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822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基板的检査等而将同轴连接器的芯线电连接到在基板表面设置的端子电极上并将上述同轴连接器的外廓GND电连接到 在基板背面设置的GND电极上的中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高频电路基板等的设计制造中,有时需要在设计中途进行其特 性评价。于是,在基板的表面端部设置的端子电极上电连接同轴连接 器的芯线,并在基板的背面端部设置的GND电极上电连接同轴连接器 的外廓GND,根据从端子电极得到的高频信号来进行特性评价。参照 图25及图26来简单说明现有的将同轴连接器电连接到基板上的构造。 图25是表示现有的将同轴连接器电连接到基板上的构造的图。图26是 现有的在基板上连接同轴连接器前的分解立体图。在图25及图26中, 在基板10的表面端部设置的端子电极12、 12* ,上通过软钎焊来电连 接同轴连接器(作为一例,是SMA型连接器)14、 14* '的芯线14a、 14a*,且在基板10的背面端部设置的GND电极16上通过软钎焊来 电连接同轴连接器14、 14'的外廓GND14b、 14b'。
在图25及图26所示的构造中,将同轴连接器14、 14*电连接 到基板10上时的软钎焊作业是繁琐的。此外,将同轴连接器14、 14,从 基板10取下时的熔化软钎焊料的作业也繁琐。而且,在软钎焊及熔化 软钎焊料时,对作为同轴连接器14的构成部件的由树脂部件构成的电 介质部件加热,存在发生电介质部件的变形及电学特性变化的可能, 可重复使用的次数有限,不经济。
于是,不进行软钎焊而将同轴连接器电连接到基板上的技术在USP5017865号公报中公开。简单说明该技术,它是在由导电材料构成 的组块上固定同轴连接器的外廓GND,并从该组块的一面以电绝缘状 态使同轴连接器的芯线突出,再设置可沿组块的该一面移动的由导电 材料构成的移动部件。而且,在移动部件上装载基板的状态下,使该 移动部件向芯线一侧移动,使在基板的表面端部设置的端子电极抵接 芯线而取得电连接,且由于在基板的背面端部设置的GND电极装载于 移动部件上,因而可经该移动部件和组块而与外廓GND取得电连接。 可不进行软钎焊而将同轴连接器电连接到基板上。
专利文献1: USP5017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USP5017865号公报中公幵的技术中,将装载基板的移动部 件向同轴连接器的芯线一侧移动的构造是复杂的,且装置整体很大。 期望能更小型化、且相对于基板更简单地安装及取下同轴连接器。
本发明是鉴于此类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小型且通过简单 操作便可将同轴连接器电连接到基板上并可简单地取下的中继连接 器。
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在基板的表面端部设置的 端子电极上电连接同轴连接器的芯线且在上述基板的背面端部设置的 GND电极上电连接上述同轴连接器的外廓GND,其特征在于,按以下
方式构成在由导电材料构成的主组块上穿设的通孔中插入上述同轴 连接器的电介质部件而在上述主组块的一个面上固定同轴连接器的外 廓GND且使从上述电介质部件剥离出的芯线比上述主组块的相反侧的 面突出,使具有装载基板的端部的基板承受部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 GND组块能相对于上述主组块借助于导引部件而在与上述芯线突出的 面平行的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借助于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的上述相对移动而使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相互接近离开,在其间 插入并夹持上述基板,在上述芯线突出的面上在与上述基板承受部接 近离开方向的相反侧配置接触上述芯线的绝缘盖,将上述主组块和上
述GND组块电连接。
而且,可按以下方式构成由弹性部件对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 组块在使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接近的方向上进行弹性赋 能,靠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将上述基板夹持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 受部之间。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设有在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
夹持上述基板的状态下限制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的相对移动的 移动限制构件。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GND组块上固定由导电材料构 成的板弹簧,使该板弹簧与上述主组块在上述接近离开方向上滑动自 如地弹性接触,将上述GND组块电连接到上述主组块上。
此外,可在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中的一方上穿设在上述接 近离开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导引孔且从另一方侧将导引螺钉插入上述贯 通导引孔中而在上述一方侧螺合其前端部而构成上述导引部件。
此外,可在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中的一方上在上述接近离 开方向上贯通而穿设导引孔且从另一方侧将导引螺钉插入上述导引孔 中而在上述一方侧螺合其前端部而构成上述导引部件。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主组块上相对于上述芯线在与 上述基板承受部相反侧配置操作部件,在上述操作部件和上述主组块 之间压縮设置弹性部件而对上述操作部件在相对于上述主组块离开方 向上进行弹性赋能,将上述操作部件和上述GND组块用连接部件连接,若使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向上述主组块侧按压移 动则上述基板承受部相对于上述芯线在离开方向上相对移动,使上述 操作部件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进行按压,将上述芯线和上述基 板承受部之间的空间扩展,在上述空间中插入基板,释放上述操作部件 的按压,靠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夹 持上述基板。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之间压
縮设置弹性部件,对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离开方向上进行弹
