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634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存储介质。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在被配置为处理记录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上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记录数据分成多个记录数据块;将管理信息记录在n个存储介质中的对应的第一管理区域上,所述n个存储介质包括第一存储介质到第n存储介质,其中,n包括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以及由控制器将所述记录数据块记录在所述n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第二管理区域上,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其中,记录在所述n个存储介质的n个第一管理区域上的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所述n个存储介质的介质专有信息和被配置为存储所述n个存储介质的盘盒的盘盒专有信息。【专利说明】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总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0002]已知的记录系统划分记录数据,以生成多个划分的记录数据项,并单独将划分的记录数据项记录到多个信息存储介质中。其他已知的记录系统根据多个划分的记录数据项生成奇偶性数据,单独将划分的记录数据项记录到多个信息存储介质中,并将奇偶性数据记录到另一个信息存储介质中。[0003]如上所述,尽管已知的记录系统将记录数据保存在多个信息存储介质中,但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信息存储介质作为组来处理。[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存储介质,以用于将多个信息存储介质作为组来处理。【
发明内容】[0005]概括来说,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在被配置为处理记录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上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0006]将记录数据分成多个记录数据块;[0007]将管理信息记录在η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第一管理区域上,所述η个存储介质包括第一存储介质到第η存储介质,其中,η包括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以及[0008]由控制器将记录数据块记录在η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第二管理区域上,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信息处理装置,[0009]其中,记录在η个存储介质的η个第一管理区域上的管理信息包括η个存储介质的介质专有信息和被配置为存储η个存储介质的盘盒的盘盒专有信息。【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0]图1A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parity-applieddisk)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11]图1B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未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12]图1C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13]图1D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14]图1E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未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15]图1F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16]图1G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17]图1H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18]图1I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19]图1J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未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20]图1K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21]图1L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未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22]图1M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应用奇偶性的磁盘的数据格式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023]图2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报头(header,标题)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24]图3A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未应用奇偶性的数据的记录顺序的示例的示意图;[0025]图3B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未应用奇偶性的数据的记录顺序的示例的示意图;[0026]图4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数据的记录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0027]图5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数据的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28]图6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主机和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0029]图7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例的示意图;[0030]图8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划分记录数据项的记录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0031]图9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划分记录数据项的记录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0032]图10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播放数据的示例的示意图;[0033]图11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例的示意图;[0034]图12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计算处理的示例的示意图;[0035]图13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和临时奇偶性记录的示例的示意图;[0036]图14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弹出处理的示例的示意图;[0037]图15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播放处理的示例的示意图;[0038]图16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记录磁盘4的情况下的奇偶性记录的示例的示意图;[0039]图17A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未应用奇偶性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40]图17B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奇偶性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41]图18A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未应用奇偶性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42]图18B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奇偶性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43]图19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报头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44]图20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于存储装置的盘盒的示例的示意图;[0045]图21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于存储装置的盘盒的上盖打开的状态的示例的不意图;[0046]图22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过程的示例的示意图;[0047]图23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过程的示例的示意图;[0048]图24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介质处理过程的示例的示意图;[0049]图25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RFID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50]图26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记录在RFID中的盘盒ID和磁盘ID的示例(第一示例)的示意图;[0051]图27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存储在RFID中的盘盒ID和磁盘ID的另一示例(第二示例)的示意图;[0052]图28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记录处理的示例的示意图;[0053]图29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0054]图30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的划分记录的示例的示意图;[0055]图31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56]图32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数据的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57]图33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RFID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0058]图34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介质ID(其中一个介质ID)的数据格式的示例的不意图;[0059]图35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非奇偶性磁盘类型的记录区域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0]图36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报头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1]图37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介质ID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2]图38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非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区域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3]图39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非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4]图40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非奇偶性磁盘类型的划分记录数据的记录顺序的示例的示意图;[0065]图41A和图41B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磁盘类型的记录区域的示例的示意图;[0066]图42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报头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7]图43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介质ID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8]图44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区域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69]图45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0070]图46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