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7106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指纹辨识技术凭借其所提供的安全辨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近年来,被应用于行动装置的指纹识别技术因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和个人隐私保护功能,而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并将成为类似电子设备后续的重要发展方向。
[0003]现有技术中,触控装置通常包含一盖板(Cover Lens),用于提供使用者触控之操作表面及保护盖板之下的功能组件,指纹辨识结构设置于盖板之下,进一步的可设置于盖板之下表面的一凹槽内。现有技术中该凹槽通常为立方体的凹槽,该形状之凹槽因为顶面和侧面的坡度为直角,其本身不便于加工形成,同时也不便于后续其它组件依附在凹槽的侧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装置,包含触控感应结构、盖板以及指纹辨识结构。盖板具有相对之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为触控面。盖板具有凹槽,凹槽设置于第二主表面且具有顶面及相邻于顶面的侧面,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指纹辨识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凹槽的顶面。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第二主表面。
[0005]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95度至175度。
[0006]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顶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10度至165度。
[0007]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该指纹辨识结构靠近该凹槽顶面的表面为指纹辨识结构的顶面,指纹辨识结构的顶面与盖板的第一主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微米至450微米。
[0008]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的顶面与盖板的第一主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0微米至400微米。
[0009]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更包含遮蔽层,覆盖凹槽的顶面与侧面。
[0010]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更包含第一固定层,设置于指纹辨识结构与覆盖顶面的遮蔽层之间。
[0011]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层之厚度为5微米至50微米。
[0012]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遮蔽层之厚度为小于等于20微米。
[0013]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更包含第二固定层,设置于指纹辨识结构与覆盖凹槽之侧面的遮蔽层之间。
[0014]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层连同该第一固定层填满凹槽。
[0015]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层包覆指纹辨识结构。
[0016]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直接接触覆盖凹槽之顶面的遮蔽层。
[0017]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为感应电极结构。
[0018]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感应电极结构设置于凹槽以及部分之第二主表面。
[0019]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结构为集成电路芯片。
[0020]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结构为制作在盖板上的触控感应电极结构。
[0021]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结构包含基板层与设置于基板层之一侧的触控感应层。
[0022]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盖板更具有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侧面。触控装置更包含缓冲层,设置于连接第一主表面与第二主表面的侧面上。
[0023]于本实用新型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缓冲层由盖板之侧面至该缓冲层的外表面之最大厚度为0.03至0.2毫米。
[0024]触控装置中,藉由在盖板设置凹槽,以及将指纹辨识结构设置在凹槽中,达到缩短指纹辨识结构与触控物例如手指之间的距离的功效,盖板除凹槽以外的部份仍可维持合适之厚度,同时兼顾指纹辨识结构的灵敏度以及盖板的整体结构强度的需求。另外,凹槽的侧面和顶面夹角大于90度,便于凹槽的加工形成,也有利于其它组件形成于凹槽的侧面,提升触控装置的良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26]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27]图3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28]图4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29]图5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0]图6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1]图7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2]图8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3]图9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4]图10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5]图1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6]图1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
[0037]100:触控装置
[0038]110:触控感应结构
[0039]111:基板层
[0040]112:触控感应层
[0041]113:上层触控感应层
[0042]114:下层触控感应层
[0043]115:上层基板层
[0044]116:上层基板层
[0045]120:盖板
[0046]121:第一主表面
[0047]121T:触控显示区
[0048]12IF:边框区
[0049]121R:指纹辨识区
[0050]12IE:标示区
[0051]122:第二主表面
[0052]123:凹槽
[0053]124:顶面
[0054]125、126:侧面
[0055]130:指纹辨识结构
[0056]140:遮蔽层
[0057]142:遮蔽图案层
[0058]150:第一固定层
[0059]170:第二固定层
[0060]160:缓冲层
[0061]190:显示模块
[0062]D:最小距离
[0063]T:最大厚度
[0064]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6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之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所示之。
[0066]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100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1之线段2。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装置100。触控装置100可为行动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
[0067]如图1与图2所示,触控装置100包含触控感应结构110、盖板120以及指纹辨识结构130。盖板120具有相对之第一主表面121与第二主表面122。第一主表面121为提供用户触控操作的触控面。触控感应结构110设置于第二主表面122。盖板120具有凹槽123,凹槽123设置于第二主表面122且具有顶面124及相邻于顶面124的侧面125,顶面124与侧面125之间的夹角Θ大于90度。具体的,凹槽123为第二主表面122向第一主表面121方向凹陷形成。指纹辨识结构130至少部分设置于凹槽123的顶面124。
[0068]为了保证指纹辨识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指纹辨识结构130与第一主表面121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以使指纹辨识结构130与触摸物体例如手指之间的距离不会太大。在此同时,为了保证盖板120的强度及抗冲击性能,以使其能保护设置于盖板120之下的组件如触控感应结构110等不易被外力破坏,盖板120的厚度亦不能太薄。因此,藉由设置凹槽123在盖板120的第二主表面122,并将指纹辨识结构130设置于凹槽123内,盖板120除凹槽123以外的部份仍可维持合适之厚度,便能同时保证指纹辨识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与保证触控装置100的强度(或者是盖板120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