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72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扣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扣合结构以将电子装置的一部分可拆卸地固定于另一部分上。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现已非常普及的收音机、手机、手提电脑及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便携式光盘播放器、MP3等。该等电子产品相对于家用电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并且都采用电池作为电源,以满足人们可随时随地使用。
该电池收容于一电池盒中,并通过该电池盒与电子产品的其他电子部件间电性连接。该电池盒可直接设置于该电子产品的机体中,也可作为外挂式器件外接于该机体上。两种方式都存在于现有的电子产品中,但是由于电池盒外挂式结构可以节省机体的空间,因此受到更多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厂商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将电池盒外接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体上。其一为采用螺接结构,即采用手旋式螺丝与螺母的螺接将电池盒与机体固定。其二为采用滑扣结构,即在电池盒与机体上分别设置扣合元件并通过该滑扣元件之间配合将电池盒与机体固定。很明显扣合结构相对于螺接结构更方便使用者装配及拆卸该电池盒。
请同时参看图1与图2,一便携式电子产品900包括一机体910及一电池盒920外接于机体910上。机体910具有一与电池盒920相对的表面913,表面913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收容槽911及锁扣槽912。电池盒920具有一与机体910相对的表面(未标示)、一插接件921及一手推滑块922。插接件921自该表面向外延伸并可滑动收容于机体910的收容槽911中。手推滑块922固定于电池盒920的一侧,且具有一可显露出电池盒920的一侧壁(未标示)的操作部924、一伸缩端部926及一弹性元件(图未示)。该弹性元件抵押于伸缩端部926上,以使伸缩端部926伸出电池盒920与机体910相对的表面并插入机体910的锁扣槽912中。从而将电池盒920固定于机体910上。自机体910上取下电池盒920时,用手按住操作部924并向远离机体910的方向拉操作部924。通过手与操作部924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伸缩端部926向电池盒920内部滑动,从而自锁扣槽912中释放伸缩端部926。
上述便携式电子产品900的扣合结构,虽可将电池盒920固定于机体910上并相对于螺接结构较为简便,但是仍存在需改进之处。例如,上述便携式电子产品900采用静摩擦力带动伸缩端部926滑动。其要求操作部924的表面结构不能光滑并且使用者施加较大拉力于操作部924上时才能产生带动伸缩端部926滑动所需的静摩擦力。因此,使用者无法轻易地插拔装配该电池盒920。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易于电子装置装配的扣合结构实为必要。
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扣合结构,其包括至少一插槽、至少一插接件、一锁扣孔及一锁扣件。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独立的第一、第二部件,该扣合结构的插槽与锁扣孔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部件上,该扣合结构的插接件与锁扣件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部件上,并且该插接件可插入及退出该插槽中。该锁扣件具有一按钮、一滑动锁扣及至少一弹性件,该按钮与该滑动锁扣设有相互配合的力转向元件,该弹性件夹持于该按钮与该壳体之间,该滑动锁扣在该按钮的驱动下可伸出该壳体以插入该锁扣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扣合结构,在按钮与滑动锁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力转向元件,从而直接将使用者施加于按钮上的压力转换成推动滑动锁扣向后运动的推力。因此,使用者可以轻松地将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部件装至第一部件上。

图1是传统的电子产品的立体示图。
图2是图1所示之电子产品之反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扣合结构的电子产品的分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之电子产品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之电子产品的下壳体及滑扣装置的组合视图。
