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托盘和盘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85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托盘和盘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驱动器,每个所述盘驱动器都执行信息信号在盘状记录媒介上的记录和/或重现。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盘驱动器和盘托盘,其中当盘状记录媒介被安装在沿水平方向在设备主体(盘驱动器的主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被运载的盘托盘上,并且盘托盘缩回到设备主体中时,那么盘状记录媒介被旋转地安装在内部转台上。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光盘,诸如CDs(压密盘)和DVDs(数字化多用光盘)已是广为人知的,因此已提出了这种类型的盘驱动器,所述盘驱动器执行信息信号在这样一种光盘上的记录和/或重现。
盘驱动器包括那些盘驱动器,其中光盘被安装在水平地弹射到盘驱动器的主体(在下文中称之为“设备主体”)中以及从盘驱动器的主体中缩回的盘托盘中,从而当盘托盘缩回时使得光盘被自动地设置在内部转台上。通常,这种类型的盘驱动器具有盘托盘、设备主体(盘驱动器的主体)、运载机构、盘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光拾取机构。所述盘托盘具有光盘被储存在其中的储存凹入部分。所述设备主体被形成为基本矩形的盒状,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前表面中的矩形开口部分,盘托盘通过所述开口部分被弹射。所述运载机构在设备主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运载光盘。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执行储存在盘托盘的储存凹入部分中的光盘的旋转驱动。所述光拾取机构执行信息信号在光盘上的记录和/或重现。
在这样一种盘驱动器中,当光盘被储存在从矩形开口部分中弹射到设备主体外部的盘托盘的储存凹入部分内部时,盘托盘通过所述运载机构的操作被运载到设备主体中。已被运载到设备主体中的光盘被旋转地保持在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的转台上。另外,所述光盘由主轴马达在CLV(恒线速)、CAV(恒定角速度)或其组合下旋转地驱动。而且,所述光拾取机构执行信息信号在被旋转地驱动的光盘上的记录和/或重现。
对于与可记录光盘相对应的盘驱动器操作,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即,与写入速度增强的要求相关,要求由所述盘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的光盘旋转的速度增强。例如,在盘驱动器执行数据在一次写入DVD上的超速记录的情况中,当超四倍速度记录转为八倍速度记录时,主轴马达作用下的DVD的旋转速度为9,000rpm或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光盘具有裂纹、划痕等时,可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即,在旋转驱动中,所述光盘碎裂,并且所述光盘的碎片从矩形开口部分中分散到设备主体的外部。更具体地说,在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光盘期间,可发生这样一种情况,例如,光盘掉落,和/或当从盘包装中取出时过度力被施加在光盘上。因此,在盘的中央孔的外围部分等中可出现裂纹或划痕。另外,可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即,市场上购买的光盘包括不具有足以经受高速旋转驱动的耐久性的次级产品(光盘)。
当这样一种有裂纹的光盘或被当做具有低耐久性的次级产品的有缺陷光盘在高速下被旋转地驱动时,这可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即,光盘被刮擦到接触设于盘托盘的储存凹入部分的周壁的程度,从而所述盘会破碎。另外,还可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即,由于其粉碎产生的光盘的碎片接收光盘的高速旋转发出的能量而分散到盘驱动器中,并且设在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各种部件被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可发生这样的情况,即,部分碎片冲出设于设备主体前表面的矩形开口部分,从而导致使用者受伤。而且,在例如制造、检查、和盘驱动器的维护/修理的阶段中,不安装诸如设备主体的顶盖和面板等部件。因此,可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在盘托盘处于裸露或未覆盖的状态下光盘被旋转地驱动,从而光盘的粉碎导致设备主体上的损坏。
