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周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412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周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计算机周边装置,尤其指一种不具有独立外盖,且能在使用者
旋转壳体的过程中,自动地将连接端子外露于壳体及盖体外,或将连接端子收纳于盖体中 的计算机周边装置,以能方便使用者控制该计算机周边装置的使用状态,且在该计算机周 边装置不使用时,能完全遮蔽住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脑(Micro Computer)产业的精进及通信网路的高度发展,人们对于在不 同的微电脑装置(如个人计算机、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器...等)间,进行数据流通或 控制的需求大幅提高,故衍生出众多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如随身碟、蓝芽收发器及可携式 硬件金钥...等),其中尤其以万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为其传输 接口的计算机周边装置,深受使用者所欢迎,因USB计算机周边装置具有热插、拔的特性, 且其内的闪存(Flash Memory)的容量亦不断增加,使得该计算机周边装置能供设计者编写 大量的程序,或供使用者储存大量的数字数据,致已成为使用者所必备的外围设备之一。 现以计算机周边装置的一随身碟为例进行说明,传统的随身碟通常设有一独立的 外盖,当使用者欲使用该随身碟时,首先需将该外盖拔离该随身碟的壳体,才得以将该随身 碟的连接板体与其它微电脑装置的插接座相连接,由于该外盖的体积通常较细小,故极易 在使用者不注意的情况下遗失该外盖,当该外盖遗失后,使用者势必需找到相同类型的外 盖,才足以与该壳体相互套合,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便利性,且当该外盖遗失后,该随 身碟的连接端子便会持续地曝露在环境中,使得该连接端子在受到碰撞后,极易变形,如 此,将导致该随身碟无法顺利插接至其它微电脑装置的插接座上,徒然增加使用者的困扰。 为能解决前述问题,因此有业者设计出一种可旋转的折合式计算机周边装置,请 参阅图1所示,该折合式计算机周边装置系包括一壳体10、一电路板11及一弯折片体12, 其中该壳体10的一端设有一开孔IOI,且其内形成一容置空间102,该电路板11固设在该 容置空间102内,该电路板11邻近该开孔101的一侧表面上,布设有连接端子lll,该弯折 片体12呈U形,且其两端分别相互平行地向外延伸成一 自由端,而该壳体10远离该开孔 101的另一端枢设在邻近该弯折片体12的两自由端内,使该壳体10可被转动,并容纳在该 弯折片体12内,或可被转出该弯折片体12外,如此,即可解决前述外盖容易遗失的缺点。但 由于该弯折片体12的两侧为开放状态,因此,在收纳该壳体10后,并无法完全遮蔽住该连 接端子111 ,导致该壳体10极易被外界的灰尘或异物所侵袭,如此,将大幅增加该壳体10内 的电路板11上的连接端子111受损机率。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具有独立外盖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及可旋转的折合式计算机周 边装置乃具有诸多的缺点,尤其是当该计算机周边装置被使用时,外盖的放置地点常困扰 使用者,且当其外盖不慎遗失后,该连接端子即会直接外露于外,而容易遭到碰撞并变形, 提高随身碟的损坏率,若在收纳壳体后,无法完全遮蔽住该连接端子,造成连接端子容易受 损,因此如何避免计算机周边装置的连接端子受到损坏,或随身碟壳体的外盖容易遗失等
4问题,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使得设计出一种崭新且便利性高的计算机周边装置,以能有效 解决上述的问题,即成为众多计算机周边装置制造业者所亟欲解决的一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以期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 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包括一盖体、一壳体及一本 体,当该盖体、壳体及本体相互组装后,使用者仅需旋转该壳体,即能使该本体的连接端子 外露于该壳体与盖体外,以供插接至一计算机的插接口,或者使该连接端子收纳于该壳体, 以避免遭到碰撞,其中该本体由一电路板、一连接端子及一导轨组合而成,该连接端子与该 电路板上的电路相连接,并能在被插接至计算机的插接口后,与该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传输
与接收,该壳体的一端设有一开口 ,其内对应该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以能容纳 该本体,且该本体的连接端子能经由该开口而外露于该壳体外,或者收纳于该壳体内,该壳
体的一侧面设有一第一枢接单元,另,该盖体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以供容纳该壳体,且该
盖体的一侧面固设有一第二枢接单元及一推顶单元,该第二枢接单元与该第一枢接单元相
连接,以使该壳体能以该第二枢接单元为中心而旋转,且当该壳体的开口位在该第二容置
空间内,且对应该盖体的一端时,该开口会被该盖体遮蔽住,该推顶单元穿过该壳体而抵靠
在该电路板上,当使用者旋转该壳体,并使该开口朝远离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方向位移时,该
推顶单元会对该本体的导轨产生一作用力,并使该本体的连接端子朝远离该第一容置空间
的方向位移,当该开口与该盖体一端间的距离为最大时,该连接端子会完全外露在该壳体
及该盖体外,如此,使用者即能由旋转该壳体,而快速地使用该计算机周边装置,且因本实