图6是图5所示之下壳体及滑扣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7是图6的锁扣件从下往上看的分解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3,一便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一主体部12及一插拔部14,其中插拔部14可拆卸地固定于主体部12上。该主体部12具有一基座22及一与基座22枢接之显示屏24,显示屏24可翻转地覆盖于基座22上。基座22为矩形中空结构且具有一连接固定插接部14之端面220。端面220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一沿竖直方向延伸之插槽224、226,且在二插槽224、226之间设有一向内凹进的锁定孔228。每一插槽224、226具有一倒T字型收容空间(未标示),该收容空间贯穿端面220的下边沿。
主体部12还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26。第一电连接器26固定于基座22的端面220上,且与主体部12内的其它电子部件间电性连接。第一电连接器26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导电片260及相邻的二导电片260之间形成的间隔262。
该插拔部14用于将电子元件可拆卸地连接至主体部12上,其包括一上壳体40、一下壳体42、一滑扣装置60及一第二电连接器70。上、下壳体40、42卡合可形成一封闭的收容空间,该电子元件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
请参看图4,上壳体40具有一顶面400及沿顶面400之一边沿垂直延伸的侧面402,其中侧面402与主体部12之端面220(参看图3)相邻且相对设置。侧面402的中部具有一开口409,顶面400在正对该开口409的位置设置二导向肋403a、403b,且在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导向肋403c、403d。四导向肋403a、403b、403c、403d皆垂直于侧面402,从而于导向肋403a、403b之间形成一第一导向槽404,于导向肋403a、403c之间及于导向肋403b、403d之间分别形成一第二导向槽405。上壳体40在导向肋403c、403d的外侧分别设置一圆筒形中空结构之收容柱406。
请参看图5与图6,下壳体42具有一底面420及一垂直于底面420的侧面422,其中侧面422与主体部12之端面220(参看图3)相邻且相对设置。底面420的中部开有一开口424,滑扣装置60可穿过开口424部分伸出底面420外。第二电连接器70设置于侧面422包括若干等厚度等间距平行设置的导电片72,相邻的导电片72之间形成一间隔74。导电片72的厚度等于主体部12的第一电连接器26的间隔宽度,而间隔74的厚度等于第一电连接器26的导电片260的厚度。
请一并参看图7,滑扣装置60包括二插接件62、64及一锁扣件66。二插接件62、64分别自侧面422的两端垂直向外延伸形成,且与主体部12的二插槽224、226相对设置。每一插接件62、64大致呈倒T字形结构以与插槽224、226(参看图3)的倒T字形收容空间相对应。
锁扣件66固定于下壳体42的底面420上,且包括一按钮67、一滑动锁扣68及二弹簧69,其中滑动锁扣68固定于按钮67上,弹簧69夹持于按钮67与上壳体40(参看图3)之间。
按钮67具有一基板670,基板670紧贴固定于下壳体42的底面420上,且长度大于底面420的开口的长度。基板670具有二平行表面(未标示),按钮67沿基板670之一表面中部垂直延伸形成一按压部671,按压部671穿过底面420的开口并显露于插拔部14的壳体外以供使用者操作。按钮67沿基板670之另一表面垂直延伸二凸耳672、二圆形定位柱673及一凸块674。二凸耳672分别具有一斜向槽675,以与滑动锁扣68相配合。二定位柱673分别位于二凸耳672的两侧,二弹簧69分别套设于二定位柱673上。凸块674位于二凸耳672之间,且其自由端设有一斜面676,斜面676与斜向槽675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
滑动锁扣68具有一本体680,本体680大致呈立体结构且具有六个主体面(未标示)。沿本体680的相对二侧主表面分别垂直延伸形成二圆柱形导柱682,沿本体680的前主表面垂直延伸形成一矩形锁舌684,且沿本体680的上主体面垂直延伸形成一矩形滑块686。本体680的下主体面上具有一斜面688以与按钮67相配合。二圆柱形导柱682滑动收容于按钮67的二斜向槽675中,同时斜面688可在按钮67的凸块674的斜面676上滑动。
当电子元件放入插拔部14的下壳体42后,上壳体40盖合于下壳体42上。同时,按钮67的二凸耳672收容于上壳体40的二第二导向槽405中,滑动锁扣68的滑块686收容于上壳体40的第一导向槽404中,且锁舌684穿过上壳体40的开口409以伸出上壳体40。二弹簧69的上端收容于上壳体40的二圆柱形导柱682中,从而将弹簧69夹持于按钮67与上壳体40之间。
将组装后的插拔部14连接至主体部12上时,使用者先向上按压按钮67。按钮67向上移动带动收容于其斜向槽中的导柱向后运动,同时按钮67的斜面676亦会推动滑动锁扣68的斜面688滑动。从而带动整个滑动锁扣68向该壳体内部缩紧。当滑动锁扣68的锁舌684整体退入插拔部14的壳体内后,滑扣装置60的二插接件62、64插入主体部12的二插槽224、226的T形收容空间内。同时,第一、第二电连接器26、70的导电片分别插入对方的间隙中。最后释放按钮67,按钮67在弹簧69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滑动锁扣68向前运动。滑动锁扣68再次通过上壳体40的开口409伸出该壳体外,并插入主体部12的锁定孔228中。从而将插拔部14固定在主体部12上。