性赋能,靠该弹力使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的空间成为扩展 的状态,在上述空间中插入基板,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使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接近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 承受部之间夹持上述基板。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之间架 设弹性部件,对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接近方向上进行弹性赋 能,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使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离开 方向上相对移动,将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的空间扩展,在上 述空间中插入基板,释放上述离开方向的力,靠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 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夹持上述基板。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使上述芯线的前端部在轴向上从上述 绝缘盖突出。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使上述中继连接器的横向宽度与上述
同轴连接器的横向宽度的尺寸相同。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GND组块的上述基板承受部设
置与上述芯线相对而与上述芯线的外形大体相同宽度的槽。
此外,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GND组块上,比上述芯线的突 出前端更向插入上述基板的跟前侧突出地设置导引部,在上述导引部 上设置与上述基板承受部相连且插入上述基板的跟前侧在上述相对移 动方向上从上述芯线的突出的高度离开的斜面。
再有,可将上述导引部构成为在上述相对移动方向上从上述芯线
侧观察时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
还有,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借助于在主组块上配置的框体而相对 于上述操作部件在与上述主组块相反侧摆动自如地配置按压杆,使其 在上述按压杆的第一摆动位置处对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 弹力而向上述主组块侧进行按压移动而使上述操作部件成为按压状 态,在上述按压杆的第二摆动位置处解除上述操作部件的按压而成为 释放状态。
再有,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可将多个方案15记载的中继连接器固 定在一个基座上,在多个上述中继连接器的上述同轴连接器的芯线和 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插入一个上述基板的边部,且上述同轴连接器的 上述芯线以分别与在插入了的上述基板的上述边部的表面端部上设置 的多个上述端子电极相对的方式配置。
此外,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可按以下方式构成,具有导电性的 第1组块,具有第1面、与该第1面相反侧的第2面以及连通该第1面和该 第2面,在第l方向延伸,使得同轴连接器的芯线从上述第l面突出,该 同轴连接器的外廓固定在上述第2面上而在其中插入上述同轴连接器 的通孔;以及导电性的第2组块,具有可配置在两面上分别形成了第l 端子及第2端子的基板的第3面,上述第1组块及上述第2组块相互电连 接,上述第1组块及上述第2组块可相互相关地在与上述第1面平行、与 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移动,以改变从上述第l组块的上述第l 面突出的上述芯线和上述第2组块的上述第3面之间的空间在上述第2方向上的尺寸,并且,上述基板可配置在上述空间中,使得上述第l端 子与上述同轴连接器的芯线接触,上述第2端子与上述第2组块的上述 第3面接触。
发明效果
在方案l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可通过主组块和GND组块的相对移 动而使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的距离离开并在其间插入基板,通过相 对移动而使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的距离接近并在其间夹持基板。同 轴连接器的芯线抵接在基板表面上设置的端子电极而与其电连接,且 在基板背面设置的GND电极从具有基板承受部的GND组块经主组块而 与同轴连接器的外廓GND电连接。因此,可简单地将基板电连接到同 轴连接器上。此外,可通过相对移动使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的距离 离开,将在其间插入的基板简单地取下。而且,由于接触芯线而在与基板承受部相反侧配置绝缘盖,所以在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夹持基 板时,芯线也不会弯曲。
此外,在方案2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通过弹性部件对主组块 和GND组块在使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接近的方向上进行弹性赋能, 靠该弹力将基板夹持在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所以通过适当地设定 弹力而能将基板以适当的恒定力夹持。因此,抵接的力恒定,电连接 稳、定。
此外,在方案3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设置在用芯线和基板承受部夹持基板的状态下限制主组块和GND组块的相对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所以不需要用于夹持基板的弹性部件等,构造简单。
此外,在方案4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GND组块上固定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板弹簧,该板弹簧与主组块弹性接触,将GND组块电连接到上述主组块上,所以能可靠地将GND组块和主组块电连接。
此外,在方案5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主组块和GND组块中 的一方上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立起设置导引销且在另一方上在接近离开 方向上穿设其中插入导引销的导引孔,接近离开方向为直线方向,依 此构成限制相对移动的导引部件,所以其构成简单。
此外,在方案6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主组块和GND组块中 的一方上在接近离开方向上贯通而穿设导引孔且从另一方侧将导引螺 钉插入导引孔中而在一方侧螺合其前端部而构成在接近离开方向上限 制相对移动的导引部件,所以其构成简单。
