳上设置有第一摄像头;

指令生成单元,所述指令生成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所述第一摄像头时,生成主页键指令信号;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于所述指令生成单元,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指令生成单元生成的主页键指令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具体地,所述指令生成单元包括压力感应模块,所述压力感应模块用于当以所述第一操作方式按压所述第一摄像头时,生成相应的压力信号,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具体地,所述压力感应模块为贴设于所述第一摄像头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当以所述第一操作方式按压所述第一摄像头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生成第一压力信号,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具体地,所述压力感应模块为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后壳之间的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用于当以所述第一操作方式按压所述第一摄像头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时,生成第二压力信号,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压力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所述压力感应层还用于当按压所述显示屏时,感应到按压所述显示屏的压力,以生成相应的预设功能指令操作信号。

具体地,所述指令生成单元包括电容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电容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模块的电容量,当以所述第一操作方式按压所述第一摄像头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电容模块的电容量变化,并生成相应的电容变化信号,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电容变化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具体地,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后壳之间设置有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检测模块为所述触控层的触控芯片,所述触控层还用于当在所述显示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拍摄单元,所述拍摄单元用于当处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模式下,以区别于所述第一操作方式的第二操作方式按压所述第一摄像头时,延迟预设时间后生成拍摄确认信号。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连接于所述拍摄单元,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拍摄单元生成的拍摄确认信号,以执行拍摄操作。

具体地,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第二摄像头;

所述拍摄单元还用于当处于所述第二摄像头拍摄工作模式下,以区别于所述第一操作方式的第三操作方式按压所述第一摄像头时,生成拍摄确认信号。

具体地,所述第一摄像头位于所述后壳相对于中间位置靠近上边缘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后壳设置有第一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即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第一摄像头与显示屏之间设置有指令生成单元,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时,指令生成单元生成指令信号,该指令信号传输给处理器,从而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在用户实际操作时,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其食指或中指很容易触碰到第一摄像头,在需要进行主页键指令操作以唤醒屏幕或切换主页面时,用户可使用食指或中指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以实现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用户无需使用另一只手去操作移动终端,实现了通过单手操作完成按压主页键的操作;传统的移动终端的主页键设置在显示屏正下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可将传统的主页键移除,用第一摄像头实现主页键唤醒屏幕或切换主页面的操作,从而实现节省位置空间,提高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处于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组成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组成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摄像头设置在后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1以及与显示屏1相对的后壳2,后壳2上设置有第一摄像头3;指令生成单元4,指令生成单元4设置于第一摄像头3与显示屏1之间,指令生成单元4用于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生成主页键指令信号;处理器5,处理器5连接于指令生成单元4,处理器5用于接收指令生成单元4生成的主页键指令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其中,后壳2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3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3可设计为凸出于后壳2的外表面,或者也可设计为不凸出于后壳2的外表面,考虑到持握移动终端时手指便于按压第一摄像头3,则第一摄像头3设计为凸出于后壳2的外表面较为适宜。

在第一摄像头3与显示屏1之间设置指令生成单元4,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会触发指令生成单元4生成主页键指令信号,连接于指令生成单元4的处理器5获取到该主页键指令信号后,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指令生成单元4可根据移动终端所具有的功能进行相应的设计,例如,参见图3,具有Force Touch(压力触觉)功能的移动终端,其指令生成单元4可为压力感应层,能够感应压力的产生和改变,根据不同压力实现相应的不同指令操作,通过按压显示屏1正面,压力感应层可感应到按压显示屏1的压力,按压方式可包括轻压、重压、轻压长按、重压长按等,不同的按压方式可实现不同的指令操作;通过按压第一摄像头3,压力感应层可感应到按压第一摄像头3的压力,可设定相应的按压方式以实现主页键指令操作。再例如,参见图4,具有触控功能的移动终端,其指令生成单元4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41和触控层42,触控层42可实现在显示屏1上进行触控操作,第一电极层41可设置在摄像头3与触控层42之间,第一电极层41与触控层42形成电容,通过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使电容发生变化,触控层42的触控芯片感应到电容变化,传输信号给处理器,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对于不具备上述Force Touch或触控功能的移动终端,参见图5,可在第一摄像头3与显示屏1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作为指令生成单元,或者,参见图6,可在第一摄像头3与显示屏1之间设置两层电极层即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电极层43,形成电容并连接触控芯片作为指令生成单元4,在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触发主页键指令的生成,以实现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第一操作方式可设计为长按、短按或双击等操作方式。