磁盘类型的划分记录数据的记录顺序的示例的示意图;[0071]图47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系统配置的框图的示例的示意图;[0072]图48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非奇偶性磁盘类型的数据记录操作的示例的示意图;[0073]图49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每个磁盘上的记录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0074]图50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数据组成的示例的示意图;[0075]图51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磁盘类型的数据记录操作的示例的示意图;[0076]图52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每个磁盘上的记录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0077]图53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记录过程的示例的示意图;[0078]图54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存在下一个逻辑群集时的奇偶性和临时奇偶性的示例的示意图;[0079]图55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存在下一个逻辑群集时的奇偶性和临时奇偶性的示例的示意图;[0080]图56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奇偶性磁盘类型的数据复制(reproduction,再现)过程的示例的示意图;[0081]图57为不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最后一个记录磁盘为磁盘4时的奇偶性表不的示例的示意图;以及[0082]图58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数据组成的示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83]下文将参考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84]下文将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0085]实施方式为对在5个磁盘之间划分的写入数据提供并行读/写方法的特定光盘格式。实施方式为两种类型的光盘格式:[0086]a)非奇偶性磁盘类型:这种类型可对在5个磁盘之间划分的所有用户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以及[0087]b)奇偶性磁盘类型:这种类型可对在4个磁盘之间划分的所有用户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并对I个磁盘进行奇偶性数据读/写操作。[0088]以下实施方式在本文件的申请中必不可少。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仅所引用的版本适用。对于未标注日期的引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版本)也适用。[0089]ECAM-94八位单字节编码图形字符集-拉丁字母1,(IS0/IEC8859-1、-2、-3和-4),第2版(1986年六月)(ECAM-948-BitSingleByteCodedGraphicCharacterSets-LatinAlphabetN0.1,(IS0/IEC8859-1,-2,-3and_4),2ndedition(Junel986))。[0090]ECMA-167信息交换用非序列记录的写一次和可重写介质的盘卷和文卷结构,第3版(1997年六月)(ECMA-167VoIumeandFileStructureforWrite-OnceandRewritableMediausingNon-SequentialRecording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3rdedition(Junel997))。[0091]图1A-1M示出了该实施方式适用的各个传输/接收系统的示例。下文所述的组成单元和结构可用微型计算机(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的软件或硬件实现。实施方式中将对五个光盘上的划分记录进行说明,但该实施方式也适用于使用多个各种类型的介质进行划分记录的情况。[0092]1.概述[0093]1.1.适用范围[0094]本实施方式涉及五个光盘的划分记录,且提供了分别记录在光盘上的格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两种记录类型,即,在五个光盘中划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从第一到第η(η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光盘的η(例如,η=5)个存储介质),以及划分和记录四个光盘(从第一到第(η+1)(η为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光盘的η+1个存储介质中的η个存储介质(例如,η=4))并将奇偶性记录在另一个光盘(第(η+1)存储介质)中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称为“未应用奇偶性的方法”,第二中方法称为“应用奇偶性的方法”。本实施方式主要提供以下项目:[0095]磁盘记录区域;以及[0096]数据记录格式。[0097]1.2.兼容性[0098]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盘上的并行记录格式。满足要求时,该格式与本实施方式兼容。[0099]2.引用[0100]UDF1.5(UDF:通用磁盘格式)[0101]3.定义[0102]本实施方式的术语定义如下。[0103]3.1.介质集[0104]表示从磁盘I到磁盘5的一组五个磁盘。磁盘顺序不能改变。[0105]3.2.数据[0106]从主机传输的数据(图6所示的主机200)[0107]3.3.奇偶校验盘[0108]五个磁盘中分配给奇偶校验的磁盘。假定奇偶校验盘为磁盘5。[0109]3.4.主机[0110]与并行记录系统(图6所示的系统100)连接的主计算机。[0111]3.5.逻辑群集[0112]要记录在磁盘上的最小64kB的单元[0113]磁盘I至5的相同逻辑群集称为“对应区域”。[0114]3.6.逻辑块地址[0115]2kB的磁盘上的逻辑地址[0116]磁盘I至5的相同逻辑块地址称为“对应地址”。[0117]3.7.最后记录的逻辑群集[0118]介质集中记录的数据的最后逻辑群集[0119]3.8.最后记录的磁盘[0120]数据按磁盘1、磁盘2、磁盘3、磁盘4(和磁盘5)的顺序记录在磁盘上时最后写入数据的磁盘。最后磁盘后面的磁盘上不记录数据。[0121]3.9.临时奇偶性[0122]应用奇偶性时使用的并且在划分记录数据时应用于目标逻辑聚值集的奇偶性不写入磁盘4。在所有数据都记录到目标逻辑聚值集上之前使用临时奇偶性。[0123]特别地,记录等于或多于一个且少于四个的a(a为等于或大于I的整数)个划分记录数据项时,根据划分记录数据项生成临时奇偶性。记录多个划分记录数据项时,将四组划分记录数据项记录到四个存储介质的η个对应群集上。遗留少于四个的划分记录数据项时,将遗留的划分记录数据项记录到存储介质的对应群集上,根据划分记录数据项生成临时奇偶性,并记录临时奇偶性。[0124]另外,在将遗留的划分记录数据项记录到四个存储介质的对应四个群集中的群集上的情况下,将少于4-a个的划分记录数据项记录到4-a个群集上,且四个群集中的4-a个群集上未记录划分记录数据项时,根据遗留的划分记录数据项和少于4-a个的划分记录数据项生成临时奇偶性,并记录临时奇偶性。[0125]进一步地,将多于n-a个的划分记录数据项记录到n_a个群集上时,将多于n_a个的划分记录数据项中的n-a个划分记录数据项记录到n-a个群集上,且在遗留的划分记录数据项的数量为b(b为等于或大于I的整数,且小于η)时,将b个遗留划分记录数据项记录到b个存储介质的b个对应群集上。随后,根据b个划分记录数据项生成临时奇偶性,并记录临时奇偶性。[0126]3.10.逻辑聚值集[0127]记录到五个磁盘的相同逻辑群集上的数据[0128]3.11.逻辑聚值集号[0129]3.12.信息数据[0130]应用奇偶性时使用的数据包括使用临时奇偶性的群集的信息。信息数据与临时奇偶性同时记录。[0131]信息数据包括管理信息,例如,目标逻辑聚值集号,以及最后记录磁盘。[0132]3.10.信息区域[0133]应用奇偶性时使用一个区域[0134]存储信息数据/临时奇偶性的区域。[0135]3.11.划分记录数据[0136]划分成64kB组的数据[0137]3.12.起始逻辑块地址[0138]要存取的数据的数据头的逻辑块地址[0139]3.13.起始磁盘[0140]包括要存取的数据的数据头划分记录数据块的磁盘[0141]3.14.最后逻辑块地址[0142]要存取的数据的最后逻辑块地址[0143]3.15.最后磁盘[0144]包括要存取的数据的最后划分记录数据块的磁盘[0145]4.自定义和记数系统[0146]记数系统[0147]除非特别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记数系统如下所述。[0148]数值用十进制数表示。[0149]该实施方式中的十六进制数用mn(m和η各自均为O至9的整数或A、B、C、D、E或F)十六进制表示。[0150]5.记录区域[0151]如图1A和图1B所不,记录区域包括由划分记录系统(图6所不的系统100)管理的系统管理区域和UDF管理区域。系统管理区域的尺寸根据是否应用奇偶性而不同,如图1A和图1B所示。UDF管理区域的最后地址随着要使用的磁盘的不同而不同。[0152]图1A和图1B各自均示出了包括双报头的格式的示例。图1C和图1D各自均示出了包括非多路复用报头的格式的示例。图1G、图1Η、图11、图1J、图1Κ、图1L和图1M各自均示出了报头的格式的示例。[0153]5.1.系统管理区域:[0154]系统管理区域是由划分记录系统管理的区域,包括报头(图2和图31)和信息区域(图5和图32)。不使用奇偶性时,信息区域不存在。管理区域的位置如下所述。[0155]〈不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156]逻辑块地址O至31(磁盘1、2、3、4和5)的区域:报头I[0157]逻辑块地址32至351(磁盘1、2、3、4和5)的区域:厂商唯一信息[0158]参考符号“N”表示磁盘的最后逻辑块地址,且随着磁盘类型的不同而不同[0159]〈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160]逻辑块地址O至31(磁盘1、2、3、4和5)的区域:报头I[0161]逻辑块地址32至32*(40*G+1)_1(磁盘1、2、3、4和5)的区域:信息区域[0162]逻辑块地址32*(40*G+1)至32*(40+G+11)-1(磁盘1、2、3、4和5)的区域:厂商唯一信息[0163]在以上表达中,G在使用BD-R(SL)的情况下为1000,在使用BD-R(DL)的情况下为2000,在使用BD-R(TL)的情况下为4000,且在使用BD-R(QL)的情况下为5120。[0164]5.1.2.报头[0165]报头在五个磁盘中存储以下信息。[0166]表示并行记录的标识符、盘盒ID(盘盒专有信息)、介质ID(介质专有信息,图34)、介质的盘盒中的磁盘号、表示是否应用奇偶性的标识符、数据写入时的群集大小、厂商代码和厂商唯一信息。[0167]字节O至15:表示表示并行记录和修订的标识符,将其记录为R-格式1.0和文本格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止进行其他设置。[0168]字节16,0位:识别盘盒中是否使用了奇偶性。使用奇偶性时,设为1,不使用奇偶性时,设为O。[0169]字节20至23:逻辑群集的数据量设为“00010000hex”(64kB)。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止进行其他设置。[0170]字节24至37:应用奇偶性时,设置信息区域的容量。在使用BD-R(SL)的情况下,数值设为1000;在使用BD-R(DL)的情况下,设为2000;在使用BD-R(TL)的情况下,设为4000;且在使用BD-R(QL)的情况下,设为5120。使用十六进制数进行设置。[0171]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止进行其他设置。[0172]字节28:盘盒中的磁盘号用十六进制数(磁盘01至05hex)存储。[0173]字节32至43:存储盘盒的ID号。[0174]字节48至63:存储磁盘I的介质ID:[0175]字节48,3至O位:产品编码,11至8位[0176]字节49,7至O位:产品编码,7至O位[0177]字节52至63:序列号,12字节至O字节。[0178]字节64至79:记录磁盘2的介质ID:[0179]字节64,3至O位:产品编码,11至8位[0180]字节65,7至O位:产品编码,7至O位[0181]字节68至79:序列号,12字节至O字节。[0182]字节80至95:记录磁盘3的介质ID[0183]字节80,3至O位:产品编码,11至8位[0184]字节81,7至O位:产品编码,7至O位[0185]字节84至95:序列号,12字节至O字节。[0186]字节96至111:记录磁盘4的介质ID:[0187]字节96,3至O位:产品编码,11至8位[0188]字节97,7至O位:产品编码,11至8位[0189]字节100至111:序列号,12字节至O字节。[0190]字节112至127:记录磁盘5的介质ID:[0191]字节112,3至O位:产品编码,11至8位[0192]字节113,7至O位:产品编码,7至O位[0193]字节116至127:序列号,12字节至O字节。[0194]字节128至61439:保留。[0195]字节61440至61441:厂商代码。[0196]字节61442至65535:厂商唯一数据[0197]5.1.2.信息区域:[0198]信息区域为存储临时奇偶性和信息数据的区域。在应用奇偶性的情况下划分和记录主机传输的数据时,在最后逻辑块地址并非位于磁盘4的情况下,使用临时奇偶性。记录下个数据之后不再使用临时奇偶性。即使在记录数据之后弹出介质集时未记录临时奇偶性的情况下,也要记录表示信息数据第57字节的临时奇偶性是否有效的信息。[0199]〈不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00]没有对应区域。[0201]〈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02]逻辑块地址32至32*(40*G+1)-1的区域。[0203]在以上说明中,G在使用BD-R(SL)的情况下为1000,在使用BD-R(DL)的情况下为2000,在使用BD-R(TL)的情况下为4000,且在使用BD-R(QL)的情况下为5120。[0204]5.2.UDF管理区域:[0205]该区域编排为packetlight格式,根据UDF1.5进行记录。[0206]〈不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07]逻辑块地址352至(磁盘1、2、3、4和5)的区域:数据[0208]〈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09]逻辑块地址32*(40*G+11)至(磁盘1、2、3和4)的区域:数据[0210]逻辑块地址32*(40*G+11)至(磁盘5)的区域:数据奇偶性[0211]在以上说明中,G在使用BD-R(SL)的情况下为1000,在使用BD-R(DL)的情况下为2000,在使用BD-R(TL)的情况下为4000,且在使用BD-R(QL)的情况下为5120。