此外,在方案7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在使操作部件克服弹性部件 的弹力而向主组块一侧按压移动时,与操作部件用连接部件连接的基 板承受部在从芯线向离开方向相对移动,可将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 打开而在其间插入基板。而且,如果释放操作部件的按压,则可通过 弹力而将基板夹持于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
此外,在方案8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主组块和GND组块之 间压缩设置弹性部件,对主组块和GND组块在离开方向上进行弹性赋 能,所以可通过该弹力而在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打开的状态下容易 地插入基板。而且,通过克服弹力而使主组块和GND组块在接近方向上相对移动,可在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夹持基板。
此外,在方案9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主组块和GND组块之 间架设弹性部件,对主组块和GND组块在接近方向上进行弹性赋能, 所以能克服弹性部件的弹力而使主组块和GND组块在离开方向上相对 移动,将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打开而在其间插入基板。而且,如果 释放离开方向的力,则可通过弹力将基板夹持于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 间。
此外,在方案10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使芯线的前端部在轴向上从绝缘盖突出,所以在插入基板时,使端子电极朝向突出的芯线 的前端部,就可容易地对齐基板位置。
此外,在方案ll'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使中继连接器的横向 宽度与同轴连接器的横向宽度的尺寸相同,所以能用可将同轴连接器 配置在基板上的最大密度将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配置在基板上。
此外,在方案12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GND组块的基板承受部设置与芯线相对且与芯线的外形大体相同宽度的槽,所以在基板 被芯线按压而被夹持的状态下,通过以基板进入槽中的方式稍微变形 来减小基板的厚度方向的压缩,使基板所受的力分散,减小整体的变形。而且,基板的GND电极可靠地抵接、电连接到到槽两侧的缘部。
此外,在方案13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沿向插入基板跟前侧突出 而设置的导引部的斜面将基板的缘部插入,就能容易且可靠地将基板 插入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作业性优良。
再有,在方案14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可将导引部构成为在 相对移动方向上从芯线一侧观察时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即 使在基板的角部将两个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以相差9(T方向相邻配 置,也不会互相妨碍。
还有,在方案15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如果把按压杆置于第一摆 动位置,则将操作部件克服弹性部件的弹力而向主组块一侧按压移动 而成为按压状态,可使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的距离离开而在其间插 入基板。此外,如果把按压杆置于第二摆动位置,则解除操作部件的 按压而成为释放状态,可使芯线和基板承受部之间的距离接近而在其 间夹持基板。
另有,在方案16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通过在一个基座上固定多个在方案15中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可在一个基板的边部的表面端部设置的多个端子电极上分别电连接多个中继连接器。


图l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
图2是图I的A — A剖面向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图1的中继连接器夹持基板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 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
图6是图5的B — B剖面向视图。
图7是图5的C一C剖面向视图。
图8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
图10是图9的D —D剖面向视图。
图11是图9的E—E剖面向视图。
图12是图9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d)是右视图。
图14是图13的F — F剖面向视图。
图15是图13的G — G剖面向视图。
图16是图13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
图18是表示基板被芯线按压而被夹持的状态下的基板的变形图,(a)表示第五实施例的基板的变形,(b)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基板 的变形。
图19是表示基板被芯线按压而被夹持的状态下的高频损失特性的
图,(a)表示第五实施例的高频损失特性,(b)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高 频损失特性。
图20是在基板的角部将两个第五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以相差90。
的方向相邻配置的图。
图21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六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使第六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的按压杆处于第一摆动位置的 侧视图。
图23是使第六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的按压杆处于第二摆动位置的
部分剖开侧视图。
图24是表示将多个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配置在一个基
座上,可分别电连接到在一个基板的边部的表面端部设置的多个端子
电极上的应用例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现有的将同轴连接器电连接到基板上的构造的图。 图26是现有的将同轴连接器连接到基板上之前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10基板
12端子电极
14、22 同轴连接器