为了防止光盘碎片的这种分散,已提出了各种盘驱动器。例如,已提出了这样一种盘驱动器,其中设于盘托盘的储存凹入部分中的周壁形成有增加的高度,并且还额外提供了用于覆盖矩形开口部分的旋转盖。依照所提出的另一个盘驱动器,除储存凹入部分的周壁以外,在光盘附近还提供了侧壁(例如,见日本未审定专利公开号No.2004-133964)。
然而,在所提出的任意一种盘驱动器(即,其中设于盘托盘的储存凹入部分中的周壁形成有增加的高度的一种,和其中还为盘托盘提供了用于覆盖矩形开口部分的旋转盖的另一种)中也涉及到盘托盘尺寸上的增加。尺寸增加也会因此而增加设备主体的设计或设计工艺方面的限制。而且,在以简单对策形成的结构(其中不具有旋转盖,只是将周壁形成得具有增加的高度,或者仅在盘托盘中形成侧壁)中问题依然尚未解决。在各个结构中,当有缺陷盘在高速下被旋转地驱动时,盘可接触周壁和/或侧壁到被粉碎的程度,从而导致盘的细小碎片从设备主体的矩形开口部分中分散出。

发明内容
在以上所述的情况中,最好提供这样一种盘驱动器和用于所述盘驱动器的盘托盘,甚至当有裂纹的光盘、或被当做缺乏耐久性的次级产品的光盘等被使用并且在高速下被旋转地驱动时,所述盘驱动器和盘托盘也能抑制光盘的破碎以及使得由于破碎产生的碎片导致的损坏最小化。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盘托盘,其中所述盘托盘由运载机构支撑从而可从设于设备主体(用于储存盘托盘的设备的主体)前表面的开口部分中在设备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范围内被运载,其中所述盘托盘包括设在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圆周表面上的缓冲材料。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驱动器,所述盘驱动器具有设备主体(盘驱动器的主体);设在设备主体中并且包括用于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盘托盘;用于从设于设备主体前表面的开口部分中在设备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范围内运载盘托盘的运载机构;盘旋转驱动机构,用于保持运载到设备主体中的盘状记录媒介并且旋转地驱动所述盘状记录媒介;以及记录/重现机构,用于执行信息信号在被旋转地驱动的盘状记录媒介上的记录和/或重现,其中,所述盘托盘包括设在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圆周表面上的缓冲材料。
依照所述盘托盘和盘驱动器,在通过在高速下旋转光盘而执行高速记录的情况下,甚至当由于光盘上存在裂纹或划痕而致使光盘由于与高速旋转相关的负载而破裂时,由于缓冲材料被设在形成于盘托盘中的储存凹入部分的周壁上,因此可通过缓冲材料减小由于与所述周壁碰撞导致的震动。因此,虽然会出现光盘的大碎片,但是不会出现由于破碎而导致的小碎片。因此,可避免光盘碎片的分散。


结合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盘驱动器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具有弹射的盘托盘的盘驱动器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盘驱动器的内部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设于盘托盘周壁的弹性盖的透视图;图5是旋转地保持光盘的盘驱动器的横截面图;以及图6是示出了光盘被储存在其中的盘托盘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盘托盘和盘驱动器。所示的盘驱动器1能够执行记录在光盘(诸如CD或DVD)中的信息的重现。另外,盘驱动器1能够执行在可记录信号的光盘(诸如CD-R、DVD-R或DVD-RW)上写入信息。盘驱动器1可用于直径为12cm的标准光盘和直径为8cm的小光盘。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盘驱动器1具有在设备主体3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移动的盘托盘4。在光盘2已被安装在延伸到设备主体3前表面的侧部的盘托盘4上之后,盘托盘4缩回到设备主体3中,以此执行光盘2的装载。之后,当记录或重现指令信号从设备主体已装配于其中的主装置的主机中被输入时,主轴马达43被驱动。因此,位于光盘台上的光盘2被旋转地驱动或在CLV(恒线速)和CAV(恒定角速度)下旋转。另外,在开始光盘2的旋转时,光拾取单元50被驱动,从而执行已记录数据的读出或预期数据在光盘2上的写入。