[0212]N:最后逻辑块地址[0213]划分记录数据项按以下顺序记录,如图3A和图3B所示。[0214]〈不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15]按磁盘I的逻辑群集O、磁盘2的逻辑群集O、磁盘3的逻辑群集O、磁盘4的逻辑群集O、磁盘2的逻辑群集O、磁盘I的逻辑群集1、磁盘2的逻辑群集1、磁盘3的逻辑群集1、磁盘4的逻辑群集1、磁盘5的逻辑群集1、……的顺序存储数据。[0216]〈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17]按磁盘I的逻辑群集O、磁盘2的逻辑群集O、磁盘3的逻辑群集O、磁盘4的逻辑群集O、磁盘I的逻辑群集1、磁盘2的逻辑群集1、磁盘3的逻辑群集1、磁盘4的逻辑群集1、……的顺序存储数据。[0218]6.奇偶性[0219]6.1.奇偶校验盘[0220]在磁盘I至5中,磁盘5用作奇偶校验盘,并记录相同群集的奇偶性。[0221]数据记录在与磁盘4对应的逻辑群集上时,在奇偶校验盘上记录奇偶性。数据未记录到与磁盘4对应的逻辑群集区域上时,不在奇偶校验盘记录奇偶性,应用临时奇偶性。[0222]奇偶性生成表达式[0223]X位=(磁盘I的X位)异或(磁盘2的X位)异或(磁盘3的X位)异或(磁盘4的X位)。[0224]6.2.临时奇偶性[0225]在数据未记录到与磁盘4对应的逻辑群集区域上的情况下弹出介质集时,或发布记录临时奇偶性的命令时,记录临时奇偶性。记录位置为磁盘2、3和4的信息区域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的下一个逻辑群集。[0226]临时奇偶性生成表达式[0227]X位=(磁盘I的X位)异或(磁盘2的X位)异或(磁盘3的X位)(最后磁盘为磁盘3的情况)[0228]X位=(磁盘I的X位)异或(磁盘I的X位)(最后磁盘为磁盘2的情况)[0229]X位=(磁盘I的X位)异或O(最后磁盘为磁盘I的情况)[0230]6.3.信息数据[0231]信息数据与临时奇偶性同时记录在磁盘I和磁盘5的信息区域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的下一个逻辑块地址上。图4示出了信息数据的记录位置的示例。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包括上一次弹出时记录的信息数据,以及下一个逻辑群集上记录的当前信息数据。信息数据由标识符、与临时奇偶性对应的目标逻辑群集、最后记录磁盘号和表示临时奇偶性是否有效的标识符组成。介质集弹出时,无论是否记录临时奇偶性,都要记录信息数据(图12示出了信息数据的记录过程)。[0232]6.3.1.标识符、目标逻辑群集、最后记录磁盘和表示临时奇偶性是否有效的信息按以下格式记录[0233]字节O至31:标识符和版本信息以文本格式记录。记录以下内容:[0234]R-格式-信息版本1.0[0235]字节48至51:目标逻辑群集用十六进制数纪录[0236]字节56:最后记录磁盘用十六进制数纪录[0237]字节57:记录表示临时奇偶性是否有效的信息。[0238]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4时,将群集记录在每个磁盘上,且因此,奇偶性记录在磁盘5上。由于这种情况下不使用临时奇偶性,临时奇偶性无效,因此,记录“OOhex”。[0239]最后记录磁盘并非磁盘4时,至少在磁盘4的群集上不记录数据,且因此,群集的奇偶性不记录在磁盘5上,但记录临时奇偶性。由于这种情况下临时奇偶性有效,记录“FFhex”。临时奇偶性设为无效时,不使用目标逻辑群集和最后记录磁盘的信息。[0240]字节58至65535:保留[0241]下文将对实现上文所述的划分记录的系统100的操作的示例进行说明。专用驱动器控制划分记录数据项、奇偶性、临时奇偶性、管理信息和识别信息的记录。驱动器1、2、3、4和5记录划分记录数据项、奇偶性、临时奇偶性、管理信息和识别信息。[0242]A.操作说明[0243]A.1.系统配置[0244]图6为包括主机200和系统100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结构的框图。主机200包括应用软件、操作系统(OS)、文件系统和专用驱动器。系统100包括控制系统的固件、驱动器1、驱动器2、驱动器3、驱动器4和驱动器5。[0245]专用驱动器使主机200将五个驱动器识别为一个驱动器,并在根据应用对磁盘格式化时记录管理信息。专用驱动器控制管理信息的记录,驱动器1、驱动器2、驱动器3、驱动器4和驱动器5记录管理信息。尽管本实施方式对包括五个驱动器的系统100进行了说明,但系统100可包括一个驱动器,且所述驱动器可依次进行五个光盘的处理。[0246]A.2.未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47]A.2.1.记录处理流程[0248]下文将参照图7对系统100的专用驱动器的操作和系统100的记录处理流程进行说明。[0249]A.2.1.1.接收记录数据[0250]系统100从主机200的应用软件接收数据(记录数据)。特别地,系统100包括输入数据的接口(interface,界面)和输出数据的接口。[0251]A.2.1.2.准备划分数据项[0252]专用驱动器划分接收来自文件系统的数据,以将数据记录到磁盘上,并准备多个划分记录数据项(多个划分记录数据块)。换句话说,专用驱动器控制接收来自文件系统的数据的划分,以将数据记录到磁盘上,并控制多个划分记录数据项(多个划分记录数据块)的准备。专用驱动器将记录数据划分成多个64kB划分记录数据块。划分记录数据块的数量为n,划分记录数据块为D1-UD1-2、……、Dl_n。[0253]A.2.1.3.将划分记录数据块分配到记录区域[0254]A.2.1.3.1.获取可记录区域和起始磁盘的头逻辑群集[0255]专用驱动器读取五个磁盘,获取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和介质集的最后记录磁盘,并确定可记录区域和起始磁盘的起始逻辑群集。[0256]文件系统通过专用驱动器获取记录逻辑块地址。[0257]专用驱动器将五个磁盘的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和最后磁盘的信息转换成记录逻辑块地址,并将其返回到文件系统。[0258]文件系统将记录起始位置传输给专用驱动器。专用驱动器将记录起始位置转换到五个磁盘及其逻辑群集中。[0259]A.2.1.3.2.将划分记录数据块分配到记录区域[0260]专用驱动器将在A.2.1.2.中准备的划分记录数据块依次分配到在A.2.1.3.1.中获取的可记录区域和起始磁盘的起始群集。在图8中,标有对角线的部分表示记录数据项。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号为i+Ι,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1,起始磁盘为磁盘2。按磁盘2的逻辑群集i+Ι、磁盘3的逻辑群集i+Ι、磁盘4的逻辑群集i+Ι、磁盘5的逻辑群集i+Ι、磁盘I的逻辑群集i+2、磁盘I的逻辑群集i+2、磁盘2的逻辑群集i+2、……、和磁盘I的逻辑群集i+3的顺序分配数据。[0261]A.2.1.4.在介质集上记录数据[0262]专用驱动器指示驱动器记录分配的划分记录数据块。因此,每个驱动器将分配的划分记录数据块记录在磁盘上。系统100将数据并行记录。[0263]A.2.1.5.弹出处理[0264]系统100进行介质集的弹出处理。[0265]A.2.2.播放[0266]介质集插入系统100时,文件系统请求可记录剩余容量以及最后记录地址。系统100根据五个磁盘的剩余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计算所有磁盘的剩余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并将其传输给文件系统。[0267]A.2.2.1.计算目标数据的信息[0268]文件系统发出播放请求时,专用驱动器基于文件系统请求的数据地址和数据量计算介质集中目标数据的以下信息,如上所述:[0269](1)起始逻辑块地址[0270](2)起始磁盘[0271](3)最后逻辑块地址[0272](4)最后磁盘。[0273]A.2.2.2.数据播放[0274]根据在A.2.2.1.中获取的地址对数据进行播放。由于数据记录在单独磁盘上的逻辑群集中,如图9所示,对群集D1-1、D1-2、D1-3、D1-4、D1_5和D1-6进行播放,并对数据项进行耦接,如图10所示。接下来,将最后逻辑块地址在Dl-1中的部分从Dl-1中的起始逻辑块地址中提取出来,并传输给文件系统。[0275]A.3.应用奇偶性的情况[0276]A.3.1.记录处理流程[0277]下文将参照图11对专用驱动器的操作和系统100的记录处理流程进行说明。[0278]A.3.1.1.接收记录数据[0279]系统100从主机200的应用软件接收数据。[0280]A.3.1.2.准备划分数据项[0281]专用驱动器划分接收来自文件系统的数据,以将数据记录到磁盘上,并准备多个划分记录数据项。专用驱动器将记录数据划分成多个64kB划分记录数据块。划分记录数据块的数量为n,划分记录数据块为D1-UD1-2、……、Dl_n。[0282]A.3.1.3.将划分记录数据块分配到记录区域[0283]A.3.1.3.1.获取可记录区域和起始磁盘的头逻辑群集[0284]专用驱动器读取五个磁盘,获取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和介质集的最后记录磁盘,并确定可记录区域和起始磁盘的起始逻辑群集。[0285]文件系统通过专用驱动器获取记录逻辑块地址。[0286]专用驱动器将五个磁盘的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和最后磁盘的信息转换成记录逻辑块地址,并将其返回到文件系统。[0287]文件系统将记录起始位置传输给专用驱动器。专用驱动器将记录起始位置转换到五个磁盘及其逻辑群集中。[0288]A.3.1.3.2.将划分记录数据块分配到记录区域[0289]专用驱动器将在A.3.1.1.中准备的划分记录数据块依次分配到在A.3.1.3.1.中获取的可记录区域和起始磁盘的起始群集。[0290]A.3.1.4.奇偶性计算流程[0291]下文将参照图12对奇偶性计算处理的细节进行说明。[0292]A.3.1.4.1.计算奇偶性[0293]为了连续记录数据,存在可分配给磁盘I至4的对应逻辑群集区域中的磁盘4的对应逻辑群集区域(例如,图13所示的逻辑群集O)的任何划分记录数据块时,CL3.1.4.1.A[是])/CL3.1.4.1.B[否]),专用驱动器将奇偶性P-O记录在磁盘5的对应逻辑群集区域中。[0294]起始磁盘并非磁盘I时,如图13的逻辑群集X所示,专用驱动器读取上一个记录的划分记录数据块Dl-n,并基于块Dl-n和要额外记录的划分记录数据块计算奇偶性P_x。[0295]A.3.1.4.2.无需进行奇偶性计算[0296]未在磁盘4的对应逻辑群集区域上记录数据时,如图13的逻辑群集y所示(A.3.1.4.1.A[否]),无需进行奇偶性计算处理。[0297]A.3.1.5.在介质集上记录数据[0298]专用驱动器指示驱动器记录分配的划分记录数据块。因此,每个驱动器将分配的划分记录数据块记录在介质上。因此,系统100将数据并行记录。[0299]现将对介质集的弹出处理进行说明。[0300]A.3.1.6.更新信息区域[0301]现将参照图14对信息区域的更新处理进行说明。[0302]无论是否弹出介质集,都要更新信息区域。记录划分记录数据块的最后磁盘并非磁盘4(A.3.1.6.A[否])时,不记录最后记录逻辑群集的奇偶性。因此,专用驱动器根据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区域上记录的划分记录数据块计算临时奇偶性,并将临时奇偶性与信息数据一起记录在信息区域上(A.3.1.6.b)。记录划分记录数据块的最后磁盘为磁盘4(A.3.1.6.A[是])时,将最后记录逻辑群集的奇偶性记录在磁盘5上。因此,不记录临时奇偶性,记录信息数据的标识符(A.3.1.6.C)。[0303]A.3.1.7.弹出处理[0304]完成信息区域上的记录之后,系统100进行介质集的弹出处理。[0305]A.3.2.播放[0306]介质集插入系统100时,专用驱动器请求可记录剩余容量和最后逻辑群集,并将数据传输给文件系统。[0307]介质集插入系统100时,文件系统请求可记录剩余容量以及最后记录地址。专用驱动器根据五个磁盘的剩余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计算所有磁盘的剩余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并将其传输给文件系统。[0308]现将参照图15对专用驱动器进行的奇偶校验的细节进行说明。[0309]A.3.2.1.计算目标数据的信息[0310]专用驱动器接收文件系统的播放请求时,专用驱动器基于文件系统请求的数据地址和数据量计算介质集中目标数据的以下信息:[0311](I)起始逻辑块地址[0312](2)起始磁盘[0313](3)最后逻辑地址[0314](4)最后磁盘。[0315]A.3.2.2.除最后逻辑群集之外的数据的奇偶校验[0316]专用驱动器使用记录在磁盘5上的奇偶性对除最后逻辑群集之外的数据进行奇偶校验。[0317]A.3.2.3.最后逻辑群集的数据的奇偶校验[0318]例如,最后逻辑群集小于介质集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A.3.2.3.a,否)时,在划分数据的最后逻辑群集X后面记录数据1,如图16所示。因此,使用磁盘5中的奇偶性P-X进行奇偶校验(A.3.2.3.e)。[0319]另一方面,划分数据项的最后逻辑群集与介质集的最后记录群集相同CL3.2.3.a[是])时,或最后记录磁盘(图16的逻辑群集y)为磁盘4(A.3.2.3.B[是])时,将根据磁盘I上记录的数据项计算的奇偶性记录在磁盘5上。因此,专用驱动器利用记录在磁盘5上的奇偶性进行奇偶校验(A.3.2.3.e)。[0320]另外,最后记录磁盘并非磁盘4时,如图13的逻辑群集y所示(A.3.2.3.b[否]),专用驱动器检查记录在信息区域上的奇偶性是否可以使用。奇偶性可使用时(A.3.2.3.c[是]),专用驱动器基于存储在信息区域中的临时奇偶性(Ρ-y’)和用于计算的数据进行奇偶校验(A.3.2.3.d)。未发出奇偶性记录命令时,或记录数据之后未弹出介质集时,不记录临时奇偶性,且因此,不进行奇偶校验((A.3.2.3.c[否])至(A.3.2.3.f))。[0321]A.3.3.数据播放[0322]根据在A.3.2.1.中获取的地址对数据进行播放。[0323]A.3.4.异常处理[0324]系统以应用奇偶性的方式运行时,在不在磁盘4的对应逻辑群集区域中记录数据的情况下结束数据记录,不弹出介质集时,要记录在临时奇偶性中的信息仅保留在存储器内,不记录在磁盘上。电源在这种情况下意外断开时,要记录在临时奇偶性中的信息从存储器中消除。电源再次打开,且系统重启时,读取记录在最后逻辑群集上的数据,并在存储器上准备临时奇偶性的数据。[0325]以下为地址转换的说明。[0326]B.地址转换[0327]B.1.数据地址X根据以下转换表达式转换成磁盘号、磁盘上的逻辑群集和逻辑块地址[0328]<具有奇偶性>[0329]磁盘号=Int(mod(X,4*32)/32)+1[0330]逻辑群集=Int(X/(4*32))+40*6+1[0331]逻辑块地址=MOD(X,32)+INT(X/(32*4))*32+32*(40*G+11)[0332]G在使用BD-R(SL)的情况下为25,在使用BD-R(DL)的情况下为50,在使用BD-R(TL)的情况下为100,且在使用BD-R(QL)的情况下为128。[0333]<非奇偶性(不具有奇偶性)>[0334]磁盘号=Int(mod(X,5*32)/32)+1[0335]逻辑群集=Int(X/(5x32))+1[0336]逻辑块地址=MOD(X,32)+INT(X/(32*5))*32+352[0337]B.2.磁盘上的逻辑块地址转换为数据地址[0338]根据以下表达式进行地址转换。[0339]具有奇偶性:[0340]INT((逻辑块地址-352)/32)*32*5+(磁盘号-1)*32+M0D(逻辑块地址,32)。[0341]非奇偶性(不具有奇偶性):[0342]INT((逻辑块地址-352)/32)*32*5+(磁盘号-1)*32+M0D(逻辑块地址,32)。[0343]接下来将参照图17A和图17B对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图1G、图1H、图11、图1J、图1K、图1L和图1M的变形示例进行说明。