14a、22c 芯线
14b、22a 外廓GND
16GND电极
20主组块
20a通孔
20b、26e弹簧插入孔
20c定位螺丝用舌部
22同轴连接器
22b电介质部件
24导引销
26GND组块26a导引孔
26b基板承受部
26c导引螺钉通孔
26d移动调整螺钉通孔
26f凹部
26g槽
26h导引部
26i斜面
28绝缘盖
30操作部件
30a移动范围限制通孔
32移动范围限制螺钉
34弹性弹簧
36连接销
38连接部件
40板弹簧
42导引螺钉
44移动调整螺钉
46压縮弹簧
48拉伸弹簧
50固定销
52定位螺丝
60框体
62、84 垫片
64盘螺钉
66摆动支轴
68按压组块
70杆部件
72孔
74、78 螺钉
76 阻挡件
80 基座
82 第一实施例或第五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
86 固定螺钉
88 临时放置台
90 第六实施例的设有按压杆的的中继连接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到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l是本发明的中 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 是左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向视图。图3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4 是用图l的中继连接器夹持基板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在图1到图4中,对 与图25及图26相同或等价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1到图4中,在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在由导 电材料构成的主组块20上穿设通孔20a,在该通孔20a中从里侧的面插入 比同轴连接器(作为一例,是SMA型连接器)22的外廓GND22a突出的 电介质部件22b,将外廓GND22a用螺钉固定在里侧的面上,且使从电 介质部件22b剥离出的芯线22c比主组块20的表侧的面突出。这里,电介 质部件22b的端面位于与主组块20的表侧的面大体相同或稍靠里的位 置处。此外,芯线22c突出的轴向是相对于主组块20的表侧的面垂直的 方向。而且,在主组块20上立起设置了与表侧的面平行的导引销24、 24。可以按以下方式构成在由导电材料构成的GND组块26中,穿设 了其中插入导引销24、 24的导引孔26a、 26a,通过在这些导引孔26a、 26a中插拔自如地插入导引销24、 24, GND组件26可相对于主组块20在 与表侧的面平行的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再有,在GND组块26上,朝 向芯线22c而设有基板承受部26b,通过相对移动可使基板承受部26b在 接近离开芯线22c的方向上移动。这里,用导引销24、 24和导引孔26a、 26a构成导引部件。此外,在主组块20的表侧的面上,在与基板承受部 26b接近离开方向上在相反侧将绝缘盖28用螺钉固定,使其接触芯线22c。该绝缘盖28是从轴向前端侧观察芯线22c时基板承受部26b—侧打 开的浅-字形,且仅与基板承受部26b相反侧的一部分接触芯线22c。再 有,芯线22c的前端部设定为在轴向上从绝缘盖28稍突出。
再有,使移动范围限制螺钉32、 32在轴向上于预定范围内移动自 如地贯通在操作部件30上贯通穿设的移动范围限制通孔30a、 30a中,将 其前端侧螺合到与配置主组块的GND组块26之处的相反侧,将操作部 件30配置为相对于主组块20在预定范围内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相对移 动。这里,GND组块26对芯线22c的接近离开方向和操作部件30接近离 开主组块20的方向是大体平行的。而且,在操作部件30和主组块20之 间压缩设置了作为弹性部件的弹性弹簧34、 34,将操作部件30向从主 组块20离开方向弹性赋能。再有,操作部件30和GND组块26通过连接 销36、 36. ,而由连接部件38、 38连接。该连接部件38、 38只要能随 着操作部件30在接近离开方向的移动而使GND组块26在接近离开方向 上移动即可。还有,在GND组块26上,用螺丝固定了具有导电性的板 弹簧40,并配置为滑动自如地弹性接触到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相对移动 的主组块20。再有,该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的横向宽度W与同轴连 接器22的横向宽度的尺寸相同,设定为例如12.7mm。
在该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在将操作部件30克服弹 性弹簧34、 34的弹力而在接近主组块20的方向上按压时,用连接部件 38、 38连接的GND组块26相对于主组块20相对移动,基板承受部26b在 从芯线22c离开方向上移动,将基板承受部26b和芯线22c之间打开。于 是,在该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将基板10对齐位置并插入。而且, 如果释放操作部件30的按压,则通过弹性弹簧34、 34的弹力而使操作 部件30在从主组块20离开方向上移动,与之相伴,基板承受部26b在向 芯线22c接近方向上移动。因此,如图4所示,可在芯线22c和基板承受 部26b中间夹持基板10。这里,基板10的插入可通过将在表面端部设置 的端子电极12以朝向从绝缘盖28突出的芯线22c的前端部的方式配置而 容易地将基板10在芯线22c上对齐位置。在夹持该基板10时,端子电极12抵接芯线22c而进行电连接,且基板10的背面端部的GND电极16将具 有基板承受部26b的GND组块26和板弹簧40及主组块20经串联而电连 接到外廓GND22a上。从而把基板IO的端子电极12和GND电极16电连接 到同轴连接器22上。这里,通过配置绝缘盖28,在用芯线22c和基板承 受部26b夹持基板10时,在使芯线22c弯曲的方向上作用的力作用在绝缘 盖28上,芯线22c不会弯曲。而且,绝缘盖28对芯线22c接触的部分小, 从电介质部件22b突出的芯线的表面积的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配置绝 缘盖28所产生的阻抗的变化小且足够。而且,如果再次将操作部件30 克服弹性弹簧34、 34的弹力而在向主组块20接近方向上按压,则芯线 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打开,可容易地将基板10取下。而且,在第一 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其横向宽度W设定为与同轴连接器22的横 向宽度相同的尺寸,所以与在基板10上将同轴连接器22以单体并排配 置的情况同样,能以高密度进行配置。
