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转接警示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046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转接警示棒,特别涉及一种可选择作为荧光棒、指挥棒、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手电筒、车尾灯、露营灯、小夜灯或电击棒使用的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尤其涉及构成警示棒结构的棒体与电气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的政府机关、学校、住宅或马路上的交管、卫哨等勤务人员,一般都配备有警示棒,并配戴有哨子,用以执行交管与警戒勤务,当利用警示棒指挥车辆的行进方向时,通常会将警示棒往指挥行进的方向往复摆动,并通过哨子间断吹出急促的短音,当利用警示 棒指挥车辆停止时,通常会将警示棒高举,并通过哨子吹出单一长音。且知,前述勤务人员在值勤时,也会携带手电筒与电击棒,以利于夜间行动,并具有基本的防卫能力。然而,前述勤务人员在值勤时,经常遭遇车流量大的情况,特别是在指挥交通期间,由于往来车辆所产生的废气量相当大,但勤务人员使用哨子时无法戴上口罩,因此车辆废气容易对勤务人员身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此外,在值勤期间同时携带警示棒、手电筒与电击棒,徒增勤务人员的负担,并影响身体活动,使用时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作为荧光棒、指挥棒、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手电筒、车尾灯、露营灯、小夜灯或电击棒使用的多功能转接警示棒。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转接警示棒,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包含一棒体,其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顶部设有一第一衔接部,且所述第一衔接部表面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单元的供电端子,所述棒体上并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端子与电源供应单元之间的开关元件;以及—电气接头,其底部设有一第二衔接部,且所述第二衔接部表面设有至少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衔接部与第二衔接部相互衔接而组合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且所述供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相互接通,所述电源供应单元经由所述开关元件控制而通过所述供电端子与导电端子对所述接头供电,而驱使所述电气接头产生电气运作。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气接头为警示棒,且电气接头的外壁呈透光形态,而电气接头内部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发光元件,所述开关元件能够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警示棒外壁发出光线,并能够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形态。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气接头内部设有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扬声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形态是指挥用警示灯光的长、短闪烁发光形态,所述开关元件能够控制所述扬声器发出指挥用长、短哨音。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气接头为投光棒,且电气接头一端设有一透光窗口,而电气接头内部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发光元件,所述开关元件能够控制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所述透光窗口发出光线。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气接头为电击棒,且电气接头顶端设有二支电极,而电气接头内部设有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与电极的变压单元,所述开关元件能够控制所述变压单元驱使所述电极之间产生电弧。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棒体上设有一提环,且棒体底部内设有相互绝缘且相邻近的一第一导电端部与一第二导电端部,所述第一导电端部与第二导电端部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端子、电源供应单元与开关元件之间,且提环上设有一插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部与第二导电端部之间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能够接通所述第一导电端部与第二导电端部,而使所述电源供应单元对所述供电端子供电。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棒体上设有等数于所述开关元件且能够供给外界手指伸入的凹部,所述开关元件包含一红外线发射器及一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凹部的双侧内壁,所述开关元件经由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感测所述外界手指而导通及切断电源供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开关元件为一隐藏于棒体内部的触摸式开关。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棒体内设有一磁性元件,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经由所述磁性元件磁吸而定位于外界对象上,所述外界对象为随身配件、家具或交通工具。