另外,现在将对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图1G、图1H、图11、图1J、图1K、图1L、图1M、图17A和图17B的记录格式的常见问题进行补充说明。[0344]图20示出了可装有五个磁盘的盘盒。可记录磁盘,例如,DVD-R和BD-R包含在盘盒内。下文将对盘盒的细节进行说明。[0345]除主机200传输的用户数据之外,五个磁盘还记录管理数据,以实现并行记录。其记录区域和用户数据区域如图17A和图17B所示。未应用奇偶性时,逻辑块地址O至31用作系统管理区域的报头。应用奇偶性时,逻辑块地址O至31的区域用作报头,逻辑块地址32至32031用作信息区域。信息区域为存储信息数据/临时奇偶性的区域。[0346]对于五个磁盘,报头均包括表示并行记录的标识符、盘盒ID、介质ID、盘盒中磁盘的磁盘号、表示是否应用了奇偶性的位、数据写入时的群集大小、厂商代码和厂商唯一信息。报头的细节如图2和图32所示。标识符表示格式的并行记录。例如,“R-格式1.0”以文本格式记录,由此,可易于识别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的格式。[0347]盘盒ID为分配给盘盒的ID,表示盘盒的唯一性。盘盒ID指示数据并非副本。[0348]介质ID为制造磁盘时分配给磁盘的ID。参照介质ID和盘盒ID,用户可识别盘盒是否改变了装运时的状态,或盘盒中的磁盘是否更换,并可检测数据伪造的可能性。[0349]盘盒中磁盘的磁盘号平常使用中用不上,因为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将磁盘从盘盒中取出。然而,由于灾难等原因而使磁盘意外从盘盒中掉出,可参照磁盘上记录的磁盘号识别记录数据的顺序,并可恢复数据。[0350]通过提供表示是否应用了奇偶性的位,用户可在格式化时根据要归档的数据选择是否应用奇偶性。另一方面,制造商不需要有不符合用户需求的库存。[0351]通过在数据写入时设置群集大小,可对将来使用的磁盘应用格式。其目的在于,使系统与将来具有较大容量、较大最小记录群集大小的磁盘兼容。在本实施方式中,群集大小设为“64kB”。[0352]信息区域用于对直接写后读磁盘(而不是可重写磁盘)的最后逻辑块地址应用奇偶性。[0353]图3A和图3B中的数值表示五个磁盘中记录数据的顺序。图13中的划分数据项D1-UD1-2、……、Dl-n为先记录的数据项,且划分数据项D2-l、D2-2、……、D2_n为后记录的数据项。记录第一批数据项时,确定磁盘5中的P-x的奇偶性数据。然而,记录下一批数据项时,P-x变为不同值。奇偶性在可重写磁盘,例如,HDD和DVD-RAM中可重写,但奇偶性无法在直接写后读磁盘中重写。因此,在磁盘4上记录数据之前,在系统管理区域上记录临时奇偶性(临时奇偶校验)。由于数据按图3B所示的顺序记录,最后逻辑块地址并非磁盘4时,将临时奇偶性和信息数据记录到信息区域上。例如,在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示例中,信息区域为逻辑块地址32至32031。UDF管理区域为存储用户数据的区域。不使用奇偶性时,将UDF管理区域分配给逻辑块地址32和后续地址,将UDF管理区域分配给逻辑块地址32032和后续地址。[0354]接下来将对奇偶性数据的记录格式进行说明。[0355]数据记录在磁盘I至磁盘4的相同逻辑块地址上时,数据记录在奇偶校验盘上。记录在奇偶校验盘上的数据在每个磁盘的每位上都为异或数据。[0356]准备临时奇偶性数据时,记录数据的磁盘为磁盘I至3。数据仅记录在磁盘I上时,临时奇偶性数据为磁盘I和〈0>的异或,数据记录在磁盘I和磁盘2上时,为磁盘I和磁盘2的每位的异或,且数据记录在磁盘1、磁盘2和磁盘3上时,为磁盘1、磁盘2和磁盘3的每位的异或。[0357]现将对信息数据进行说明。[0358]信息数据表示主要起临时奇偶性来源的作用的数据所处的位置。数据包括标识符、与临时奇偶性对应的目标逻辑群集、最后记录磁盘号和表示临时奇偶性是否有效的字节。信息数据的记录具体如图5和图32所示。[0359]标识符表示数据为信息数据。例如,标识符以文本格式记录为“R-格式-信息版本1.0”,由此可易于识别该位置为信息数据。与临时奇偶性对应的目标逻辑群集表示主要作为与信息数据写入相同逻辑群集的临时奇偶性的来源的逻辑群集。最后记录磁盘号表示根据其中的数据生成临时奇偶性的磁盘的号码,用于选择奇偶性的计算表达式。表示临时奇偶性是否有效的字节表示弹出磁盘时是否使用临时奇偶性。例如,使用临时奇偶性时,该字节为“FFhex”,不使用临时奇偶性时,该字节为“OOhex”。由此,随后将盘盒插入变换器(系统100)时,可通过读取该字节立即确定是否使用临时奇偶性。[0360]接下来将参照图18A和图18B对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和图1F的变形的示例进行说明。如图18A和图18B所示,系统管理区域包括交换区域。装运(ship)时存储介质(磁盘)中存在地址错误等时,使用交换区域。对磁盘格式化时,对整个磁盘进行播放,磁盘包括错误,例如,地址错误时,将错误的逻辑块地址记录到图19的报头信息中。在现有技术中,错误处理是在数据记录过程中进行的,检验要求很长时间,传输速度下降。通过在格式化过程中记录逻辑块地址,如上所述,可在不需要进行检验的情况下记录错误的逻辑块地址,而在数据记录过程中,检验要求很长时间。因此,传输速度不会下降很大。用户数据的错误通过使用错误矫正,例如,ECC进行校正。[0361]上述处理的总结如下所述。[0362](I)系统100对五个磁盘(用在归档盘盒中)格式化。由此,每个磁盘包括系统管理区域和UDF管理区域。系统管理区域存储每个磁盘的专有信息。数据在五个磁盘之间划分并记录在五个磁盘上,记录每个群集的数据。[0363](2)系统100使用所有五个磁盘记录用户数据,或使用四个磁盘记录用户数据,使用另一个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因此,系统100将奇偶性标识符记录在报头信息区域中。[0364](3)在上述项目(I)中,系统100生成并记录64kB划分记录数据项。[0365](4)在上述项目(2)中,应用了奇偶性时,系统100根据在四个磁盘之间划分的,写入四个磁盘的相同群集中的划分数据项生成和记录奇偶校验盘的奇偶性数据。[0366](5)在上述项目(2)中,应用了奇偶性时,划分记录数据项无法记录在作为四个磁盘的对应区域的相同群集中时,系统100根据记录在作为对应区域的相同群集的一部分中的划分记录数据项生成临时奇偶性,并将临时奇偶性记录在磁盘上。特别地,划分记录数据项等于或多于一个且小于四个时,或即使在划分记录数据项的数量超过四个,划分记录数据项的数量也无法在没有余数的情况下划分为四个时,或者作为四个磁盘的对应区域的相同群集无法在上一次记录中填充划分记录数据项时,系统100将临时奇偶性记录在磁盘上。[0367](6)在上述项目(4)中,系统100将作为临时奇偶性的来源的逻辑群集信息记录在信息区域中,作为信息数据。[0368](7)在上述项目(5)中,系统100记录用于识别是否在数据记录中使用临时奇偶性计算奇偶性的标识符。[0369]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盘盒中使用五个光盘进行并行记录,因此,实现了高速传输和高可靠性。另外,这种结构还实现了属于光盘原始特性的便携性。毫无疑问,光盘的数量并不限于五个。例如,在使用由磁盘1、磁盘2、磁盘3、磁盘4、磁盘5和磁盘6组成的六个光盘的情况下,最后磁盘为磁盘6。记录磁盘为磁盘I至磁盘5,磁盘6用作奇偶校验盘。[0370]盘盒ID的细节如下所述。[0371]图28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的示意图。[0372]如图28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系统100和主机200。系统100由并联的多个光盘驱动器组成。例如,系统100由并联的五个驱动器(例如,BD-R驱动器)组成。可使用各种介质,例如,光盘、磁盘和闪存作为记录介质(信息存储介质)。尽管下文主要对具有一次写入介质的系统进行说明,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一次写入介质。例如,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介质处理也适用于可重写介质。[0373]系统100与主机200连接时,并联的五个驱动器中包括专用驱动器。由此,系统100使五个驱动器(五个磁盘)看似一个大容量存储装置,与HDD(硬盘驱动器)中使用的RAID(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相同。由此,主机200将系统100的五个驱动器视为一个大容量存储器。[0374]在系统100中,五个磁盘驱动器110设置在垂直方向。高于最上面的磁盘驱动器110的位置上开有用于插入盘盒I的缝隙101。每个磁盘驱动器110的托盘111在与开有缝隙101的一侧相反的方向上拉出,即,假定开有缝隙101的一侧为正面,则在后侧方向拉出。盘盒I通过缝隙101插入时,从盘盒I中取出的多个光盘由系统100中包括的输送机构装入各个磁盘驱动器110。[0375]系统100将主机200输出的数据等与记录命令一起接收时,系统100划分数据,并由磁盘驱动器对光盘进行并行记录处理。同样,系统100从主计算机接收读取命令时,系统100读取由磁盘驱动器110单独记录在光盘上的划分数据项,将划分数据项合并到数据中,并将合并数据输出给文件系统。将盘盒I从系统100中取出时,进行记录后处理,随后输送机构将光盘返回到盘盒I中,且盘盒I从缝隙101中弹出。[0376]接下来将对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记录处理流程进行补充说明。图6为包括主机200和系统100的整个系统的示意配置的框图。主机200包括应用软件、操作系统(OS)、文件系统和专用驱动器。系统100包括控制系统的固件、驱动器1、驱动器2、驱动器3、驱动器4和驱动器5。[0377]在应用软件中,指定要记录的记录数据和记录目标位置。从高于专用驱动器的层面上,即,从图6的应用软件、OS和文件系统中看,记录目标位置看似一个大容量存储器。因此,将记录数据从应用软件、OS和文件系统传输给专用驱动器时,所示记录目标位置并非与五个驱动器1-5对应的记录目标位置,而是与大容量存储器对应的记录目标位置。为了将数据实际上记录到驱动器I至5中,需要将与大容量存储器对应的记录目标位置和记录数据转换成与驱动器I至5对应的记录目标位置和记录数据项。由专用驱动器进行该处理。[0378]图29为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配置的框图。如图29所示,信息处理系统的主机200包括输入模块10、辅助控制模块20、主控制模块(控制器)30、显示器40、存储器50、HDD(硬盘驱动器)驱动器70和电源80。[0379]辅助控制模块20包括输入检测模块21、显示控制模块22和电源控制模块23。主控制模块30(记录控制器、播放控制器和确定模块)包括记录和播放处理模块31、文件处理模块32和输入/输出控制模块33。主控制模块30传输显示数据,以由显示器40显示给显示控制模块22。显示控制模块22基于显示数据控制显示器40。由此,显示器40可显示与显示数据对应的显示信息。[0380]例如,输入模块10设置有,例如电源键、记录键和播放键。用户可使用输入模块10通过输入操作控制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0381]本实施方式示出了盘盒I包含多个(例如,五个)光盘,多个驱动器对从盘盒I中取出的光盘进行处理的情况。然而,该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本实施方式还包括盘盒I包含一个光盘,一个驱动器对从盘盒I中取出的光盘进行处理的情况。[0382]输入/输出控制模块33接收外部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并将文件输出给(例如)HDD驱动器70。由此,HDD驱动器70可将外部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文件记录到硬盘上。输入/输出控制模块33还可接收外部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并将文件输出给系统100。由此,系统100可将外部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文件记录到一个或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控制模块33还可接收硬盘上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并将文件输出给系统100。由此,系统100可将硬盘上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文件记录到一个或多个磁盘上。输入/输出控制模块33还可与服务器300通信,并传输和接收各个信息项。[0383]管理服务器300包括数据处理器301、通信模块302和存储模块303。下文将对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0384]下文将对信息处理系统进行的信息处理和播放进行概述。[0385]信息处理系统将信息数据文件划分成η(η为大于I的整数)个划分信息数据文件,每个划分信息数据文件的大小几乎相同。信息处理系统还根据η个划分信息数据文件生成奇偶性数据文件,同时将η个划分信息数据文件和奇偶性数据文件记录到(n+1)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取)个便携磁盘上。[0386]例如,如图30所示,信息处理系统(例如,系统100)将数据I划分成数据1_1、数据1-2、数据1-3和数据1-4,根据数据1-1、数据1-2、数据1_3和数据1_4生成数据1_5(奇偶性数据文件),并将数据1-1、数据1-2、数据1-3、数据1-4和数据1-5记录到光盘0D1、0D2、0D3、0D4和0D5的对应区域。例如,根据数据1_1、数据1_2、数据1_3和数据1_4的位的异或计算结果获取奇偶校验位,且同时将奇偶校验位(数据1-5)记录到光盘0D5上。[0387]同样,信息处理系统将数据2划分成数据2-1、数据2-2、数据2_3和数据2_4,根据数据2-1、数据2-2、数据2-3和数据2-4生成数据2_5(奇偶性数据文件),且同时将数据2-1、数据2-2、数据2-3、数据2-4和数据2_5记录到光盘ODl至0D5的对应区域。[0388]同样,信息处理系统将数据3划分成数据3-1、数据3-2、数据3_3和数据3_4,根据数据3-1、数据3-2、数据3-3和数据3-4生成数据3_5(奇偶性数据文件),且同时将数据3-1、数据3-2、数据3-3、数据3-4和数据3_5记录到光盘ODl至0D5的对应区域。[0389]介质处理的概述如下所述(确定介质是否正确,识别包括非法复制磁盘的盘盒,确定准备不正确的盘盒)。[0390]图20为包含(例如)上述光盘I至5的盘盒的外观图。图21示出了取下上盖的盘盒的内部。容纳光盘OD的托盘与外壳2B之间存在一个空间,RFID(射频识别)阅读器6置于该空间的一部分内。系统中包括的RFID阅读器读取RFID的数据。此处所述的RFID与上述盘盒ID对应。[0391]假定使用只读或一次写入RFID,盘盒I的RFID包括作为盘盒I专有的识别信息的盘盒ID1,以及作为盘盒I中包含的五个光盘ODl至0D5的识别信息项的介质IDl至介质ID5。光盘ODl存储介质IDl至介质ID5和盘盒ID1,光盘0D2存储介质IDl至介质ID5和盘盒IDl,光盘0D3存储介质IDl至介质ID5和盘盒IDl,光盘0D4存储介质IDl至介质ID5和盘盒IDl,光盘0D5存储介质IDl至介质ID5和盘盒IDl。随后,装运包含光盘ODl至0D5的盘盒I。给不同盘盒分配不同盘盒ID,以确保盘盒的唯一性。盘盒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可在某种情况下管理盘盒信息(盘盒ID)。[0392]现将参照图22的流程图对如何使用盘盒进行说明。[0393]盘盒插入变换器(系统100)的插入口时(ST11),变换器将盘盒置于盘盒设置位置。