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6542发布日期:2019-07-24 10:1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以触控部分的位置来区分,触控显示面板可分为外贴式(out-cell)、整合式(on-cell)及内嵌式(in-cell)。其中,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厚度薄的优势,而广为高阶电子产品所使用。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部分可包括多个共享电极。所述多个共享电极分为多群,且在触控检测时段可做为多个触控电极使用。以自容式的内嵌式触控装置为例,一般而言,部分制造商将多个触控电极分别通过多条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至集成电路(例如:芯片)以及多个触控开关(例如:薄膜晶体管)。然而,为使触控电极能被触控开关良好地充电,触控开关需具有相当的尺寸及数量,无法进一步缩小边框,不利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此外,因为电阻电容负载效应(RC loading effect)的影响,靠近集成电路的共享电极与远离集成电路的共享电极的电压恢复能力不同,导致色差产生,降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可改善视觉效果,提升显示质量。

具体地说,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包括:

像素阵列基板,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

集成电路设置于该非显示区中;

多个触控开关设置于该非显示区中,且位于和该集成电路的不同侧;以及

多个触控电极组设置于该显示区中,各该触控电极组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该些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电极组对应该显示区的第一分区以及至少一第二触控电极组对应该显示区的第二分区,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触控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些触控开关及该集成电路,

其中该第二触控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该集成电路。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些触控开关与该集成电路分别位于该像素阵列基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及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其中每一该第一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该第一段将该触控开关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触控电极,该第二段将该第一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至该集成电路,每一该第二触控信号线将每一该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至该集成电路。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触控信号线还包括第三段,该第三段将该第一段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分区中的该第一触控电极组的长轴平行该显示区的短边,且该第一触控电极组邻近该些触控开关,该第二分区中的该第二触控电极组的长轴平行该短边,且该第二触控电极组邻近该集成电路。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段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段的宽度,且该第一段的宽度大于该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宽度。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分区所占的面积和该显示区的总面积的比值为1/3至2/3,该第二分区所占的面积和该显示区的总面积的比值为1/3至2/3。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分区中的该些第一触控电极组沿着该显示区的长边排列,该第二分区中的该些第二触控电极组沿着该显示区的该长边排列,且该第一分区的相对两端或该第二分区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该些触控开关及该集成电路。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些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宽度大于该些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宽度。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于该显示区中,该至少一第一触控电极组为多个,该至少一第二触控电极组为多个,其中每一该第一分区中的该第一触控电极组的长轴平行该显示区的短边,每一该第二分区中的该第二触控电极组的长轴平行该短边,且该些第一触控电极组与该些第二触控电极组沿着该显示区的长边交错设置。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段的宽度大于该第二段的宽度,且该第一段的宽度大于该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宽度。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于该显示区中,该至少一第一触控电极组为多个,该至少一第二触控电极组为多个,其中每一该第一分区中的该些第一触控电极组沿着该显示区的长边排列,每一该第二分区中的该第些二触控电极组沿着该显示区的该长边排列,每一该第一分区的相对两端或每一该第二分区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该些触控开关及该集成电路,且该些第一触控电极组与该些第二触控电极组沿着该显示区的短边交错设置。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些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宽度大于该些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宽度。

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像素结构,分别设置于该显示区,各该像素结构包括:

薄膜晶体管;以及

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至该薄膜晶体管,

其中该些触控电极于垂直该像素阵列基板的方向上,部分重叠各该像素结构的该像素电极,该些触控电极彼此电性分离,且该些触控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第一触控信号线或该些第二触控信号线。

基于上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第一触控电极可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开关及集成电路,第二触控电极可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直接电性连接至集成电路。在上述的设置下,仅部份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如此,可以减少所需触控开关的数量及空间,进一步缩小边框,进而改善视觉效果,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此外,第一触控电极可通过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以提升电压恢复能力至类似于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压恢复能力。如此,电阻电容负载效应的影响可以降低,减少色差产生,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B为图1A沿剖面线A-A’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E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F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10A、10A’、10B、10C、10D、10E、10F、10G:触控显示面板;