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棒体底端设有一能够竖立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的定位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具有如下的优点I.利用棒体提供电源及操作用开关元件,且通过单一棒体与多数个电气接头相互搭配而选择作为荧光棒、指挥棒、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手电筒、车尾灯、露营灯、小夜灯或电击棒使用,使用上相当便利,并可减少负担,且不影响身体活动;2.具有发出照明光线、警示闪光与长短哨音的能力,而可作为荧光棒、交通指挥棒及手电筒使用,使勤务人员在指挥交通时可戴上口罩,可避免车辆废气对勤务人员身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3.采用红外线感测或触摸方式开启及关闭该开关元件,使用时相当省力;4.该棒体可通过磁性元件磁吸定位于随身配件、家具或交通工具等外界对象上,特别是可作为车尾灯使用,方便摆设定位及快速取用;5.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可通过定位件而竖立,而可作为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露营灯或小夜灯使用,实用性极佳;6.可快速将照明用途的手电筒或交管警示棒更换成电击棒使用,而具有基本防卫能力,并减少额外携带传统的电击棒的负担。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I实施例的主视剖示图;图3是图2的附加实施形态的主视剖示图;图4是图2的一局部放大剖示图;图5是图I实施例的附加实施形态的主视局部放大图;[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实施例的主视剖示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实施例的主视剖示图;图10是图2、图7、图9实施例的一附加实施形态的剖示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棒体-I ;第一衔接部-11 ;供电端子-111 ;凹部-12 ;提环-13 ;插接孔-14 ;电源供应单元-2 ;电源控制电路板-20 ;充电单元-21 ;充电槽_211 ;第一导电端 部-22;第二导电端部-23 ;第一导电件-24 ;第二导电件-25 ;开关元件_3、3a、3b ;红外线发射器_31 ;红外线接收器_32 ;电气接头_4、4a、4b ;第二衔接部-41 ;导电端子-411 ;窗口 -42 ;发光兀件_5 ;声光控制电路板-50 ;扬声器_6 ;磁性元件-7;定位件-8 ;座体-81 ;定位孔-82 ;变压单元-9 ;电极-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达成上述各项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下,以使得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所述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I所示,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揭示出图I实施例的主视剖示图,图3揭示出图2的附加实施形态的主视剖示图,图4揭示出图2的局部放大剖示图,图5揭示出图I实施例的附加实施形态的主视局部放大图,配合图I至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包含一棒体I及一电气接头4,所述电气接头4是指其内部设有多数个电路与电子零件,而能够经由供电以驱使所述电路与电子零件运作;其中该棒体I呈圆筒状,且棒体I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2,该电源供应单元2可为充电式电池或干电池,并在棒体I的顶部设有一呈凹槽形态的第一衔接部11,且第一衔接部11内壁表面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单元2的金属制供电端子111,该棒体I上并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端子111与电源供应单元2之间的开关元件3。该电气接头4底部设有一呈凸部形态的第二衔接部41,且第二衔接部41外壁表面设有至少一金属制导电端子411,所述第一衔接部11与第二衔接部41能够相互套置而衔接,进而组合所述棒体I与电气接头4,并使所述供电端子111与导电端子411相互贴触而接通;如此,该电源供应单元2可经由开关元件3控制而通过所述供电端子111与导电端子411对电气接头4内部的所述电路与电子零件供电,进而驱使电气接头4产生电气运作。通过上述,使用时可自由更换棒体I上的电气接头4,并通过所述第一衔接部11与第二衔接部41组合所述棒体I与电气接头4,而使导电端子411接触供电端子111,致使棒体I内的电源供应单元2对电气接头4供电,且经由开关元件3控制电气接头4产生所述荧光棒、指挥棒、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手电筒、车尾灯、露营灯、小夜灯或电击棒等电气运作。[0049]在更加具体的实施上,本实用新型也包含使用时,所述供电端子111电性连接于一电源控制电路板20上,该电源控制电路板20设于棒体I内 ,且所述电源供应单元2及开关元件3各自电性连接该电源控制电路板20,该电源控制电路板20可接受所述开关元件3的控制而开启及关闭电源供应单元2对所述供电端子111供电。 使用时,该棒体I的底部设有一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单元2的充电单元21,且充电单元21具有一显露于棒体I底面的充电槽211,该电源供应单元2可经由充电槽211接受外界的市内电源充电。使用时,该电气接头4可为荧光棒或指挥用警示棒,该荧光棒或警示棒的电气接头4外壁呈透光形态,实际上该电气接头4可采用彩色透光塑料或玻璃材料制成,且电气接头4的内部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411的灯泡或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5 ;实施上,所述发光兀件5设于一声光控制电路板50上(如图2所),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设于电气接头4内,并延伸至电气接头4的顶端与底端,而使所述发光元件5间隔布满电气接头4的顶端与底端之间,且所述导电端子411电性连接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或者,所述发光元件5也可以设于电气接头4的底端(如图3所示),而使所述发光元件5往电气接头4的顶端方向投射光线。