如图1到3中所示的,兼作盘驱动器1外壳的设备主体3被构成得包括用作下部外壳的基本为矩形盒形状的底部壳体6、用于从上部位置覆盖底部壳体6的顶盖7、以及前板8。前板8被提供得包括盘托盘4(下面将详细描述)从中穿过的开口部分9。底部壳体6和顶盖7都是使用薄金属板制成的。顶盖7的截面基本上是U形形状的并且与底部壳体6紧密配合。前板8沿纵向方向被安装在顶盖7的前表面的侧部上。例如,开口部分9、指示器部分10、操作按钮11被形成于前板8上。在盘托盘4在设备主体3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范围内被运载的情况下,开口部分9用作托盘进出口开口。指示器部分10通过例如发出光线指示盘驱动器1的操作状态。操作按钮11用于执行盘托盘4的关闭操作。
如图3中所示的,底盘14被设置在设备主体2的内部中。底盘14是通过薄金属板的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形成的。在底盘14上,设有盘托盘4、托盘运载机构15、盘旋转驱动机构16、以及光拾取机构17。盘托盘4在设备主体3外部的盘安装/卸载位置与设备主体3中的盘运载位置之间的范围内运载光盘2。托盘运载机构15运载盘托盘4。盘旋转驱动机构16旋转地驱动被运载到装载位置的光盘2。光拾取机构17执行被旋转地驱动的光盘2上的信息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通过前板8的开口部分9在设备主体3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被运载的盘托盘4以将合成树脂(诸如ABS树脂)形成为矩形板的方式被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在如此形成的盘托盘4中,在托盘端部分4a的侧部上沿纵向方向形成有盘保持部分21,以及底壁开口22。底壁开口22使得盘旋转驱动机构16和光拾取机构17(下面将进一步描述)与盘保持部分21的中央部分和位于设备主体3内侧上的后端的侧部之间的范围内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的侧部相对或与之面对。
之后,通过以下描述的托盘运载机构15的操作,盘托盘4通过前板8的开口部分9沿图2的箭头A1或A2的方向在设备主体3的内部和外部的范围内被运载。在盘托盘4中,托盘端部分4a被形成为基本与前板8的开口部分9相同的尺寸。如图1中所示的,当盘托盘4被运载到设备主体3中时,托盘端部分4a关闭或封闭开口部分9。
在盘保持部分21中,形成有用于储存并保持标准12cm直径光盘2的基本为圆形的凹入部分。盘保持部分21被形成得具有略大于光盘2外径的直径。向上凸起的圆弧形周壁24被形成在盘保持部分21的周边上。周壁24具有等于或略大于储存在盘保持部分21中的光盘2的厚度的高度。因此周壁24被形成得与由盘旋转驱动机构16旋转地驱动的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2a相对。周壁24具有形成得用于方便光盘2的插入和移除的切除部分23。
现在参照图4,周壁24具有形成得用于将光盘2引导到盘保持部分21中央的倾斜部分。另外,在周壁24上粘接有弹性盖25,弹性盖25用于在看作是次级产品(诸如具有裂纹或不足耐久性的产品)的光盘2在高速旋转时破裂的情况下减小或防止光盘2的破碎。
弹性盖25是使用具有高减震功能的弹性材料,诸如微细孔聚合体胶垫(poron)形成的,并且被形成为超长形状。弹性盖25是使用除一些部分或周壁24的切除部分23以外的整个周壁24上的粘合剂粘接的。弹性盖25用作用于吸收光盘2有裂纹和与周壁24碰撞的情况下所发生的震动的缓冲元件。因此,甚至当光盘2与周壁24碰撞时可防止光盘2破碎。另外,如上所述的,周壁24被设置得与由盘旋转驱动机构16旋转地驱动的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2a相对。因此,相似地,如图5和6中所示的,弹性盖25被设在与被旋转地驱动的光盘2的外圆周表面2a相对的位置中。因此,甚至当光盘2已由于高速旋转所发生的负载而形成裂纹时,由弹性盖25吸收震动。因此,在产生光盘2的大碎片时,也不会由于光盘2的破碎而产生细小碎片。因此,在盘驱动器1中,光盘2的碎片不会从面板8的开口部分9中分散,从而可减小损坏。
弹性盖25可被粘在周壁的一部分上,诸如仅粘在盘托盘4的托盘端部分4a的侧部上。甚至在这种情况中,弹性盖25也能吸收在光盘2与周壁24碰撞的情况下产生的震动,从而防止光盘2以细小的方式粉碎。另外,在上述情况中,弹性盖25被设在当盘托盘4被运载到设备主体中时位于前板8的开口部分9侧部上的托盘端部分4a的侧部上。因此,可避免光盘2在开口部分9附近以细小的方式粉碎。而且,由于在开口部分9附近不会产生光盘2的细小碎片,因此可防止光盘2的碎片从开口部分9中分散出来。
