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6116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属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然而现有的停车位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停车位使用时,不能清楚的知道车位里面有没有停车,而且自己的车挺好之后,并不能清楚的知道轮子的位置或者距离,并且停车位的车位锁需要手动去开启和锁上,这样的设计比较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停车位使用时,不能清楚的知道车位里面有没有停车,而且自己的车挺好之后,并不能清楚的知道轮子的位置或者距离,并且停车位的车位锁需要手动去开启和锁上,这样的设计比较的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包括车位,所述车位的表面上设置有车位锁,所述车位锁的底部设置有车位锁底座,所述车位锁底座的上方设置有转动轴,且车位锁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车位锁定杆,所述车位锁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车位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且车位的另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反射板,所述车位的顶部设置有红外线摄像头,且车位的表面上设置有车位号牌,所述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的右上方设置有物联网接口,且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的内部设置有发射管,所述发射管的右侧设置有接收管,所述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车位锁和红外线摄像头均与物联网接口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位锁定杆和伸缩杆与车位锁底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摄像头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位锁与外部地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反射板和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以车位的纵向中心线呈轴对称安装在车位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接口与外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在车位锁上设置有伸缩杆之后,就可以实现车位锁最小空间的升起和降落,起到了一种锁定车位的功能,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设置有红外线摄像头之后,无论是夜间或者是白天都可以对车位进行一个很好的监控,并且当别的车停错了地方之后,红外线摄像头可以拍摄到所停车的车牌号,并且通过物联网传输给手机终端,使用起来非常的实用;设置有红外线反射板和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之后,当没有车停进来时,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中,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线就会射到红外线反射板上然后反射给接收管,当车位中有车时,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线就会被车子反射,然后被接收管接收,从而可以检测有没有车的同时,也检测到车轮在车位中的位置,实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设置有物联网接口之后,就可以使用通过物联网与外部手机终端相连接,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中车位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中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中:1-红外线反射板、2-车位、3-车位号牌、4-车位锁、5-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6-红外线摄像头、7-车位锁定杆、8-转动轴、9-车位锁底座、10-伸缩杆、11-物联网接口、12-接收管、13-发射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停车位有无车及车轮定位检测装置,包括车位2,车位2的表面上设置有车位锁4,车位锁4的底部设置有车位锁底座9,车位锁底座9的上方设置有转动轴8,且车位锁底座9的一侧设置有车位锁定杆7,车位锁底座9的另一侧设置有伸缩杆10,车位2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且车位2的另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反射板1,车位2的顶部设置有红外线摄像头6,且车位2的表面上设置有车位号牌3,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的右上方设置有物联网接口11,且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的内部设置有发射管13,发射管13的右侧设置有接收管12,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车位锁4和红外线摄像头6均与物联网接口11电性连接。

车位锁定杆7和伸缩杆10与车位锁底座9通过转动轴8转动连接,在车位锁4上设置有伸缩杆10之后,就可以对车位锁4进行最小空间的升起和降落,起到了一种锁定车位的功能,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红外线摄像头6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设置有红外线摄像头6之后,无论是夜间或者是白天都可以对车位进行一个很好的监控,并且当别的车停错了地方之后,红外线摄像头6可以拍摄到所停车的车牌号,并且通过物联网传输给手机终端,使用起来非常的实用。

车位锁4与外部地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红外线反射板1和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以车位2的纵向中心线呈轴对称安装在车位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红外线反射板1和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之后,当没有车停进来时,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中,发射管13所发出的红外线就会射到红外线反射板1上然后反射给接收管12,当车位中有车时,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线就会被车子反射,然后被接收管12接收,从而可以检测有没有车的同时,也检测到车轮在车位2中的位置,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实用。

物联网接口11与外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设置有物联网接口11之后,就可以使用通过物联网与外部手机终端相连接,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外测距传感器5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接收管接收这种频率的红外信号,当红外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处理之后,通过数字传感器接口返回到机器人主机,机器人即可利用红外的返回信号来识别周围环境的变化,红外测距传感器利用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距离的不同反射的强度也不同的原理,进行障碍物远近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外线摄像头6主要是通过红外线滤光片实现日夜转换,即在白天时打开滤光片,以阻挡红外线进入CCD,让CCD只能感应到可见光;夜视或光照条件不好的状态下,滤光片停止工作,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但在实际中,红外摄像头经常会出现白天画面清楚,红外光条件下画面却变得模糊的现象。这是因为,可见光和红外光(IR光)的波长不一样,波长的不同,会导致成像的焦面位置不同,从而出现虚焦、画面模糊的现象,而IR镜头采用了最新的光学设计方法、特殊的光学玻璃材料以及特殊渡膜和材质等先进技术,消除了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焦面偏移,特殊光学玻璃材料解决了红外摄像头红外对应清晰成像的问题,从而使可见光区到红外光区的光线都可以在同一个焦面位置成像,实现清晰的图像;特殊的渡膜技术则让红外光尽可能的透过去;多层镀膜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逆光条件下鬼影和闪光的发生,即使在逆光等不良条件下也可以获得相对高对比度的优质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当车子准备开进车位时,首先把车位锁4打开,然后把车子开始进车位的过程,车子进入过程中,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线就会被车子反射,然后被接收管12接收,同时红外线摄像头6可以拍摄到倒车影像,并且通过物联网传输给手机终端,当车位中的车子开走时,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5中,发射管13所发出的红外线就会射到红外线反射板1上然后反射给接收管12,可以检测到车位中有没有停车,并且无论是夜间或者是白天都可以对车位进行一个很好的监控,并且当别的车停错了地方之后,红外线摄像头6可以拍摄到所停车的车牌号,并且通过物联网传输给手机终端,就可以防止别人停错车导致自己没有车位可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