11:非显示区;

12:显示区;

12A:短边;

12B:长边;

14、14B、14C:第一分区;

16、16B、16C:第二分区;

100:像素阵列基板;

120:集成电路;

200:触控开关;

220:触控开关组;

300:触控电极组;

310:第一触控电极组;

312:第一触控电极;

320:第二触控电极组;

322:第二触控电极;

410、410A、410B、410C、410D、410E、410F、410G:第一段;

420、420A、420B、420C、420D、420E、420F、420G:第二段;

430、430A、430B、430C、430D、430E、430F、430G:第三段;

CH:通道层;

D:漏极;

G:栅极;

PE:像素电极;

S:源极;

SP:像素结构;

T:薄膜晶体管;

TE:触控电极;

TL1、TL1A、TL1B、TL1C、TL1D、TL1E、TL1F、TL1G:第一触控信号线;

TL2:第二触控信号线;

A-A’: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效果能阐述的更明确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系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A为了方便说明及观察,仅示意性地绘示部分构件。图1B为图1A沿剖面线A-A’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A及图1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像素阵列基板100,具有显示区12及非显示区11、集成电路120设置于非显示区11中、多个触控开关200设置于非显示区11中以及多个触控电极组300设置于显示区12中。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触控开关200可以排列成一排或多排,以定义出触控开关组220。触控开关组220中的触控开关200可以彼此电性连接或电性独立,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触控开关200位于和集成电路120的不同侧。在本实施例中,集成电路120例如是驱动芯片,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A及图1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可选择性地为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像素结构SP分别设置于显示区12中。触控电极组30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TE,且触控电极TE可作为像素结构SP的共享电极(COM),并选择性地配置于像素阵列基板100上。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像素结构SP及触控电极TE也可分别设置于相对的两基板上,或分别设置于晶胞(cell)的内部及外表面;也就是说,包括像素结构SP及触控电极TE的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另一种型态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或是整合式(on-cell)的触控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像素阵列基板100举例为形成有多个像素结构SP的基板。像素阵列基板100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导电材料、金属、晶圆、陶瓷或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若使用导电材料或金属时,则在基板100上覆盖一层绝缘材料(未绘示),以避免短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各像素结构SP包括薄膜晶体管T以及像素电极PE。像素电极PE电性连接至薄膜晶体管T。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PE的材料包括透明的导体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或铟锗锌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此外,薄膜晶体管T例如是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 temperature poly-Si,LTPS)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morphous Si,a-Si)或其他合适的晶体管,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薄膜晶体管T包括通道层CH、栅极G、以及源极S与漏极D。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PE电性连接至漏极D。