对于本发明所适用的盘驱动器1,代替弹性盖25,可在盘保持部分21的周壁24上涂覆具有减震功能的橡胶涂层。
如上所述的,盘托盘4的盘保持部分21被形成得具有足以保持12cm直径光盘2的尺寸。在盘保持部分21的内部中,通过使得盘的中心与盘保持部分21的中心相配,设有用于例如保持8cm直径光盘2的辅助盘保持部分21a。辅助盘保持部分21a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即,将基本与8cm直径光盘2相同尺寸的凹入部分设在盘保持部分21的底壁部分中。
在盘托盘4中,一对左右导轨28被整体形成得与彼此相对的两个横向部分的运载方向平行。另外,在盘托盘4中,与托盘运载机构15的托盘运载齿轮29相接合或啮合的齿条传动装置30被设在底壁侧部上的横向部分上。此外,如图3中所示的,这对左右导轨28由多个托盘导轨部分32支撑。托盘导轨部分32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并且被装配于相互面对的底盘14的左右侧壁14a和14b的内侧。盘托盘4由托盘导轨部分32引导,并且沿设备主体3的内部和外部方向移动。
用于操纵盘托盘4以使其在设备主体3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范围内移动的托盘运载机构15被设置在底盘14的前面的侧部上,如图3中所示的。托盘运载机构15具有负载马达(未示出)和托盘运载齿轮29,如图3中所示的。负载马达被安装于底盘14前面的侧部上的底壁。托盘运载齿轮29与装配在负载马达的旋转轴上的驱动齿轮相接合或啮合,从而通过负载马达使之旋转,如图3中所示的。
托盘运载齿轮29与齿条传动装置30相接合或啮合从而与盘托盘4相连接。因此,在驱动负载马达的情况下,通过托盘运载齿轮29使得盘托盘4在设备主体3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范围内移动。
另外,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托盘运载机构15包括被设置得用于使得上升(elevational)操作板33移动的齿轮元件。上升操作板33引起构成安装于底盘14的盘旋转驱动机构16的主轴马达的上升操作。齿轮元件与托盘运载齿轮29相接合或啮合,并且负载马达被旋转地驱动,从而使得上升操作板33移动。
如图3中所示的,倾斜凸轮槽34被设于上升操作板33的上升片33a。倾斜凸轮槽34是通过在底盘14的底壁上被竖直向上弯而形成的。如图3中所示的,倾斜凸轮槽34被形成得向右立起,并且盘旋转驱动机构16的上升操作销36与倾斜凸轮槽34滑动地接合。从而,上升操作板33沿与盘托盘4的运载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如图3中所示的。随着所述移动,上升操作销36沿倾斜凸轮槽34移动。从而,盘旋转驱动机构16侧部上的主轴马达43竖直地移动以便于相对于在底盘14上移动的托盘4最近或最远。
在盘托盘4被存在设备主体3中的状态下执行主轴马达43的上升操作。因此安排所述操作以防止在盘托盘4移动到主轴马达43侧部的过程中盘托盘4与主轴马达43碰撞。因此,在操作中与盘托盘4的移动位置相对应地调节用于使得上升操作板33移动的齿轮元件。当上升操作板33移动时,上升操作销36沿倾斜凸轮槽34在下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中移动。
在下文中将描述盘旋转驱动机构16。驱动机构16由上述盘托盘4保持以允许将所运载的光盘2安装于设备主体3中,从而使得光盘2被旋转地保持。盘旋转驱动机构16具有用于旋转地保持光盘2的盘台42;使得盘台42旋转的主轴马达43;以及盘夹持器44,所述盘夹持器44与盘台42合作,夹持安装在盘台42上的光盘2。
安装于被支撑于底盘14的第一支撑框架41的盘旋转驱动机构16的盘台42和主轴马达43可沿竖直方向倾斜。如图3中所示的,盘夹持器44以这种方式安装,即,与底盘14的上部部分形成桥接。通过薄金属板的冲裁加工和向下弯曲通过所述加工获得的金属板的圆周部分而将盘台42和主轴马达43安装于其上的第一支撑框架41形成为矩形的。第一支撑框架41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切去开口部分,从而允许安装于第二支撑框架45的光拾取单元50与中央部分相对或面对。
另外,第一支撑框架41在其前端侧上具有竖直壁。在竖直壁上,上升操作销36被形成得与上述上升操作板33的倾斜凸轮槽34相配合,其中上升操作销36被上升地操作同时沿倾斜凸轮槽34移动。当第一支撑框架41的前端的侧部,即,第一支撑框架41由底盘14支撑并且被布置于设备主体3的内部时,盘台42和主轴马达43被安装在位于开口部分9侧部上的侧部上,从而与第一支撑框架41一起被上升地操作。
另外,在盘台42上表面的中央部分中,将与布置在中央部分中的光盘2的中心孔2b相配合的定中心部件46安装得可沿主轴47的轴向方向收缩和延伸。当主轴马达43被上升地操作时,定中心部件46被装配在光盘2的中央孔上,并且光盘2由盘夹持器44和盘台42夹持。因此,光盘2被旋转地保持在盘台42上。
