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CPU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2943发布日期:2020-02-21 20:0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器CPU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cpu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对于电子设备,特别是高密度热流的电子设备,散热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采用风冷散热,散热效率低,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提高,风冷散热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特别是众多电子设备聚集的场所,风冷的噪音巨大,同时对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很高,为了满足对机房环境的要求,其成本及能耗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散热效率高的服务器cpu水冷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服务器cpu水冷散热器,包括安装底板、cpu主板和支架,所述cpu主板安装在安装底板的上端面,所述支架固定在安装底板的两侧,所述cpu主板上方设有cpu热交换水箱,所述cpu热交换水箱上方设有水冷箱,所述cpu热交换水箱和水冷箱之间设有水冷换热管与循环管连通,所述cpu热交换水箱的下端面为导热铜面板,所述导热铜面板上设有第一散热铜片,所述水冷箱的上端面为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有第二散热铜片,所述水冷换热管呈s型盘旋在水冷箱上方,且水冷换热管贯穿第二散热铜片,所述水冷箱内设有微型水泵,cpu热交换水箱和水冷箱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散热铜片和第二散热铜片分别垂直贯穿导热铜面板和散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冷箱上方设有风扇安装座,所述风扇安装座上设有散热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冷换热管与cpu热交换水箱连接的一端设有导冷管,所述导冷管呈s型盘旋在cpu热交换水箱下方,且导冷管贯穿第一散热铜片,导冷管的另一端与循环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cpu热交换水箱的两侧设有与支架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耳,所述水冷箱的两侧设有与支架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cpu热交换水箱对cpu主板进行水冷散热,通过水冷箱以及风扇对经热量交换后的冷却水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水的冷却效率,同时其可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水冷箱的俯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安装底板,2:cpu主板,3:支架,4:cpu热交换水箱,41:第一支撑耳,5:水冷箱,51:散热板,52:第二支撑耳,6:水冷换热管,7:循环管,8:第一散热铜片,9:第二散热铜片,10:导冷管,11:风扇安装座,12: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服务器cpu水冷散热器,包括安装底板1、cpu主板2和支架3,所述cpu主板2安装在安装底板1的上端面,所述支架3设有一对且分别固定在安装底板1的两侧,所述cpu主板2上方设有cpu热交换水箱4,cpu热交换水箱4内充满流动的冷却水,所述cpu热交换水箱4上方设有水冷箱5,水冷箱5用于冷却来自cpu热交换水箱4经热量交换后的冷却水,使其快速降温供循环使用,所述cpu热交换水箱4和水冷箱5之间设有水冷换热管6与循环管7连通,即所述水冷换热管6的一端连通cpu热交换水箱4,其另一端连通水冷箱5,循环管7的一端连通cpu热交换水箱4,其另一端连通水冷箱5,冷却水通过水冷换热管6和循环管7在cpu热交换水箱4和水冷箱5之间循环流动,所述cpu热交换水箱4的下端面为导热铜面板,所述导热铜面板上设有第一散热铜片8,所述第一散热铜片8垂直贯穿导热铜面板,所述水冷箱5的上端面为散热板51,所述散热板51上设有第二散热铜片9,所述第二散热铜片9垂直贯穿散热板51,水冷换热管6的一端连接在设于水冷箱5下部的出水口中,然后经过水冷箱5的上方,最后延伸至cpu热交换水箱4下部的进水口,所述水冷换热管6呈s型盘旋固定在水冷箱5的上方,且水冷换热管6贯穿第二散热铜片9,所述水冷箱5内设有微型水泵,所述水冷换热管6与cpu热交换水箱4进水口连接的一端设有导冷管10,所述导冷管10呈s型盘旋固定在cpu热交换水箱4下方,且导冷管10贯穿第一散热铜片8,导冷管10的另一端与循环管7连通,所述循环管7的一端与设于cpu热交换水箱4上部的出水口连通,其另一端与设于水冷箱5上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冷箱5上方设有风扇安装座11,所述风扇安装座11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cpu热交换水箱4的两侧设有与支架3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耳41,第一支撑耳41上设有固定孔12,cpu热交换水箱4通过第一支撑耳41活动连接在支架3上,所述水冷箱5的两侧设有与支架3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耳52,第二支撑耳52上设有固定孔12,水冷箱5通过第二支撑耳52活动连接在支架3上,通过分别调节第一支撑耳41和第二支撑耳52在支架3上的固定高度,进而调节cpu热交换水箱4与cpu主板2之间的距离,以及水冷箱5与cpu热交换水箱4、风扇安装座11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打开微型水泵和散热风扇的开关,冷却水开始在cpu热交换水箱4与水冷箱5之间循环流动,散热风扇对水冷箱5进行吹风扇热,水冷箱5中的冷却水流入水冷换热管6,由水冷换热管6分别流进cpu热交换水箱4和导冷管10中,接着从cpu热交换水箱4和导冷管10出来一起汇入循环管7,最后由循环管7流进水冷箱5,至此完成一个大循环流动。其中,流动在水冷换热管6内的冷却水的横截面积远小于水冷箱5内的冷却水的横截面积,因此水冷换热管6中的冷却水的散热速率大于水冷箱5中的,加上散热板51和第二散热铜片9的散热效果,使得水冷交换管6内的冷却水的散热速率进一步加快,其内的冷却水的温度更低,在冷却水来到cpu热交换水箱4与导冷管10中时,能带走更多的热量,加上cpu热交换水箱4下方设有导热铜面板和第一散热铜片8,能够加快cpu主板2热量的传导,使得热量快速被冷却水吸收。

此外,第一散热铜片8和第二散热铜片9分别贯穿导热铜面板和散热板51,且分别延伸至cpu热交换水箱4和水冷箱5内部,对于第一散热铜片8来说,cpu主,2一侧的温度高于cpu热交换水箱4一侧的温度,热量由cpu主板2一侧传导至cpu热交换水箱4一侧时,能快速经由第一散热铜片8传导至cpu热交换水箱4内部,然后被冷却水吸收带走,进而加快了cpu主板2的散热效率;而对于第二散热铜片9来说,水冷箱5一侧的温度高于散热风扇一侧的温度,热量由水冷箱5一侧传导至散热风扇一侧时,能通过第二散热铜片9快速由水冷箱5内部传导至外部,加快的冷却水的冷却效率,保证冷却水在进入cpu热交换水箱4和导冷管10时具有较低温度,使其能够循环利用。

利用相同体积的热水的质量轻于冷水的质量这一原理,分别将水冷箱5的出水口设于其下部,进水口设于其上部;而cpu热交换水箱4的进水口设于其下部,其出水口设于其上部。对于冷水箱5来说,需要其流出的温度更低的冷却水,因此其出水口设于其下部,而循环管7中经热量交换使得温度升高的冷却水,直接由设于冷水箱5上部的进水口流入,因其质量轻便位于水冷箱5上部,同时水冷箱5上部一侧又是靠近散热风扇的一侧,其散热效果更佳,冷却水降温后沉入水冷箱5下部,然后经由水冷换热管6流出,上部又有温度稍高的冷却水流入,这样在水冷箱5中形成一个水冷微循环,使得设计更加合理。同理,冷却水由设于cpu热交换水箱4下部的进水口流入cpu热交换水箱4,因其质量重便位于cpu热交换水箱4下部,而cpu热交换水箱4下部一侧是靠近cpu主板2的一侧,是温度更高的一侧,使得冷却效果更佳,当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便浮至cpu热交换水箱4上部,经由设于其上部的出水口流出,设计科学合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