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1009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触控显示面板已经广泛应有于手机、笔记型电脑、监控装置等电子产品。触控显示面板都包含触控模块和显示模块,实现触控和显示有很多种方案,在传统技术中,触控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制作于两块面板上,厚度比较大,工序比较繁琐,随着市场多体验多用途的需求,触控显示面板更倾向于向轻薄化的趋势发展。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in-cell)将触控和显示功能集成于显示面板内而实现轻薄化,从而符合现今触控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市场追逐的主流产品。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是将触控感应电路制作于显示面板两层基板(彩色滤光基板及阵列基板)玻璃之间的液晶区域。在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并聚集于彩色滤光基板,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静电场,这种静电场将会干扰触控感应电路的信号,进而无法正确传输信号。
[0003]为了解决上述静电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在彩色滤光基板上方的偏光片边缘涂覆导电银胶,并将该导电银胶与阵列基板的薄膜晶体管的零电位连接,以消除积累在彩色滤光基板上的静电。但是,由于涂覆导电胶涉及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基板及偏光片几个叠层,需要在绑定柔性电路板的工序中进行点胶,亦即将所述导电银胶点上,使之跨越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基板及偏光片的端面,而偏光片在与盖板贴合前一直需要保护膜保护,以免刮伤或弄脏,但在点胶过程中,为了在偏光片上涂上导电银胶而必须撕起部分保护膜,然而,保护膜被撕起后,在后续工序(如电性测试、外观检测)中容易被刮伤和/或引入杂质,致使后续贴合盖板时出现不良现象(例如,气泡),严重影响显示效果。此外,这种方案中导电银胶由于要跨越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基板及偏光片的端面而容易断胶,断胶时往往造成偏光片与阵列基板的接地线接触不良,因而无法及时地将彩色滤光基板上的静电导出,从而干扰触控信号,导致触控信号无法正确传输。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可防止静电干扰信号,制作工艺简单,且避免在贴合盖板工序之前撕起偏光片的保护膜而引入杂质的现象,显示效果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下基板、上基板及偏光片,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有接地线路和与所述接地线路连通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偏光片电性连接。
[0007]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接地线路连通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下基板贴合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偏光片贴合以电性连接。
[0008]其中,所述下基板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上基板相对于所述下基板向内缩进,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上基板的外围,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主部和辅部,所述接地线路设置于所述主部和辅部上,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于所述主部的边缘,所述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辅部向所述偏光片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辅部,所述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具有导电性。
[0009]其中,所述辅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部的宽度,所述宽度是平行于主部的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边缘的方向上的尺寸。
[0010]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和盖板,所述黑矩阵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朝向所述下基板的表面的四周缘,所述盖板通过光学胶层贴合于所述偏光片的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偏光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偏光片的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f =所述黑矩阵的宽度-所述光学胶层的涂布精度-所述偏光片的裁切精度-所述偏光片的贴附精度,所述黑矩阵的宽度是指所述黑矩阵的朝向所述上基板的中心的边缘与黑矩阵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001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偏光片的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f在0.7mm至0.9mm的范围内。
[0012]其中,所述盖板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压接于所述偏光片。
[001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导电胶贴合于所述偏光片。
[0014]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填充层,且所述填充层覆盖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上,所述辅部设置于所述填充层上并向所述偏光片延伸。
[0015]其中,所述辅部与所述填充层之间设置有粘胶层,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偏光片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导电胶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电路板,且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有接地线路和与所述接地线路连通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偏光片电性连接,因此,所述第一连接端将所述偏光片电性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接地线上,能够有效将所述偏光片及与所述偏光片相邻的上基板(可以是彩色滤光基板)上的静电导出到柔性电路板,从而防止静电干扰触控信号;
[0018]此外,由于与所述偏光片电性连接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端,因此,无需点胶,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可以在贴合盖板的工序中再连接于所述偏光片上,从而避免在点胶时撕起所述偏光片的保护膜而引入杂质,而正常流程中所述保护膜必须在贴合盖板的工序中撕除,以将盖板贴到所述偏光片上,在该过程中将所述第一连接端置于所述偏光片上,与所述盖板一起压合或贴合到偏光片上,无需另外的工序,省略了点胶过程,简化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且不会在其它工序中将杂质引入到所述偏光片上,避免杂质影响盖板的贴合效果进而影响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变形形式。
[0020]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1 ]图2是图1的沿剖切线A-A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贴合盖板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及
[0023]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显不面板的俯视不意图;图2是图1的沿剖切线A-A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下基板100、上基板200及偏光片300,所述上基板200可以是彩色滤光基板或阵列基板,当所述上基板100是彩色滤光基板时,所述下基板100是阵列基板,当所述上基板100是阵列基板时,所述下基板100是彩色滤光基板。所述下基板100包括第一延伸部110,所述上基板200相对于所述下基板100向内缩进,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110位于所述上基板200的外围,即露出所述下基板100的所述第一延伸部110,所述向内缩进,是指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中间部位缩进。
[0026]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400,所述柔性电路板400包括主部410、辅部420及接地线路430,所述接地线路430设置于所述主部410和辅部420上,即所述接地线路430横跨所述主部410和辅部420。所述主部41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连接端411,所述第二连接端411电性连接于所述下基板100的所述第一延伸部110,具体可以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10的靠外侧的边缘。所述电性连接可以是通过导电胶粘合,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所述辅部420从所述主部410的设置有第二连接端411的边缘向所述偏光片300的方向延伸,直至延伸到所述偏光片300的上表面。所述辅部420的靠近所述偏光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421,即所述辅部420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421,亦即所述辅部420的远离所述主部4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421。所述第一连接端421电性连接于所述偏光片300的表面。
[0027]所述偏光片300具有导电性。所述偏光片300的导电性是指偏光片300中设置有导电成分,包括在偏光片300的膜层结构之间设置有导电成分,或者在偏光片300的上表面设置具有导电成分的膜层,并且导电成分暴露于偏光片300的安装区。所述导电成分具有16至19数量级的阻抗,因此,具有屏蔽静电的作用同时不会干扰信号。
[0028]所述第一连接端421与所述接地线路430相连,而如前面所述,所述第一连接端421与所述偏光片300连接,因此,所述偏光片300及所述上基板200上的静电都可以导出到所述柔性电路板400的接地线路430上,进而导入柔性电路板400的接地端(图未示出)。
[0029]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贴合盖板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700和盖板900,所述黑矩阵700设置于所述上基板200的朝向所述下基板100的表面的四周缘,所述黑矩阵700与所述下基板100之间还设置有封框胶800,用以将所述上基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