盘夹持器44与盘台42合作夹持安装在盘台42上的光盘2。如图3中所示的,盘台42被旋转地保持在夹持器支撑板48的中央部分中沿竖直和直径方向提供的预定空间处。夹持器支撑板48以这种方式被安装,所述方式即,在底盘1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14a和14b的上端部分之间形成桥接。在安装状态下,盘夹持器44被布置在盘台42的上部部分处。
下面将描述光拾取机构17,所述光拾取机构17执行信息信号在保持在盘旋转驱动机构16的盘台42上的光盘2上的记录和/或重现。光拾取机构17具有光拾取单元50和拾取移动机构51。光拾取单元50具有物镜,并且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辐射预定波长的激光光线。拾取移动机构51使得光拾取单元50沿光盘2的直径方向移动。
光拾取机构17被独立地安装于竖直倾斜地支撑于第一支撑框架41的第二支撑框架45上。在这种结构中,旋转地保持于盘旋转驱动机构16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和物镜被布置得通过设在第一支撑框架41中的开口部分彼此相对。
盘驱动器1被如下所述那样构成以便于可执行诸如具有标准记录密度的CD的标准密度光盘、或具有增强记录密度的DVD的高密度光盘的选择性的记录和/或重现。在盘驱动器1中所使用的光拾取单元50中,形成有与多个光盘2的盘格式相对应的光线接收和发射装置以及光学系统。在这种结构中,提供了拾取部分52,所述拾取部分52执行与各个光盘2相对应的波长的激光光线的接收和发射。
使得光拾取单元50沿光盘2的直径方向移动的拾取移动机构51具有导向轴55、运载马达56、齿轮机构57。导向轴55引导插入到光拾取单元50的设备主体中的移动。齿轮机构57向光拾取单元50传输运载马达56的驱动力。
使用竖直设置于第二支撑框架45的支撑片将导向轴55支撑得平行于光盘2的径向方向。导向轴55被插入到设于光拾取单元50的设备主体的插入孔中。因此,光拾取单元50由导向轴55引导,并且可沿光盘2的径向方向移动。
运载马达56通过齿轮机构57与光拾取单元50连接。当运载马达56被驱动时,光拾取单元50通过齿轮机构57接收驱动力,并且通过其被运载。
如上所述的,与设置在底盘14上的上升操作板33的倾斜凸轮槽34相接合的上升操作销36被突出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41的前端的侧部上的端面的基本中央部分处。绝缘体安装部分58和59被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41的后端侧上的两侧上。由弹性材料(诸如橡胶)制成的绝缘体60和61(成对的)被安装在绝缘体安装部分58和59中。在绝缘体60和61被支撑于竖直设置于底盘14的支撑轴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框架41被弹性地支撑在底盘14上。
因此,第一支撑框架41被设置得使得其后端侧上的两侧通过该对绝缘体60和61被支撑在底盘14上,它们是弹性可移置的。另外,上升操作销36的前端侧通过与上升操作板33的倾斜凸轮槽34相接合被支撑。在该结构中,如图3中所示的,上升操作板33沿垂直于盘托盘4的运载方向的方向移动,并且上升操作销36在竖直方向上沿倾斜凸轮槽34移动。因此,在这对绝缘体60和61处于支撑点中时第一支撑框架41沿竖直方向被竖直地操纵。因此,安装于第一支撑框架41前端侧的盘旋转驱动机构16相对于盘托盘4被上升地操纵。
下面将描述如上所述构成的用于信息信号在光盘2上的记录和/或重现的盘驱动器1的操作。将结合这样一种情况描述所述操作,所述情况即,诸如直径为12cm的CD、CD-ROM、DVD、DVD-R中的任何一种盘都可用作光盘2。
首先,将盘驱动器1通电,从而使得盘托盘4延伸到设备主体3的前面。之后从前板8的开口部分9的前面将光盘2放置在盘托盘4的盘保持部分21上。之后,执行诸如推入盘托盘4和操作按钮11的操作等操作。从而执行装载操作以便于将盘托盘4移入到设备主体3中。
在盘托盘4沿设备主体3的向内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装载检测开关(未详细描述)检测出盘托盘4已移动到装载位置,并且装载马达被一次停止。之后,装载马达经历反向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在装载马达反向驱动的情况下,使得上升操作板33移动。之后,使得设于盘旋转驱动机构16的第一支撑框架41的上升操作销36从倾斜凸轮槽34的下部位置移动到其上部位置。
依照上述操作,第一支撑框架41上升到盘托盘4的侧部上。之后盘台42被吸入到盘托盘4的底壁开口22的内侧,并且由盘托盘4保持的光盘2被放于盘台42上。基本与此同时,盘夹持器44被压制于盘台42的侧部并且夹持光盘2,从而光盘2准备与盘台42整体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支撑框架41已移动到允许光盘2被盘台42夹持的位置时,那么装载马达停止,并且检测装载的完成。在检测出装载完成的情况下,盘旋转驱动机构16的主轴马达43开始驱动。