变换器(RFID阅读器)读取盘盒的RFID(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随后,变换器将五个光盘ODl至0D5从盘盒中取出,将光盘移动到五个驱动器Dl至D5中(ST13),并读取记录在每个光盘ODl至0D5上的介质IDl至介质ID5和盘盒IDl(STH)0[0394]接下来,作为盘盒信息的RFID包括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和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盘盒IDl时,主机200(主控制模块30)确定盘盒为包含装运时放入盘盒中的磁盘的正确盘盒。[0395]特别地,主机200(主控制模块30)将从RFID中读取的五个磁盘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与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相比较,并将从RFID中读取的盘盒IDl与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盘盒IDl相比较。从RFID中读取的五个磁盘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与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致,从RFID中读取的盘盒IDl与从五个磁盘(ST15,是)中读取的盘盒IDl—致时,主机200确定盘盒为包含装运时的磁盘的正确盘盒,并使系统播放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并将信息记录到光盘ODl至0D5中。例如,主机可使系统仅进行信息播放,或进行信息播放和信息记录(五个光盘上的数据的划分记录)(ST16)。[0396]确定盘盒为正确盘盒的主机200指示变换器基于信息播放命令的输入播放信息,变换器播放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另一个示例为,确定盘盒为正确盘盒的主机200指示变换器基于信息记录命令的输入播放信息,变换器播放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0397]作为盘盒信息的RFID不包括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和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盘盒IDl时,主机200(主控制模块30)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0398]特别地,从RFID中读取的五个磁盘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与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不一致,或从RFID中读取的盘盒IDl与从五个磁盘(ST15,否)中读取的盘盒IDl不一致时,主机200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禁止进行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播放和光盘ODl至0D5上的信息记录的至少其中一项。例如,主机可仅禁止信息播放,或禁止信息播放和信息记录(五个光盘上的数据的划分记录)(ST17)。[0399]主机200还对磁盘禁止记录和播放,并将表示盘盒为不正确磁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上。变换器还将表示盘盒为不正确磁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上,并弹出盘盒。[0400]与图22的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相似的方法确定禁止记录和播放时,变换器可通过(例如)互联网对盘盒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300通知已被确定不正确的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的信息(图23的ST20)。[0401]在使用只读RFID的情况下,由于只读RFID中的信息在装运之后不可重写,可通过上述方法证明盘盒为正确盘盒。[0402]图25和图33为RFID的示例的示例的示意图。RFID包括制造RFID时分配的,不可由用户重写的代码区域,以及可由用户重写的用户信息区域。例如,如图26所示,RFID的代码区域包括RFID代码,用户信息区域包括盘盒ID和磁盘ID的RFID称为“可重写RFID”。另一个示例为,如图27所示,代码区域包括与RFID代码相同的盘盒ID,用户信息区域包括磁盘ID的RFID称为“只读RFID”。[0403]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用户可以无顾虑地使用盘盒。例如,在变换器上设置包含除原始磁盘之外的磁盘的盘盒时,信息处理系统可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由此,信息处理系统可禁止对不正确盘盒进行信息播放。[0404]信息处理系统还可对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300通知不正确盘盒信息(盘盒ID和介质ID)。管理服务器300可将不正确盘盒信息中包括的介质ID记录在不正确盘盒/磁盘列表中,并将不正确盘盒/磁盘列表中记录的介质ID的光盘从正确列表(管理列表)中排除。[0405]由于RFID可识别盘盒,将盘盒从变换器中取出,存储在搁架上时,RFID可用于进行搁架管理,对利用RFID取出的盘盒进行检索。[0406]在磁盘为不可重写磁盘,例如,DVD_R、DVD+R和BD-R的情况下,即使数据由PC(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OS(操作系统)中包括的工具,例如,Windows(注册上标)的Explorer擦除,也可易于识别出数据已被重写,因为磁盘上的数据在物理上被遗留。因此,上述情况可易于证明数据为原始数据,为装运时的正确盘盒。[0407]上述说明基于RFID为只读RFID的假设。以下说明为使用可重写RFID的情况。[0408]将作为盘盒专有识别信息的盘盒ID和作为盘盒中包含的光盘的识别信息项的介质ID编码和记录到可重写RFID上。另外,五个光盘ODl至0D5在装运时除介质IDl至介质ID5之外还存储盘盒IDl。在这种情况下,盘盒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300也管理分配给各个盘盒的盘盒ID,以确保每个盘盒的唯一性。[0409]以下为如何使用盘盒的说明。[0410]将盘盒插入变换器的插入口时,变换器将盘盒置于盘盒设置位置。变换器(RFID阅读器)读取盘盒的RFID(编码盘盒IDl和编码介质IDl至介质ID5),并对编码盘盒IDl和编码介质IDl至介质ID5进行解码。解码键存储在变换器中,不向公众开放。随后,变换器将五个光盘ODl至0D5从盘盒中取出,将光盘移动到五个驱动器Dl至D5中,并读取记录在每个光盘ODl至0D5上的介质IDl至介质ID5和盘盒IDl。[0411]接下来,作为盘盒信息的RFID包括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和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盘盒IDl时,主机200(主控制模块30)确定盘盒为包含装运时放入盘盒中的磁盘的正确盘盒。[0412]特别地,主机200(主控制模块30)将从RFID中读取的五个磁盘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与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相比较,并将从RFID中读取的盘盒IDl与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盘盒IDl相比较。从RFID中读取的五个磁盘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与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致,从RFID中读取的盘盒IDl与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盘盒IDl—致时,主机200确定盘盒为包含装运时的磁盘的正确盘盒,并允许进行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播放和光盘ODl至0D5上的信息记录的至少其中一项。[0413]作为盘盒信息的RFID不包括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和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盘盒IDl时,主机200(主控制模块30)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0414]特别地,从RFID中读取的五个磁盘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与从五个光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不一致,或从RFID中读取的盘盒IDl与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盘盒IDl不一致时,主机200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禁止进行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播放和光盘ODl至0D5上的信息记录的至少其中一项。[0415]以下说明为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确定盘盒是否为正确盘盒的情况。[0416]将作为盘盒专有识别信息的盘盒IDl编码和记录在可重写RFID上。五个光盘ODl至0D5在装运时存储介质IDl至介质ID5。管理服务器300存储包括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的正确列表(管理列表)。[0417]现将参照图24的流程图对确定过程进行说明。[0418]盘盒插入变换器(系统100)的插入口时(ST31),变换器将盘盒置于盘盒设置位置。变换器(RFID阅读器)读取盘盒的RFID(盘盒IDl)。随后,变换器将五个光盘ODl至0D5从盘盒中取出,将光盘移动到五个驱动器Dl至D5中(ST32),并读取记录在每个光盘ODl至0D5上的介质IDl至介质ID5(ST33)。[0419]接下来,主机200将从RFID中读取的编码盘盒IDl和从五个磁盘中读取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传输给管理服务器300(ST34)。[0420]管理服务器300接收编码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对接收的盘盒IDl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的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与正确列表核对。正确列表包括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时(正确列表包括将盘盒IDl与介质IDl至介质ID5相关联的数据时),管理服务器300确定盘盒为正确盘盒。[0421]特别地,管理服务器300将接收的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与正确列表中包括的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核对。接收的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与正确列表中包括的盘盒IDl和介质IDl至介质ID5—致时(ST36,是),管理服务器300确定盘盒为正确盘盒,并将正确盘盒确定信息传输给主机200。接收的盘盒IDl与正确列表中包括的盘盒IDl不一致,或接收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与正确列表中包括的介质IDl至介质ID5不一致时,管理服务器300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并将不正确盘盒确定信息传输给主机200。[0422]主机200接收正确盘盒确定信息时(ST37),主机200允许进行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播放和光盘ODl至0D5上的信息记录的至少其中一项。例如,主机200可仅允许信息播放,或允许信息播放和信息记录(五个光盘上的数据的划分记录)(ST38)。[0423]主机200接收不正确盘盒确定信息时(ST39),主机200禁止进行盘盒中包含的光盘ODl至0D5中的信息播放和光盘ODl至0D5上的信息记录的至少其中一项。例如,主机200可仅禁止信息记录,或禁止信息播放和信息记录(五个光盘上的数据的划分记录)(ST40)。[0424]主机200对磁盘禁止记录和播放,并将表示磁盘为不正确磁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上。变换器还将表示磁盘为不正确磁盘的消息显示在显示器上(ST41),并弹出盘盒(ST42)。[0425]以下说明为采用可重写光盘的情况。[0426]尽管可重写光盘可重写,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将可重写光盘作为直接写后读光盘进行处理。记录了一次的信息变得多余时,信息处理系统对盘盒中包含的光盘一起格式化,将格式日期和时间信息记录在光盘上,并确保格式日期和时间或以后的数据为原始数据。[0427]盘盒的结构与图20和图21所示的相同,但盘盒中包含的光盘为可重写光盘。[0428]盘盒第一次使用时,变换器对盘盒中包含的光盘格式化。变换器基于用户指令对盘盒中包含的光盘格式化时,格式日期和时间信息与光盘的格式同时编码,并记录在光盘的系统管理区域上。[0429]变换器基于用户指令将数据记录在可重写光盘上,擦除光盘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和擦除是用与直接写后读光盘的方法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的。特别地,重写数据时,变换器用保留在磁盘上的数据记录擦除信息,并将重写数据记录在另一个空闲空间内。由此,可重写光盘可用与直接写后读光盘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0430]另外,变换器基于用户的格式指令对磁盘进行初始化。新的格式日期和时间信息记录在磁盘上,将该日期和时间或以后的数据识别为原始数据。[0431]除盘盒ID和磁盘ID之外,主机200也将格式日期和时间信息传输给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300。管理服务器确定盘盒是否为正确盘盒,可识别确保数据为原始数据的时间段。[0432]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供将盘盒插入变换器时能实现盘盒的安全使用的存储介质,所述盘盒为正确唯一的盘盒,世界上仅一个而没有副本,或者是不正确的盘盒。[0433]管理服务器可将怀疑为不正确盘盒/磁盘的盘盒从正确产品列表中排除。[0434]可重写光盘也包括不可重写区域和可重写区域。例如,不可重写区域存储磁盘ID,可重写区域存储盘盒ID。存储在可重写区域中的盘盒ID可为编码数据,以防止使用不正确盘盒/磁盘。[0435]通常来说,上述盘盒中包含的光盘无法由用户取出。然而,对盘盒的结构有详细知识的用户,或想要使用不正确盘盒/磁盘(企图有不公正行为)的用户可能会从盘盒中取出光盘。