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6290发布日期:2020-10-31 09:5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大屏显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屏的显示面板,例如全面屏手机等,都面临着种种设计以及制造工艺上的难点,比如听筒、前置摄像头的位置处触控及显示需要做开槽避让,设置听筒、前置摄像头的位置会产生异形触控区域,另外显示面板的四角多为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等形状,也会产生异形触控区域,异形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的面积小于正常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的面积,从而导致异形触控区域的信号量和触摸响应与正常触控区域不一致,存在触控不灵敏或者无触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解决了上述异形触控区域触控不灵敏或无触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所述触控区内包括至少一个异形触控单元;其中,所述异形触控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区域、第二电极区域和触控节点;所述第一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一电极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触控节点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电极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电极第二区域的交叉处,所述第一电极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电极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电极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电极第二区域中任两者之间的面积差值不大于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值不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电极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电极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电极第二区域中最小面积的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电极第一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电极第二区域的面积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节点位于所述异形触控单元的中部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区域包括导电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区域包括如下材质中的任一种:氧化铟锡、铜、银、石墨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控感应层和触控感应层载体,其中所述异形触控单元位于所述触控感应层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感应层和第二感应层,所述第一电极区域和所述第二电极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感应层和所述第二感应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层载体包括如下材质中的任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烯烃聚合物、聚酰亚胺、玻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通过在触控区内的异形触控单元内构建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其中第一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交叉形成触控节点,并且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这四个区域中任两者之间的面积差值不大于预设值,即实现了四个区域的完整性且面积相等或相似,从而保证了异形触控单元的触控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异形触控单元的放大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具有相同结构的相同部件或相同方法的相同步骤,如果示例性地描述了一实施例,则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仅描述与已描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当一个部件描述为“连接”到另一部件,该一个部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部件,或者通过第三部件“电连接”到另一部件。此外,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的描述,术语“包括”及其相应术语应仅理解为包括所述部件,而不应该理解为排除任何其他部件。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1;触控区1内包括至少一个异形触控单元2;其中,如图2所示,异形触控单元2包括第一电极区域10、第二电极区域20和触控节点30;第一电极区域1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和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区域20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触控节点30位于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的交叉处,其中,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与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电连接,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电连接,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绝缘交叉形成异形触控单元2,且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绝缘交叉点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与触控节点30在触控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中任两者之间的面积差值不大于预设值。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异形触控单元2的面积小于主体触控单元3的面积,其中主体触控单元3是指正常的单个触控单元,例如触控区1内非异形边界位置的触控单元,主体触控单元3包括完整的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本实施例中多个主体触控单元3具有相同图案,也就是说多个主体触控单元面积、形状均相同,主体触控单元3的第一电极的各个区域和第二电极的各个区域的图案相同,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制备简单,且保证了主体触控单元3的触控性能。由于很多的显示面板(例如手机等)都有通话和拍照的功能,而实现通话功能通常需要设置听筒,实现拍照功能也需要设置摄像头,特别是前置摄像头,而设置听筒和前置摄像头都需要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一侧的触控膜层和显示膜层上开槽。随着人们对大屏显示的不断追求,窄边框和全面屏已经越来越多了,而要实现窄边框和全面屏,就需要在显示面板的边缘处也实现显示和触控功能,也就是说,在显示面板的边缘处也需要设置触控单元。然而在靠近显示面板边缘(特别是异形边缘,例如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的显示面板四角处)或者是靠近开槽位置处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一个完整的触控单元,或者说如果按照主体触控单元3的的形貌去设置、异形轮廓会经过触控单元,从而使得触控单元的电极区域甚至触控节点没有包含在异形轮廓内,因此,设置于该处的触控单元为一个不完整的触控单元,即异形触控单元,从而导致该异形触控单元的触控灵敏度较低甚至无触控功能。

为了实现异形显示面板在异形区的触控功能,设置本申请的异形触控单元如图2所示,虚线边框构成的为按照主体触控单元3形貌去设置一个主体触控单元需要的空间,实线边框构成的为异形触控单元,或者说实线边框为因为异形轮廓而导致的一个触控单元实际能够占用的面积,主体触控单元分为四个面积相等的电极区域(即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第一区域、第二电极第二区域),现由于对应的位置空间不足够容纳一个主体触控单元,从而导致若在该处设置主体触控单元,则主体触控单元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一区域的面积较小,这样就会导致该触控单元的触控性能较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面板,通过重新构建第一电极区域10、第二电极区域20和触控节点30形成异形触控单元2,其中第一电极区域1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和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区域20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触控节点30位于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的绝缘交叉处,并且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面积差不大于预设值。