其次,参照图5至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5是本发明的 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 (c)是左视图。图6是图5的B — B剖面向视图。图7是图5的C一C剖面 向视图。图8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到图4中,对与图1至图4和图 25及图26相同或等价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5到图8中,在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中,在由导 电材料构成的主组块20上穿设通孔20a,在该通孔20a中从里侧的面插入 比同轴连接器22的外廓GND22a突出的电介质部件22b,将外廓GND22a 用螺钉固定在里侧a的面上,且使从电介质部件22b剥离出的芯线22a比 主组块20的表侧的面突出,这与第一实施例是同样的。此外,接触突 出的芯线22c并用螺钉将绝缘盖28固定在主组块20的表侧的面上也是与 第一实施例同样的。再有,可按以下方式构成GND组块26相对于主 组块20可在与表侧的面平行的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在该GND组块26 上,朝向芯线22c而设置基板承受部26b,通过相对移动而使基板承受部 26b在接近离开芯线22c的方向上移动,这与第一实施例同样。还有,在GND组块26上,用螺丝固定具有导电性的板弹簧40,将其配置为滑动 自如地弹性接触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相对移动的主组块20,以及该第二 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的横向宽度W设定为与同轴连接器22的横向宽度 相同,这也是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的。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导引部 件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即,在GND组块26上,分别在接近离开 方向上穿设了导引螺钉通孔26c、 26c和移动调整螺钉通孔26d,导引螺 钉20从与主组块20的相反侧的面贯通导引螺钉通孔26c、26c并螺合到主 组块20上,且移动调整螺钉44贯通移动调整螺钉通孔26d并螺合到主组 块20上。再有,在GND组块26和主组块20之间压縮设置了插入导引螺 钉通孔26c、 26c中并游嵌在导引螺钉42、 42上且作为弹性部件的压縮弹 簧46、 46。由这些导引螺钉通孔26c、 26c和导引螺钉42、 42构成了能以 使GND组块26对主组块20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限制的导 引部件。再有,靠移动调整螺钉44的螺合程度来限制GND组块26可从 主组块20分离的距离。
在该构成中,靠压縮弹簧46、 46的弹力使GND组块26处于从主组 块20分离的状态,且处于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打开的状态。于 是,在该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打开时,插入基板10而使移动调整螺 钉44向拧紧方向转动,使主组块20克服压缩弹簧46、46的弹力而向GND 组块26—侧接近,使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变窄,夹持基板IO。 于是,同轴连接器22的芯线22c电连接到基板10的端子电极12上,基板 10的GND电极16串联地经过基板承受部26b和板弹簧40及主组块20而 电连接到同轴连接器22的外廓GND22a上。因此,即使在本发明的第二 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靠移动调整螺钉44,克服压縮弹簧46、 46的 弹力使而主组块20向GND组块26—侧接近,可简单地将基板10的端子 电极12和GND电极16电连接到同轴连接器22上。并且,如果把移动调 整螺钉44向松开的方向转动,就能简单地取下基板IO。通过该移动调 整螺钉44的拧紧,在保持将基板10夹持在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 的状态的情况下,该移动调整螺钉44作为移动限制构件发挥作用。再 有,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可取代移动调整螺钉44的拧紧而将主组块20克服压縮弹簧46、 46的弹力向GND组块26—侧按压,并在芯线22c和基 板承受部26b之间夹持基板10。该情况下,只要放开按压,便可简单地 取出基板10。
此外,参照图9至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9是本发明 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 (c)是左视图。图10是图9的D — D剖面向视图。图11是图9的E —E剖 面向视图。图12是图9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到图4中,对与图1至图8和 图25及图26相同或等价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9到图12中,在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中,主组块 20、同轴连接器22、 GND组块26、绝缘盖28及板弹簧40的构造大体与 第二实施例相同。然而,第三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以下 方面。首先,在GND组块上,虽然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穿设导引螺钉通 孔26c、 26c,但不穿设移动调整螺钉通孔26d。而且,虽然从与主组块 20相反侧的面贯通到导引螺钉通孔26c、 26c中的导引螺钉42、 42螺合到 主组块20上,但没有设置移动调整螺钉44。通过这些导引螺钉通孔26c、 26c和导引螺钉42、 42,构成了以使GND组块相对于主组块20在接近离开方向上以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限制的导引部件。再有,在主组 块20的GND组块26—侧的面和GND组块26的主组块20—侧的面上,以 分别相对的方式穿设了弹簧插入孔20b、 20b、 26e、 26e,分别由作为弹 性部件的拉伸弹簧48、 48的两端插入,且通过固定销50、 50'来防 止两端的拔出。再有,通过拉伸弹簧48、 48的弹力,而将GND组块26 和主组块20在接近方向上弹性赋能。
在该构成中,克服拉伸弹簧48、 48的弹力而将主组块20和GND组 块26向离开方向拉开,使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扩大。而且,如 果在该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的扩大的中间插入基板10,且释放拉开 方向的力,则主组块20和GND组块26通过拉伸弹簧48、 48的弹力而接 近,使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中间变窄,夹持基板IO。因此,即使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也可通过拉伸弹簧48、 48的弹力 夹持而简单地将基板10的端子电极12和GND电极16电连接到同轴连接 器22上。而且,可再次克服拉伸弹簧28、 28的弹力而将主组块20和GND 组块26向离开方向拉开,通过使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扩大而将 基板10简单地取下。
