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传感器组件及具有触摸传感器组件的门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2932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述收容部210的开口部的四个边角形成向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后方延伸的外壳支撑部211。上述外壳支撑部211在上述收容部210的四个边角以“L”形状弯曲并延伸。上述外壳支撑部211包覆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侧面边角并支撑。而且,上述外壳支撑部211的端部可通过重新弯曲来紧贴于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后部面。即,借助上述外壳支撑部211来支撑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边角的侧面部和边角的后面部。因此,SP使通过使用人员触摸上述前面板20来向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前部面施加压力,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也不被向后方推移,而还维持初期组装的状态。
[0124]另一方面,可在传感器外壳500a的上端和下端形成卡在上述收容部210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的外壳结合部511,上述传感器外壳500a形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外形。而且,在上述传感器外壳500a的上端和下端所形成的上述外壳结合部511中的至少一个呈与钩相同的形状,从而,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可维持固定于上述收容部210内侧的状态。即,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在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前方插入于上述收容部210的内部,上述外壳结合部511卡在上述收容部210的边缘,以此,可使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与上述显示器盖200固定结合。
[0125]另一方面,当上述显示器盖220附着于上述前面板的后部面时,使在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前部面形成的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与上述第一贯通口 21向前后方向整列。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也可以以与上述7段(或88段)相对应的形状开口,而且,为了显示其他信息,还可以以多个简单的孔形态形成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
[0126]可在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的边缘形成阻隔部221。上述阻隔部221可在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的边缘向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前方突出。
[0127]而且,介于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前部面的上述粘结部件25仅涂敷或附着于上述阻隔部221的外侧区域。因此,当上述显示器盖200附着于上述前面板20的背面时,可借助上述粘结部件25的涂敷厚度来使在上述第一贯通口 21和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之间所形成的缝隙的大小最小化,并且,可使光通过上述缝隙漏光的现象最小化。上述阻隔部221的突出高度为可有效隔断漏光现象的高度。详细地,考虑到涂敷于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前部面的上述粘结部件25借助向上述门10的内部填充的上述发泡液的压力被压缩的情况,上述阻隔部221的高度低于上述粘结部件25被压缩之前的高度。
[0128]图12为沿着图2的12-12'切开的切开立体图,图13为图12的A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129]参照图12及图13,在上述显示器盖200借助上述粘结部件25附着于上述前面板20的后部面的状态下,上述第一贯通口 21的第二贯通口 220相互连通。此时,上述第一贯通口21的大小可明显小于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的大小,多个上述第一贯通口 21可配置于上一个第二贯通口 220的内侧区域。
[0130]而且,在上述显示器框架400完全插入于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内部,并且上述显示器组件300位于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内侧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三贯通口 321和第二贯通口 220向前后方向整列。上述第二贯通口220和第三贯通口321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上述反射器320紧贴于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后部面,由此,上述第三贯通口 321可准确地整列在上述第二贯通口 220的正后方。
[0131]因此,上述第一贯通口 21、第二贯通口 220及第三贯通口 321向前后方向连通,以此,从上述发光二极管313输出的光依次可经过上述第三贯通口 321、第二贯通口 220及第一贯通口 21来向门10的外部照射。
[0132]另一方面,可在与形成上述第一贯通口21的区域相对应的上述前面板20的背面附着扩散片26。上述扩散片26可通过使从上述发光二极管313照射的光扩散,来使通过上述显示窗11照射的光均匀地照亮上述显示窗11整体。当然,若上述扩散片26附着于与上述显示窗11的区域相对应的上述前面板20的背面,则上述扩散片还附加执行遮蔽上述第一贯通口21整体的功能。
[0133]图14为从前方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为从后方观察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134]参照图14及图15,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可包括:传感器外壳500a,配置于外置部件的后部面,形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外形;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收容于上述传感器外壳500a的内侧;弹性部件720,用于支撑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以及触摸助推器530,与在上述传感器外壳500a的前部面所形成的开口部512相结合。