如图1A及图1B所示,触控电极TE彼此电性分离且触控电极TE分别电性连接触控信号线(例如:第一触控信号线TL1或第二触控信号线TL2)。请参考图1B,于垂直像素阵列基板100的方向上,触控电极TE(例如:第一触控电极312)部分重叠各像素结构SP的像素电极PE,且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第一触控信号线TL1。举例而言,应用为共享电极的触控电极TE位于像素结构SP的像素电极PE与薄膜晶体管T之间。像素电极PE与触控电极TE之间的电场能驱动各像素结构SP上的部份显示介质层(例如:液晶层;未绘示),进而使触控显示面板10显示画面。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0可以是边缘场切换(Fringe-Field Switching,FFS)模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其它适当模式的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极也可以位于像素电极上(COM ontop)的方式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TE除了做为显示之用外,彼此相邻且互相连接的多个触控电极TE还可定义出多个触控电极组300,以检测触控动作。触控电极组300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电极组310对应显示区12的第一分区14以及至少一第二触控电极组320对应显示区12的第二分区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组310由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12定义,第二触控电极组320由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22定义。在显示区12中,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组310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组320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开关组220中的这些触控开关200与集成电路120分别位于像素阵列基板100的相对两侧。举例而言,显示区12中的第一分区14邻近触控开关组220,而第二分区16邻近集成电路1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区14中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的长轴平行显示区12的短边12A,且第一触控电极组310沿着短边12A延伸的方向排列成多排,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相对于第二触控电极组320,第一触控电极组310邻近触控开关200。第二分区16中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的长轴平行短边12A,且第二触控电极组320沿着短边12A延伸的方向排列成多排,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相对于第一触控电极组310,第二触控电极组320邻近集成电路120。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TL1及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TL2。每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TL1可将每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200以及集成电路120。举例而言,第一触控信号线TL1包括第一段410及第二段420。第一段410可将触控开关200电性连接至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312。第二段420可将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集成电路12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TL2可将每一第二触控电极322电性连接至集成电路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还包括第三段430。第三段430将第一段410电性连接至第一触控电极3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410以及第三段430例如为一体的结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制程上,第三段430也可以与第一段410分别以相同或不同的制程步骤形成,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上述的设置下,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中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12分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开关200(例如:图1A绘示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组220中的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中的多的第二触控电极322分别直接电性连接至对应的集成电路120。如此,仅部分的触控电极组300,例如第一触控电极组310,可以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因此,触控显示面板10可以减少所需触控开关200的数量,降低触控开关200所占的空间,进一步缩小边框,进而改善视觉效果,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此外,由于第一分区14中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邻近触控开关组220而远离集成电路120,第二分区16中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邻近集成电路120,且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邻近的触控开关200,因此触控开关200可以提供预定的电压至第一触控电极312。如此,触控开关200可以弥补第一触控电极312因电阻电容负载效应所降低的电压恢复能力。换句话说,远离集成电路120的第一触控电极312,可通过触控开关200提升电压恢复能力至类似于邻近集成电路120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2的电压恢复能力。在上述的设置下,触控开关200可以降低电阻电容负载效应对触控电极TE的影响,减少色差产生,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简言之,由于第一触控电极312邻近触控开关200且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TL1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第二触控电极322邻近集成电路120且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直接电性连接至集成电路120。在上述的设置下,仅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200。如此,可以减少所需触控开关200的数量及空间,进一步缩小边框,进而改善视觉效果,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此外,邻近触控开关200而远离集成电路120的第一触控电极312,可通过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200,以提升电压恢复能力至类似于邻近集成电路120的第二触控电极322的电压恢复能力。在上述的设置下,触控开关200可以降低电阻电容负载效应对触控电极TE的影响,减少色差产生,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的显示质量。