再有,参照图13至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13是本发 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 图,(c)是左视图,(d)是右视图。图14是图13的F—F剖面向视图。 图15是图13的G — G剖面向视图。图16是图13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3到 图16中,对与图1至图12和图25及图26相同或等价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 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13到图16中,在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中,主组 块20、同轴连接器22、 GND组块26、绝缘盖28、板弹簧40的构造,还 有在穿设于GND组块26上的导引螺钉通孔26c、 26c中插入贯通的导引 螺钉42、 42螺合到主组块20而构成导引部件的构造,大体与第三实施 例相同。再有,在第四实施例中,没有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弹性弹簧 34、 34、第二实施例的压縮弹簧46、 46、第三实施例的拉伸弹簧48、 48相当的弹簧。而且,在第四实施例中,在主组块20上设有在GND组 块26上滑动接触的定位螺丝用舌部20c,在GND组块26上设有使该定位 螺丝用舌部20c以接近离开方向的移动而滑动自如地进入的凹部26f。再 有,在定位螺丝用舌部20c上通过螺合而设有与芯线22c在大体平行方向 上螺合而限制相对移动的作为移动限制构件的定位螺丝52,其前端部 抵接GND组块26的凹部26f的底面。
在该构成中,在将定位螺丝52从GND组块26拉开的方向上松缓螺 合的状态下,将主组块20和GND组块26向离开方向适当拉开,使芯线 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中间扩大。而且,在该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 的扩大的中间插入基板IO,使主组块20和GND组块26接近,则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变窄,夹持基板10。在该状态下,使定位螺丝52 的螺合向压入GND组块26的方向拧紧,将主组块20和GND组块26固定。 因此,即使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也可通过定位螺丝 52的适当设定而简单地将基板10的端子电极12和GND电极16电连接到 同轴连接器22上。而且,可再次松缓定位螺丝52而将主组块20和GND 组块26向离开方向拉开,使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扩大而将基板 10简单地取下。
还有,参照图17至图2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17是本发 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外观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 图,(c)是左视图。图18是表示被芯线按压且夹持基板的状态下的基 板的变形的图,(a)表示第五实施例的基板的变形,(b)表示第一实 施例的基板的变形。图19是表示被芯线按压且夹持基板的状态下的高 频损失特性的图,(a)表示第五实施例的高频损失特性,(b)表示第 一实施例的高频损失特性。图20是对于基板的角部而将两个第五实施 例的中继连接器以相差90。的方向相邻配置的图。在图17到图20中, 对与图1至图12和图25及图26相同或等价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 重复说明。
在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五实施例中,在GND组块 26的基板承受部26b上,与芯线22c相对且在突出方向上设有与芯线22c 的外形大体相同宽度的槽26g。此外,在GND组块26上,比芯线22c的 突出前端向插入基板10的跟前侧突出地设有导引部26h,在该导引部 26h上设有与基板承受部26b连接且插入基板10的跟前侧在相对移动方 向上自芯线22c所突出的高度离开的斜面26i。再有,导引部26h在相对 移动方向上从芯线22c—侧观察,构成为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
在该构成中,在GND组块26的基板承受部26b插入基板10并将基板 10按压在芯线22c上时,如图18 (a)所示,基板10以进入槽26g的方式 稍微变形而减轻了基板10的厚度方向的压縮,分散了基板10所受的力,
减小了整体的变形。而且,基板10的GND电极16可靠地抵接在槽26g两 侧的缘部,进行可靠的电连接。再有,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在基板承 受部26b上没有设置槽26的状态下,如图18 (b)所示,基板10在厚度 方向上被较大地压縮,基板10的两侧浮起,基板10的GND电极16以较 小的抵接面积抵接在GND组块26上,不能进行可靠的电连接。结果, 如图19 (a)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高频损失特性那样,与图19 (b)所示 的第一实施例的高频损失特性比较,在5GHz 10GHz实现了高频损失 特性的改善。
再有,在第五实施例中,沿向插入基板10的跟前侧突出而设置的 导引部26h的斜面26i来插入基板10的缘部,就能容易且可靠地将基板IO 插入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作业性优良。此外,由于将导引部 26h构成为在相对移动方向上从芯线22c—侧观察时顶角为9(T的等边 三角形,所以如图20所示,即使基板10的角部使两个本发明的第五实 施例的中继连接器在相差90。的方向上相邻配置,也不会互相妨碍。
还有,参照图21至图2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图21是本发 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六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2是使第六实施例的 中继连接器的按压杆处于第一摆动位置的侧视图。图23是使第六实施 例的中继连接器的按压杆处于第二摆动位置的部分剖开侧视图。图24 是表示将多个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配置在一个基座上并可 分别电连接到在一个基板的边部的表面端部设置的多个端子电极上的 应用例的立体图。在图21到图24中,对与图1至图20和图25及图26相同 或等价的部件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21到图23所示的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六实施例中,以从 下方在两侧包围第一实施例或第五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82的主组块20 的方式配置了由板金构成的弯折为-字形的框体60,并经垫片62而用 盘螺钉64固定在主组块20上。垫片62用于吸收盘螺钉64的头部的厚度, 使下面平坦。而且,使框体60两侧的-字形臂部的前端部伸到越过操作部件30的上方,在操作部件30的上方,在框体60的臂部的前端部配 置了与操作部件30的操作移动方向正交的摆动支轴66。在该摆动支轴 66上摆动自如地配置了按压组块68。杆部件70通过插入到孔72中的螺 钉74而固定在该按压组块68上。按压组块68的与摆动支轴66正交的截 面大体为长方形,其角部为圆形。在该长方形的大体中心位置处,贯 通了摆动支轴66。而且,由按压组块68和杆部件70构成了按压杆。再 有,用螺钉78、 78将阻挡件76固定在框体60的臂部的前端部,限制杆 部件70的摆动范围,并限制框体60的臂部的前端部打开。