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包括将处于黑屏睡眠状态的显示屏唤醒,以及将显示屏处于非主页面的显示界面切换到主页面。

下面通过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来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摄像头3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一般设置在后壳2靠近上边缘的区域内,当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其食指或中指很容易触碰到第一摄像头3,使用食指或中指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例如长按、双击等操作方式,触发指令生成单元4,指令生成单元4生成指令信号传输给处理器5,从而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用户无需使用另一只手去操作移动终端,能够实现通过单手操作完成按压主页键的操作,操作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后壳设置有第一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即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第一摄像头与显示屏之间设置有指令生成单元,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时,指令生成单元生成指令信号,该指令信号传输给处理器,从而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在用户实际操作时,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其食指或中指很容易触碰到第一摄像头,在需要进行主页键指令操作以唤醒屏幕或切换主页面时,用户可使用食指或中指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以实现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用户无需使用另一只手去操作移动终端,实现了通过单手操作完成按压主页键的操作;传统的移动终端的主页键设置在显示屏正下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可将传统的主页键移除,用第一摄像头实现主页键唤醒屏幕或切换主页面的操作,从而实现节省位置空间,提高屏占比。

指令生成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如图3和图5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为:指令生成单元4包括压力感应模块44,压力感应模块44用于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生成相应的压力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压力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会产生压力,通过压力感应模块44检测到该压力,并生成压力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可根据该压力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其中,预设条件可设定为处理器接收到压力信号时便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或者,为了避免用户误操作或其他物体触碰到第一摄像头3以使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执行了主页键指令操作的情况发生,则可设计当按压第一摄像头3达到预设的压力时,处理器接收到相应的信号,才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具体方式如下:

参见图5,压力感应模块44为贴设于第一摄像头3靠近显示屏1的一侧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生成第一压力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一压力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该设计方式通过在第一摄像头3的背部设置压力传感器,以达到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会向处理器传输第一压力信号的功能,在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压力传感器可检测到按压力度,并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可在按压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或者达到第一预设压力预设时间时,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第一操作方式可设计为重压、轻压、重压长按或轻压长按等。采用压力传感器的设计方案比较适用于移动终端内不具备压力感应器件的情况,可自加压力传感器,设计简单,易于实现。

或者,参见图3,另一种设计方式:压力感应模块44为设置于显示屏1与后壳2之间的压力感应层,压力感应层用于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时,生成第二压力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二压力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压力感应层还用于当按压显示屏1时,感应到按压显示屏1的压力,以生成相应的预设功能指令操作信号。在移动终端中设置压力感应层,使得该移动终端具备Force Touch技术,压力感应层能够感知按压的力度,可实现通过改变按压力度,产生不同的功能指令,压力感应层可感知按压显示屏1的力度以及按压第一摄像头3的力度,可分别设定不同的按压力度以及配合不同的按压时长等来执行不同的功能操作,例如设计重压、轻压、重压长按或轻压长按等按压方式,实现显示屏1和第一摄像头3相应的压力感应触控功能。以第一操作方式为重压长按为例,当用户按压第一摄像头3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时,压力感应层生成感应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当处理器接收到感应信号超过预设时间时,则处理器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重压、轻压或轻压长按的按压方式可参考该原理,此处不再一一进行说明。采用压力感应层的设计方式比较适用于具备Force Touch技术的移动终端,无需额外再添设压力传感器,且使得移动终端具有更加先进更加全面的功能。

第一操作方式也可设计为长按、短按或双击按压等操作方式,例如第一操作方式为长按,当处理器接收到压力信号超过预设时间时,则处理器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或者,第一操作方式为短按,当处理器接收到压力信号在预设时间以内时,则处理器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或者,第一操作方式为双击按压,当处理器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两次压力信号,则处理器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