用户将原始光盘从盘盒中取出,将准备好的其他光盘插入盘盒时,原始光盘的数据被其他光盘的数据替换。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光盘像这样被替换,也可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0436]C.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0437]C.1术语和定义[0438]C.1.1数据[0439]文件系统发送的数据。[0440]C.1.2划分记录数据[0441]划分成64千字节块的数据。[0442]C.1.3格式化[0443]对磁盘做好记录用户数据(通过创建系统管理区域和UDF管理区域)和记录UDF1.5格式数据信息的准备的操作。[0444]C.1.4主机[0445]与并行读/写系统100连接的计算机(主机)200。[0446]C.1.5信息区域[0447]用于信息数据和临时奇偶性的数据区域。[0448]C.1.6信息数据[0449]写入VAT信息和临时奇偶性信息的逻辑块地址。[0450]C.1.7最后磁盘[0451]具有最后划分记录数据块,包括文件系统所需的最后逻辑块地址数据的磁盘。[0452]C.1.8最后逻辑块地址[0453]文件系统所需的最后逻辑块地址。[0454]C.1.9最后记录磁盘[0455]5个磁盘中具有最后记录逻辑群集的磁盘。[0456]C.1.10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地址[0457]将数据记录到介质集(系统100/盘盒I)的最后逻辑群集地址。[0458]C.1.11逻辑块[0459]逻辑卷的分配单元,注意,逻辑块的大小为(例如)2千字节。[0460]C.1.12逻辑块地址[0461]与区块的起始有关的地址。[0462]C.1.13逻辑块地址编号[0463]用十进制数表示的逻辑块地址。[0464]C.1.14逻辑群集[0465]多个磁盘中要进行划分记录的最小单元,注意,逻辑群集大小为64千字节,由(例如)32个逻辑群集组成。[0466]C.1.15逻辑聚值集[0467]磁盘中相同逻辑群集号的集。[0468]C.1.16逻辑聚值集号[0469]用十进制数表示的逻辑聚值集。[0470]C.1.17介质集[0471]名为磁盘1、磁盘2、磁盘3、磁盘4和磁盘5的5个磁盘的组合。[0472]C.1.18数据包[0473]可在一次操作中记录的单元,为整数个逻辑群集。[0474]C.1.19数据包写入模式[0475]使用户在不需要写入整个磁盘的情况下根据需求创建、修改和删除文件和目录的记录技术。[0476]C.1.20奇偶校验盘[0477]记录奇偶性数据的磁盘。奇偶校验盘应为磁盘5。[0478]C.1.21起始磁盘[0479]在一个数据包中包含第一批划分记录数据的磁盘。起始磁盘包括文件系统所需的起始逻辑块地址数据。[0480]C.1.22起始逻辑块地址[0481]文件系统所需的第一个逻辑块地址。[0482]C.1.23系统管理区域[0483]记录并行读/写系统所需信息的数据区域。[0484]C.1.24临时奇偶性[0485]存在不需要记录在数据包中的最后逻辑聚值集中的磁盘的情况下,要记录在系统管理区域中的奇偶性。临时奇偶性用于奇偶性磁盘类型。[0486]C.1.25UDF管理区域[0487]记录文件系统发送的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文件系统可对该区域进行存取。[0488]C.1.26用户[0489]调用实施方式提供的服务的个人或其他实体(例如,应用)。[0490]C.1.27VAT[0491]虚拟分配表(VAT)为每个虚拟地址提供逻辑块地址,注意,虚拟分配表(VAT)在按顺序写入的介质上用于给系统提供可随机写入的介质的外观。在分区图中识别该区块的存在。[0492]VAT仅应记录在按顺序写入的介质上。VAT是将虚拟地址解译成逻辑地址的图。VAT应由在创建表格时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文件条目ICB(VATICB)识别为一个文件。VATICB在任何处理中都为最后一个扇区。VAT本身可记录在任何位置。[0493]D惯例和记数法[0494]十进记数法中的数字用O至9的数字表示。[0495]十六进制记数法中的数字用十六进制数字O至9和括号中的A和F表示。[0496]位的设置用“零”和“一”表示。[0497]E非奇偶性磁盘类型的记录区域[0498]E.1概述[0499]记录区域应由系统管理区域和UDF管理区域组成。报头、厂商专有信息和奇偶性信息应记录在系统管理区域中,以实现并行读/写方法。UDF文件系统发送的数据应记录在UDF管理区域中。UDF管理区域的最后逻辑块地址随着所使用的磁盘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图35指定了记录区域的分配。[0500]在图35中,k为用户选择的信息区域的逻辑群集号,N为最后逻辑块地址。并且k应大于或等于I。[0501]E.2系统管理区域[0502]E.2.1.1概述[0503]系统管理区域由并行读/写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区域应由报头、厂商专有信息和信息区域组成。信息区域的大小可变,由用户在格式化时选择。信息区域的大小不应在格式化之后改变。[0504]E.2.1.2报头[0505]报头应由并行读/写标识符、奇偶校验盘应用标识符、逻辑群集大小、磁盘序号、盘盒ID、介质ID、厂商代码和厂商专有信息。报头格式应如图36所示。[0506]在图36中,[0507]字节O至15:并行读/写标识符。这些字节应指定并行读/写标识符和版本号,应在ASCII字符中包含“R-格式1.0”。该Ecma标准禁止任何其他设置。[0508]字节16:奇偶校验盘应用标识符。该字节应指定表示是否应用了奇偶校验盘的标识符。应用奇偶校验盘时,该字节应设为(Olh)。未应用奇偶校验盘时,该字节应设为(OOh)0[0509]字节17至19:这些字节应保留。[0510]字节20至23:逻辑群集的大小。这些字节应指定逻辑群集的数据量,应设为(000IOOOOh)。该Ecma标准禁止任何其他设置。[0511]字节24至27:信息区域的大小。这些字节应指定信息区域的大小。[0512]字节28:磁盘序号。该字节应指定用十六进制数表示的盘盒中的磁盘序号。[0513]字节29至31:这些字节应保留。[0514]字节32至43:盘盒ID。这些字节应指定信息区域的大小。[0515]字节44至47:这些字节应保留。[0516]字节48至63:磁盘I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I的介质ID,如下所述。[0517]字节48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518]字节49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519]字节50至51应保留,并设为(00h)。[0520]字节52至63应为磁盘序列号。[0521]字节64至79:磁盘2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2的介质ID,如下所述。[0522]字节64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523]字节65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524]字节66至67应保留,并设为(00h)。[0525]字节68至79应为磁盘序列号。[0526]字节80至95:磁盘3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3的介质ID,如下所述。[0527]字节80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528]字节81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529]字节82至83应保留,并设为(00h)。[0530]字节84至95应为磁盘序列号。[0531]字节96至111:磁盘4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4的介质ID,如下所述。[0532]字节96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533]字节97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534]字节98至99应保留,并设为(00h)。[0535]字节100至111应为磁盘序列号。[0536]字节112至127:磁盘5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5的介质ID,如下所述。[0537]字节112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538]字节113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539]字节114至115应保留,并设为(00h)。[0540]字节116至127应为磁盘序列号。[0541]字节128至2047:这些字节应保留,并设为(00h)。[0542]字节2048至4097:定位卷描述符指针的副本。定位卷描述符指针包含三个重要项目:[0543]1.可用于识别和验证磁盘完整性的静态结构;[0544]2.主卷描述符序列的位置;以及[0545]3.主卷描述符序列的长度。[0546]字节4098至61439:这些字节应保留,并设为(00h)。[0547]字节61440至61441:厂商代码。这些字节应按ECMA-94的规定在ASCII字符中指定厂商代码。[0548]字节61442至65535:厂商专有信息I。这些字节用于厂商专有信息。[0549]介质ID结构应如图37所示。[0550]E.2.1.3信息区域[0551]非奇偶性磁盘类型与奇偶性磁盘类型之间的信息区域结构不同。信息区域的大小可由用户选择,不应在格式化之后改变,参见第E.1条。[0552]信息区域结构应如图38所示。最新信息数据应重复记录在磁盘I至磁盘5中。信息数据应由并行读/写模式标识符、其版本号和VAT逻辑块地址组成。[0553]非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数据结构应如图39所示。[0554]信息数据应以逻辑群集为单位记录在每个数据包中的5个磁盘中。VAT的逻辑块地址应按顺序记录,以便在当前数据记录失败的情况下也能易于复制先前记录的数据。[0555]在图39中,[0556]字节O至31:并行读/写标识符和版本号。这些字节应按ECMA-94的规定在ASCII字符中包含“R-格式-信息版本1.0”。该Ecma标准禁止任何其他设置。[0557]字节32至35=VAT逻辑块地址。这些字节应包含十六进制数表示的最新VAT逻辑块地址。[0558]字节36至32767:这些字节应保留,并填充有(00h)。[0559]字节32768至65535:厂商专有信息2。这些字节用于厂商专有信息。[0560]E.3UDF管理区域[0561]UDF管理区域应在数据包写入模式下格式化,并应记录,以满足UDF1.5。用户数据应记录到磁盘I至磁盘5的每个UDF管理区域上。逻辑块地址应为32Xk+672至N。划分记录数据的记录顺序应如下文所示和图40所示。[0562]在图40中,每列为一个逻辑聚值集:[0563]I)磁盘I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564]2)磁盘2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565]3)磁盘3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566]4)磁盘4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567]5)磁盘5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568]6)磁盘I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569]7)磁盘2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570]8)磁盘3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571]9)磁盘4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572]10)磁盘5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以及[0573]11)......。[0574]F奇偶性磁盘类型的记录区域[0575]F.1概述[0576]记录区域应由系统管理区域和UDF管理区域组成。报头、厂商专有信息和奇偶性信息应记录在系统管理区域中,以实现并行读/写方法。UDF文件系统发送的数据应记录在UDF管理区域中。UDF管理区域的最后逻辑块地址随着所使用的磁盘类型的不同而不同。[0577]图41A和41B指定了记录区域的分配。[0578]图41A中为磁盘I至磁盘4,且图41B中为磁盘5。[0579]在图41A和图41B中,k为用户选择的信息区域的逻辑群集号,且N为最后逻辑块地址。并且k应大于或等于I。[0580]F.2系统管理区域[0581]F.2.1概述[0582]系统管理区域由并行读/写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区域应由报头、厂商专有信息、信息区域和奇偶性数据组成。信息区域的大小可变,由用户在格式化时选择。信息区域的大小不应在格式化之后改变。[0583]F.2.2报头[0584]报头中应记录并行读/写标识符、奇偶校验盘应用标识符、逻辑群集大小、磁盘序号、盘盒ID、介质ID、厂商代码和厂商专有信息I。报头格式应如图42所示。[0585]在图42中,[0586]字节O至15:并行读/写标识符。这些字节应指定并行读/写标识符和版本号,且应在ASCII字符中填充有“R-格式1.0”。该Ecma标准禁止任何其他设置。[0587]字节16:奇偶校验盘应用标识符。该字节应指定表示是否应用了奇偶校验盘的标识符。应用奇偶校验盘时,该字节应设为(Olh)。未应用奇偶校验盘时,该字节应设为(OOh)0[0588]字节17至19:这些字节应保留。[0589]字节20至23:逻辑群集的大小。这些字节应指定逻辑群集的数据量,应设为(000IOOOOh)。该Ecma标准禁止任何其他设置。[0590]字节24至27:信息区域的大小。这些字节应指定信息区域的大小。[0591]字节28:磁盘序号。该字节应指定用十六进制数表示的盘盒中的磁盘序号。[0592]字节29至31:这些字节应保留。[0593]字节32至43:盘盒ID。这些字节应指定信息区域的大小。[0594]字节44至47:这些字节应保留。[0595]字节48至63:磁盘I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I的介质ID,如下所述。[0596]字节48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597]字节49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598]字节50至51应保留,并设为(OOh)。[0599]字节52至63应为磁盘序列号。[0600]字节64至79:磁盘2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2的介质ID,如下所述。[0601]字节64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602]字节65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603]字节66至67应保留,并设为(00h)。[0604]字节68至79应为磁盘序列号。[0605]字节80至95:磁盘3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3的介质ID,如下所述。[0606]字节80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607]字节81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608]字节82至83应保留,并设为(00h)。