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16018阅读:来源:国知局
信号线131a可以直接设置在相邻触控电极列形成的间隙中,工艺上更易制作。可选的,触控电极13la是驱动电极,触控电极13lb是感应电极,触控信号线132a是驱动信号线,触控信号线132b是感应信号线,每一驱动电极131a和相邻的感应电极131b形成互电容。
[0023]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以解释触控电极131a和131b可以通过互电容进行触控检测,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的排列方式并不限于此。上述触控电极131a和131b的形状可以是矩形、菱形、三角形、圆形或任意不规则图形,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002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剖面图。如图4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0 ;形成于基板10上的显示器件11、触控电极层13和触控信号线(图1未示出);触控电极层13和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触控电极层13和触控信号线与显示器件11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挡层12 ;第一阻挡层包括至少一层有机膜层12a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12b ;有机膜层12a和无机膜层12b层叠间隔设置。
[0025]相比现有技术,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采用有机膜层12a和无机膜层12b层叠间隔设置形成的第一阻挡层12对显示器件11进行封装,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阻隔水氧。无机膜层具有十分优秀的水氧阻隔特性,但刚性相对较强;有机膜层的水氧阻隔特性相对无机膜层较弱,但能够消除无机膜层所产生的应力,因而采用有机膜层12a和无机膜层12b层叠间隔的方式设置,既能保证优秀的水氧阻隔特性,又能使得第一阻挡层整体的应力最小化,减少对显示器件的不良影响。而该显示装置的触控电极层13为单层结构,且触控电极层13和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与双层触控结构相比,不需要进行打孔设计以连接触控电极并将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连接,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阻挡层12中各膜层紧密连续,不会破坏膜层的完整性,既能实现触控功能,又完全不影响阻挡层的水氧阻隔特性,且单层触控结构也使得显示装置更加轻薄。此外,该单层触控结构不需要将显示器件中用于显示的电极复用作触控电极,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实现触控功能。
[0026]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触控电极层13和触控信号线(图4未示出)远离显示器件11 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阻挡层14,此结构将触控电极层13和触控信号线设置在第一阻挡层12和第二阻挡层14之间,能够对触控电极层13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第二阻挡层也能够更有效地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
[0027]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第二阻挡层14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膜层14b,无机膜层使得阻隔水氧特性更佳。可选的,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第二阻挡层14只包括一层无机膜层14b,无机膜层刚性较强,可以对触控电极层1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只设置一层无机膜层,使得触控电极层上方的层结构更薄,触控性能更佳。第二阻挡层14的厚度为0.3 μπι-20 μπι。选择上述厚度范围,使得第二阻挡层14既能有效阻隔水氧并保护触控电极层,又不影响触控电极层上方层结构的轻薄化,也不会影响触控性能。
[0028]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或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该柔性电路板或控制芯片向显示面板提供显示信号和触控信号,则该显示装置的触控单元和显示单元可以共用柔性电路板或控制芯片,节省空间,节约成本。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公开的显示装置并不限于触控单元和显示单元共用柔性电路板或控制芯片,使得柔性电路板或控制芯片可以向显示面板提供显示信号和触控信号;也可以是触控单元和显示单元分别使用一个柔性电路板或控制芯片。
[0030]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显示面板100远离显示器件12 —侧的偏光片15和盖板玻璃16。偏光片15用于提高该显示面板100的对比度,减少显示面板100的反射。盖板玻璃16用于保护偏光片15和显示面板100。
[0031]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只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剖面图。如图5所示,与图4示出的显示装置不同的是,图5示出的显示装置,第二阻挡层14包括至少一层有机膜层14a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14b,有机膜层14a和无机膜层14b层叠间隔设置,无机膜层具有十分优秀的水氧阻隔特性,但刚性相对较强;有机膜层的水氧阻隔特性相对无机膜层较弱,但能够消除无机膜层所产生的应力,因而采用有机膜层14a和无机膜层14b层叠间隔的方式设置,既能保证优秀的水氧阻隔特性,又能使得第二阻挡层整体的应力最小化。
[0032]图5示出的显示装置,第二阻挡层14靠近显示器件12的一侧和远离显示器件12的一侧均为无机膜层14b。靠近显示器件12的一侧即靠近触控电极层13的一侧,由于无机膜层刚性较强,在该侧设置无机膜层14b,可以对触控电极层1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远离显示器件12的一侧为最靠近水氧的一侧,在该侧设置无机膜层14b,可以更有效地阻隔水氧。
[0033]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显不面板,包括: 一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显示器件、触控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 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挡层; 所述第一阻挡层包括至少一层有机膜层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 所述有机膜层和所述无机膜层层叠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件是有机发光显示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通过自电容进行触控检测或者通过互电容进行触控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层靠近所述显示器件的一侧为无机膜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层的厚度为500nm-15000nm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膜层的厚度为300nm-2000nmo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层的厚度为1 μ m-20 μ m。8.—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显示器件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阻挡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层包括至少一层无机膜层。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层包括至少一层有机膜层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所述有机膜层和所述无机膜层层叠间隔设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层靠近所述显示器件的一侧和远离所述显示器件的一侧均为无机膜层。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层的厚度为0.3 μ m-20 μ mD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或控制芯片,所述柔性电路板或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显示信号和触控信号。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显示器件一侧的偏光片和盖板玻璃。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显示器件、触控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显示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挡层;所述第一阻挡层包括至少一层有机膜层和至少一层无机膜层;所述有机膜层和所述无机膜层层叠间隔设置。本发明通过触控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既能实现触控功能,又完全不影响阻挡层的水氧阻隔特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IPC分类】G06F3/044
【公开号】CN105373282
【申请号】CN201510887569
【发明人】霍思涛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