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硬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8214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随身硬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随身硬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3C产品在这几年来的成长十分迅速,使得消费者对储存媒体的需求也急速增加,且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早期用以储存电子数据的磁盘片已逐渐被体积轻巧且储存容量大的随身硬盘所取代。
[0003]传统的随身硬盘是以一帽盖套住随身硬盘的USB接头,要使用时把帽盖从随身硬盘取下,平常不用时则是将USB接头遮盖住,以防止USB接头受到污染或损坏。然而,传统随身硬盘的帽盖容易遗失,且其以帽盖套住随身硬盘的USB接头的使用方式造成使用上相当不便。此外,目前业界已有发展出USB接头可伸缩的随身硬盘,但仍然有使用上不够简便和直觉化的缺点。
[0004]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潜心研宄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随身硬盘装置,可将USB接头自动退回外壳体内,在操作上相当简便。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身硬盘装置,包括:一外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其中外壳体的上表面具有一通孔;一主体,位于外壳体的容置空间中,其中主体可沿一方向滑动;一第一弹性元件,顶抵外壳体和主体;及一定位件,垂直主体的滑动方向,且定位于通孔中。
[0008]更好地,还包括一内壳体,设置于该外壳体和该主体间。
[0009]更好地,该定位件包括一键体和一第二弹性元件。
[0010]更好地,该第二弹性元件顶抵该键体和该内壳体中的一定位部。
[0011]更好地,该主体包括一 USB接头和一内存元件。
[0012]更好地,该外壳的一端包括一前端开口,当该USB接头伸出该前端开口,该定位件突出于该通孔。
[0013]更好地,当该定位件退回该通孔内,该主体经由该第一弹性元件施加一施力,使得该主体的USB接头缩回该外壳体的容置空间中。
[0014]更好地,所述硬盘装置还包括一盖体,卡接于该内壳体的一端。
[0015]更好地,该第一弹性元件为一弹簧,设于该主体和该内壳体间。
[0016]更好地,该外壳体的一端包括一顶抵部,且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顶抵该外壳体的顶抵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可借助于按压盖体即可推出USB接头进行数据传送,当使用完,可按下键体,即会借由第一弹性元件所产生的弹力,使得USB接头自动退回外壳体内,在操作上相当简便。
[0018]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0020]图2A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USB接头伸出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B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USB接头退回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C为图2A的结构爆炸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爆炸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的剖面图;
[0025]图5A?图5E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的作动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2:外壳体
[0028]104:顶抵部
[0029]105:导轨
[0030]106:前端开口
[0031]107:导轨
[0032]108:容置空间
[0033]109:导槽
[0034]110:通孔
[0035]112:后端开口
[0036]114:主体
[0037]116:USB 接头
[0038]118:内存元件
[0039]120:凹部
[0040]122:第一弹性元件
[0041]124:内壳体
[0042]126:容置空间
[0043]128:凹部
[0044]130:前端开口
[0045]131:凸部
[0046]132:后端开口
[0047]133:固定部
[0048]134:卡扣部
[0049]135:卡槽
[0050]136:定位件
[0051]138:第一柱状结构
[0052]139:键体
[0053]140:第二柱状结构
[0054]142:第二弹性元件
[0055]144:盖件
[0056]146:卡持部
[0057]147:通孔
[0058]149: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以下是借助于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有关“随身硬盘装置”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提供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0060]请参阅图1、图2A-2C、图3和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2A和图2B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2A为USB接头伸出外壳体外的示意图,图2B为USB接头退回于外壳体中的示意图),图2C为图2A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随身硬盘装置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随身硬盘装置包括一外壳体102,外壳体102于一第一端包括一顶抵部104,顶抵部104围绕一前端开口 106,外壳体102的上表面包括一通孔110,且如图1所不,上表面仅包括一通孔110。外壳体102的第二端包括一后端开口 112,其中由于第一端形成有顶抵部104,前端开口 106的面积小于后端开口 112的面积。在本实用新型中,顶抵部104为一环形档片,但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定顶抵部的形状,其可以为其他样式。外壳体102大体上为一长方形结构,外壳体102中包括一容置空间108。如图1所示,外壳体102于上表面的内侧和下表面的内侧形成有导轨,其中上表面的内侧包括两个导轨105,下表面的内侧包括一个导轨107,其用来使内壳体(以下将会描述)限定于一方向滑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特定数量和结构的导轨,例如上表面的内侧可包括一个导轨,下表面的内侧包括两个导轨,或上表面的内侧和下表面的内侧均包括两个导轨。本实用新型可在其他的实用新型中,于外壳体中形成导槽,而于内壳体上形成导轨。
[0061]一主体114位于外壳体102的容置空间108中,其中主体114包括一 USB接头116和一内存元件118,USB接头116为一公头,用来和一母装置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内存元件118为一封装体元件,其中封入至少一个内存芯片,且USB接头116和内存元件118可经由数个接脚连接。
[0062]—第一弹性元件122顶抵外壳体102和主体114,更详细来说,第一弹性元件122可以为一弹簧,套在主体114的外围,其中弹簧122的一端顶抵外壳体102的顶抵部104,另一端顶抵主体114的顶抵部(图中未示出)。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结构,在另一实用新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