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43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六氟化硫相关电气设备上的气体密度继电器,尤其涉 及一种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
背景技术
SF6电气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部门、工矿企业,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目 前普遍采用机械指针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来监测SF6密度,即当SF6电气产品发生漏气 时该继电器能够输出报警及闭锁接点信号,同时还能指针显示现场密度值,但该密度继电 器不能实时输出SF6气体的压力、温度、密度电子信号。综上所述,现有SF6气体密度继电 器不利于实时的远程监测,安全保护结构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通过 设置相互独立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与电子数字密度检测部分,从而可实现双重安全保 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由壳体两侧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 部分与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组成,所述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的信号盒里侧铺设主板, 该主板上安装有嵌入式微处理器;所述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壳体内部设置带有信号线的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侧安装温度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均通过信 号线与主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有益效果为将机械 式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稳定可靠的特点,与以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数字密 度检测部分结合,可采集压力和温度信号并通过分析运算,输出可供后台远程监测的基于 RS485传输的压力、温度、密度数字信号,因此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 与电子数字密度检测部分,互不影响,从而可实现双重安全保护;适用于控制和监视密封容 器中SF6气体的密度,用以监测气室SF6气体的泄漏状态,输出SF6气体压力、温度、密度数 字信号供远程监视、监测,还可应用于SF6高压断路器、中压开关、气体绝缘设备(GIS)、高 压电缆、变压器和互感器上。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分解结构示 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外部结构示 意图。[0010]图中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信号盒;4、信号线;5、主板;6、嵌入式微处理器; 7、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8、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 括由壳体两侧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7与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8组成,其中的电子数 字密度监测部分8的信号盒3里侧铺设主板5,该主板5上安装有嵌入式微处理器6 ;其中 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7壳体内部设置带有信号线4的压力传感器1,所述压力传感器1 上侧安装温度传感器2以用于感应基座内SF6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所述压力传感器1与温 度传感器2均通过信号线4与主板5连接。工作时,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7独立工作并输 出预设定的SF6气体密度的接点信号,而感应到基座内SF6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压力传感 器1、温度传感器2通过信号线4将信号传递给主板5上的嵌入式微处理器6,嵌入式微处 理器6根据采集到的压力和温度信号,通过分析运算,输出可供后台远程监测的基于RS485 传输的压力、温度、密度数字信号。
权利要求一种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由壳体两侧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7)与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8)的信号盒(3)里侧铺设主板(5),该主板(5)上安装有嵌入式微处理器(6);所述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7)壳体内部设置带有信号线(4)的压力传感器(1),所述压力传感器(1)上侧安装温度传感器(2),该压力传感器(1)与温度传感器(2)均通过信号线(4)与主板(5)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供远程监测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由壳体两侧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与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组成,所述电子数字密度监测部分的信号盒里侧铺设主板,该主板上安装有嵌入式微处理器;所述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壳体内部设置带有信号线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侧安装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机械式密度继电器部分与电子数字密度检测部分,互不影响,从而可实现双重安全保护;适用于控制和监视密封容器中SF6气体的密度,用以监测气室SF6气体的泄漏状态,输出SF6气体压力、温度、密度数字信号供远程监视、监测。
文档编号H01H35/24GK201708085SQ20102022115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
发明者杨云冲 申请人:朗松珂利(上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