在该构成中,如图22所示,在使杆部件70立起的第一摆动位置处, 由阻挡件76限制摆动,且在离按压组块68的摆动支轴66较远的边抵接 操作部件30的状态下,克服弹性弹簧34、 34的弹力而使操作部件30移 动,从而使GND组块26下降,使基板承受部26b和芯线22c之间离开, 成为在其间允许基板10的边部的插入的状态。此外,如图23所示,在 使杆部件70横卧的第二摆动位置处,在离按压组块68的摆动支轴66近 的边朝向操作部件30的状态下,操作部件30靠弹性弹簧34、 34的弹力 而从主组块20离开,使GND组块26上升,使基板承受部26b和芯线22c 之间接近,夹持在其间插入的基板10的边部,成为使芯线22c弹性接触 在基板10的表面端部设置的端子电极12而与其电连接的状态。
通过将杆部件70切换到第一摆动位置和第二摆动位置,可适当地 将中继连接器82的动作状态设定为夹持基板10的状态和允许基板10的 插入的状态。当然要将按压组块68的截面长方形的形状尺寸设定为适 于基板10的插入和夹持的尺寸。而且,在使杆部件70立起的第一摆动 位置处,通过使与按压组块68的操作部件30抵接的面为平面,可成为 能简单地维持第一摆动位置的构造。再有,由于用按压组块68和杆部 件70构成按压杆,所以可根据需要仅更换易于磨损的按压组块68,管 理和修理容易。此外,在其中插入了把按压组块68固定在杆部件70上 的螺钉74的孔72中,如果插入改锥等细棒并将该改锥等作为杆部件70 的延伸部件使用,则能以更小的力操作杆部件70。
再有,在图24所示的应用例中,在一个基座80上多个设有第六实 施例的按压杆的中继连接器90、 90' '分别经垫片84、 84'而用 与螺钉64同样的固定螺钉86、 86* *固定。在基座80上固定的多个中 继连接器90、 90 可在GND组块26、 26 , 的基板承受部26b、 26b' '和同轴连接器22、 22'的芯线22c、 22c 之间插入 一个基板10的边部,且将同轴连接器22、 22'的芯线22c、 22c'配 置为分别朝向在插入的基板10的边部的表面端部上设置的多个端子电 极12、 12.。再有,在基座80上,设有导引基板10的插入的临时放 置台88,将基板10的边部可靠地导引到GND组块26、 26 的基板 承受部26b、 26b' *和同轴连接器22、 22'的芯线22c、 22c之间。 而且,如果使基座80为接地电极,用导电部件形成垫片84、 84* '及 固定螺钉86、 86',且用导电材料形成框体60、 60* '及垫片84、 84 ' ,则中继连接器82、 82 的GND组块26、 26 电连接 到一个基座80的接地电极上。此外,如果用绝缘部件形成垫片84、 84'及固定螺钉86、 86 ,且用绝缘部件形成框体60、 60'及 固定螺钉86、 86*,则可使中继连接器82、 82*的GND组块 26、 26 处于从基座80的接地电极电切断的状态。
在该构成的应用例中,在使全部的中继连接器82、 82, '的杆 部件70、 70,为第一摆动位置的状态下,可插入基板IO,将朝向需 要电连接的端子电极12、 12* *的中继连接器82、 82' '的杆部件 70、 70. .作为第二摆动位置。由于可将杆部件70、 70' '维持在第一摆动位置和第二摆动位置上,所以可根据检测内容而将在基板10上设置的端子电极12、 12*的全部或一部分适当地电连接。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相对于主组块20而使GND组块26以 直线状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的机构并不限于实施例的构造,可使用 某些槽等而适当地形成。而且,将设有装载了基板10的GND电极16的 基板承受部26a的GND组块26电连接到主组块20上的构造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那样的使用板弹簧40的构造,可用挠性电线电连接,且可以 是只要能可靠导通即可的构造。再有,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 虽然使用螺旋弹簧来作为弹性部件,但并不限于此,可使用板状的弹 簧等。还有,在第四实施例中,可取代定位螺丝52而使用限制主组块
20和GND组块26的相对移动的其它构造的移动限制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中继连接器,在基板的表面端部设置的端子电极上电连接同轴连接器的芯线且在上述基板的背面端部设置的GND电极上电连接上述同轴连接器的外廓GND,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构成在由导电材料构成的主组块上穿设的通孔中插入上述同轴连接器的电介质部件而在上述主组块的一个面上固定同轴连接器的外廓GND且使从上述电介质部件剥离出的芯线比上述主组块的相反侧的面突出,使具有装载基板的端部的基板承受部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GND组块能相对于上述主组块借助于导引部件而在与上述芯线突出的面平行的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借助于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的上述相对移动而使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相互接近离开,在其间插入并夹持上述基板,在上述芯线突出的面上在对上述基板承受部而言的上述接近离开方向的相反侧配置接触上述芯线的绝缘盖,将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由弹性部件对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使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接近的方向上进行弹性赋能,靠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 将上述基板夹持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设有在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夹持上述基板的状态下限 制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的相对移动的移动限制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在上述GND组块上固定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板弹簧,使该板弹簧 与在上述接近离开方向上滑动的上述主组块弹性接触,将上述GND组 块电连接到上述主组块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中的一方上在上述接近离开方向上立起设置导引销 且在另一方上在上述接近离开方向上穿设其中插入上述导引销的导引 孔而构成上述导引部件。