在上述组装过程中,该滑扣装置60直接将使用者施加于按钮67上的压力转换成推动滑动锁扣68向后运动的推力。因此,其对使用者可以很轻松地将插拔部14装至主体部12上。并且,按钮67的凸耳672及滑动锁扣68的滑块686被限位于上壳体42的第一、第二导向槽404、405中,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按钮67与滑动锁扣68的运动方向,起到了很好地导向作用。按钮67与滑动锁扣68间的斜面结构可以使得滑动锁扣68更平滑地移动,且避免了滑动锁扣68在移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现象。再则,上述第一、第二电连接器26、70的连接方式,既保证了主体部12与插拔部14中的电子元件件间具有良好的电性连接,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主体部12与插拔部14之间组装的牢固性。
将插拔部14自主体部12上卸下时,同样先按压按钮67,使其带动滑动锁扣68向后运动,使得滑动锁扣68的锁舌退入该壳体内部。然后,向下拉动插拔部14,使得插接件62、64的第一、第二插接部620、640、622、642退出主体部12的二插槽224、226同时第一、第二电连接器26、70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按钮的斜向槽结构与斜面结构可单独实现推动滑动锁扣向后运动的功能,而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其他等同替换或应用于相近领域,而所有这些替换或应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扣合结构,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独立的第一、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扣合结构包括至少一插槽、至少一插接件、一锁扣孔及一锁扣件,该扣合结构的插槽与锁扣孔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部件上,该扣合结构的插接件与锁扣件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部件上,并且该插接件可插入及退出该插槽中,该锁扣件具有一按钮、一滑动锁扣及至少一弹性件,该按钮与该滑动锁扣设有相互配合的力转向元件,该弹性件夹持于该按钮与该壳体之间,该滑动锁扣在该按钮的驱动下可伸出该壳体以插入该锁扣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具有至少一推动该滑动锁扣的斜向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斜向元件为一斜向槽,该滑动锁扣具有至少一导柱,该导柱滑动收容于该斜向槽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与该滑动锁扣分别具有一斜面,二斜面间滑动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具有一至少斜向槽及一斜面,该滑动锁扣具有至少一导柱及一斜面,该导导柱滑动收容于该斜向槽中,该二斜面间滑动配合,并且该二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斜向槽的倾斜方向一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具有一基板,该基板的一侧具有一以供使用者操作的按压部,该基板的相对另一侧具有至少一凸耳,该斜向槽形成于该凸耳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锁扣还包括一滑块,该第二部件具有一壳体,该滑动锁扣收容于该壳体中且该滑块与该壳体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导向槽,该滑块可在该导向槽中滑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导向槽,该按钮的凸耳部分收容于该第二导向槽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弹性件为二弹簧,该按钮的基板上设有二定位柱,该第二部件的壳体上设有二收容柱,该二弹簧一端套设于定位柱外,另一端收容于收容柱中。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之扣合结构,其包括至少一插槽、至少一插接件、一锁扣孔及一锁扣件。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独立的第一、第二部件,该扣合结构的插槽与锁扣孔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部件上,该扣合结构的插接件与锁扣件设置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部件上,并且该插接件可插入及退出该插槽中。该锁扣件具有一按钮、一滑动锁扣及至少一弹性件,该按钮与该滑动锁扣设有相互配合的力转向元件,该弹性件夹持于该按钮与该壳体之间,该滑动锁扣在该按钮的驱动下可伸出该壳体以插入该锁扣孔中。
文档编号H01M2/02GK2822111SQ20052006028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8日
发明者王合利, 张向辉, 包文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