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关于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部分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赘述。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A与图1A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触控信号线TL1A的第一段410A的宽度大于第二段420A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段430A的宽度可以类似第一段410A的宽度而大于第二段420A的宽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段410A的宽度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在上述的设置下,由于将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200的第一段410A的线宽增加,因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电阻电容负载效应对触控电极TE的影响,减少色差产生,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A的显示质量。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A’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A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相对于图2的触控显示面板10A而言,触控显示面板10A’的触控开关200位于像素阵列基板100相对两侧的下侧,而集成电路120位于像素阵列基板100相对两侧的上侧。第一分区14邻近触控开关200设置,且第一分区14中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第二分区16邻近集成电路120设置,且第二分区16中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中的第二触控电极322直接电性连接集成电路120。如此,触控显示面板10A’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B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A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分区14B所占的面积和显示区12的总面积的比值为1/3至2/3。第二分区16B所占的面积和显示区12的总面积的比值为1/3至2/3。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区14B为显示区12的总面积的1/3,第二分区16B为显示区12的总面积的2/3。在上述的设置下,使用者可依设计上的需求,选择第一触控电极组310及第二触控电极组320的数量,以定义出第一分区14B以及第二分区16B所占显示区12的总面积的比值。如此,触控显示面板10B除了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技术功效,更可增加设计裕度。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B的第一触控信号线TL1B的第一段410B及第三段430B的宽度大于第二段420B的宽度及/或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410B的宽度可以与第二段420B的宽度相同,第三段430B的宽度可以与第二段420B的宽度相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3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C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A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分区14C的长轴平行显示区12的长边12B,且第一分区14C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第二分区16C的长轴平行显示区12的长边12B,且第二分区16C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第一分区14C中的这些第一触控电极组310沿着显示区12的长边12B,由邻近触控开关组220的一端排列至邻近集成电路120的相对另一端。第二分区16C中的这些第二触控电极组320沿着显示区12的长边12B,由邻近触控开关组220的一端排列至邻近集成电路120的相对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C的宽度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举例而言,第一触控信号线TL1C的第一段410C、第二段420C以及第三段430C的宽度可以相同且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C的宽度也可以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相同,或第一段410C的宽度大于第二段420C及/或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如此,触控显示面板10C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3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D与图3C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C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相对于图3C的触控显示面板10C而言,触控显示面板10D的触控开关200位于像素阵列基板100相对两侧的下侧,而集成电路120位于像素阵列基板100相对两侧的上侧。触控显示面板10D的第一分区14C位于像素阵列基板100的右侧,而第二分区16C位于像素阵列基板100的左侧。第一触控电极组310对应第一分区14C,第二触控电极组320对应第二分区16C。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312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第二触控电极组320直接电性连接集成电路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D的第一段410D、第二段420D以及第三段430D的宽度可以相同且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D的宽度也可以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相同,或第一段410D的宽度大于第二段420D及/或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如此,触控显示面板10D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3E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E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A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于显示区12中,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为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为多个。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10沿着短边12A的方向排列成多个横排以对应多个第一分区14。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20沿着短边12A的方向排列成多个横排以对应多个第二分区16。每一第一分区14中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的长轴平行显示区12的短边12A。每一第二分区16中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的长轴平行显示区12的短边12A。这些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组320沿着显示区12的长边12B交错设置。换句话说,在长边12B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横排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之间夹有一个横排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长边12B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横排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之间可以夹有多个横排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或相邻两个横排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之间可以夹有多个横排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E的第一段410E的宽度与第二段420E的宽度相同。第三段430E将第一段410E电性连接至第一触控电极312,且第三段430E的宽度大于第一段410E的宽度。第三段430E的宽度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此,触控显示面板10E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3F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F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A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于显示区12中,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为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为多个。每一第一分区14C的长轴平行显示区12的长边12B,且每一第一分区14C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每一第二分区16C的长轴平行显示区12的长边12B,且每一第二分区16C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触控开关200及集成电路120。每一第一分区14C中的这些第一触控电极组310沿着显示区12的长边12B,由邻近触控开关组220的一端排列至邻近集成电路120的相对另一端。每一第二分区16C中的这些第二触控电极组320沿着显示区12的长边12B,由邻近触控开关组220的一端排列至邻近集成电路120的相对另一端。换句话说,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10沿着长边12B的方向排列成多个直排以对应多个第一分区14C。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20沿着长边12B的方向排列成多个直排以对应多个第二分区16C。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与这些第二触控电极组320沿着显示区12的短边12A交错设置。换句话说,在短边12A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直排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之间夹有一个直排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短边12A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直排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之间可以夹有多个直排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或相邻两个直排的第二触控电极组320之间可以夹有多个直排的第一触控电极组3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F的宽度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举例而言,第一触控信号线TL1F的第一段410F、第二段420F以及第三段430F的宽度可以相同且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TL1F的宽度也可以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相同,或第一段410F的宽度大于第二段420F及/或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如此,触控显示面板10C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技术功效。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G与图3E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E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第一触控信号线TL1G的第一段410G的宽度大于第二段420G的宽度,且第一段410G的宽度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TL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410G及第三段430G的宽度可以相同,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此,触控显示面板10G可获致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技术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第一触控电极可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开关及集成电路,第二触控电极可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直接电性连接至集成电路。在上述的设置下,仅部份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如此,可以减少所需触控开关的数量及空间,进一步缩小边框,进而改善视觉效果,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此外,第一触控电极可通过电性连接至触控开关,以提升电压恢复能力至类似于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压恢复能力。另外,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宽度更可以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宽度,以提升连接第一触控电极至触控开关的信号线段的线宽。在上述的设置下,触控开关可以降低电阻电容负载效应对触控电极的影响,减少色差产生,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虽然本发明以上述实施例公开,但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可作一些的变更和完善,故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