[0135]详细地,上述传感器外壳500a包括外壳盖510和外壳主体520,并且,上述外壳盖510和上述外壳主体520相结合,以此形成用于在内部收容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空间。而且,上述外壳盖510可形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前部面和侧面,上述外壳主体520可形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背面。而且,上述外壳主体520的侧面与上述外壳盖510的侧面重叠。
[0136]上述外壳盖510形成上述传感器外壳500a的前部面、左右侧面及上下侧面,在上述外壳盖510的上下侧面形成上述外壳结合部511。如上所述,上述外壳结合部511可使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固定安装于上述显示器盖200的收容部。而且,在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安装于上述收容部210的状态下,上述外壳盖510的前部面可向上述显示器盖200的外部露出,从而,上述外壳盖510借助上述粘结部件25来附着于上述前面板20的背面。
[0137]在上述外壳盖510的前部面形成上述开口部512,在上述开口部512安装触摸助推器530。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用于向以下说明的传感器750传递当使用人员按压并触摸上述前面板20时所发生的上述前面板20的位移(变形量),以下,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详细结构将参照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
[0138]上述开口部512具有与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应的大小及形状,因此,上述开口部512被上述触摸助推器530遮蔽。在上述开口部512的边缘形成向上述外壳盖510的后方延伸的延伸筋517,以此,上述开口部512紧贴于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侧面。上述延伸筋517的内周面和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侧面紧贴,以此,当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借助基于触摸的加压力向前后方向移动时,防止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向左右方向倾斜或晃动。
[0139]而且,可在上述开口部512的左侧内周面及右侧内周面分别形成助推器支撑部513。详细地,上述助推器支撑部513从上述延伸筋517向上述开口部512的中心方向突出,并沿着上述延伸筋517的内周面延伸。
[0140]更详细地,上述助推器支撑部513可在从上述延伸筋517的前端部向后方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向上述外壳盖510的后方延伸规定大小的宽度。实际上,上述延伸筋517的前端部和上述助推器支撑部513的前端部之间的隔开距离略微小于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厚度。
[0141]在上述触摸助推器530被安装的状态下,上述助推器支撑部513支撑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背面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因此,即使向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前部面施加触摸压力,也防止上述触摸助推器530自身向后方移动设定位置以上的程度。
[0142]在上述助推器支撑部513形成多个钩槽514,上述钩槽514为用于收容形成于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钩的部分。上述助推器支撑部513根据上述多个钩槽514被分为多个支撑部块。当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安装于上述开口部512时,在上述触摸助推器530所形成的钩531通过上述钩槽514。
[0143]若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安装于上述外壳盖510,则上述钩531的端部会卡在上述延伸筋517的端部。在此状态下,若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借助触摸压力向前后方向移动,则上述钩部531的端部可进行先从上述延伸筋517的后端分离后,重新紧贴于上述延伸筋517的动作。其中,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前后方向移动距离极小。
[0144]而且,当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向前后方向移动时,上述钩槽514防止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向上下方向倾斜。即,在上述触摸助推器530与上述外壳盖510相结合的状态下,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可借助触摸压力仅向前后方向移动微细的距离。
[0145]同时,如上所述,可在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组装于上述外壳盖510的状态下,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前部面比上述外壳盖510更向前方突出。因此,若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及上述显示器盖200附着于上述前面板20的背面,则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可维持坚固地紧贴于上述前面板20的后部面的状态(参照图24的剖视图)。因此,向上述前面板20的前部面施加的微细触摸压力也可向上述触摸助推器530传递。
[0146]另一方面,可在上述外壳盖510的侧面形成盖结合部516。上述盖结合部516为用于使形成于外壳主体520的本体结合部521插入的部分,钩状的上述本体结合部521可呈槽状或孔状,来以使得钩状的上述本体结合部521卡定在上述盖结合部516的方式使上述外壳主体520与上述外壳盖510相结合。
[0147]其中,优选地,当本体结合部521紧固于上述盖结合部516时,上述盖结合部516形成于可均匀地压缩设置于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多个弹性部件720的位置。
[0148]S卩,优选地,若上述外壳盖510和外壳主体520相结合,则上述弹性部件720借助均匀的压力被均匀地压缩,从而可均匀地向前方推动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及触摸助推器530。为此,上述盖结合部516和上述本体结合部521可位于在上述传感器750(参照图16)的上端和下端所形成的弹性部件720之间。以此,可均匀地压缩上述弹性部件720。
[0149]因此,上述触摸助推器530可始终从上述外壳盖510的前部面更向前方略微突出,来维持紧贴于上述前面板20的状态,当使用人员触摸上述前面板20的前部面时,可有效检测触摸压力。参照以下附图对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和弹性部件720的结构及功能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150]另一方面,可在上述外壳盖510的上部面形成电线孔515。上述电线孔515呈开口,来使得与安装于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传感器端子711相连接的上述第一电缆连接器610出入。上述电线孔515可形成于上述外壳盖510和外壳主体520的中的至少一侧。