用新型不具有独立外盖,故使用者并不必担心外盖遗失后所衍生的后续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周边装置,还在该电路板远离该连接端子的一端,设有
一滑槽,该导轨设在该滑槽内,且该推顶单元会伸入该滑槽,以对该本体产生一作用力,当
使用者旋转该壳体,并使该开口朝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方向位移时,该推顶单元会使该本体
的连接端子朝该第一容置空间的方向位移,当该开口与该盖体另一端间的距离为最小时,
该连接端子会完全被收纳在该壳体内,如此,使用者即能在使用完毕后,快速地收纳该连接
端子,以保护该连接端子不会受到碰撞而变形,并避免异物(如油污、毛屑...等)推积在
该连接端子上,影响该连接端子正常工作。

图1是传统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动作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动作示意图;[0017] 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示意图;及 图6C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计算机周边装置 ......2、3、4 盖体 ......21、31、41 第一容置空间......210、310 第一枢接单元......211、311、411 推顶单元 ......212、312、412 壳体 ......23 、33 、43 开口 ...... 230、330、430 第二容置空间......231、331、431 第二枢接单元......233、333 本体 ......25 、35 、45 电路板 ......251 、351 连接端子 ......252、352、452 滑槽 ......254、354、434 导轨 ......254A 保护体 ......255 座体 ......25具体实施方式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举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周边装置,用以与各种微电脑装置相连接,以能进行数据或 讯息的传输,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传统计算机周边装置具有独立的外盖,而衍生出的缺点进 行改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计算机周边装置2包括 一盖体21、一壳体23及一本体25,其中该盖体21是由一金属片体弯折而成,其断面形状呈 U型,以能在该盖体21内形成一开放状的第一容置空间210,该盖体21的一内侧面固设有 一第一枢接单元211(如凸起块)及一推顶单元212(如凸柱),该推顶单元212设在该 第一枢接单元211上,且该第一枢接单元211及该推顶单元212的中心彼此平行且保持一 预定距离,另,该壳体23的一端设有一开口 230,其内对应该开口 230的位置则设有一第二 容置空间231,该壳体23的一外侧面设有一第二枢接单元233 (如凹槽或贯穿孔),当该 壳体23容纳在该第一容置空间210时,该第二枢接单元233会与该第一枢接单元211相枢 接,使得该壳体23能够以该第一枢接单元211为中心而旋转,令该壳体23的开口 230能被 旋入该第一容置空间210,或被旋出该第一容置空间210,又,当该开口 230收纳至该第一容 置空间210,且对应该盖体21的一端的内壁面位置时,该开口 230会被该盖体21遮蔽住, 使得外界的异物(如毛屑、灰尘...等)不易自该开口 230进入该壳体23内,在本实用新 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盖体的材质为塑料或其它材质,且该壳体能一体成形制作,或者分为 上、下壳体组装而成,又,该第一枢接单元为凹槽或凹孔,而该第二枢接单元为凸柱,只要该些枢接单元相互枢接后,能使该壳体旋出或旋入该盖体的容置空间,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 的枢接单元,事先说明。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本体25包括一电路板251、一连接端子252及一导轨 254A,其中该电路板251可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简称PCB)或者为使用 芯片直接封装(Chip On Board,简称COB)技术所制成的电路板,该连接端子252设在该电 路板251的一端,且由复数个金手指(pad)组成,该连接端子252与该电路板251上的电路 相连接,以在该连接端子252与一计算机的插接口电气连接后,该计算机即能执行相对应 的程序(如读、写数据、加、解密...等),又,该本体25容纳在该壳体23的第二容置空间 231,且该连接端子252会为在对应该开口 230的位置,并可经由该开口 230而外露在该壳 体23夕卜,或收纳在该壳体23内,又,该盖体21的推顶单元212会穿过该壳体23,并抵靠在 该导轨254A上,以能沿着该导轨254A的形状改变其对应导轨254A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 该本体25尚包括一保护体255及一座体256,该保护体255为一中空框架,以供该本体25 能容纳在内,如此,B卩能大幅度提高该本体25的整体坚固性,且能具有防呆功能,避免使用 者将该计算机周边装置2反插至计算机的插接口 ,又,该座体256设在该电路板251的另一 端,同时与该保护体255相连接,以使该保护体255能确实定位,而不易脱落,又,该座体256 上设有一滑槽254,该滑槽254内设有该导轨254A,且该滑槽254整体呈弧状,该滑槽254 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直线距离为12毫米(mm),该推顶单元212会穿过该壳体23而伸入该滑 槽254,并抵靠至该导轨254A,为能明确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作动原理,将该盖体的一侧面删 