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的一内存芯片内并预存有多数笔可控制所述发光兀件5的发光长、短、闪烁及顺序形态的数据,因此所述开关元件3可经由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控制所述发光元件5通过荧光棒或警示棒外壁发出光线,并能够经由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控制所述发光元件5的发光长、短、闪烁及顺序形态;如此,该电气接头4具有发出警示闪光的能力,而可作为荧光棒或交通指挥棒使用,能够使用于舞会或演唱会等娱乐场所,并可用于指挥交通。使用时,该警示棒的电气接头4的内部设有一电性连接所述声光控制电路板50及导电端子411的扬声器6,该扬声器6可为喇机或蜂鸣器等可发出声响的电子零件,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的内存芯片内也预存有多数笔可控制扬声器6发出哨音长、短及顺序形态的数据,所述开关元件3可经由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控制扬声器6发出指挥用长、短哨音;如此,本实用新型警示棒的电气接头4具有发出警示闪光及长、短哨音的能力,而可作为交通指挥棒使用,致使勤务人员在指挥交通时可戴上口罩,从而可避免车辆废气对勤务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使用时,该棒体I上设有等数于该开关元件3且能够供给外界手指伸入的凹部12,该开关元件3包含一红外线发射器31及一红外线接收器32,所述红外线发射器31与红外线接收器32分别设于凹部12的双侧内壁,该开关元件3经由所述红外线发射器31与红外线接收器32感测手指而导通及切断电源供应;或者,该开关元件3a也可为隐藏于棒体I内部的触摸式开关;如此,可采用红外线感测或触摸方式开启及关闭该开关元件3及开关元件3a,使用时相当省力。或者,该开关元件3b亦可为显露于棒体I外壁的调拨式开关,该调拨式开关可作为发光元件5的多段式调光使用,亦可作为扬声器6的多段式哨音调整使用。使用时,该棒体I内设有一磁性兀件7,该磁性兀件7可为磁铁,所述棒体I与电气接头4可经由磁性元件7磁吸定位于外界对象上,该外界对象可为随身配件、家具或交通工具,该随身配件可为腰带的金属部位,该家具可为桌、椅、铁柜或墙面上的挂钩,该交通工具可为脚踏车、机车或汽车;如此,该棒体I可通过磁性元件7磁吸定位于随身配件、家具或交通工具等外界对象上,而方便摆设定位及快速取用,当棒体I可通过磁性元件7磁吸于车辆外壳时,也可作为车尾灯使用。使用时,该棒体I的底端可设有一能够竖立所述棒体I与电气接头4的定位件8,该定位件8可为定位用脚架或座体81,当定位件8为座体81时,该座体81顶面设有一可嵌组棒体I底端的定位孔82 ;如此,所述棒体I与电气接头4可通过定位件8定位而竖立,而可作为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使用,实用性极佳。请参阅图6所示,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揭示出图6实施例的主视剖示图,配合图6及图7说明其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该电气接头4a也可为投光棒,该电气接头4a的顶端设有一透光窗口 42,并在电气接头4a的内部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411的发光元件5,该电气接头4a内部并设有一电性连接所述发光兀件5与导电端子411的声光控制电路板50,以及一扬声器6,该 声光控制电路板50的一内存芯片内并预存有多数笔可控制发光元件5的发光长、短、闪烁及顺序形态的数据,所述开关元件3能够经由声光控制电路板50控制发光元件5通过窗口42发出光线。如此,该电气接头4a具有发出照明光线的能力,而可作为手电筒使用,当所述棒体I与电气接头4a通过定位件8定位而竖立时,亦可作为露营灯或小夜灯使用;当作为露营灯或小夜灯使用时,该声光控制电路板50的内存芯片内也预存有多数笔音乐数据,可利用声光控制电路板50驱使扬声器6播放音乐,以增添趣味性,其余构件组成与实施方式等同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8所示,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揭示出图8实施例的主视剖示图,配合图8及图9说明其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该电气接头4b亦可为电击棒,该电气接头4b的顶端设有二支电极91,且电气接头4b内部设有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411与电极91的变压单元9,所述开关元件3能够控制变压单元9驱使所述电极91之间产生电击用的电弧,且使用电击棒时,亦可利用开关元件3控制扬声器6发出警报声响;如此,可快速将照明用的手电筒或交管警示棒更换成电击棒使用,而具有基本防卫能力,并减少额外携带传统电击棒的负担。此外,该棒体I的顶端设有一提环13,且棒体I的底部设有一插接孔14、以及相互绝缘且相邻近的一第一导电端部22与一第二导电端部23,所述第一导电端部22与第二导电端部23各自设于该插接孔14内,且所述第一导电端部22与第二导电端部23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端子111、电源供应单元2与开关元件3之间,而切断电源供应单元2对所述供电端子111供电,该提环13上设有一能够插接于插接孔14内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部22与第二导电端部23之间的杆状第一导电件24。如此,当使用者握持棒体I时,可将提环13套设于手上,并将第一导电件24插置于插接孔14内,而使第一导电件24接通所述第一导电端部22与第二导电端部23,致使电源供应单元2能够对所述供电端子111供电,以启、闭电气接头4b产生电气运作。值得一提的是,当电气接头4b与棒体I被抢夺时,由于棒体I离开使用者手掌的瞬间,该提环13仍套在使用者手上,因此第一导电件24会受到提环13拉扯而脱离插接孔14,致使所述第一导电端部22与第二导电端部23切断电源供应单元2对所述供电端子111供电,令电击棒失效,以防止被抢夺的电击棒用来电击使用者,其余构件组成与实施方式等同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除此之外,请参阅图10所示,上述组合的电气接头4、电气接头4a及电气接头4b的棒体I底端都可以嵌组于定位件8的定位孔82,而使棒体I竖立,且定位孔82底面亦可竖立一第二导电件25,当棒体I底端嵌组于定位孔82内时,该第二导电件25恰可插置于插接孔14内,而使第一第二导电件25接通所述第一导电端部22与第二导电端部23,致使电源供应单元2能够对所述供电端子111供电,特别是选择作为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露营灯或小夜灯时,以令电气接头4、电气接头4a及电气接头4b保持电气运作。