[0609]字节84至95应为磁盘序列号。[0610]字节96至111:磁盘4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4的介质ID,如下所述。[0611]字节96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612]字节97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613]字节98至99应保留,并设为(00h)。[0614]字节100至111应为磁盘序列号。[0615]字节112至127:磁盘5的介质ID。这些字节应指定磁盘5的介质ID,如下所述。[0616]字节112中的位3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11至8。[0617]字节113中的位7至O应为磁盘制造商代码的位7至O。[0618]字节114至115应保留,并设为(00h)。[0619]字节116至127应为磁盘序列号。[0620]字节128至2047:这些字节应保留,并设为(00h)。[0621]字节2048至4097:定位卷描述符指针的副本。定位卷描述符指针包含三个重要项目:[0622]1.可用于识别和验证磁盘完整性的静态结构;[0623]2.主卷描述符序列的位置;以及[0624]3.主卷描述符序列的长度。[0625]字节4098至61439:这些字节应保留,并设为(00h)。[0626]字节61440至61441:厂商代码。这些字节应按ECMA-94的规定在ASCII字符中指定厂商代码。[0627]字节61442至65535:厂商专有信息I。这些字节用于厂商专有信息。[0628]介质ID结构应如图43所示。[0629]F.2.3信息区域[0630]F.2.3.1概述[0631]非奇偶性磁盘类型与奇偶性磁盘类型之间的信息区域结构不同。[0632]F.2.3.2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区域结构[0633]信息区域的大小可由用户选择,且不应在格式化之后改变(参见第F.1条)。[0634]信息区域结构应如图44所示。最新信息数据应记录在磁盘I和磁盘5中。信息数据应由并行读/写模式标识符、其版本号和VAT逻辑块地址组成。[0635]F.2.3.3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数据[0636]信息数据应记录到每个数据包的磁盘I和磁盘5上的信息区域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的下一个逻辑群集中,如图44所示。[0637]奇偶性磁盘类型的信息数据结构应如图45所示。[0638]VAT的逻辑块地址应按顺序记录,以便即使在当前数据记录失败的情况下也能易于检测先前记录的数据。[0639]在图44中,[0640]字节O至31:并行读/写标识符和版本号。这些字节应按ECMA-94的规定在ASCII字符中包含“R-格式-信息版本1.0”。该Ecma标准禁止任何其他设置。[0641]字节32至35=VAT逻辑块地址。这些字节应包含十六进制数表示的最新VAT逻辑块地址。[0642]字节36至47:这些字节应保留,并标为(OOh)。[0643]字节48至51:目标逻辑群集号。这些字节应包含十六进制数表示的目标逻辑群集号。[0644]字节52至55:这些字节应保留,并填充有(00h)。[0645]字节56:最后记录磁盘号。该字节应为十六进制数表示的最后记录磁盘号:(Olh)至(04h)。[0646]字节57:临时奇偶性指示符。该字节应如下所述。[0647](OOh):临时奇偶性无效。[0648](FFh):临时奇偶性有效。[0649]该Ecma标准禁止任何其他设置,注意,设置(OOh)表示目标逻辑群集号和逻辑记录磁盘号无效。[0650]字节58至32767:这些字节应保留,并填充有(00h)。[0651]字节32768至65535:厂商专有信息2。这些字节用于厂商专有信息。[0652]F.3UDF管理区域[0653]UDF管理区域应在数据包写入模式下格式化,并应记录以满足UDF1.5。[0654]用户数据应记录到磁盘I至磁盘4的每个UDF管理区域上。逻辑块地址应为从32Xk+672至N。磁盘I至磁盘4上的每个逻辑群集的奇偶性应记录在磁盘5上的相同逻辑群集上。[0655]划分记录数据的记录顺序应如下所述:[0656]I)磁盘I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657]2)磁盘2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658]3)磁盘3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659]4)磁盘4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O;[0660]5)磁盘I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661]6)磁盘2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662]7)磁盘3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663]8)磁盘4上的UDF管理区域中的逻辑群集I;[0664]9)......。[0665]在图46中,每列为一个逻辑聚值集。[0666]F.4奇偶校验盘[0667]应用奇偶性时,奇偶校验盘应为磁盘5。磁盘I至磁盘4上的每个逻辑群集的奇偶性应记录在磁盘5上的相同逻辑群集上。[0668]如果记录磁盘4上的逻辑群集,奇偶性应记录在磁盘5上。奇偶性应根据以下公式生成。[0669]位X=(磁盘I的位X)异或(磁盘2的位X)异或(磁盘3的位X)异或(磁盘4的位X)。[0670]如果数据包中的最后逻辑群集未记录在磁盘4上,应记录临时奇偶性,因为未定义奇偶性。[0671]F.5临时奇偶性[0672]当数据包中的最后逻辑群集未记录在磁盘4上时,应将临时奇偶性记录在磁盘2、磁盘3和磁盘4上的信息区域中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的下一个逻辑群集中。奇偶性应根据以下公式生成。[0673]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3时,[0674]位X=(磁盘I的位X)异或(磁盘2的位X)异或(磁盘3的位X)。[0675]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2时,[0676]位X=(磁盘I的位X)异或(磁盘2的位X)。[0677]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I时,[0678]位X=磁盘I的位X。[0679]如果将数据包中的最后逻辑群集记录在磁盘4上,应在磁盘2、磁盘3和磁盘4上的临时奇偶性区域填充有(00h)。[0680]G记录数据的信号质量[0681]记录数据的信号质量应满足每个物理格式标准或规范。[0682]H.如何进行读/写操作[0683]H.1系统结构[0684]图47示出了包括主机200和系统100的整个系统配置的框图。主机100包括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专用设备驱动器。系统100由系统控制固件、驱动器1、驱动器2、驱动器3、驱动器4和驱动器5组成。专用设备驱动器使主机将五个驱动器识别为一个驱动器。专用设备驱动器控制五个驱动器记录数据。[0685]H.2非奇偶性磁盘类型[0686]H.2.1数据记录操作的流程[0687]图48示出了数据记录操作的流程图。[0688]将介质集插入系统时,文件系统向专用设备驱动器请求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专用设备驱动器获取5个磁盘的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号,并计算总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随后,专用设备驱动器将总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返回给文件系统。[0689]在图48中,[0690]I)接收要记录的数据[0691]专用设备驱动器从主机的文件系统接收要记录的数据。[0692]2)划分数据[0693]专用设备驱动器划分来自主机的数据,并生成多个划分记录数据,以将数据记录到每个磁盘。专用设备驱动器将数据划分成多个划分记录数据块。划分记录数据块的大小为64千字节。此处,划分记录数据块的总数为n,且划分记录数据块为D1-UD1-2、……、Dl~n0[0694]3)划分数据的分配[0695]文件系统向专用设备驱动器请求可记录逻辑块地址。专用设备驱动器获取5个磁盘的可记录逻辑群集,并计算最后磁盘。随后,专用设备驱动器将从5个磁盘的最后磁盘的可记录逻辑群集转换的可记录逻辑块地址返回给文件系统。[0696]文件系统将起始记录逻辑块地址发送给专用设备驱动器。专用设备驱动器计算5个磁盘中应先记录的逻辑群集;换句话说,确定起始磁盘及其起始逻辑群集。[0697]专用设备驱动器将多个划分记录数据块连续分配给可记录区域中的起始逻辑群集和起始磁盘。[0698]图49中的阴影部分示出了已经记录了数据的逻辑群集的示例。在图49中,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号为i+Ι,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I,且顶部磁盘为磁盘2。记录数据Dl从磁盘2上的逻辑群集号i+Ι分配给磁盘I上的逻辑群集号i+3。[0699]4)介质集的记录[0700]专用设备驱动器命令将分配划分记录数据块记录到每个驱动器上。根据该操作,每个驱动器将分配划分记录数据块记录到每个磁盘上。由此完成并行数据记录。[0701]5)信息数据的记录[0702]专用设备驱动器接收“磁盘卸载”命令或用户中断命令时,专用设备驱动器命令将并行读/写标识符和VAT逻辑块地址记录到多个磁盘中的每一个上的信息区域中。[0703]H.2.2数据复制(reproduction,再现)[0704]装入介质集时,文件系统请求剩余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专用设备驱动器利用5个磁盘的剩余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计算总剩余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0705]专用设备驱动器将剩余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地址返回给文件系统。[0706]<目标数据的信息计算〉[0707]文件系统请求进行数据复制(再现)时,专用设备驱动器根据文件系统请求的逻辑块地址及其大小计算介质集中目标数据的以下信息:[0708]I)起始读取逻辑聚值集号;[0709]2)起始读取磁盘号;[0710]3)最后读取逻辑聚值集号;以及[0711]4)最后读取磁盘号。[0712]〈数据复制(再现)>[0713]根据上述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复制(再现)。数据以逻辑群集为单位进行记录,如图49所示;因此,专用设备驱动器命令读取Dl-1、Dl-2、Dl-3、Dl_4、D1-5和D1-6,并连接数据,如图50所示。[0714]专用设备驱动器发送文件系统请求的数据。[0715]H.3奇偶性磁盘类型[0716]H.3.1数据记录操作的流程[0717]图51示出了数据记录操作的流程图。[0718]将介质集插入系统时,文件系统向专用设备驱动器请求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专用设备驱动器获取除奇偶校验盘之外的4个磁盘的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号,并计算总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随后,专用设备驱动器将总剩余可记录数据容量和最后记录逻辑块地址返回给文件系统。[0719]H.3.1.1接收要记录的数据[0720]专用设备驱动器从主机的文件系统接收要记录的数据。[0721]H.3.1.2划分数据[0722]专用设备驱动器划分接收自文件系统的数据,生成多个划分记录数据,以将其记录到每个磁盘上。专用设备驱动器将数据划分成多个划分记录数据块。划分记录数据块的大小为64千字节。此处,划分记录数据块的总数为n,且划分记录数据块为D1-UD1-2、……、Dl—n。[0723]H.3.1.3划分数据的分配[0724]文件系统向专用设备驱动器请求可记录逻辑块地址。[0725]专用设备驱动器获取5个磁盘的可记录逻辑群集,并计算最后磁盘。随后,专用设备驱动器将从5个磁盘的最后磁盘的可记录逻辑群集转换的可记录逻辑块地址返回给文件系统。[0726]文件系统将起始记录逻辑块地址发送给专用设备驱动器。专用设备驱动器计算5个磁盘中应先记录的逻辑群集;换句话说,确定起始磁盘及其起始逻辑群集。[0727]专用设备驱动器将多个划分记录数据块连续分配给可记录区域中的起始逻辑群集号和起始磁盘。图52中的阴影部分示出了已经记录了数据的逻辑群集的示例。在图52中,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号为i+Ι,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I,且起始磁盘为磁盘2。记录数据Dl从磁盘2上的逻辑群集号i+Ι分配给磁盘I上的逻辑群集号i+3。[0728]H.3.1.4奇偶性计算和介质集记录[0729]图53示出了奇偶性记录过程。[0730]以下说明为数据记录有Dl-n时,将数据从D2_l记录到D2_n的奇偶性记录过程。[0731]过程I和过程2:[0732]目的在于确定起始磁盘是否为除I之外的磁盘。如果起始磁盘为除I之外的磁盘,获取充足信息(例如,图54中的逻辑聚值集号X)。[0733]过程3:[0734]目的在于检查磁盘4上的目标群集是否已经记录。[0735]过程4:[0736]如果目标群集已经记录(例如,图54中的逻辑群集X),则专用设备驱动器命令将奇偶性记录到磁盘5上。[0737]过程5:[0738]如果存在下一个逻辑群集(例如,图54中的逻辑聚值集号x+1),则进入过程3。[0739]如果不存在下一个逻辑群集(例如,图55中的逻辑聚值集号x+1),则进入“结束奇偶校验过程”。[0740]过程6:[0741]磁盘4上的目标群集未记录时(例如,图54中的逻辑群集y),专用设备驱动器计算临时奇偶性,并请求主机将临时奇偶性存储在主机的存储器中。[0742]H.3.1.5介质集的记录[0743]专用设备驱动器命令将分配划分记录数据块记录到每个驱动器上。[0744]根据该操作,每个驱动器将分配划分记录数据块记录到每个磁盘上。[0745]H.3.2奇偶性磁盘类型的数据复制(再现)[0746]图56示出了奇偶性磁盘类型的数据复制(再现)过程。[0747]H.3.2.1目标数据的信息计算[0748]文件系统请求进行数据复制(再现)时,专用设备驱动器根据文件系统请求的逻辑块地址及其大小计算介质集中目标数据的以下信息:[0749]I)起始读取逻辑聚值集号;[0750]2)起始读取磁盘号;[0751]3)最后读取逻辑聚值集号;以及[0752]4)最后读取磁盘号。[0753]H.3.2.2除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之外的记录数据的奇偶校验[0754]专用设备驱动器利用除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之外的磁盘5上记录的奇偶性进行奇偶校验。[0755]H.3.2.3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的记录数据的奇偶校验[0756]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号X小于介质集中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号时,专用设备驱动器用奇偶性P-x进行奇偶校验(见图57)。