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767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连接液晶面板的线缆连 接器。背景技术
现代移动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型化,因此用于移动电子内部的连接器也越来
越趋向小型,薄型化。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告第CN2562436Y号专利揭示 了 一种用于笔记型电脑中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如该专利附图的图1和图2所示, 该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40、端子模块20、接地板30、金属遮蔽壳体 30以及金属遮蔽壳体。组装该同轴线缆连接器时先将线缆焊接于端子模块20 的端子上,然后将焊接有线缆的端子模块20及接地板30配合收容于绝缘本体 40的收容空间416中,最后再将金属遮蔽壳体10组装于绝缘本体40的外部。 这样的结构使得整个连接器的高度较高,当电子设备越来越薄的时候,这样的 结构不适应连接器薄型化的需要。因此我们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后的线缆连 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结构有助于降低连接器的厚度 而更趋薄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线缆、理线板、端子以及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 以及自主体部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臂,所述主体部包括设有若干通槽的 对接部以及具有与通槽对应的若干凹槽的支撑部,所述侧臂之间形成一收容空 间,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通槽中的对接端和收容于凹槽中的连接 端,所述金属遮蔽壳体遮覆绝缘本体和理线板并使得端子的对接端、绝缘本体 的对接部暴露于金属遮蔽壳体的外部,所述端子的对接端和连接端位于绝缘本 体的主体部的同侧,所述支撑部位于绝缘本体的底部,所述理线板可拆卸的自 下而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侧臂上并位于侧臂之间的收容空间中,所述线缆焊接于端子的连接端并通过理线板延伸出线缆连接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线缆连接器更薄,更 适应连接器小型化、轻薄化的要求。

图1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分解图。 图7为图6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图5沿B-B线的剖^L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线 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端子20、理线板30、金属遮蔽壳体40 以及若干线缆50。
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以及自主体部11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 臂12。主体部11包括前端的对接部13、后端支撑部14以及位于对接部13 末端上方的横梁15。对接部13具有若干通槽130,若干通槽130并排排列且 每一通槽130前后端分别对齐排列。对接部13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凹口 131, 凹口 131与通槽130——对应,且每一凹口 131位于每一通槽130的前端与通 槽130相连。支撑部14具有若干凸起141,凸起141与凸起141之间形成若 干凹槽142。每一凹槽142分别与对接部13的通槽130对应。对接部13和支 撑部14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两个平面,从而在对接部13与支撑部 14之间形成一竖直的台阶面1314连接支撑部14与对接部13。两侧臂12之间 形成一收容空间,两侧臂12具有自侧臂12下表面凹陷形成的两对收容槽120、 121以及若干细小的不规则排布的通孔124。收容槽120的宽度小于收容槽121 的宽度,且每一收容槽120、 121分别连通其所在侧臂12的下表面和内侧面。
端子20包括主体部21以及主体部21前端的凸出部22,凸出部22的宽 度小于主体部21的宽度。端子20的主体部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的对接端211和连接端212,从而使得对接端211和连接端212之间形成 一台阶面23,其中凸出部22位于对接端211前端。端子20—一对应的与绝 缘本体IO接合,整个端子20都位于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其中端子20的对 接端211收容在绝缘本体10对接部13的通槽130上方,其前端的凸出部22 卡入通槽130前端的凹口 131中。端子20的连接端212收容于绝缘本体10 支撑部14的凹槽142中。绝缘本体10的台阶面配合端子20的台阶面设计, 使得刚好与端子20相配。
理线板30包括主体部31以及自主体部31向相背方向延伸出的两对卡持 部321、 322。主体部31具有若干凸肋311,两两凸肋311之间形成若干通道, 使得线缆50能够分别穿过理线板30。卡持部321、 322与绝缘本体10的收容 槽120、 121对应,每一-^持部321和卡持部322都具有一小凸块3210、 3220, 使得卡持部321、 322能够干涉插入收容槽120、 121从而将理线板30与绝缘 本体IO相组装,收容于绝缘本体10两侧臂12之间的收容空间中。
金属遮蔽壳体40包括形状根据绝缘本体10与理线板30的形状大小设计 的上盖41和下盖42。上盖41覆盖于绝缘本体10和理线板30的上部,下盖 覆盖绝缘本体10和理线板30的下部。上盖41具有自其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 肋条410、若干向下的固定片412以及一对分别位于上盖41两侧的自上盖41 向下延伸出的接合片414。下盖42包括若干向上的固定片422以及一对分别 位于下盖42两侧的自下盖42向上延伸出的接合片424。固定片412、 422分 别具有对应的绝缘本体10侧臂12上的通孔124与之对应。上盖41和下盖42 分别通过将固定片412、 422干涉嵌入绝缘本体10的通孔124中从而将上盖 41、下盖42、理线板30、绝缘本体10组装成一体。