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组 块和上述GND组块中的一方上穿设在上述接近离开方向上延伸的贯通 导引孔且从另一方侧将导引螺钉插入上述贯通导引孔中而在上述一方 侧螺合其前端部而构成上述导引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在上述主组块上相对于上述芯线在与上述基板承受部相反侧配 置操作部件,在上述操作部件和上述主组块之间压縮设置弹性部件而 对上述操作部件在相对于上述主组块离开方向上进行弹性赋能,将上 述操作部件和上述GND组块用连接部件连接,若使上述操作部件克服 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向上述主组块侧按压移动则上述基板承受部相 对于上述芯线在离开方向上相对移动,使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弹性 部件的弹力而进行按压,将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的空间扩 展,在上述空间中插入基板,释放上述操作部件的按压,靠上述弹性部 件的弹力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夹持上述基板。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在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之间压縮设置弹性部件,对上述 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离开方向上进行弹性赋能,靠该弹力使上述 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的空间成为扩展的状态,在上述空间中插入 基板,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使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接近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夹持上述基 板。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在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之间架设弹性部件,对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接近方向上进行弹性赋能,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 弹力而使上述主组块和上述GND组块在离开方向上相对移动,将上述 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的空间扩展,在上述空间中插入基板,释放 上述离开方向的力,靠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在上述芯线和上述基板承 受部之间夹持上述基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构成使上述芯线的前端部在轴向上从上述绝缘盖突出。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构成使上述中继连接器的横向宽度与上述同轴连接器的横向宽度的尺寸相同。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在上述GND组块的上述基板承受部设置与上述芯线相对而与上述芯线的外形大体相同宽度的槽。
1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在上述GND组块上,比上述芯线的突出前端更向插入上述基板的跟前侧突出地设置导引部,在上述导引部上设置与上述基板承受部 相连且插入上述基板的跟前侧在上述相对移动方向上从上述芯线的高 度离开的斜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 部构成为在上述相对移动方向上从上述芯线侧观察时顶角为90°的等 腰三角形。
15.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 构成借助于在主组块上配置的框体而相对于上述操作部件在与上述主组块相反侧摆动自如地配置按压杆,使其在上述按压杆的第一摆动 位置处对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而向上述主组块侧进 行按压移动而使上述操作部件成为按压状态,在上述按压杆的第二摆 动位置处解除上述操作部件的按压而成为释放状态。
16. —种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方式构成可将多个 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固定在一个基座上,在多个上述中继连 接器的上述同轴连接器的芯线和上述基板承受部之间插入一个上述基 板的边部,且上述同轴连接器的上述芯线以分别与在插入了的上述基 板的上述边部的表面端部上设置的多个上述端子电极相对的方式配 置。
17. —种中继连接器,具有导电性的第l组块,具有第1面、与该第1面相反侧的第2面以及连 通该第1面和该第2面,在第l方向延伸,使得同轴连接器的芯线从上述 第1面突出,该同轴连接器的外廓固定在上述第2面上而在其中插入上述同轴连接器的通孔;以及导电性的第2组块,具有可配置在两面上分别形成了第1端子及第2 端子的基板的第3面,上述第1组块及上述第2组块相互电连接,上述第1组块及上述第2组块可相互相关地在与上述第1面平行、与 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移动,以改变从上述第l组块的上述第l 面突出的上述芯线和上述第2组块的上述第3面之间的空间在上述第2 方向上的尺寸,并且,上述基板可配置在上述空间中,使得上述第1端子与上述同轴连 接器的芯线接触,上述第2端子与上述第2组块的上述第3面接触。
全文摘要
小型且可通过简单操作将同轴连接器(22)电连接到基板(10)上或取下的中继连接器。将电介质部件(22b)插入在导电材料的主组块(20)上穿设的通孔(20a)中而固定外廓GND(22a)且使芯线(22c)比相反侧的面突出而固定同轴连接器(22)。具有基板承受部(26b)的导电材料的GND组块(26)相对于主组块(20)借助于导引销(24)和导引孔(26a)而在与芯线(22c)突出的面平行的直线方向上相对移动。使芯线(22c)和基板承受部(26b)之间的距离接近离开,在其间插入、夹持基板(10)。夹持基板(10),将端子电极(12)电连接到芯线(22c)上,将GND电极(16)串联地经基板承受部(26b)、GND组块(26)及主组块(20)而电连接到外廓GND(22a)上。从而将基板(10)电连接到同轴连接器(22)上。
文档编号H01R24/70GK101202403SQ20071019899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1日
发明者平子了一, 铃木久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