[0151]上述外壳主体520与上述外壳盖510相结合,来形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后半部外形,可在上述外壳主体520的内部形成可安装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空间。上述外壳主体520可由背面部和侧面部形成,上述侧面部从上述背面部的四个边缘向前方延伸而成。
[0152]而且,可在上述外壳主体520的侧面形成多个本体结合部521。上述本体结合部521可由上述外壳主体520的侧面部的一部分被切开而成,并且,上述本体结合部521可插入于上述盖结合部516,来使上述外壳盖510和外壳主体520维持相互结合的状态。
[0153]多个上述盖结合部516和多个本体结合部521可向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长度方向以隔开等间距的方式配置。而且,左侧的盖结合部516和右侧的盖结合部516形成在相同高度上,且上述多个本体结合部521也如此。因此,当上述外壳盖510和外壳主体520相结合时,会向上述弹性部件720施加相同的力,由此,可在组装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500的过程中防止上述弹性部件720向一侧倾斜。
[0154]另一方面,可在上述外壳主体520的上部侧面形成电线孔522。上述电线孔522可形成于与上述外壳盖510的电线孔515相同的位置,使得上述第一电缆连接器610可出入上述电线孔522。当然,并不排除仅形成上述电线孔515、522中的一个。
[0155]可在上述外壳主体520的背面部(或底面)形成安装引导件523。其中,在垂直设置上述外壳主体520的状态下,设有上述安装引导件523的面可以为上述外壳主体520的背面部,在水平设置上述外壳主体520的状态下,设有上述安装引导件523的面可以为上述外壳主体520的底面。
[0156]上述安装引导件523用于引导多个上述弹性部件720的安装,上述安装引导件523形成用于收容附着于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上述弹性部件720的空间。
[0157]详细地,安装引导件523可呈与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相对应的形状。即,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横向宽度可大于由上述安装引导件523形成的内部空间的横向宽度。而且,由上述安装引导件523形成的内部空间的横向宽度可与上述弹性部件720的横向宽度相同或者稍微大于上述弹性部件720的横向宽度。因此,上述弹性部件720可位于上述安装引导件523的内侧区域,上述安装引导件523的左右两侧面可支撑上述弹性部件720的左右两侧面。其结果,当借助基于使用人员的触摸压力来压缩上述弹性部件720时,可通过防止上述弹性部件720向一方向的翘曲或倾斜来稳定地支撑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
[0158]而且,可在设于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上述传感器端子711的位置相对应的上述外壳主体520的背面部形成端子孔524。上述端子孔524可具有与上述传感器端子711相对应的大小,即,上述端子孔524的大小与上述传感器端子711的大小相同或者稍微大于上述传感器端子711的大小,来可使上述传感器端子711通过上述端子孔524向上述外壳主体520的后方露出。因此,当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向前后方向晃动时,上述传感器端子711不与上述外壳主体520的背面部产生干扰。
[0159]并且,上述第一电缆连接器610与上述传感器端子711的侧面相结合。因此,若上述端子孔524的横向宽度略微大于上述传感器端子711的横向宽度,则可通过上述端子孔524来确认上述第一电缆连接器610和上述传感器端子711的结合状态。
[0160]另一方面,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包括隔片730、传感器750及导电箔740,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在上述传感器外壳500a的内部由上述弹性部件720支撑。而且,在上述前面板20的正后方,上述触摸助推器530以可向前后方向晃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开口部512。而且,形成于上述导电箔740的接触部745和触摸助推器530始终维持接触状态,以此,可直接向上述传感器750传递当使用人员触摸上述前面板20的触摸操作部12时所发生的上述前面板20的前后方向位移。参照图22对与上述接触部745相接触的上述触摸助推器530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0161]图16为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7为构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的传感器印刷电路板的俯视图(a)和后视图(b),图18为构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的隔片的俯视图,图19为构成上述触摸传感器组件的导电箔的俯视图,图20为沿着图19的20-2(/切开的纵向It1J视图。
[0162]参照图16至图20,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可由塑料原材料形成。
[0163]详细地,在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前部面(图中的上部面)印刷构成电路的铜涂膜712。而且,在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前部面形成传感器750,上述传感器750用于检测借助使用人员的触摸而发生的上述前面板20的位移。
[0164]上述传感器750可为压电式传感器,更详细地,上述传感器750可包括金属板751和附着于上述金属板751的前部面(图中的上部面)的陶瓷器件752。上述金属板751借助当使用人员触摸上述前面板20的前部面时所发生的触摸压力来发生弹性变形。而且,上述陶瓷器件752根据上述触摸压力来产生电力。上述压电式传感器为众所周知的压力检测传感器,因此将省略对上述压电式传感器的原理的更加详细的说明。
[0165]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以上述传感器750的形状呈圆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传感器75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可呈多种形状。
[0166]另一方面,上述传感器750可沿着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形成多个,可在安装上述传感器750的上述传感器印刷电路板700的前部面形成传感器支撑部713。
[0167]上述传感器支撑部713可以为大小(或直径)小于上述传感器750的大小(若传感器750为圆形,则意味着传感器750的直径)的槽或孔。因此,构成上述传感器750的金属板751的背面(或下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