线缆50——对应的焊接于端子20的连接端212,每一线缆50通过其对 应的理线板30上的通道312穿出。
组装时,先将绝缘本体IO、端子20、理线板30、金属遮蔽壳体40的下 盖42组装在一起,然后将线缆50焊接在相应的端子20的连接端212上,最 后将上盖41组装在带有线缆的组件90 (包括绝缘本体10、端子20、理线板 30、下盖42)上。由于端子20具有一台阶面23,因此线缆50焊接至端子20 的连接端212时,焊锡受到台阶面23的阻挡,不会流到端子20的对接端211,从而保证了端子20对接端211良好的导电性,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不会接触 不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00的结构使绝缘本体10只收容了端子20,而理线 板30与绝缘本体10并排设置,使得整个线缆连接器100上下高度更小、更薄, 而整个端子20位于绝缘本体10同一表面的设计,也能使绝缘本体10更薄。
图5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5至图9所示,本发明线 缆连接器IOO,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端子20,、理线板30,、金属遮蔽壳体40,、 若干线缆50,以及一对卡持部60,。
绝缘本体io,包括主体部ir以及自主体部ir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
臂12,。主体部ll,包括前端的对接部13,、后端支撑部14,以及位于对接部13, 末端上方的横梁15,。对接部13,具有若干通槽130,,若干通槽130,并排排列 且每一通槽130,前后端分别对齐排列。对接部13,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凹口 131,, 凹口 131,与通槽130,——对应,且每一凹口 131,位于每一通槽130,的前端与 通槽130,相连。支撑部14,具有若干凸起141',凸起141,与凸起141,之间形成 若干凹槽142'。每一凹槽142,分别与对接部13,的通槽130,对应。对接部13' 和支撑部14,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两个平面,从而在对接部13,与支 撑部14,之间形成一竖直的台阶面1314'连接支撑部14'与对接部13,。两侧臂 12,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两侧臂12,具有位于下表面的两对收容槽120,、 121,、 若干细小的不规则排布的通孔124,。收容槽120,的宽度小于收容槽121,的宽 度,且每一收容槽120'、 121,分别连通其所在侧臂12,的下表面和内侧面。每 一侧臂12,具有一位于侧臂前端的凸柱122,、 一位于后端的手持部125,、位于 侧臂12,下方的狭槽127,以及一对分别位于侧臂12,上、下表面且竖直方向对 齐设置的凸台126,。
端子20,包括主体部21,以及主体部21,前端的凸出部22,,凸出部22,的宽 度小于主体部21,的宽度。端子20,的主体部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 的平面的对接端211,和连接端212,,从而使得对接端211,和连接端212,之间 形成一台阶面23', 其中凸出部22,位于对接端211,前端。端子20,——对应 的与绝缘本体10,接合,整个端子20,都位于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其中端子 20,的对接端211,收容在绝缘本体IO,对接部13,的通槽130,上方,其前端的凸 出部22,卡入通槽130,前端的凹口 131,中。端子20,的连接端212,收容于绝缘本体IO,支撑部14,的凹槽142,中。绝缘本体IO,的台阶面配合端子20,的台阶 面设计,使得刚好与端子20,相配。
理线板30,包括主体部31,以及自主体部31,向相背方向延伸出的两对卡持 部321'、 322,。主体部31,具有若干凸肋311,,两两凸肋311,之间形成若干通 道,使得线缆50,能够分别穿过理线板30'。卡持部321'、 322,与绝缘本体10' 的收容槽120,、 121,对应,每一^^持部321,和卡持部322,都具有一小凸块 3210,、 3220,,使得卡持部321,、 322,能够干涉插入收容槽120,、 121,从而将 理线板30,与绝缘本体IO,相组装,收容于绝缘本体IO,两侧臂12,之间的收容 空间中。
金属遮蔽壳体40,包括形状根据绝缘本体IO,与理线板30,的形状大小设计 的上盖41,和下盖42'。上盖41,覆盖于绝缘本体IO,和理线板30,的上部,下盖 42,覆盖于绝缘本体IO,和理线板30,的下部。上盖41,具有自其表面向下凹陷形 成一肋条410'、若干向下的固定片412,以及一对分别位于上盖41,两侧的自上 盖41,向下延伸出的接合片414,。下盖42,包括若干向上的固定片422,以及一 对分别位于下盖42,两侧的自下盖42,向上延伸出的接合片424,。固定片412'、 422,分别具有对应的绝缘本体IO,侧臂12,上的通孔124,与之对应。上盖41,和 下盖42,分别通过将固定片412,、 422,干涉嵌入绝缘本体IO,的通孔124,中从 而将上盖41'、下盖42'、理线板30'、绝缘本体IO,组装成一体,其中下盖42' 后端的两侧部分收容在绝缘本体IO,的侧臂12,的狭槽127,中。
线缆50,——对应的焊接于端子20,的连接端212,,每一线缆50,通过其对 应的理线板30,上的通道312,穿出。
卡持部60,横截面大致呈U型。两卡持部60,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绝缘本 体IO,两侧臂12,的外侧。每一-Nt部60,包括位于前端的卡钩61,、自卡持部 60,后端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弹性片62,以及一对定位孔63,。两卡持部60,分别组 装在绝缘本体IO,的一对侧臂12,上,其中卡持部60,的定位孔63,与绝缘本体 12,的凸台配合固定,卡钩61,与侧臂12,的凸柱122,配合设置,卡钩61,收容 于凸柱122,内。弹性片62,末端抵接于侧臂12,的外壁上。线缆连接器100,与 对接连接器连接时,卡持部60,的卡钩61,能够与对接连接器配合从而更好的 固定线缆连接器IOO,与对接连接器。当线缆连接器IOO'与对接连接器脱离时,卡持部6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以凸台126,为轴转动,使卡持部60,向绝缘本体 IO,运动,卡钩61,向远离绝缘本体的方向运动。这样卡钩61,与对接连接器相 分离,从而线缆连接器IOO,能够容易的与对接连接器脱离。卡持部60,运动过 程中,弹性片62,抵接侧臂12,的外壁而发生形变,使得当外力消失时,卡持 部60,自动恢复原位置。