上述说明,已足以明确且充分揭示本实用新型可供据以实施的必要技术内容,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棒体I提供电源及操作用开关元件3,且通过单一棒体I与电气接头 4、电气接头4a及电气接头4b相互搭配而选择作为荧光棒、指挥棒、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手电筒、车尾灯、露营灯、小夜灯或电击棒使用,使用上相当便利,并可减少负担,且不影响身体活动,据此,可达到选择作为荧光棒、指挥棒、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手电筒、车尾灯、露营灯、小夜灯或电击棒使用的目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勤务人员使用哨子时无法戴上口罩,导致车辆废气容易对勤务人员身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以及在值勤期间同时携带警示棒、手电筒与电击棒而徒增负担、影响身体活动等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饰或置换等,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包含 一棒体,其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顶部设有一第一衔接部,且所述第一衔接部表面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单元的供电端子,所述棒体上并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端子与电源供应单元之间的开关元件;以及 一电气接头,其底部设有一第二衔接部,且所述第二衔接部表面设有至少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衔接部与第二衔接部相互衔接而组合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且所述供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相互接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接头为警示棒,且电气接头的外壁呈透光形态,而电气接头内部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发光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接头内部设有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扬声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形态是指挥用警示灯光的长、短闪烁发光形态。
4.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接头为投光棒,且电气接头一端设有一透光窗口,而电气接头内部设有至少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发光元件。
5.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接头为电击棒,且电气接头顶端设有二支电极,而电气接头内部设有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与电极的变压单J Li 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上设有一提环,且棒体底部内设有相互绝缘且相邻近的一第一导电端部与一第二导电端部,所述第一导电端部与第二导电端部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端子、电源供应单元与开关元件之间,且提环上设有一插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部与第二导电端部之间的第一导电件。
7.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上设有等数于所述开关元件且能够供给外界手指伸入的凹部,所述开关元件包含一红外线发射器及一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凹部的双侧内壁。
8.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为一隐藏于棒体内部的触摸式开关。
9.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内设有一磁性元件,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经由所述磁性元件磁吸而定位于外界对象上,所述外界对象为随身配件、家具或交通工具。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底端设有一能够竖立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的定位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转接警示棒,所述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包含一棒体,其内部设有一电源供应单元,顶部设有至少一供电端子,所述棒体上设有至少一开关元件;一电气接头,其底部设有一第二衔接部,且所述第二衔接部表面设有至少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衔接部与第二衔接部相互衔接而组合所述棒体与电气接头,且所述供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相接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转接警示棒,利用棒体提供电源及操作用开关元件,且通过单一棒体与多数个电气接头相互搭配而选择作为荧光棒、指挥棒、车后方的故障警示灯、手电筒、车尾灯、露营灯、小夜灯或电击棒使用,使用上相当便利,并可减少负担,且不影响身体活动。
文档编号G08B5/38GK202736198SQ2012203246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张荣发, 苏茂坤, 刘惠恩 申请人:张荣发, 苏茂坤, 刘惠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