[0757]如果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号y与介质集中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号相同,且最后记录磁盘为磁盘4,则专用设备驱动器用磁盘5上记录的奇偶性进行奇偶校验(见图57)。[0758]如果最后记录逻辑聚值集号y与介质集中的最后记录逻辑群集号相同,且最后记录磁盘并非磁盘4,则专用设备驱动器用信息区域中记录的奇偶性P-y’进行奇偶校验(见图54)。[0759]H.3.2.4数据复制(再现)[0760]根据H.3.2.1中所述的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复制(再现)。数据以逻辑群集为单位进行记录,如图52所示;因此,专用设备驱动器命令读取D1-1、D1-2、D1-3、D1_4和D1-5,并连接数据,如图58所示。[0761]图58示出了专用设备驱动器发送文件系统请求的数据的过程。[0762]H.4数据记录失败的处理[0763]如果数据记录失败,例如,数据记录期间电源故障、系统与主机之间的电缆断开,即使用户再次打开电源或连接系统与主机之间的电缆,光盘驱动器通常也无法识别磁盘。[0764]虽然数据记录失败,但专用设备驱动器可读取数据记录失败之前记录的VAT逻辑块地址和VAT信息。因此,系统可复制(再现)数据记录失败之前记录的数据。[0765]附录〈附录B〉:(信息型)[0766]地址转换[0767]文件系统以十进制数运算的逻辑块地址编号X根据以下公式转换为磁盘号、每个磁盘上的逻辑聚值集号和每个磁盘上的逻辑块地址编号。[0768]磁盘号:[0769]Int(mod(X,4X32)/32)+1。[0770]每个磁盘上的逻辑聚值集号:[0771]Int(X/(4X32))+k+210[0772]每个磁盘上的逻辑块地址编号:[0773]mod(X,32)+INT(XI(32X4))X32+32X(k+21)。[0774]此处,k为用户选择的信息区域的逻辑群集号。[0775]从每个磁盘上的逻辑块地址编号Y和磁盘号Z到文件系统运算的逻辑块地址编号的地址转换利用以下公式完成:文件系统运算的逻辑块地址编号:[0776]INT(Y-32X(k+21))/32)X32X4+(Z-1)X32+mod(Y,32)。[0777]本实施方式的总结如下。[0778](I)五个光盘的每个光盘包括存储作为各个光盘专有的识别信息项的介质ID和作为盘盒专有的识别信息的盘盒ID的区域。盘盒包括存储作为各个光盘专有的识别信息项的介质ID和作为盘盒专有的识别信息的盘盒ID的的RFID。RFID上记录的信息在装运之后不可重写。记录或播放数据时,RFID上记录的一组盘盒ID和介质ID与所有磁盘中存储的盘盒ID和介质ID—致时,信息处理系统确定盘盒为正确盘盒,允许进行记录和播放。不一致时,信息处理系统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禁止进行记录和播放。[0779](2)每个光盘包括存储作为光盘专有的识别信息项的介质ID和作为盘盒专有的识别信息的盘盒ID的区域。盘盒包括存储作为光盘专有的识别信息项的编码介质ID和作为盘盒专有的识别信息的编码盘盒ID的的RFID。RFID上记录的信息在装运之后可重写。记录或播放数据时,RFID上记录的一组盘盒ID和介质ID与所有磁盘中存储的盘盒ID和介质ID—致时,信息处理系统对RFID上记录的一组盘盒ID和介质ID进行解码,确定盘盒为正确盘盒,允许进行记录和播放。不一致时,信息处理系统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禁止进行记录和播放。[0780](3)每个光盘包括存储作为光盘专有的识别信息项的介质ID的区域。盘盒包括存储作为盘盒专有的识别信息的编码盘盒ID的的RFID。RFID上记录的信息在装运之后可重写。记录或播放数据时,信息处理系统将RFID上记录的盘盒ID和所有磁盘上记录的介质ID传输给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对盘盒ID进行解码,并存储装运管理列表(正确列表)。管理服务器将正确列表中包括的盘盒ID和介质ID与从信息处理系统传输的盘盒ID和介质ID核对。ID—致时,管理服务器确定盘盒为正确盘盒,传输允许信息,以允许进行记录和播放。ID不一致时,管理服务器确定盘盒为不正确盘盒,传输禁止信息,以禁止进行记录和播放。信息处理系统接收允许信息时进行记录和播放,接收禁止信息时不进行记录和播放。[0781](4)在上述项目(I)和(2)中,信息处理系统基于不正确盘盒的确定结果对管理服务器通知不正确盘盒确定结果。[0782](5)在上述项目(I)、(2)、(3)和(4)中,使用可重写光盘。信息处理系统对盘盒中包含的光盘一起进行格式化,对格式日期和时间信息进行编码,并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上。[0783]尽管上文对特定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所述的新型实施方式可以各种其他形式实施;另外,可以实施方式的方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只要符合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附加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可涵盖这些形式或变形。【权利要求】1.一种在被配置为处理记录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上执行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记录数据分成多个记录数据块;将管理信息记录在η个存储介质中的对应的第一管理区域上,所述η个存储介质包括第一存储介质到第η存储介质,其中,η包括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以及由控制器将所述记录数据块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第二管理区域上,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其中,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η个第一管理区域上的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介质专有信息和被配置为存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盘盒的盘盒专有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控制:将所述管理信息记录在η+1个存储介质中的对应的第一管理区域上,所述η+1个存储介质包括第一存储介质到第η+1存储介质;在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第二管理区域中,将所述记录数据块中的不同的记录数据块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相应的第二管理区域上;并且将所述记录数据块的奇偶性数据记录在所述第η+1存储介质的第二管理区域上;其中,记录在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上的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介质专有信息和被配置为存储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盘盒的盘盒专有信肩、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在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上的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指示是否记录了所述奇偶性数据的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记录指示所述奇偶性数据已被记录在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上的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将所述记录数据分成所述记录数据块,其中,每个记录数据块包括64kB。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根据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η个对应群集上的η个记录数据块生成奇偶性数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将等于或大于I个且小于η个的X个记录数据块记录在存储介质的对应群集上时,进行以下控制,其中,X包括等于或大于I的整数:根据所述X个记录数据块生成临时奇偶性;记录所述X个记录数据块;并且记录所述临时奇偶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将所述临时奇偶性记录在至少一个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将指示少于η个的所述记录数据块的记录区域的位置信息记录在至少一个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上,所述少于η个的所述记录数据块用作生成所述临时奇偶性的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将所述位置信息记录在包括所述第一存储介质和所述第η+1存储介质的两个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上,以及将所述临时奇偶性存储在除所述两个存储介质之外的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一步进行以下控制:当记录所述记录数据块时,将一组η个记录数据块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一组对应的η个群集上;当遗留所述X个记录数据块时,将少于η个的遗留的X个记录数据块记录在X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X个群集上;并且根据所述X个记录数据块生成所述临时奇偶性,并记录所述临时奇偶性。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一步进行以下控制:在遗留的X个记录数据块被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η个群集中的X个群集上且没有记录数据块被记录在所述η个群集中的η-χ个群集上的情况下,当少于η-χ个的记录数据块被记录在η-χ个群集上时,控制模块控制根据所述遗留的X个记录数据块生成临时奇偶性,且所述记录数据块少于η-χ,并且记录所述临时奇偶性。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控制:当在η-χ个群集上记录多于η-χ的记录数据块时,控制模块控制将多于η-χ的所述记录数据块中的η-χ个记录数据块记录在η-χ个群集上,并且将遗留的b个记录数据块记录在b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b个群集上,根据所述b个记录数据块生成临时奇偶性,以及在b个遗留的记录数据块少于η时,记录所述临时奇偶性,b包括等于或大于I的整数。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控制:将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介质专有信息项和包含所述η+1个存储介质的所述盘盒的所述盘盒专有信息记录在每个所述第一管理区域的第一区域上,并将所述临时奇偶性或所述位置信息记录在每个所述第一管理区域的第二区域内。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控制:将指示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在所述盘盒中包含的所述η+1个存储介质中的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内,将指示所述第η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到所述第η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内,以及将指示所述第η+1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在所述第η+1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内。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控制:将指示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在所述盘盒中包含的所述η+1个存储介质中的所述第一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内,将指示所述第η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在所述第η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内,以及将指示所述第η+1存储介质的信息记录在所述第η+1存储介质的所述第一管理区域内。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控制将信息记录在所述第一管理区域的第二区域上,且所述信息指示所述临时奇偶性是否有效。1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10),被配置为输入记录数据;以及控制器(30),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控制:将所述记录数据分成多个记录数据块;将管理信息记录在η个存储介质中的对应的第一管理区域上,所述η个存储介质包括第一存储介质到第η存储介质,其中,η包括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以及将所述记录数据块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对应的第二管理区域上;其中,记录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η个第一管理区域上的所述管理信息包括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介质专有信息和被配置为存储所述η个存储介质的盘盒的盘盒专有信息。19.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可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控制所述计算机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功能: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通过由处理记录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信息处理来存储管理信息和记录数据块。【文档编号】G11C16/10GK103971744SQ201410045290【公开日】2014年8月6日申请日期:2014年2月7日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发明者】黑田纯夫,下村和人,铃木健一朗,酒井裕儿,大泽英昭,荻弘一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