如图4和图6所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指令生成单元4包括电容模块和检测模块,电容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电极层43,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容模块的电容量,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检测模块检测到电容模块的电容量变化,并生成相应的电容变化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电容变化信号,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本实施方式采用电容触控技术,当用户的手指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电容模块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检测模块检测到电容模块的电容量变化,生成电容变化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在电容量变化情况达到符合第一操作方式时,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第一操作方式可设计为长按、短按或双击等操作方式,例如第一操作方式为长按,当处理器接收到的电容变化信号超过预设时间时,则处理器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或者,第一操作方式为短按,当处理器接收到的电容变化信号在预设时间以内时,则处理器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或者,第一操作方式为双击,当处理器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两次电容变化信号,则处理器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本设计方案可适用于不具备触控屏的移动终端,参见图6,可在第一摄像头3靠近显示屏1的一侧设置相对的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电极层43,且可在第一电极层41与第二电极层43之间设置绝缘层45,使第一电极层41与第二电极层43形成电容,实现通过电容触控技术完成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或者,本设计方案也可适用于具备触控屏的移动终端,见下述:

具体地,参见图4,显示屏1与后壳2之间设置有触控层42,触控层42包括第二电极层43,检测模块为触控层42的触控芯片,触控层42还用于当在显示屏1上进行触控操作时,生成相应的触控信号。在移动终端中设置触控层42,使得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1为触控屏,在触控层42与第一摄像头3之间设置第一电极层41,第一电极层41与触控层42形成电容,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电容变化,触控层42的触控芯片感应到电容变化,并将电容变化信号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在电容变化情况达到符合第一操作方式时,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第一操作方式可设计为长按、短按或双击等操作方式,这些操作方式的各工作原理与上段所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触控层42分别能够实现显示屏1的触控操作以及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满足了显示屏1具有触控功能,且利用触控层42实现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设计结构巧妙。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上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拍摄单元6,拍摄单元6用于当处于第一摄像头3拍摄模式下,以区别于第一操作方式的第二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延迟预设时间后生成拍摄确认信号。传统的移动终端在拍照时,确认按钮在屏幕中正下方边缘处,用户不易实现单手操作拍照,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第二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来实现拍照,第一摄像头3即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当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其食指或中指容易触碰到第一摄像头3,以第二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延迟预设时间后,拍摄单元6生成拍摄确认信号,进而实现单手操作拍照,其中,延迟预设时间的设置可给用户留出时间移开手指以及调整拍摄视角。第二操作方式不同于第一操作方式,例如第一操作方式可设计为长按、双击、重压或重压长按,第二操作方式可设计为短按、轻压或轻压长按。

具体地,参见图7,处理器5连接于拍摄单元6,处理器5用于接收拍摄单元6生成的拍摄确认信号,以执行拍摄操作。利用执行主页键指令操作的处理器6来执行拍摄操作,无需额外设置处理器。

具体地,参见图7,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第二摄像头7;拍摄单元6还用于当处于第二摄像头7拍摄工作模式下,以区别于第一操作方式的第三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生成拍摄确认信号。第二摄像头7设置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即为前置摄像头,当处于第二摄像头7拍摄工作模式下,即自拍模式下,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其食指或中指以第三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时,拍摄单元6生成拍摄确认信号,进而实现单手操作完成自拍功能。第三操作方式不同于第一操作方式,但第三操作方式可与第二操作方式相同,当然第三操作方式设计为与第二操作方式不同亦可。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摄像头3位于后壳2相对于中间位置靠近上边缘的位置。当第一摄像头3位于该位置时,可实现用户使用左手或右手持握移动终端时,其食指或中指均可触碰到第一摄像头3,从而实现左右手均可完成单手操作按压第一摄像头3的操作,进而完成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以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或者以第二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以执行第一摄像头3延迟拍照的操作,或者以第三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3以执行第二摄像头自拍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后壳设置有第一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即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第一摄像头与显示屏之间设置有指令生成单元,当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时,指令生成单元生成指令信号,该指令信号传输给处理器,从而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在用户实际操作时,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其食指或中指很容易触碰到第一摄像头,在需要进行主页键指令操作以唤醒屏幕或切换主页面时,用户可使用食指或中指以第一操作方式按压第一摄像头,以实现执行主页键指令的操作,用户无需使用另一只手去操作移动终端,实现了通过单手操作完成按压主页键的操作;传统的移动终端的主页键设置在显示屏正下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可将传统的主页键移除,用第一摄像头实现主页键唤醒屏幕或切换主页面的操作,从而实现节省位置空间,提高屏占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