在从光盘2中读出信息信号以执行其重现之前,确定作为记录或重现的对象的光盘2是诸如CD的标准密度光盘还是诸如DVD的高密度光盘。随后,根据光盘2(即,重现对象)的类型作出对于光拾取机构17的拾取部分52的光学系统的选择。之后,执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重现。
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诸如DVD-RW的盘的高速记录(诸如八倍记录)时,光盘2的旋转速度为9,000rpm或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由于光盘2上裂纹或划痕的存在,光盘2被与高速旋转相关的负载弄破裂。然而,甚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由于弹性盖25被设置在形成在盘托盘4中的盘保持部分21的周壁24上,因此可通过弹性盖25减小由于与周壁24碰撞导致的震动。因此,在产生光盘2的大碎片时,也不会由于破碎而产生细小碎片。因此,可防止光盘2的碎片从前板8的开口部分9中分散。
随后,当使用者执行终止数据的重现的操作时,停止主轴马达43的旋转,从而光盘拾取机构的重现操作终止。另外,将光盘2从盘台42中卸下,之后将其放置在盘托盘4上。之后盘托盘4被弹出并且盘保持部分21从设备主体3的前面露出,从而弹射操作终止,并且准备移除光盘2。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发生各种修正、组合、次组合以及替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盘托盘,其中所述盘托盘由运载机构支撑从而可从设于设备主体(用于储存盘托盘的设备的主体)前面的开口部分中在设备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范围内被运载,其中所述盘托盘包括设在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圆周表面上的缓冲材料。
2.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被设在与储存在储存凹入部分中的盘状记录媒介的外圆周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3.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至少被形成在运载于设备主体中的盘托盘的开口部分的侧部上。
4.一种盘驱动器,包括设备主体(盘驱动器的主体);设在设备主体中并且包括用于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盘托盘;用于从设于设备主体前面的开口部分中在设备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范围内运载盘托盘的运载机构;盘旋转驱动机构,保持运载到设备主体中的盘状记录媒介并且旋转地驱动所述盘状记录媒介;以及记录/重现机构,执行信息信号在被旋转地驱动的盘状记录媒介上的记录和/或重现,其中,所述盘托盘包括设在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圆周表面上的缓冲材料。
5.依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被设在与储存在盘托盘的储存凹入部分中的盘状记录媒介的外圆周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6.依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至少被形成在运载于设备主体中的盘托盘的开口部分的侧部上。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盘托盘。所述盘托盘由运载机构支撑从而可从设于设备主体(用于储存盘托盘的设备的主体)前面的开口部分中在设备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范围内被运载,所述盘托盘包括设在储存盘状记录媒介的储存凹入部分的圆周表面上的缓冲材料。从而,甚至在高速下被旋转地驱动时也可抑制盘状记录媒介(诸如光盘)被弄破裂。
文档编号G11B25/04GK1767043SQ200510109638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4日
发明者宫崎昭洋, 山崎由佳, 高桥厚武, 加藤干雄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