也就是说,对该异形触控单元2重新划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以保证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面积差不大于预设值,实现了触控节点30从原来靠近边缘的位置向触控单元中心移动,从而可以避免因开槽或其他原因导致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节点30靠近边缘(即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中的部分缺失或面积偏小),可以理解,异形触控单元的具体形貌可以根据异形轮廓设计,或者根据异形触控单元实际能够占用的空间进行设置,在制备触控区的时候直接根据预先的设计制备异形触控单元和主体触控单元,从而保证了异形触控单元2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的面积都不会过小,即最大限度提高了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灵敏度。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适用于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触控面板、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触控面板和外挂的的触控面板,同时适用于嵌入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触控装置(oncell、incell、outcell)等结构中。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值可以不大于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中的最小面积的10%,即通过重新划分异形触控单元2的四个区域,以保证四个区域的面积差不大于最小面积的10%,从而保证了提高了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灵敏度。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适当的预设值,只要所选取的预设值能够满足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灵敏度要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预设值的具体值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通过在触控区内的异形触控单元内构建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其中第一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交叉形成触控节点,并且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这四个区域中任两者之间的面积差值不大于预设值,即实现了四个区域的面积相等或相似,从而保证了异形触控单元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节点30可以位于异形触控单元2的中部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部位置是指包括异形触控单元2的中心点且位于异形触控单元2内的一个区域,即远离异形触控单元2的边缘位置的区域。通过将触控节点30设置于异形触控单元2的中部位置,即将触控节点30设置于靠近异形触控单元2的中心点位置,从而可以保证异形触控单元2的四个区域的面积相近,从而保证了异形触控单元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的面积、所述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的面积、所述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的面积、所述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的面积相等。通过重新构建触控节点30的位置以及划分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这四个区域,以保证这四个区域之间的面积差值小于预设值,即保证这四个区域之间的面积相似,从而提高了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灵敏度,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灵敏度,可以设置第一电极第一区域11、第一电极第二区域12、第二电极第一区域21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22这四个区域的面积相等,在不改变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面积和其他结构且不改变其他触控单元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了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特别是异形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改变异形触控单元2相邻的触控单元的形状,以预留给该异形触控单元2足够的设置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异形触控单元2可以是与异形轮廓相邻的部分或者全部的触控单元,而由于在边缘或异形区域处的触控区域不规则也不充足,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靠近该边缘或异形区域的多个触控单元的形状整体做改变,例如将与异形轮廓相邻的多个触控单元所在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即根据该区域的轮廓形状在该区域内重新规划触控单元,该区域内的触控单元均与主体触控单元3不同(例如可以是面积、形状、对应位置等中的任一中不同),以实现该区域内的多个触控单元适应该边缘或异形轮廓,又例如,当异形触控单元2的面积过小时,可以通过适当减小相邻的触控单元的面积,以补偿该异形触控单元2的面积,从而保证异形触控单元2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垂直。通过设置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当于在触控面板上建立了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样能够更为方便和准确的获知用户触控的具体位置,实现准确而快速的触控反应,提高触控体验。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大小,只要所选取的夹角大小能够保证准确且快速的实现触控定位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具体夹角大小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区域10和/或第二电极区域20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为了实现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的导电性能,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都可以包括导电材料。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区域10和/或第二电极区域20可以包括如下材质中的任一种:氧化铟锡、铜、银、石墨烯。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的具体材料,只要所选取的材料能够保证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的导电性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具体材料不做限定。

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面板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控感应层3和触控感应层载体4,其中异形触控单元2位于触控感应层3内。通过设置层叠设置的触控感应层3和触控感应层载体4,利用触控感应层载体4支撑触控感应层3,以保证作用于触控感应层3内异形触控单元2上的触控操作能准确的为触控感应层3所接收并产生相应的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控感应层3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感应层31和第二感应层32,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分别位于第一感应层31和第二感应层32。通过设置第一感应层31和第二感应层32,并且将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分别设置在第一感应层31和第二感应层32内,可以实现双层触控且可以避免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了触控准确度。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触控感应层3也可以只包括一层结构,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均设置于该一层结构上,第一电极区域10通过金属引线直接连接,第二电极区域20之间通过金属桥连接,或者第二电极区域20通过金属引线直接连接,第一电极区域10之间可以通过金属桥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电极区域10和第二电极区域20的绝缘交叉设置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层载体4可以包括如下材质中的任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烯烃聚合物、聚酰亚胺、玻璃。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触控感应层载体4的具体材质,只要所选取的材质能够保证触控干预层载体4对于触控感应层3的支撑作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触控感应层载体4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的触控面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通过在触控区内的异形触控单元内构建第一电极区域和第二电极区域,其中第一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并且位于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交叉处的触控节点设置于异形触控单元的中部位置,即实现了第一电极第一区域、第一电极第二区域、第二电极第一区域和第二电极第二区域这四个区域的完整性且面积相对或相似,从而保证了异形触控单元的触控灵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