组装时,先将绝缘本体10,、端子20,、理线板30,、金属遮蔽壳体40,的 下盖42,以及卡持部60,组装在一起,其中下盖42,后端的两侧部分收容在绝缘 本体IO,的侧臂12,的狭槽127,中。然后将线缆50,焊接在相应的端子20,的连 接端212,上。最后将上盖41,组装在带有线缆的组件90,(包括绝缘本体10,、 端子20,、理线板30'、下盖42'、卡持部60,)上。由于端子20,具有一台阶面 23,因此线缆50,焊接至端子20,的连接端212,时,焊锡受到台阶面23,的阻挡, 不会流到端子20,的对接端211,,从而保证了端自22,对接端211,良好的导电 性,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不会接触不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ioo,的结构使绝缘 本体IO,只收容了端子20,,而理线板30,与绝缘本体IO,并排设置,使得整个 线缆连接器IOO,上下高度更小、更薄,而整个端子20,位于绝缘本体IO,同一 表面的设计,也能使绝缘本体IO,更薄。
权利要求
1.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线缆、理线板、端子以及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臂,所述主体部包括设有若干通槽的对接部以及具有与通槽对应的若干凹槽的支撑部,所述侧臂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通槽中的对接端和收容于凹槽中的连接端,所述金属遮蔽壳体遮覆绝缘本体和理线板并使得端子的对接端、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暴露于金属遮蔽壳体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对接端和连接端位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的同侧,所述支撑部位于绝缘本体的底部,所述理线板可拆卸的自下而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侧臂上并位于侧臂之间的收容空间中,所述线缆焊接于端子的连接端并通过理线板延伸出线缆连接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对接端与连 接端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上,使得对接端和连接端之间形成一台阶面,所 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与支撑部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上,使得对接部与支撑 部之间形成一 台阶面,从而端子的形状与绝缘本体的形状相配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 面,每一通槽的前端具有一凹口,所述端子的对接端——对应的设置于对接部 通槽的上方,端子的前端收容于凹口内。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端子的对接端 具有一凸出部,凸出部的宽度小于对接端的宽度,所述凹口的宽度小于通槽的 宽度,所述凸出部收容于所述凹口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一 ;镜梁,所述横梁位于端子对接端末端的上方具有与所述对接部的通槽对应的若 干槽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板的下表面与 绝缘本体支撑部的下表面平齐,且理线板紧邻支撑部设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侧臂的下 表面分别形成大小不同的两对凹口 ,所述理线板的两侧分别相背延伸形成两对凸起,两对凸起分别干涉收容于侧臂的凹口中。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 可分离的上盖与下盖,所述线缆包括芯线以及编织层,金属遮蔽壳体的上盖的 内表面具有一能够更好的定位线缆的凸肋,所述凸肋与线缆的编织层相接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的 下盖与上盖电性连接,从而下盖能够电性连接线缆编织层和连接器外部的金属 元件。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 括一对卡持部,所述两卡持部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绝缘本体侧臂的外侧,每一 卡持部的前端具有一^^钩,用以更好的固定线缆连接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线缆、理线板、端子以及金属遮蔽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侧臂,主体部包括设有若干通槽的对接部以及具有与通槽对应的若干凹槽的支撑部,侧臂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通槽中的对接端和收容于凹槽中的连接端,金属遮蔽壳体遮覆绝缘本体和理线板并使得端子的对接端、绝缘本体的对接部暴露于金属遮蔽壳体的外部,端子的对接端和连接端位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的同侧,支撑部位于绝缘本体的底部,理线板可拆卸的自下而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侧臂上并位于侧臂之间的收容空间中。
文档编号H01R13/04GK101436730SQ20071019034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6日
发明者柯作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