除,以方便表示,请参阅图2及图4A 4C所示,其中图4A 4C的虚圈为第一枢接单元211 及第二枢接单元233的轴心,当使用者握持住该盖体21,并将该壳体23自该第一容置空间 210旋转出,以使该开口 230朝远离该第一容置空间210的方向位移时,该壳体23会同时 带动该本体25旋转,此时,该推顶单元212会持续改变其在滑槽254内的位置,并当该推顶 单元212碰触到该滑槽254的边界后,其会对该滑槽254的导轨254A产生一作用力(如图 4B中虚线箭头所示),并使该本体25的连接端子252持续朝远离该第二容置空间231的方 向位移,复请参阅图4B所示,该连接端子252所位移的距离为图4A中的轴心至该滑槽254 间的长度R,又,当该开口 230与该盖体21的一端间的距离为最大时(即该壳体23自该第 一容置空间210被完全旋转出),该连接端子252所增加的位移距离为图4C中的轴心至该 滑槽254边界间的长度L,因此,该连接端子252所位移的距离为R+L,且该连接端子252会 完全外露出该壳体23及该盖体21夕卜,以供使用者能方便将该计算机周边装置2插接至计 算机上,当使用者在使用完该计算机周边装置2后,可再度旋转该壳体23及盖体21 ,并使该 开口 230朝该第一容置空间210的方向位移,此时,该推顶单元212会对该滑槽254产生一 作用力,并使该本体25的连接端子252朝该第二容置空间231的方向位移,且当该开口 230 与该盖体21的一端间的距离为最小时(即该壳体23被完全收纳至该第一容置空间210), 该连接端子252会完全收纳在该壳体23内,以避免遭到碰撞而损坏,如此,使用者在使用该 计算机周边装置2时,即不需考虑独立外盖的收纳位置,且在使用完毕后,亦能快速地收纳 该连接端子252,有效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另,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尚能依前述的结构特征进行变化,因此,在本实 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描述另一个变化样式,请参阅图5所示,该计算机周边装置3设有一 盖体31、一壳体33及一本体35,其中该壳体33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310,且其一侧面设有
7一第一枢接单元311,其另一对应侧面设有一推顶单元312,另,该壳体33的一端设有一开 口 330,其内对应该开口 330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331,且该壳体33的一侧面设有一 第二枢接单元333,以能与该第一枢接单元311相枢接,令该壳体33能以该第一枢接单元 311为中心而旋转,再者,该本体35是由一电路板351及一连接端子352组合而成,该连接 端子352设在该电路板351的一端,不同于前一个实施例,业者能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及縮 短组装流程,而不设有保护体或座体,而直接在该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一滑槽354,且该滑 槽354内设有一导轨,该推顶单元312能穿过该壳体33而伸入该滑槽354,并抵靠该导轨, 以当使用者旋转该壳体33时,该推顶单元312能对该滑槽354的该导轨产生一作用力,令 该本体35的连接端子352完全外露于该壳体33及该盖体31夕卜,或者被收纳在该壳体33 内,以提高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再者,前述的实施例中,皆是将固定的中心设置于壳体上(即第二枢接单元的中 心),将滑槽设置于本体上,令使用者在旋转壳体时,该本体能受推顶单元的作用力,而使连 接端子位移出该壳体,但业者亦可改变前述的作动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请 参阅图6A 6C所示,该计算机周边装置4包括一盖体41、一壳体43及一本体45,该盖体 41设有一开放状的第一容置空间,且该盖体41的二对应内侧面分别设有一第一枢接单411 元及一推顶单元412,且该第一枢接单元411及该推顶单元412的中心彼此平行且保持一预 定距离,该壳体43容纳在该盖体41的第一容置空间,其一端设有一开口 430,其内对应于该 开口 430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431,该壳体43的一侧面设有呈弧状的一滑槽434, 且该推顶单元412能伸入该滑槽434, 一本体45容纳在该壳体43的第二容置空间431 ,该 本体45设有一第二枢接单元(因组件与第一枢接单元重迭,故不标示),以使该第二枢接单 元能与该第一枢接单元411相枢接,令该本体45能以该第一枢接单元411为中心而旋转, 当使用者旋转该壳体43,并使该壳体43的开口 430先自该第一容置空间被旋转出,以令该 本体45的连接端子452朝远离该第一容置空间方向位移时,该推顶单元412能对该滑槽 434产生一作用力,使该壳体43朝远离该本体45的连接端子452的方向位移,且在该本体 45的连接端子452完全外露在该壳体43的状态下,该壳体43会收纳在该盖体4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壳体能仅设有与本体相接触的一侧面,而不设
有另一侧面,以降低生产成本,且该滑槽的形状或长度可依不同的设计款式,而进行改变, 并非仅限定于前述附图的态样,例如业者可将图2所示的1/2圆弧状的滑槽,更改为1/4圆
