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背面缺陷的监测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406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晶片背面缺陷的监测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晶片背面缺陷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般说来,半导体制造过程分为前段工艺(front end of line, FE0L)和后段工艺 (back end of line, BE0L),以90nm及其以下特征尺寸的半导体制造为例,所述前段工艺包括 阱区形成、热氧化、栅极形成和源漏注入等,所述后段工艺主要包括形成多层的金属互连层。
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通常将晶片的一面作为工作面(称为正面)用于制作集成 电路芯片,而基座或机械手上的吸盘吸在晶片的另一面(称为背面),从而将晶片固定或在 不同设备之间转移。 经过前段工艺后,晶片的背面一般均具有多层叠加的膜层,例如,

图1所示为经过 前段工艺后的晶片背面的剖面图,图中晶片10背面17朝上,并且未示出晶片正面18的半 导体器件结构;如图所示,所述晶片10背面17的从表面自下而上为多晶硅层20、氧化硅 层30和氮化硅层40。上述晶片10背面17的叠加膜层均是在前段工艺过程中形成的,其中, 多晶硅层20为栅极形成过程的产物,氧化硅层30为热氧化过程的产物,氮化硅层40为栅 极保护层形成过程的产物。上述叠加的膜层在后段工艺中仍然保留,但是后段工艺中需要 采用湿法清洗去除晶片背面17残留的金属,制作多层金属互连层就会多次进行湿法清洗, 这一湿法清洗仅作用于晶片背面,而湿法清洗的洗液对晶片背面的所述叠加的膜层将造成 腐蚀,严重时会形成较大的凹坑或凹槽状的缺陷。 后段工艺中形成的这些凹坑或凹槽状的缺陷,图2为晶片背面缺陷的显微照片,
图中的缺陷为凹坑,这样的缺陷使晶片背面不平整,从而导致基座或机械手上的吸盘不能
将晶片紧密吸合,引起实际的生产中经常发生晶片在基座或机械手上吸不牢的问题,影响
了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严重时晶片掉落摔碎,导致产量的损失。
发明者李磊, 赵简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