弧状的滑槽,业者同样能够改变壳体上的第二枢接单元的样式,是在壳体上设有一贯穿孔 及一滑动槽,以分别供盖体的第一枢接单元及推顶单元通过,而不必如本实用新型般仅设 有一个凹孔,又,业者尚可不在电路板或座体上设置滑槽,而仅设有导轨,以使该推顶单元 直接抵靠至该导轨,即可在旋转壳体及盖体的过程中,令该推顶单元对该电路板另一端或 座体产生一作用力,并使该连接端子外露至壳体及盖体外,而当使用者欲收纳该连接端子 时,即可将该计算机周边装置直立握取,并再度旋转该壳体及盖体,以由地心引力的影响, 使该连接端子被收纳至该壳体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均 应属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体,其内设有一开放状的第一容置空间,该盖体包括一第一枢接单元及一推顶单元,该第一枢接单元及该推顶单元的一端分别定位在该盖体的任一内侧面,且该第一枢接单元的中心及该推顶单元的中心彼此平行且保持一预定距离;一壳体,容纳在该盖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其一端设有一开口,其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壳体的一侧面设有一第二枢接单元,以使该第一枢接单元与第二枢接单元相枢接,该壳体能以该第一枢接单元为中心而旋转,使该壳体的开口朝该第一容置空间的方向旋转或朝远离该第一容置空间的方向旋转,在该壳体的开口旋转入该第一容置空间的状态下,该开口会被该盖体遮蔽住;及一本体,容纳在该壳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包括一电路板、一连接端子及一滑槽,该连接端子设在该电路板的一端,且对应该开口的位置,该推顶单元抵靠该滑槽内的导轨,在该壳体被旋转且使该开口朝远离该第一容置空间方向位移的状态,该推顶单元对该导轨产生一作用力,使该本体的连接端子朝远离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方向位移并露出该壳体及该盖体外,另,在该壳体被旋转且使该开口朝该第一容置空间方向位移的状态,该推顶单元对该滑槽产生一作用力,使该本体的连接端子朝该第二容置空间的方向位移并被收纳在该壳体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包括一座体,该座体 与该电路板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其上设有该滑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槽设在该电路板的另丄山1而。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包括一保护 体,该保护体为一中空框架,该电路板及该连接端子容纳在该保护体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推顶单元设在邻近该第 一枢接单元的位置。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推顶单元设在该第一枢 接单元上。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体由一金属片体弯折 而成,且其断面形状呈U形。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槽呈弧形。
9. 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体,其内设有一开放状的第一容置空间,该盖体包括一第一枢接单元及一推顶单 元,该第一枢接单元及该推顶单元的一端分别定位在该盖体的任一内侧面,且该第一枢接 单元的中心及该推顶单元的中心系彼此平行且保持一预定距离;一壳体,容纳在该盖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其一端设有一开口 ,其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 置,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壳体的一侧面设有一滑槽,该推顶单元伸入该滑槽;及一本体,容纳在该壳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包括一电路板、一连接端子及一第二枢接单元,该连接端子设在该电路板的一端,且对应该开口的位置,该第一枢接单元与第二枢接单 元相枢接,令该本体以该第一枢接单元为中心而旋转,在该壳体及本体被旋转且使该本体 的连接端子朝远离该第一容置空间方向位移时,该推顶单元能对该滑槽产生一作用力,以使该壳体朝远离该本体的连接端子的方向位移,并使该本体的连接端子露出该壳体及该盖 体外。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包括一座体,该座 体与该电路板的另一端相连接。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包括一保护体,该保护体为一中空框架,该电路板及该连接端子容纳在该保护体内。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体由一金属片体弯折 而成,且其断面形状呈U形。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槽呈弧形。
专利摘要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包括一盖体、一壳体及一本体,其中该盖体的断面形状呈U形,其一侧面固设有一枢接单元及一推顶单元,另,该壳体容纳在该盖体内,且其一端设有一开口,其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壳体能与该枢接单元相枢接,再者,该本体由一电路板及一连接端子组合而成,并容纳在该第二容置空间,该推顶单元穿过该壳体而抵靠在该本体上,当使用者旋转该壳体时,该推顶单元会对该本体的一导轨产生一作用力,使该连接端子外露于该壳体及盖体外,或者被收纳至该壳体中。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周边装置不必担心会遗失外盖,且使用者亦能在需使用时,快速外露出该连接端子,或在使用完毕后,快速收纳该连接端子。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491412SQ20092015653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麻天启 申请人:美商必恩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